分享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创意家居设计 2012-08-22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海风,残阳,渔夫厝。

 

生长在北方,我只有农家乐过,却从没有体验过渔家乐。不论是海边还是江边甚至是一个水泡子的渔家乐,从来没有。在我的脑海中,渔家乐应该是这样一幅景象,残阳如血,一叶孤舟上岸,一个黝黑皮肤的渔家,一个妩媚的酒家老板,一壶浊酒尽余欢。

 

旅途中常常充满惊喜,不曾想在漳州火山岛,除了美景,还真是体验到了渔家乐。渔家乐,自然与海零距离,不过我去过海边N多次,大多是在装修得过于精美的餐厅,多了精致便少了粗犷,也自然无从体味渔家乐。而在火山岛景区,却有两处餐厅,一处叫做渔夫厝,另一处叫做养生吧。两处餐厅皆是竹子搭建,看似随意,却正应了渔夫乐的闲淡气质,在这样的餐厅,迎着海风,看着夕阳入海,品着刚刚归航的海鲜,一切尽是渔家乐。

 

厝,在闽南话中就是房屋的意思。海边的渔夫厝好似一座水榭楼阁,楼阁下除了不太惊的涛拍岸,还有一个鱼虾池。除了游客,甚至周边的渔民也来这里用餐,耳边尽是闽南话,放的曲子也是闽南歌,在这里的闽南腔里小户型装修效果图 卫生间装修效果图 房屋装修效果图 家居装修效果图 装修,仿佛吃到嘴里的鱼虾也多了几分鲜味儿。

 

说来稍有不幸,来火山岛的时候,正赶上禁渔区,渔民们赶着大船去海里捕捞那是万万不行的,还好有勤劳的渔家荡着小船去海里钓鱼,也让我嘴上不是太亏欠。不过说得玄乎点儿,在这样惬意的氛围里,吃啥其实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鱼虾自然甚是鲜美,不过有两样儿东西,却让我这个北方土老冒儿大开眼界。一个是头水紫菜,我一直以为紫菜就象海带一样在海里漂着,然后渔民捞回来的,没曾想紫菜也是人工种植的。紫菜的采割,是分次数的,而且,采割过的紫菜可以再生长,第一次长成的紫菜,头次采割,就叫头水紫菜。后面的以此叫二水,三水,四水。头水紫菜的产量低,营养价值最高,是紫菜中的极品。想来我以前吃的紫菜都五水六水了吧,要不怎么在火山岛吃到的紫菜,那个香浓,那个醇美,就好象这辈子没吃过紫菜一样。

 

然后还有一样鲜美的东西叫做芦笋,我以为就象蒜苔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或者至少也是植物的根。景区附近的村民,很多人都种植芦笋,有一天我就找了个机会亲自下地采摘去了。然后那一垄垄芦笋,叶子如文竹一样纤弱,我就犯了难了,这芦笋在哪儿啊,我挎着个空菜篮子,在骄阳下终于汗滴禾下土了。后来当然终于知道,芦笋是种在沙地里的,会从根部冒出来,好的芦笋其实是沙地下白颜色的,我们通常见到的绿色,是露出头来氧化的部分。

 

这次渔夫乐,体验得还真是彻底,所谓乐,其实是功夫在诗外,不在乎吃到什么,在乎的是如何吃到的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渔夫厝旁,有个小庙。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闽南地区,自然供奉着妈祖。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骄阳下的芦笋地。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芦笋就是从沙地里刨出来的。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白色的芦笋才是上品,清炒很香。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拿咸蛋黄炒,也很香。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传说中的头水紫菜。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渔夫厝自酿的青梅酒。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别看度数不高,其实后劲儿还挺大。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这个鱼,叫做黑包公。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虾虽然普通,却是最新鲜的。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问厨师这是什么鱼,他说是杂鱼,反正就是各式各样的小海鱼,反倒比大鱼还吃着新鲜。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上回书提过了,这小苦螺,是俺一个一个从海边的岩石上扒下来的,蘸了芥末吃,心中无限感慨啊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这个叫海瓜子,肉忒小了,不过真是香。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竹蛏,第一次吃,鲜!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肉圆汤。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岛上的草地里,有很多野蘑菇,两天的渔夫乐生活,让我习惯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采了一把交给了厨师,不曾想被判断为:有毒概率大于15%,只好忍痛放弃了。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另一个餐厅养生吧。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海边的安娜洋酒吧。

【漳州火山岛】海风吹拂渔家乐

正值世界杯期间,想不到自己还有在海边的酒吧里看世界杯的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