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新解

 高厚不言 2012-08-22
淮安府衙不仅建筑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是我国现存的两座保存完整的府衙之一。与此同时,作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这里古代知府题写留下的各类楹联,也无一不是起到古为今鉴的作用。所谓楹联,也就是悬挂在门楹上的对联,其语境和内容同该建筑的用途和含义大有关联,在某些时候,它也体现了古人儒雅的一面。对于淮安府衙的楹联,历来各有各的看法,研究者颇多。鄙人在此也略挑几副,谈谈一己肤浅之见。
在内宅东厢房,有一副楹联云:远富近贫,以礼相待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根据史书记载,这东厢房在清朝住的是二爷,也就是知府家的官亲长随,这干人虽然是关系户,没有多大能耐,也喜欢滋事闹事、吃喝嫖赌,但却能帮知府打理各种社会关系。这幅楹联,应该说是对这类人和世人的讥讽。原来,自古道: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形同陌路人。你那位高权重的,每天可谓门庭若市。一旦致仕退休了,就成了病死的老虎不如猫了。世人是势利的,你有权有势,他就是没有亲与你,也同你认亲。你若是无权无势,就是身居闹市,哪个又能理你?闲话不说,只说这世间有五伦,人皆知之,但维系五伦者,皆纲常人情也。怎奈世道变了,别说那官老爷们彼此利用,或欺骗诈扎,或溜须拍马,就连这亲朋之间,也是如此。一旦牵涉到了利益,轻则大打出手,重则衙门相见,闹个彼此老死不相往来。所谓利益,无非金银也。这银子多时有何好处?听小的一言:黄金屋、颜如玉、功名,无一不是好处。哪家银子多,哪家是首辅,人多往哪家去。若是平平之家,又日为生机所奔波,哪个无事进出其门?这天下做二爷的,虽则也是爷,却不比老爷风光。我有一故人,是直隶德州府知府,其下有个门卒。一日,有衣衫褴褛者进至府衙,见门卒,卒问:“尔小民也,何故至此,岂不闻官衙所在,闲人莫入?”对曰:“但为官事,欲见老爷。”卒笑曰:“见官见官,银子先见;无有银子,早死滚开。”或曰何故,奈卒见此人衣衫褴褛,心生敌意耳。翌日,有道台至此,故人亲自出衙门迎接,备尽谢恩之能事。吾闻之,乃语婢人云:此人也。1 T' q, `. M1 V+ T8 R
在府衙正堂内有一楹联,上联云: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楹联出自内乡县衙,想想几百年前的清朝地方知县就有此觉悟,这个不是令少数自私自利、以权谋私的人感到自愧不如吗?上下联意思虽各有侧重,但实质是告诫为官者要“善待百姓、以民为本、为民造福”,阐释为政者应当“慎独、慎行”,千万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从而失去百姓这一根本。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与之相类似的是,现存的叶县县衙也有一联,其联挂于县衙头门,联云: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为欧阳霖所做,这个就更明显了。千里为官是为了做事,是为了实现忠爱,自然要把百姓的事情记在心上了,怎么能说为银子?不是有句话么?“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者,上层官员也,民者,百姓也。自来有农民起义,仅因官不顾民之死活而肥私,其结果没有好的。 应该说,欧阳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按叶县有关记载,欧阳霖在任六年,办义学、修县署、定八景、纂县志,为叶县做了不少好事。有时候,放低一些调子,多把自己看作百姓中的一员,总比在衙门里多题几副自夸的楹联要好些。可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困难了。在传统时代,仕宦场上真正忠爱的好官,可谓寥寥无几,这个自然是制度使然,但那吃百姓之饭一类的楹联,历来知府、知县还是念念不忘。于是,才有了微服私访一说、拦驾告状的故事,想到由此就能从知县升到通判,知府升到巡抚,如此何乐而不为了?总之,做到不欺负百姓,不到处摆官架子,升官速度就如同飞毛腿导弹。可是,也有一些爱钱不爱民的,还要自导自演一幕丑剧。青州府知府有一日升堂审理案件,一时兴起,竟对犯人云:爱民若子,执法如山。那犯人本来没有罪过,只因一件小事,却无钱打点,被衙役们找个罪名给抓进皂快班房了。那人听得,也回云: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权山、靠山其为山乎?知府见被揭短,乃大怒道:大胆刁民,本官可让你回话?这匾上写的是明镜高悬,瞎了你的狗眼,给我拿下。衙役们听得,乃将那人拿下,投入了地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