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旅游扶贫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力军,从乡镇基层的实践看,认真抓好“四个一”工程,即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路子、一套好的服务政策,成为乡镇基层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经验和主要做法。
(一)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基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都有一群有热情、善经营、讲奉献的模范带头人。而这些带头人本身就是“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致富能手,他们直接影响带动了很多村民。上海崇明瀛东村及四川凤山村都是显明的例子。 (二)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或组织),是基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兄弟们经营旅游的意识和水平都很薄弱,通过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或组织),就能更好地发挥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富裕越来越多的旅游就业人员和增加农民自身的收入。例如:甘肃藏族乡和四川界牌镇。 (三)有一个好的发展路子,是基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许多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往往能够选准发展的突破口,找到发展的关键点,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路子。 一是找准特色,错位发展。很多乡村立足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格局。 二是优势互补,合作经营。如很多农村已经建立的旅游协会、旅游联合体等合作组织;贵州乡村与新西兰等国的国际合作;广东某些村子将景区经营权租赁给旅行社的租赁合作等。 三是搞活市场,多方促销。北京庞各庄利用节庆搞促销;重庆沙坪镇利用网络搞促销;山西皇城村利用影视拍摄搞促销。 四是重视商品,延长产业链。海南五指山组织旅游企业采购农民手中的土特产;河北前南峪村通过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推动农副产品升值。 五是旅游发展,生态先行。江西江湾村鼓励村民通过乡规民约保护生态环境;西藏定日扎西宗乡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强调保护环境。 (四)有一套好的服务政策,是基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支农惠农服务相继出台,旅游部门也加大了乡村旅游的服务力度,很多乡镇基层及农户抓住契机,活用、用好各种政策和专业服务力量,推动了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借助规划统筹抓特色。很多乡镇基层利用各级旅游部门制定的各层次的乡村旅游规划,顺势推进了村镇的特色化建设。 二是借助服务标准抓规范。针对乡村旅游中存在的经营不规范、住宿卫生条件差等问题,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多种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让每一个乡村旅游地区相应的服务可以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借助人才培训抓扶持。人才匮乏是乡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瓶颈。很多发展旅游的乡镇领导、村社干部、经营农户不仅利用各种培训机会抓紧学习,还经常主动邀请培训老师现场授课和蹲点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借助部门协调抓难点。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很多体制性的难题,不少乡镇通过争取有关部门的协调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同样,发展乡村旅游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哄而上。“四个一”经验不仅是近年来各地基层发展乡村旅游的初步总结,也是今后指导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思路,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掌握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