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中国冶金史上“三最”的科研攻关

 细雨青衫 2012-08-23
被称为中国冶金史上“三最”的科研攻关
2012-06-27 15:16

  国外100多年的试验表明:低钛型钒钛磁铁矿可以用普通高炉冶炼,而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用高炉冶炼时,炉渣中的二氧化钛含量达16%以上,使炉渣粘稠,铁渣难分,不能用高炉治炼。攀枝花共生矿属于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在高炉冶炼时炉渣中的二氧化钛含量高达25%—30%。从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一年,曾先后数次把这种矿石小样送到国外试验,得到的结论都认为不能冶炼。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冶金部组织了国内冶金专家多次进行座谈和讨论,研究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冶炼流程问题,决定全力以赴,力争突破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禁区”,并决定电炉冶炼同时进行。高炉冶炼经历了模拟试验、验证试验和生产试验三个步骤。

  第一步,承德100立方米高炉模拟试验。一九六四年底,冶金部集中一支108人的以知识分子为主的高炉冶炼攀枝花矿试验工作组。组长兼中共党支部书记是炼铁专家周传典。参加试验组的有,东北工学院、攀枝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北京钢铁研究院、邯郸钢铁厂、宣化钢铁厂、西昌钢铁厂、重庆钢铁设计院、北京黑色冶金设计院等单位。鉴于当时渡口地区不能出矿,先采用模拟方法,用承德含钛低的钒铁精矿和钛精矿配料,使钛含量达到攀枝花铁矿水平,进行高炉冶炼。试验从冶炼含15%二氧化钛炉渣开始,逐渐增加到35%,经过从一九六五年一月至八月的试验,初步掌握了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客观规律,总结出一套新的冶炼操作方法。

  第二步,西昌28立方米高炉试验试验。在承德试验之前,为解决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的冶炼技术、冶炼方式和工艺流程等问题,首先恢复和完善西昌试验基地——四一○试验厂。一九六六年一月一五月,试验组在四一○厂进行了验证性的试验。这次试验是从选矿、烧结到高炉冶炼的联合试验。基本上是攀钢大厂生产的微缩。试验结果,证实了承德模拟试验结论是正确的,并对攀枝花钢铁基地的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工艺参数和生产操作经验。

  第三步,首钢516立方米高炉生产试验。承德和西昌两次试验都是在小高炉进行的,这次试验于一九六七年四月一六月,在首钢516立方米高炉进行。除高炉冶炼外,还进行了烧结、铁水提钒、炼钢等试验,因此是一次大规模、全流程的工业试验。在高炉冶炼试验中,执行与承德、西昌试验一样的技术方针,冶炼获得成功。但因大高炉与小高炉的条件不尽相同,也暴露了前两次试验未引起注意的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生产试验提供的这些宝贵信息,引起了设计人员的重视。他们提前采取措施,将问题逐个解决,减少了投产后外围渣铁运输工作对生产的影响。

  通过承德的突破性模拟试验、西昌的验证性试验和首钢的生产性试验,终于摸索出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中国的独创技术和操作方法,攻克了一百多年来国内外没有解决的技术难关。这是中国冶金史上规模最大、领导组织最有力、也是最成功的一次科研攻关。攻关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对攀枝花生产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九七九年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一等创造发明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