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各地暴强婚俗仪式【组图】

 快乐刘刘 2012-08-23

江苏各地暴强婚俗仪式【组图】

 导语: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婚俗习惯,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江苏各地婚俗风尚,各地婚俗奇特搞笑,看过之后是否让你觉得这些婚俗礼仪不可思议呢?

 一、盱眙水上婚礼

盱眙水上婚礼盱眙水上婚礼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这是盱眙县名的最早由来,盱眙真的很小,仅仅七十四万人口,但盱眙又很古,远在秦朝时就崭露头角,悠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盱眙东临京杭大运河,北枕浩渺洪泽湖,西依淮河,隶属江苏淮安,环邑皆水,不仅造就秀丽河山、旖旎风光,而且养育了优质特产龙虾,算得上是一方锦绣水乡,素有“淮上明珠”的美称。县城更是以“山在城中立,水在城边绕,山水城相依”的特色夺人耳目,因了这个缘故,自2001年以来就在这里接连举行了好几届“中国龙虾节”。

典型的盱眙传统婚礼典型的盱眙传统婚礼

  水上传统民俗婚礼,便是龙虾节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吸引了不少游客与摄影师的眼球。水上婚礼,自古就有,也不单是汉族所独有,世代渔耕江河之上的疍家人,尤为盛行,大抵水网密布的近水渔家,多半喜欢以水道代街巷,以扁舟代花轿,于是便有了将婚礼喜事挪到水上进行的惯例。华夏各地的水上婚礼并不鲜见,时至今日也有新人喜好古典情怀,婚庆中心等服务组织也多有以此作为卖点的,盱眙的水上婚礼以集体婚礼为主,因是政府出面组织的民俗活动,倒也吸引了不少新婚、金婚、银婚的老少夫妇乐在其中。

  盱眙的水上婚礼,最早原是黄梅戏团演员演绎的舞台版,艺术感有余,真实感不强,于是,第二年开始便改由真人真情演绎,真切而不失看头,喜庆而不失情趣,效果愈加可观,至2006年已是第六届。每年的7月,淮河岸边,青山绿水见证,喜船荡漾铭刻,几对新人心心相印,共结水上鸳盟。

  当天下午,淮河风光带的纪事园装扮一新,幻化而成迎亲ma头,彩旗轻飏,人头攒动,喜庆的气氛四围流溢,男方的迎亲大彩船就停靠在岸边,黄绸环身,红绸裹顶,大红的双喜分外耀眼。三发礼炮响起,顿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大船在舢板船队的护卫下,和送亲船队一道扬帆启航,欢天喜地驶往对岸迎娶新人。新郎们身着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帽,胸前佩着大红花,迎风伫立于船头,一脸的幸福,和伴郎们同抵迎亲地点,将等待已久的娇羞新娘,以及伴娘接上迎亲船,随即掉头驶回淮河东岸。等到大船临近岸边,新郎们先行上岸,将船上递来的红绸当作纤绳,斜欠身子背纤拉船,在“妹妹你坐船头……”歌声中,当了一回爱的纤夫,在众人面前显示了男人的坚实气概。
       
        喜船靠岸了,新娘子到了,新郎们撤下纤绳,赶忙上前背下自家的媳妇,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ma头。直接将新娘抱进了预备好的八抬大红花轿里,轿夫们也乐了,非得新人来个亲吻才肯起轿,羞得新娘成了一朵花,于是,新郎骑上高头大马,前有新式的女骑警为之开道,沐浴着《大花轿》、《百鸟朝凤》、《颠轿歌》的欢庆歌声,意气风发地,步上了从迎亲ma头到婚礼主会场的猩红地毯。地毯青云平步,延伸远去,直到第一山上门前广场的主会场,长达999米。第一陕牌坊前的巨大双喜下,婚礼仪式正式举行,新郎为新娘子揭下红盖头,县委领导亲自出马充当证婚人,新人互赠“中国结”,紧接着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毕,再同喝交杯酒。简短和喜庆的仪式过后,新人们一同观看了一场半小时的文艺会演,邀请了各路明星艺人登台贺喜演出。然后,新郎、新娘一道执手登上第一山峰顶,祭拜“魁星亭”,冀望早生贵子,光宗耀祖。最后庞大的婚礼队伍再度启程,穿梭于十里长街,整个城市仿佛瞬间都沾满了喜气,直至将新人们送进了“金谷园饭店”的豪华“洞房”。

  二、徐州:撞斗

徐州复古婚礼徐州复古婚礼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则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浓最酽的一道佳肴。新沂民间传统婚俗绵延数百年,虽不乏繁文缛节,但很多耄耋老人每当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那迎娶婚嫁时的动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满脸绽开幸福灿然的欢笑……

  在“噼噼啪啪”的第一挂鞭炮声中,男家前往迎娶新娘的花轿意气风发地起程了。轿子里放着为新娘准备的一筛子衣被和一个梳妆盒(又叫“上头盒”),这些是必须由“全人”即儿女双全的妇人放进去的。一童男子压轿一程后返回。花轿在迎亲的途中一路鼓乐开道,吹吹打打,煞是热闹。

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花轿抬到女家门口时,男家人立即燃放第二挂鞭炮,鼓乐也吹打得更为振奋热烈。这时女家“全人”或新娘的姐、嫂从轿子里抱出衣被和梳妆盒,赶紧给新娘“上头”化妆。打开“上头盒”,里面的手镯、簪子、耳坠、铜镜及筷子、栗子、花生、一对面鱼、过路面、红鸡蛋、红丝线等一般是不可或缺的。新娘从头到脚换上男家的衣物后,便是名副其实的“新人”或“贵人”了。在男家人又接连两挂“噼噼啪啪”急促的鞭炮声中,新娘被盖上“蒙头红”,并由其兄弟或表兄弟背上花轿,以示新娘不要忘了娘家兄妹手足情与父母养育恩。所以,新娘上轿时一般都会忍不住流泪的。见新娘坐上了花轿,男家人便吆喝着匆忙放响第五挂鞭炮,兴高采烈地“打轿回府”。富人家陪的“大八件”、“小八件”及“四盒底”等,应有尽有,或手提,或肩抬,甚是场面。而穷苦人家有时连一张八仙桌也陪不起,只能给几件随身换洗的衣服,这叫“打软包”。
        花轿快到男家时,早有“探子队”飞报花轿行程。第六挂鞭炮顿时响彻全村。之所以要燃放六挂鞭,是取吉祥大顺之意。花轿落地,男家过来两个“全人”撕开用红线缝上的轿门,挑开新娘的“蒙头红”,并抱下随轿带回的那筛子剩余衣被及梳妆盒。这时两个伴娘过来向新娘深鞠一躬,请其下轿,新娘在轿中必须起身点头,以示还礼。新娘一进门,先要跨马鞍,意为“新人跨马鞍,辈辈做高官。”跨过马鞍还要跨火盆,寓意是“新人跨火盆,辈辈出贵人。”然后,男家“宾相”三请新郎来拜堂,口中还念念有词:“新郎来拜堂,拜天拜地拜爹娘,夫妻对拜入洞房……”新娘进洞房前,有人用笆斗象征性地往其胸怀撞几下,即“撞斗”,以求“富贵入怀”之意。

  新娘入了洞房,男家“全人”便把看喜的撵出去,铺一芦席于地上,席上铺被,让新娘坐于被上,用一根细细的红丝线绞掉了新娘额头鬓角的乳毛。这在旧时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绞”,就是所谓的“开脸”,也是女子身为人妻的标志。新娘“开脸”后,由伴娘陪同向准备开席的长辈一一磕头,以示敬重;长辈们也把准备好的“红纸包”送给新娘。

  晚上“送房”算是最热闹的了。亲朋好友酒足饭饱,争相拥入洞房,摆上一张八仙桌,在桌上放置八盘点心,并燃亮一对大红蜡。大家有说有唱,动手动脚,出尽新郎新娘洋相。尤其是大家轮番向新郎新娘敬酒时,每敬一杯便说一套吉利话,幽默诙谐,逗得满屋人前俯后仰,哄笑不止。闹新房常常会闹到深更半夜,有时直到鸡叫二遍。大家看新郎新娘已精疲力尽,才互递眼色,同伴娘一起朝新人身上和床上撒几把喜糖喜果(即“撒帐子”),然后纷纷退出。其中一人还要从窗户往里扔一把筷子,边扔边说吉利话:“一扔金,二扔银,三扔鲤鱼跳龙门……”其词合韵,其声朗朗,以示亲朋好友的诚挚祝福。

  第二天,新娘一大早起来,要给公公、婆婆磕喜头,还要由小姑或妯娌带着到几家近房再一一磕拜,这叫“认族归宗”。

  三、连云港婚俗:放船求偶

连云港民俗婚礼连云港民俗婚礼
戳锅腔祈婚和放船求偶戳锅腔祈婚和放船求偶
  民间不分男女,12岁时无人作媒提亲订婚,家长们就开始紧张,要灶爷和腊月30日接灶爷晚上,男孩用烧火叉向锅塘内捣动,边捣边说:“戳锅腔捣锅洞,今年婚姻动,说个花媳妇,灶老爷面前多上供”,连说七遍。女孩害羞,由母亲代劳,与男孩说的内容相同,只是加上祈婚人的名字,改花媳妇为小女婿。居山临海的渔村大龄女孩用梭蟹背壳或大乌贼背骨作船体,用鱼骨贝壳等制作成精巧桅杆、顺风旗、仙鹤 、蟠龙等,装饰在船上作为信物。每年三月三早晨,女孩们拿自己的小船到通海山涧上游,将船放在涧内顺水流至海边,此船被男青年捡得即凭信物到女家提亲,女方辨明信物确是自制亲事就成了。如此求偶方 式千年成俗,每年三月三男青年到海边涧口候船,不得上山;女孩上山放船,亦不得到海边。有些大龄男女,私下相约信物形态及放大船时间地点,一般均能如愿以偿,成全了不少有情人。

        聘媒合婚传柬

  男女到了订婚年龄,家长看中了谁家孩子(一般为男方主动,俗谓一家有女百家求),聘请媒人先打听对方年龄,以便按生肖属相和五行命相推算可否合婚。传统的口诀为:“白马犯青牛,辣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这叫犯四大忌。五行口诀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叫五行相克, 一般只要不犯四大忌和五行不相克,即可做亲。此时,媒人可前往说合,俗叫说媒或提亲。双方父母同意后, 男方家长给女方只写一个字或四个字,男柬写“恳”或“敬恳金诺”,女方写“诺”或“恭答玉音”。这种婚柬叫“启柬“或”捏死口“,不算正式婚约。启柬之后,由男方择吉日,备喜宴,邀媒人、代笔人、族长和舅父等赴宴,正式向女方写出婚约。女方接到男柬后,留下红线,用原绿线缠束,再回赠文房四宝或一盆万年青。这过程俗叫传柬或过小礼。

  开生庚过大礼

  到结婚时间,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商量,女家家长同意后,将女孩的出生年月日时写在红纸上, 俗称“坤造行庚”或开生庚,由媒人传给男方。男女喜事的喜期、喜房、喜床、冠笄、开脸等时间方向,均按女方的生庚八字推算确定。推算过程叫合年命,将合年命的事项写在红柬贴上,俗叫“合卺”或时书。将 合卺所定喜期通知女方,俗叫送日子。为方便女方筹办嫁妆及诸般喜事用度,要送上一笔较重的礼物礼金,这叫过大礼。一般大均为四样:一是四件衣料,其中必有衷衣和棉袄;二是四件或八件金银首饰;三是数量 不待的礼金;四是包数逢双的喜果子。社会成俗过大礼要视家境情况而定,男富女贫,礼物礼金足够女方喜事开支而有余。男家贫穷,只送衷家棉袄两件布料即可。

  催妆和正日子

  民间俗行婚嫁喜期为三天,第一天叫催妆,男女双方喜主要把诸般喜事事宜预备完毕,女方最忙,上午要宴请贺客,其中必有一席是新娘与小姐妹们的离别宴。女方要将全部嫁妆发送到男家,俗叫“过嫁妆”。所有嫁妆安排就绪后,由舅父亲自过目上锁,将钥匙交与新娘。陪嫁姜一般人家为箱柜两样头、箱柜桌椅四件头,以及大八件小八件等四个档次。极富人家赔嫁有“全房管”即家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有的陪送用红纸包着的青砖和土金坯,一块砖代表一排盐滩,一块土金坯代表百亩良田,所陪嫁之资足够女儿出嫁后过一辈子好生活。极贫人家可以不赔嫁妆,只是一方围裙打个包袱。故民意有“陪不尽的闺女,过不尽的年”之谚。催妆之日男方家要祭祖和贴红对联,除接收过来的嫁妆外,要把抬新娘的花轿发往女方家,晚上要有男童压床,第二天为正日子,即喜期的吉日,新娘做过冠笄关目之后坐花轿到男家,花轿动身时母亲嫂子等要哭嫁,不哭嫁会生哑吧。新郎家大宴贺客,必有一桌为新郎及其小史弟的酒席,叫陪郎酒。新娘午时进门,坐富贵、拜堂、喝交杯酒、闹房等。第三天叫分三,新郎新娘拜上辈、搂锅、吃团圆饭、开脸,进入正常生活。

  做官当娘娘和抢上风

  民间有“结婚小登科”之说。喜事正日这天,新郎穿上全新的喜庆服装,帽子两边插上绒花(荣华富贵), 又叫状元花,全天他只能支配别人,任何人不能支配他做事,就是地方官府也不能干扰他,俗谓“一辈子就做这一天官”,故名新郎官。新娘子亦是正日子做一天娘娘,身穿大红、肩着霞 、头戴珠冠、足登凤鞋、怀 揣三官镜、手捧三官经、端坐在花轿内,前有大红伞鼓乐鸣锣开道,左右有安香把护卫,途中包括官吏出巡在内任何人都为新娘让道,就是经过庙门河桥坟场,均要放鞭炮惊告鬼神回避。假如路上碰到两顶抬新娘的 花轿,并猜测必在前方某贫路口交会,认为准能跑在对方之前通过,谁就能得到加倍的喜气好运,运亲喜主立即动员轿夫稳抬花轿拚命地跑,抢选通过的加双倍喜钱,这叫抢上风。双方轿夫舍命争夺的抢上风场面, 是海州婚俗中独具风采的景观,给人们的印象最深。

  闹房

闹房闹房
  闹房是整个喜事最热烈的场面。拜堂之后,约从未时开始、亥时结束,共五个时辰举行闹房,喝交杯酒、破 果碟、拦新娘、送新郎新娘、撒帐、戳窗等十二个程式,还可插入耍大伯头、嬉老公公、捉弄新姑爷、捉弄伴娘等四项活动。按俗每个程式动作,必须说若干喜话,其内容雅俗共赏,令人捧腹。即便有些语言动作超过常规,也是俗规所答应,不得变脸反目。
        过对月和回门鞋

  喜事当月俗行“不空房”,新郎新娘不得外出过夜。满月后新娘可以回娘家过几天,也可夫妻一同到娘家过一个月,叫双回门又叫过对月。无论双回门还是单回门,在娘家时间内要为夫家从老老少每人做一双鞋子,若家境贫穷,可只为丈夫做一双鞋,统称回门鞋。

  四、泰兴:留茶过帖子

泰兴传统婚礼泰兴传统婚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然是一定的公式,但媒有大媒小媒之分。婚姻的成功,多半是先由小媒从中撮合,小媒多半是与男家或女家,或与双方有密切关系的女眷。经小媒奔走得已有七八分成功时,才由双方同意,请两位与双方有点关系而又被认为比较体面的人物出来做大媒。等到大媒人一出场,婚姻便算正式确定,不容改悔了。通常的留茶都不必有大媒,只由小媒将男家一件信物交给女家,也不必有什么仪式。“留茶”以后,如任何一方要毁约,对方和小媒都不能有异言,大媒人出场多半是在“过帖子”时,过了帖子,便是迎娶,过帖子和迎娶的信式是这样的:

  过帖子的这一天,媒人先在男家吃早点,然后双双向女家出发,由女家招待午宴。随着媒人一同携带到女方家的聘礼有衣裳几套,首饰几件,鸡几只,肉几斤。也有聘礼到了女家,又被罚而送回来的;结果,由男家加点什么再送了去的情形也时常发生。有时,媒人也得跟着来往奔波,小媒人更是忙碌于聘礼的厚薄,这是以门户的高低而定的。但无论贫富,照例都有一对鹅,是象征一对鸳鸯。女家受了聘礼,也得回一点礼物。

  迎娶时的仪式更复杂。第二天一早,男家便将轿子发到女家去,新娘却要到夜深才进轿。在洞房门口下轿,以后便是“坐床”,饮“富贵酒”,“闹房”。第二天是拜天拜地、拜祖先、拜翁姑,名为“分朝”。第三天或第六天,或第九天,新婚夫妇一齐回到女家,名为“回门”。这样,新郎新娘和双方的家庭才算正式成了亲戚关系。剩下最后的一幕便是“会亲”。由男方设席招待女家全体家族和自己的亲戚,会亲的日期没有定准,门第小一点的,或省事一点的,得到双方的同意,往往不再会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