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景忠: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怎样“炼”成的

 徐天坤1979 2012-08-23

破解中职学校发展难题③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怎样“炼”成的

 

  刘景忠,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一些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习惯了学科教学、习惯了灌输理论知识、习惯了在“黑板上开机器”,距离实践技能实在太远了些。为什么到了企业就会出冷汗?那是因为理论和实践没有结合。

  ■刘景忠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于是,教师的重要性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性,就构成了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当前,职业学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这类师资来源当然比较理想,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他们只是接受了教师专业的教育,能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职业学校教师,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生。这是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主要渠道。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教师专业培训,不具备做教师的基本条件,距离一名合格教师尚有很大距离。但目前这类教师恰恰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主体。

  3.在读本科生、研究生。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时,就从高校里聘请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来代课,他们被称为外聘教师。很显然,这些人是外聘的,但不是教师。

  4.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被称之为兼职教师。由于职业教育要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兼职教师就成为职业教育的必须。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这样的兼职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而且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比例应该越来越高。建立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里手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些行家里手介入职业教育,也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行。不考虑这些人的实际情况,直接让他们登台授课,显然不妥当。经过专门的培训,让他们带领学生练技能、学操作、动手做,是用其所长;直接让他们登台讲课,显然不是用其所长,而是用其所短。

  由此可见,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非专业”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这种现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那么,如何尽快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职业学校教师,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成为职业学校迫在眉睫的任务。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多头并举、多方联动。

  第一,要加强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我国的师范教育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时期,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自不必说,就连各县区也有自己的教师进修学校。即使是当前,我国的师范类教育也有相当的规模,但是,针对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院校并不多,远远跟不上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和壮大针对职业教育的师范院校。

  第二,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入职门槛。设立职业学校教师的入职门槛,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一定的学历层次;二是文化基础课要吸引优秀的师范类毕业生从教;三是专业课教师要有实践工作经验;四是对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要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正如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建议书所指出的:“必须有新的办法培养新教师,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对21世纪教师资格的要求,要重新考虑,包括校园内的学习和实地工作间的最佳平衡。需要有新的考核、评估、衔接和资格证书标准。”

  第三,要加强现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当前,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需要补充数量,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因此,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现实任务。如果说前两项任务是战略性的步骤,那么,这一项任务则是十分紧迫的战术性安排。

  1.对文化基础课教师主要应加强育人能力的培养。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特殊情况,帮助职校生重新树立起自信心、重新明确生活的方向、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是职业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常说教师要教书育人,但对职业学校教师来说,应该说是育人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的,教书是第二位的。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许多职业学校教师仍是按照教书育人这个顺序来工作的,有的教师甚至把育人看成是额外的工作任务。由这样的教师把持的课堂就会出现“教师很流畅,学生很惆怅”的局面。

  2.对专业课教师主要应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师也需要提高育人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是,没有高技能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技能的学生。而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恰恰是职业学校所匮乏的。近年来,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两个月进企业实践的经历,并把这一经历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应该说,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台是切中时弊的。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为什么不愿意下企业?个中原因错综复杂,教师怕暴露自己的短处,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余祖光先生曾说“就是要把他(指职业学校教师)扔到校企结合里面去,扔到企业里面去,出一身冷汗,产生努力的动力”,可谓一语中的。多年来,一些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习惯了学科教学、习惯了灌输理论知识、习惯了在“黑板上开机器”,距离实践技能实在太远了些。教师在课堂上不会出冷汗,因为那是教师的拿手好戏。为什么到了企业就会出冷汗?那是因为理论和实践没有结合。正像一位职教工作者说过的那样:有些教师是假鲁班,培养不出真木匠,假鲁班只会讲木材理论,但自己没做过家具。依靠这样的假鲁班,怎么可能培养出能打出漂亮家具的学生呢?

  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终归要毕业,终归要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学生终归要“出冷汗”的;而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教师则可以不必“出冷汗”,一直流畅地把“木材理论”教下去。因此,教师“出不出冷汗”、“出冷汗”的多少和学生恰好成反比关系。

  优秀的职业学校教师是怎样“炼”成的?是通过较高的门槛遴选出来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培养出来的,是通过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出一身冷汗”磨炼出来的,是通过职业学校教师个人不懈追求修炼出来的。

  《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22日第5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