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拜神记
其实对东岳庙神往很久了,10年前刚到北京的时候坐车经过朝外大街就能看到东岳庙的琉璃牌楼。那时候好像还不怎么对外开放,每次经过庙门都是关着的。最近几年东岳庙的香火越来越鼎盛,我也决定找时间去参观一下,为了不虚此行做功课还是必须的。先鸟瞰一下吧!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现在被北京的老百姓熟悉的可能就是每年的东岳庙庙会了。
现占地约71亩,有房屋近400间,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在布局 东岳庙
上,分为正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部分。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山门(已拆除)、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形成了六进院落。
琉璃牌楼

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三间四柱七顶的黄彩琉璃牌楼。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在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北面书“永延帝”,祚字有两个意思,一是福气,二是象征着皇帝的地位。全意为江山永固,国运锦长。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严嵩虽为一代奸相但其字确实不俗。牌楼现在与庙门隔朝阳门外大街相望,原本东西还各有一座木制牌楼,现已拆除。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没能找到木制牌楼的老照片。现在这个牌楼与东岳庙被朝外大街分隔开来。
山门

(老照片来源于网络)
透过琉璃牌楼看山门

(老照片来源于网络)
山门是东岳庙原本的正门,1988年因拓宽朝外大街而被拆除。山门内的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鼓楼立额上题“鼍音”,钟楼立额上题“鲸音”。
 何谓鼍音?鼍,俗称;猪婆龙,爬行动物,为鳄鱼的一种,再说白一点就是扬子鳄。皮可以制鼓,再有,其叫声如同敲鼓,所以用鼍音来比喻鼓楼。 |
 何谓鲸音?因为撞钟的木杆为鲸鱼形,故用鲸音来表示钟楼。 |
棂星门

棂星门是现在东岳庙的庙门其实是原本的二道门,在山门拆除后,这里作为了正门。原来悬挂在山门的康熙帝御书“东岳庙”横匾也移到了这里。
瞻岱门
庙门内即为瞻岱门,是一座五间庑殿顶的过厅式殿堂,又称龙虎门、瞻岱殿。此地有点类似于佛教的天王殿,里面主要是一些护法神!

门的内三间为穿堂,边上两间供哼哈二将和十太保,
 哼将=虎将
|
 哈将=龙神
|
后殿挂东岳大帝的“宝训”。

岱门悬挂的楹联为:阳世奸雄,为天害理皆由己,下联: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东旁门的楹联是:阳世阴非,在尔心还想欺饰,假善真恶,到此地难讨便宜。西旁门是:倚势欺人,人或容神明不恕,瞒天昧己,己未觉造物先知。
道家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现在就用道家的太极阴阳步跨过瞻岱门的门槛,男左女右。瞻岱门的两侧是岳府十太保,均为坐姿,象征着北京东岳庙的等级地位。
东侧十太保

西侧十太保

十太保做的还算威武就是个头太小点!
何谓“十太保”
东岳大帝作为幽冥主宰,统治着极其庞大的阴间世界。孤家寡人自然不行,就是人手少了也忙不过来。于是,他手下设置了十分庞大的阴府官僚机构,以便处理阴间的各种事务。重要的帮手除了十殿阎王、五道将军、判宫、城陛以外,还有东岳十太保。
“东岳十太保”也是对东岳大帝手下的十位阴将的尊称。“太保”本为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为辅弼国君之官。后世也做为对武士豪杰,绿林好汉的美称。现代的社会可能是因为德国“盖世太保”的缘故吧,太保已经变的有些许贬义。东岳十太保中的温元帅最有名,孟元帅、康元帅也有一定知名度,其他几位则没有多大影响。依次是
温封正佑,温元帅姓温,名琼,字子玉,后汉东瓯郡人。
李封孚佑,
钱封灵佑,
刘封显佑,
杨封顺佑,名杨彪, 据说杨彪本是汉代廷尉,
康封安佑,名字不详,慈爱悯众,声闻于天。玉帝特救封其为“仁圣元帅”,
张封广佑,名不详,淮阴人宋元丰(1078~1085年)中,诏封嘉应侯,传死隶东岳大帝,主冥府要职。
岳封协佑,
孟封昭佑, 名孟山,本是个狱官。相传帮助感化囚犯受到玉帝嘉奖而被封为阴间元帅的
韦封威佑。
其他几位元帅名字和事迹均不详
北京东岳庙龙头庙大算盘:镇庙之宝之一。

相传由满人葆享所献,葆享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山西布政使,家住朝内拐棒胡同。光绪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儿子结婚,日子是让道士给选的,当时有一个在朝为官的御史叫邓程修,前往道喜,遭门房冷遇,便生报复之心,在皇帝面前告了葆享一状,说葆享在圣祖仁皇帝(康熙)的忌辰之日为其子举办婚礼,大摆宴席,实属大不敬之罪。皇帝将葆享革职查办,葆享感到非常意外,同时也觉得很窝囊。就叫外孙子做了两个大算盘,挂在了北京东岳庙,让东岳大帝主持公道。据说这两个大算盘挂上不久,邓程修就得病死了。后来人们就用北京东岳庙的算盘作为镇宅辟邪的吉祥物了。
福路
出瞻岱门是一条御道直通岱宗宝殿,称为“福路”。

福路的两侧有两座碑亭,顶覆黄色琉璃瓦,放置康熙帝和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石碑,现在碑亭前放着一对新造的玉马和铜特,相传是文昌帝君的座骑。
铜特俗称铜骡子,驴面,骡身,马耳,牛蹄,文昌帝的坐骑之一,腾云驾雾,日行万里,有云路神骑,三界信使之称。

在北京有摸铜特的风俗,据说摸铜特能治病,身体哪有病就摸哪,老北京有三摸,潭柘寺有摸石鱼求富,白云观摸石猴求灵,北京东岳庙摸铜特治病。

(以后我再也不怕迷路了)
白玉马是文昌君的坐骑,当官的最喜欢祭拜玉马,但是不能用手摸,而是用心祭拜,据传能保佑官运亨通,平步青云,马到成功。

福路和碑亭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回廊。回廊共七十二间,代表东岳大帝掌管下的地狱七十二司。每间门楣上都挂有所敬神司的横匾,两侧柱上贴有楹联,殿内塑像造型生动,形神兼备。以前每司供一神像,后来又增建了四司,因此共有七十六尊神像,不过早已不存。现在的泥塑是1995年重建时由“泥人张”的传人重塑的。
地狱七十二司内容太多了,挑选几张有意思的看看吧
“地狱男爵”

堕胎落子司,意在告诫妇女们注意妊娠期的卫生,同时要自重
自爱、自强,以免发生伤风败俗的事情!

畜生司,这里有两个形象很有意思
二师兄-八戒

竟然还有大师兄

在地狱七十二司正中间是阜财神殿和广嗣神殿。
阜财殿:

殿内供奉的两尊主神为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在朝为官,为人耿直,因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便直言相谏,结果惹闹纣王,怒斥比干说:听说圣人之心有七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窍,并下令将比干开膛剖腹,还没等武士动手,比干竟自己将心摘下,走出王宫,后人认为比干无心,自然也就能做到公正无私,无所偏倚,便将其敬为文财神。武财神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虎玄坛赵公明,是道教的护法天神之一。育德殿有赵公明的护法像。
两侧供奉的是赵公明手下的四路财神
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

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广嗣殿:
殿里供奉着九天圣母元君和九天监生明素真君,俗称子孙娘娘和子孙爷爷。

据传是周文王和其夫人,因其二人有九十九个儿女,后又收养了一个叫雷震子的孩子,整好一百个,可称为中国第一个多子多福的家庭,后被封为赐子神仙,据说平常多行善事,赐孝子贤孙,不善者世遭苦难。
两次是送子郎君,保佑人们多子多福!
 送子郎君的造型挺有意思一个北方大汉的形象却爬了一身的孩子。
|
 郎君挑了两个布口袋里面装满了孩子,左手做胜利的V字手势,手上挑了个灯笼上书“迎奥运”!
|
岱宗宝殿

是东岳庙的主殿,面阔三间,顶为为单檐庑殿顶,绿剪边琉璃瓦屋面。殿身的梁、柱、檩、枋均绘有皇家才允许使用的金龙和玺彩画,正面檐下悬挂华带匾“岱岳殿”,四周雕饰盘龙,包有金叶。

大殿前建有月台,摆放铜香炉和石五供,台前东西有焚帛炉。殿内原供奉东岳大帝及其侍臣像,现已不存。门槛正中下有两块长方形的青石,以前常有善男信女在此跪拜,故称拜台。此二石石质坚硬,数百年来,虽被众人常年踩踏,但仍然保存的完好如初,色泽光亮,传说东岳大帝出巡视察人间善恶,必踏此石腾云而去,所以这块青石又叫步云石;,有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之意。

由小见大,在大殿的屋脊上有以骑鸟仙人为首的装饰,依次是骑鸟仙人、龙
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达到了八个,按照清朝的规矩来说最多11个也就是故宫里才能见到,由此可见大殿的级别是相当高了。
大殿两侧的耳房中设有三茅真君祠、吴全节祠、张留孙祠、山府君祠以及嵩里丈人祠等。左面的东配殿有阜财殿和东太子殿,右边的西配殿有广嗣殿和太子殿,配殿前廊的斗拱上有替木,排列制式具有元代的风格。
这里往来香客和游客都很多,我也没时间和看守的小道长攀谈,也就没有了内部的照片。
育德殿
从岱宗宝殿到寝宫之间,用一条长廊相接,为元代通行的建筑布局。寝宫叫做育德殿,为庑殿顶,面阔五间,前出抱厦,内饰龙凤天花,与岱宗宝殿相呼应。殿内悬挂清代道士娄近垣所书的“玄妙赞化”匾,原来是东岳大帝和淑明坤德帝后的寝宫,这种前店后寝的建筑格局,等级之高。与皇居故宫完全一样,现在殿内供奉的是天地水三官神像,天官端坐正中,地官水官分坐东西两侧,三官两侧分立着八位文武府臣,这些神像均成于明成化年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八位文武府臣中的四位武将可是很了不得的人物依次是岳飞、赵公明、马王爷、温良

 据看守的道士说这四个神像都是金丝楠木制作的,手中的武器在文革时候丢失了。
|


四个文臣叫什么我忘记了
|
三官的作用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按道家阴阳五行讲,天官属乾金之气,地官为坤土之气,水官则为丽水之气,坤土生乾金,乾金生丽水,五行相生,实乃大吉之象也。天官开眼,百年难遇,据传康熙和乾隆皇帝都见过天官开眼,所以皇位都长达六十年以上。我仔细盯着天官的眼睛看了几分钟,感觉天官眼神有点迷离,不知道在看什么方向,看来我是没福气看到天官开眼了!
三官的照片得到的很是不易啊,我们在育德殿和小道士聊了二十多分钟说到他的家乡茅山.....。基本上熟悉了点后才开口说想照相的,小道士答应不用闪光灯就可以拍。这才有了这些得来不易的照片。

(育德殿内部全景)
出了育德殿后面还有一进的院子主要是民俗的展出,与道教的文化基本上就没什么关系了。
东岳庙大事记:
- 元延佑年间,张道陵的三十八世孙张留孙被元成宗封为玄教大宗师后,深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而大都却没有,于是便出资在齐化门外购置了土地准备兴建。
- 未及开工,张即已去世。其弟子吴全节继任为大宗师后,继续推动了建庙事宜,最终在至治二年1322年正式开工建设。
- 1323年落成,被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
- 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又捐建了寝宫,使规模进一步扩大。
- 在元末的战乱中,庙宇受到了较严重的毁坏。
- 明代开始,玄教并入了正一道,东岳仁圣宫也改名为东岳庙。
-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在原址基础上全面重建了庙宇。
- 万历三年(1575年),明神宗根据太后的旨意,发下宫帑大规模扩建了东岳庙。
-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庙中遭遇火灾,绝大部分建筑都被烧毁,仅存左右道院幸免于难。
- 灾后的第二年(1700年),康熙帝颁布敕命重建庙宇。
- 东岳庙先是因为附近火药厂的爆炸而被震碎了不少塑像。1995年,北京市政府才决定恢复东岳庙,1995年庙中所驻机关全部腾退,并随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
- 1996年,北京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
- 2008年5月3日,国家再次重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将北京东岳庙归还道教,至此,中断了70余年道教活动的北京东岳庙,重新又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
- 2010年我们两口子到东岳庙参观并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