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浩明:判断趋势比猜测底部更有意义

 凡人sypls 2012-08-27
股市一个一个的"底"都无奈地失效以后,接下来需要分析的是,大盘还将怎样运行,底部究竟在哪里。
  人们其实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底在何方"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事实证明,底都是事后才被确认的。如果谁能够提前就精确地测算出底在哪个位置,那也只是偶然。原因在于,股市中底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条件,同时还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制约,甚至某个权重股的异动或者某个板块有了什么样的消息,都会影响到底的确认。在这里,判断趋势比猜测底部要有意义得多。明确了趋势,自然也就不需要去谈底部在哪里的问题了。
  应该说,制约当前股市运行的根本问题是供求关系,也就是有限的资金无从支撑起庞大的市值。无论是从现在的证券化率,即股票流通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还是从股票投资率,即股票流通市值与银行储蓄余额之比来说,都是处于一个并不很低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股市在这个时候缺乏有效买盘,没有能够得到资金面的支持。不能说时下市场上没有资金。客观而言,相对于历史指标来说,市场内外还是具有一定资金潜力。这从目前火爆的固定收益产品发行市场就可见一斑。
  那么,为什么现在资金不愿意进入股市呢?
  首先,实体经济表现不佳,下行趋势还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扭转。GDP增速连续6个季度下行,这说明经济状况已经很严峻了。在人们对经济增长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必然会调低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因此也就有了蓝筹股的不断下跌行情。
  其次,过去即便是实体经济很差,但是如果在宏观政策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客观上也会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导致股市领先实体经济出现上涨。自去年以来,有关方面对于宏观政策确实进行了大量的"预调微调",但与人们的预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20%的超高存款准备金率得以继续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难从"政策松动"的想象中获得做多的动力。必须承认,一些投资者对于宏观政策变化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他们误判底部。
  第三,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股市政策,应该说现在总体上是积极的,其鼓励资金入场,力图推动股指上行的倾向也是明确的。但问题在于,很多政策的兑现要有时间,而从具体实施到真正见效更是要有一个不短的过程。比如引进长线资金,这当然是对的,但是长线资金不会一下子就入场。为了给长线资金入场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在鼓励投资蓝筹股的同时,违反市场化原则对其他股票实施各种形式的打压,甚至搞价格歧视,效果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一段时间来,蓝筹股持续疲软,受到官方舆论抨击的很多中小市值题材股却走势活跃;综合指数在创新低,而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却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这只能说明投资者有着自己的偏好。试图强行予以调整,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显然,如果能够化解以上这些问题,让投资者看到宏观政策进一步好转,实体经济止跌,股市政策也更加切合实际了,那么就一定会出现资金入场,供求关系的改善,这个时候下跌趋势就会被扭转,股市自然见底回升。如果这些问题继续存在,那么大盘还是存在熊市之中,而熊市是不能轻易言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