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商报·以“教材”之名挑战语文教育

 昵称503199 2012-08-28

2012-08-13 22:18:40

浏览 901 次 | 评论 0 条

以“教材”之名挑战语文教育
钟华生 荆静
▲编订《一个人的教材》系列丛书是叶开继去年推出《对抗语文》之后,再一次挑战现行的语文教育及其教材。 (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 实习生 荆静

《收获》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叶开有好几个身份:文学编辑、文学博士、作家。最近,他还有一个更“惹眼”的身份:语文教材编订者,而且这套教材还打着特立独行的名号——《一个人的教材》。

实际上,编订《一个人的教材》系列丛书是叶开继去年推出《对抗语文》之后,再一次挑战现行的语文教育及其教材。此消息公开后迅速引发了各界关注,龙东等作家纷纷为叶开推荐书目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作家对他是否能够编订优质的教材而提出质疑。

昨日上午,叶开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他希望改善语文教材,实际上就是在思考并且试图解决现行语文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一个人的教材》用意很简单,就是我一个人独立编写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读本,套用‘教材’之名,摈弃今日教材名目繁多的各种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叶开说。

当下语文教材已“走入歧途”

叶开最早是在微博上透露他要编订《一个人的教材》的想法,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教材中那些伪诗伪文对中小学生的隔离措施,让他们能直接读到真正的好作品,从小培养鉴赏力和培育个人的情致、修养”。凤凰联动总裁、资深出版人张小波很快就联系到叶开,表示愿意出版这套教材丛书。目前,这套教材最先推出的《当代诗歌选》、《当代短篇小说选》和《当代散文选》等3本书,已与凤凰联动签订了出版合同。

实际上,叶开编订教材的举动虽然得到热烈响应,但也伴随着一些审慎的声音。童话作家林一苇表示,编订教材是一件吃力的事,“如果没有心力,如果习惯一蹴而就,最好不要做。” 著名作家陈丹燕也表示,语文教育并非一个人文学学习的全部,而编订教材应旨在“让少年能更方便地找到他们想要读的东西”。

在叶开看来,当下语文教材的编写已“走入歧途”。“这被搞成了某个神秘帮会,各种邪门的方法、手段繁多,但大多偏离‘国文’的基本核心。我们祖先的国文学习很简单,先识字,后读文。识字课本有‘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文学选本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又有四书五经,进一步可读《史记》、《资治通鉴》及其他诸子百家等。我们现在不能简单地从祖先那里爬食,做不肖子孙,我们可以学习并更新。”叶开介绍,很多教育先进国家并不设立全国性教育委员会,而是由各州自主,有些编写州通用教材,有些是州教育委员会严格筛选后推荐若干阅读书目,由各校教师和家长委员会一起研讨商定,自由教学,达到一个标准评测目标即可。

“国内教材编写法所谓‘组团’单元等都是‘幺蛾子’,只会把孩子引入歧途。”叶开认为,国文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识字之后,最根本提升是大量阅读各种作品,包括历史、哲学,文学作品则是其中核心部分。

注重阅读广泛性和选择独特性

谈及《一个人的教材》如何选择作品,叶开说:“作为选编者,阅读广泛性和选择独特性至关重要。”他以《当代短篇小说选》为例介绍道,他会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两岸三地、以及马华文学、海外华文创作较宽范围来选择作品。在具体操作上,叶开则会列写作者介绍,撰写详细分析导读和各项设问,并做延伸阅读。每位作家选一篇。体例大体如此,基本是分册精读作品。“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考验的是编选者的趣味和眼光,还有用心。”

在作品的选择上,叶开告诉记者:“我的选本定位面向中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家长和文学爱好者,是一个普及读物,所以打算尽量选择相对有代表性的作家,做一个小小的梳理,以利于读者形成了一个基本脉络。”

记者了解到,入选《一个人的教材》的短篇小说篇目,有汪曾祺的《异秉》、张辛欣的《龙的食谱》、余华的《黄昏中的男孩》、苏童的《乘滑轮车远行》、皮皮的《全世界都八岁》、莫言的《长安大道的骑驴美人》等等。

《对抗语文》的“后续战役”

早在去年7月,叶开就出版了《对抗语文》,公开“吐槽”现行语文教育。《对抗语文》还曾引发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叶开向记者透露:“自从批判语文教材及教育思想后,也有些部门试图拉我入教材编写组,但我都婉绝了。”如今,《一个人的教材》无异于是在《对抗语文》之路上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叶开提到,自己对现今一些“儿童读物”很爱将孩子贬成“低智”这一行为十分不满。“现在的所谓‘儿童读物家’很爱把孩子贬成‘低智’,给孩子贴上理解能力差、阅读力糟的标签,之后再为他们‘度身定做’垃圾读品。事实上是他们自己‘低智’,却不肯反省,玩弄‘武大郎找伙计一个比一个矮’的鬼把戏,试图让孩子像他们一样笨拙。”

面对此种现状,叶开说自己除了不满之外,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对自己教材的定位是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当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理清文学发展脉络,学会自己阅读和理解,然后可以离开这些阅读册进入到更为丰富的知识宝藏中。

能否成为“大家的教材”?

正如《对抗语文》的出版说明所言:“叶开的观点和说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有的甚至失之偏颇,但他能把发现的问题,甚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身体力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培养孩子自小对经典作品的兴趣,逐步提高孩子的阅读鉴赏能力,这一点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编订教材毕竟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满足所有人的喜好。因此,《一个人的教材》究竟能否被图书市场和广大读者接受,使之成为“大家的教材”,也有待观察。

对此问题,叶开认为应该从国文教育最核心的角度来看,就是对优秀作品的大量阅读。“基础教育一直都对好的读本有巨大需求,过去的经典读本如‘三百千’等就是例子之一。现在市面上也有各种不同的选本读本,很多是名家挂名小编辑勾名单的,很多是无良书商找大学生研究生抄袭、粘贴、改写的。”叶开认为,相比之下,真正好的读本才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的。他也提到,面对应试教育,语文并无捷径可走,大量作品的阅读量是必须的,这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明白的一个问题。所以,像《一个人的教材》这种读本丛书,也是现在中小学生所需要的。

谈及《一个人的教材》的编订进度,叶开透露,目前他正在“汗流浃背地工作中”,最先推出的3本书预计在明年春天面世。

《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叶开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

定价: 25.0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