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为什么能够创造传奇 王君 今年,北京市高考文理科双状元又花落人大附中。 连续八年蝉联冠军。人大附中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界的传奇。 在人大附中这个大家庭中,我还只是一名新兵,没有发言权。但是,两年来,浸濡熏陶,耳闻目睹,确实感受到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必定有他不同凡响之处。所以不惴浅陋,谈点儿感想。 首先,人大附中是一所非常朴素的学校 朴素到何种地步呢?对于学校再次获得这么盛大的荣誉,我们舒大军校长除了在校内邮箱中发了一个邮件周知全体老师外,校方没有任何其他的行动以示庆祝。昨天下午恰好就有教职工大会。但大会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职工的年度述职和考核,并无领导提及状元一事。一切波澜不惊,视荣誉为尘芥。其实不仅在这件事上是如此,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我想舒校是深受刘彭芝校长影响的。刘校长本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朴素的老太太。听她发言,完全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绝不冠冕堂皇绝对发自肺腑。他们不仅对荣誉很平静,对“事故”也很平静。舒校还非常年轻(稍大我一点点),但不知道在哪里修炼得了“不坏金身”,似乎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着急,更不用说火冒三丈。他对事对人永远平和宁静。一个家长在qq群中说:跟舒校谈话都不敢大声,因为害怕吓着了他。这个评价真的很到位。学校有一帮子人,包括我在内,都属于激情派,遇事喜欢热血澎湃。但就算是我们认为天要塌下来的事情,一到校长那里,立马撞到豆腐上。舒校慢慢地抬头,睁着天真的眼睛微微笑着听你说完,然后三言两语轻轻就把你打发了。他是北大哲学系出身,想问题的角度永远跟你不一样。你跟他辩论,败下阵来的时候比较多。他有很多名言,比如“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等等,很让我们唏嘘啊。 关于朴素,人大附中分校(现在是一分校了)的王校长也是给我这样的感觉。据说王校长最爱跟家长唠叨的一句话就是:把我们的孩子教得朴素一些吧。为这句话,我真爱死了王校长! 其次,这是一所对考试很淡定的学校。 没有学校敢不重视考试,但重视的内核是什么,学校与学校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反正,人大附中让我见识了一种别样的淡定。在我们学校,校长是坚决禁止学生排名的。更坚决禁止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平均分竞争,更从来不会公布考试成绩。这甚至还遭到了部分家长的批评,说我们不重视学习等等。有一次我急了,在家长会上也“教训”了家长一顿;排名是多么简单的事儿,电脑一秒钟就排出来了。一人发一张名次表,把所有的压力都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去背。这是猪都会做的简单事情。该有多么勇敢和仁慈,一个学校的校长才敢于淡化排名甚至废除排名啊!怎么大家就不理解呢? 就是对于毕业年级,校长的思路也跟常人不一样。他是坚决不肯牺牲学生的幸福来换取应试的高分的。他无欲无求得让我们惭愧。当然,他坚守的结果是一线老师们更卖力了,大家都要去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法:过程美好结果也美好。 我觉得校长特别聪明。而且他的聪明是大聪明。 我还知道,这聪明,其实来自人大附中的底气。 然后,人大附中是一所不折不扣地尊重人的学校。 关于刘校长对人的尊重,流传的故事已经很多了。我说说其他人。比如翟小宁校长。好几位年轻教师跟我唠叨过,说翟校记忆力惊人。学校那么多老师,只要他见过一面的,如若第二次见面,他一定能够叫出名字并主动亲切问好。在一个大会议室中,不管坐着多少人,他一定能够让你感觉到他对你的关注。我第一次到人大附中参加招聘考试就感受到了这种气氛。就连寝室守门的打工小妹妹也彬彬有礼处处对你有求必应,没有回报地来帮助一个外乡人。 我到京第一年,什么都不习惯。很郁闷很难过。本部的一位语文前辈便经常电话短信来问候和鼓励。一直到后来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工作和生活进入正轨后短信才少了。但是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和这位前辈正式见面谈过一次话吃过一次饭。接受着前辈无言的关爱与鼓励却无回报,真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学校的领导们“宠爱教师”也让我开了眼界。真是叫“宠爱”,用这个词绝不为过。要举例的话那真是太多了。第一年春节我们回重庆老家,当时家中有两位老人要一同回去。临走前,校办的老师们来为我们送行了——带来了非常非常精致的北方点心,让老人们那个乐啊!也许全北京市只有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有这个待遇:校方专门把宿舍顶楼开辟出了“宾馆”,让老师们的亲友们到京后有住处。 “家文化”是学校的根基文化之一。领导们确实做到了极致。近期邮箱传来了下学期工作安排意象表,征求老师们对下期工作的意愿,争取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我观察学校动向,对班主任们又有了新关注。我猜想是有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有畏难情绪。我可以想像出校长对此事的态度:他绝不会责备教师,他一定只会反省是领导层对班主任工作还重视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然后努力采取措施以弥补改进。我们学校的班主任们有福了啊! 我们学校的领导都不太像领导。舒校是如此,许书记更是如此。许书记是数学博士后,但比普通教师还要谦恭低调。他找你谈话听你倾述,那表情真诚谦卑得真让你不舍得再多说。有一次我跟许书记争论问题,后来舒校长委婉地批评我说我欺负许书记。我很冤枉。但事后想想也真有点儿是。我个性比较强势,滔滔不绝全是我的理。许书记可怜兮兮地在那儿听着,都不太能插话。他又善于理解人,所以到最后便是我趾高气扬地离开书记办公室了。 你见到许书记,你就会更理解一个词的含义。那个词语叫“善良”。 比较而言,杨校长要爽朗些硬朗些。他管理总务,天天跟钱打交道,不硬朗是不行的。每一天早晨到学校去吃早餐,我都会很惭愧。三元钱,品种如此丰富,味道如此鲜美。同样的食物,在校外恐怕得好几倍的钱啊。 我知道,学校的食堂是一直赔本的。不管是教师食堂还是学生食堂。杨校之仁慈智慧,可见一斑。 学校宠教师也宠学生。对此我还颇有微词,觉得舒校对学生太“宽松”了。每每我发牢骚,舒校总也不理。他有他自己的理论。他还总是讲刘校长“宠学生”而让学生成才的故事,听得我们无限向往。 其实我知道舒校是对的。他是以学生一生的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他太勇敢。而我们,都还比较胆小和自私。 我儿子是舒校的最大粉丝。我猜测原因有三个:一是舒校支持他打游戏。二是舒校是京城一等一的围棋高手。三是跟舒校在一起会比较放松。舒校对别人的要求和束缚真的太少了啊。 最后,人大附中是一所极有教育理想的学校。 我说人大附中重视高考但绝不以高考为教育目标你一定要相信。我最起码有两点理由可以说服你。 刘校长是很有担当精神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学校发展到这个层次,高处不胜寒,稍一闪失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等着看笑话。但刘校长不怕。这两年来,人大附中的发展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担当社会责任最大化。办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人大附中一、二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其实都不啻是冒险行为。他们都并无优质生源保障也不会给人大附中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倒只会分散本部的优质师资。没有奉献精神的校长,是懒得做这样的傻事的。 我们学校的定位是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作为中年教师,我身在“未来项目”,压力巨大也成长快速。从拿到苹果电脑不知从何下手到现在几乎每一节课都觉得离不开苹果,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信息化的探索方兴未艾。这对于应试,也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在短期内还有负面影响。没有前瞻性的领导也是不屑于做这样的事的。 苹果扩班时,学校开研讨会讨论哪些孩子可以进入未来班。最后的结果是:愿意进的就进。满足所有孩子的要求。 我为校长的勇敢和慈悲捏着一把汗。我理解:这是对学生的大悲悯,更是对教育的大悲悯。 壮哉!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壮哉!人大附中! |
|
来自: laoxuesheng >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