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 发表于 2011-08-04 10:30 | 来源: | 阅读
镜像。看到快乐笑脸时的大脑活动。(图片提供:APS)
我们都知道“猴子看到什么就做什么(上行下效)”这个短语,但你真正想过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吗?在过去20年,神经科学研究人员一直在调查这个普遍的说法在人类行为中是否有其实质根据。 20多年前,一支由帕尔玛大学(University of Parma)Giacomo Rizzolatti带领的科学团队在猴子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特殊脑细胞。当一只猴子在做一件事或者简单地看到另一只猴子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这些特殊脑细胞就会被活化。 自此以后,人类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最新一期《心理科学展望》(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探讨了镜像神经元系统是否参与了这些相差悬殊的过程——如语言理解、他人行为的理解及对他人大脑中想法的理解等。 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镜像神经系统可能在我们理解他人言语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比先前宣称的可能要小很多。事实上,镜像神经元发挥的作用如此之小以至于它可能仅够作为提高我们语言理解能力的偶然因素。镜像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相关作用仅在房间比较嘈杂或者有其它影响正常言语识别等复杂情况存在的条件下才对理解他人言语有帮助。 对行为的理解能力镜像神经元被看成是人类如何及为什么理解他人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有很多行为,例如Tiger Woods的高尔夫球挥杆动作我们是无法做到的,但不管怎样,我们理解、懂得这些行为。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镜像神经元论支持者称‘做一件事不一定需要理解它’。事实上,该研究中的神经影像学数据表明我们经常做的事情——我们最擅长、理解得最好的事情——引起的镜像神经元活动反而更少。这些发现提示我们有必要对指导人们理解他人行为的镜像神经元进行重新评估。 对人脑的理解能力人们曾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在人类中最强大的功能不是对他人行为或语言的理解,而是对他人大脑及其意图的理解能力。人们认为某些人,如自闭症人士在理解他人想法上有障碍,这可能是由于缺少镜像神经元。然而,该文中大量的研究不断显示自闭症人群在对他人行为背后的意图理解方面有更强的能力,这表明我们对自闭症人群和镜像神经元之间的直觉认识同样有待改变。 这篇文章阐述了迄今为止关于镜像神经元的一些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从数以百计的研究中得出的,显示了人体中镜像神经元所能发挥的功能有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