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评价标准
研修组课例研究合格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分 |
关于评优的说明 |
磨课计划 |
教学课题、目标任务、研讨问题、活动安排、保障措施等要素完整 |
5 |
◎优秀课例研究要在合格磨课案例中产生。
◎优秀课例研究的加分条件:
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生成,即学生学习生成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能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
本组教师群体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和同伴互助效果。
本课例经磨课有明显改进。
从计划和实施显示出:本周期磨课是研究主题一以贯之的完整系列活动。
以上每条10分,优秀课例研究满分为100分。使用时,可分好、一般、较差三等分别给分,作为课例研究评优加分项,供评优参考。 |
全组教师都明确所承担的任务 |
5 |
备课
研讨 |
有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和基于实践反思等三个教案 |
5 |
备课有研讨,研讨有记录 |
5 |
全组教师对教案有点评或修改 |
5 |
上课
观课 |
有上课实录(视频或文本) |
5 |
本组老师都参加听课,并有分工 |
5 |
课前有观课准备会记录 |
5 |
课后评议 |
本组人人参加评课并发言,提交了评课会记录 |
5 |
提交了各个维度的观课报告 |
5 |
上课老师有课后反思 |
5 |
磨课总结 |
反映全组老师的所做所想所获的磨课文章不少于3篇 |
5 |
合格评价 |
以上12个基本项为合格项,缺一不可。 |
60 |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优秀课例标准
在合格课例基础上,设定以下优秀课例标准,满分40分。
序号 |
总体标准 |
分值 |
学科标准 |
分值 |
1
|
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生成,即学生学习生成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能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 |
10
|
设计的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知识学习目标指向学生运用能力,而且情境设计合理、真实。 |
2 |
具有明确、合理的运用目标(对话课文关注对话的交际功能,阅读课文关注课文的语用目的)与相关的运用任务。 |
3 |
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合理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中的一项或多项。 |
1 |
以上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实现,在课堂观察中进行了观察,在评课议课中展开了讨论,在再次备课中得到了改进。 |
4 |
2 |
本组教师群体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和同伴互助效果。 |
10 |
经过讨论,教学目标更加指向运用能力 |
3 |
经过讨论,对阅读课文语用目标、对话课文交际功能把握更加准确 |
3 |
经过讨论,情境创设更加合理 |
3 |
教师全面参与 |
1 |
3 |
本课例经磨课有明显改进。 |
10 |
第三次教案比第一次教案有显著进步。 |
4 |
对三次教案进行了对照分析。 |
2 |
对教学目标改进有清晰的分析。 |
2 |
对教学活动改进有明确的说明。 |
2 |
4 |
从计划和实施显示出:本周期磨课是研究主题一以贯之的完整系列活动。 |
10 |
备课提出了明确的通过本次磨课要解决的问题。 |
3 |
磨课时针对本次磨课要阶段的问题有明确、深入、针对性的讨论。 |
3 |
上课时解决了本次磨课要解决的问题。 |
2 |
议课时对本次磨课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观察和评议。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