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习惯

 shelley_wang66 2012-08-29

习惯1:学习中要保持耐心
拥有耐心,需要一个人具备坚持到底的能力。面对眼前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能正确地对待。只有用正面的态度来化解那些令人感到难以忍受的困难时,才会在坚持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往往那些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耐心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叹服的。
兴趣是耐心的保障

只有一个人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充满兴趣,他才能够长久地保持耐心。
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耐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进行良好的引导,从而达到目的。
孩子,年龄还小,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玩心重,有时一碰到困难,就会退缩。父母先是耐心地告诉她:碰到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被困难吓倒,然后再帮助她一起解决困难。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父母要注意观察,什么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
2.
家长要做好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3.
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享受学习时带来的各种美好的感受。
4.
父母平时准确适度的评价尤为重要。
5.
父母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还要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要让孩子在事实面前认识自己的不足,让孩子进行反思,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
6.
和老师密切配合,保持方法一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纠正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使孩子健康成长。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让孩子学会等待,这是让孩子养成耐心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做出让步。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如 不行,你给我等着 ,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父母应该做的事】
1.父母应从小就教孩子学会等待。不要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的耐心才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2.
耐心是靠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可半途而废。当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耐心学习的好习惯。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在培养孩子耐心时,要从实际出发,所做的练习或游戏不要太难或太简单。如果太深太难,会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耐心。反之,则会让孩子产生不以为意的感觉。
2.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长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孩子要平等相待,要丢掉家长的架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听从家长的教育。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以这种持续的毅力每天进行一点点,当成功来临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学习中要保持耐心,有了耐心不一定成功,但没有耐心却一定不会成功!
2.
在你没有耐心的时候,不妨调整一下你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耐心把事情做好。一味地着急、埋怨,倒不如去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然后使自己有更大的耐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了耐心
1.
孩子自身的性格所致
2.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孩子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正在做某事时,如果同时出现一些其他能令孩子产生兴趣的事情,那么孩子往往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对之前的事情失去耐心。比如,突然出现好玩的玩具、好看的电视等。这些都可以让他们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去。
3.
家庭教育不当所致
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一些家长,当孩子手中的任务没完成时,这些 好心 的家长便会越俎代庖,亲自上阵。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并使之产生依赖感,对于正在从事的事情也便失去耐心;还有一些家长,自身做事就缺乏耐心,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见到自己的家长这样,他们又怎么能具备足够的耐心呢?
这些家长的不良行为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沿袭,缺乏耐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习惯2:全神贯注地对待学习(专注力)
专注,简单地说,就是全心全力、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而且只做一件事。
聚其精,会其神
生活中,常会听到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做事、学习速度慢、磨蹭。事实上,家长的这种着急而又无奈的心情,对孩子养成这样不良的习惯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习惯,只有提高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能否专注于某一件事与父母的教育、教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正所谓成功孩子的背后总会站着伟大的父母。
教育家卡尔·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儿子在学习时能保持专注的习惯。他严格地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决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小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在学习中,即使妻子和女仆人有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 小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 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 请让他稍候片刻。 老威特如此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培养小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的习惯。
就这样,小威特每天只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但由于在学习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使他赢得了很多时间来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要尽量保持家中的和谐气氛,避免家中太多的人出入。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玩具以及图书时要适量、适当,以免使他们左顾右盼,总想着干其他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要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的要求一定不能同意。
2.
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每完成一段作业任务时,应该让孩子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免过于疲劳而导致厌学。
3.
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工作,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外一件。
4.
合理安排学习的顺序。研究表明,孩子在刚开始学习的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之后注意力会逐渐增加,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专注,需要抵制诱惑
有人说: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对于需要提高专注力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家长应该意识到:专注,需要抵制诱惑。
《淮南子》里有句话概括了上面这个小故事: 逐鹿者不顾兔 。意思是说,正在追逐鹿的人是不会顾及面前飞跑的野兔的。想想看,对于打猎的人来说,野兔也是一种诱惑,而想要逐鹿的人就必须进行自我克制,摆脱野兔的诱惑。

面对诱惑,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自制力强的人却能控制自己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动举措。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帮助孩子理解各种活动的目的,使孩子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动。
2.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寻找一个出色的榜样。
3.
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要求孩子定时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如期完成。目标只要是正确的,就鼓励孩子坚持做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4.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遵守规定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抗拒种种诱惑。
5.
为了让孩子能够抵制诱惑,家长要注意鼓励、表扬、批评、责备等强化措施的灵活运用。

痴迷,专注的最高级

很多父母秉持 技多不压身 的传统观念,让孩子涉足多个领域,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因为,孩子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是浅尝辄止,还没有产生兴趣,注意力就被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去了。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对他感兴趣的某一领域产生专注,一旦 痴迷 ,必然会对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他的知识也就会在研究中变得更加丰富。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孩子是否对一件事情痴迷,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一事物对孩子的吸引程度,所以家长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引导孩子的兴趣。孩子该喜欢什么,不该喜欢什么,并不是由家长来决定的,但却需要家长进行巧妙引导。有很多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父母做工作了。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过心急,就好像挖渠一样,等一切都铺垫好以后,水自然就会向预定的方向流过来。
3.
家长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孩子对某一事物 痴迷 ,父母一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孩子深入研究、探索,或者帮孩子找来一些相关的资料,或者带着孩子实地参观。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微笑,一句话,都是让孩子对一件事情从 感兴趣 转变为 痴迷 的有效媒介。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钻研学问就得一心一意。只要你足够专注,哪怕只有几分钟,你也可以学会一串单词;专注一个小时,你可能就会学完一整章的内容;专注一年,你就会有不俗的成绩;专注一辈子,你的一生都会被成功书写。
2.
上课时,别人都在专心学习,如果你此时失去了 专注 ,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弥补。当别的同学在家里看电视、踢足球时,你就得为你不够专注花上一些代价。

习惯3: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
关键词思考
学习的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表现为思考。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系统详细掌握,而对于孩子来说,掌握思考的本领比多记几个单词、多背几篇课文要更有意义。


突破思维定势 认识对象,研究问题一定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手段去考虑,而不只限于一个方面,一个答案

什么是思维定势?先看下面的问题。
在一块土地上种4棵树,怎样使任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相信有很多人都找不到答案,因为他们的思维定势是习惯于平面思维,如果能将这种思维定势突破,建立立体空间的思维习惯,答案就呼之欲出:将其中一棵树种在山顶上。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随时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带孩子上博物馆,还是陪他们看书看电影,父母都可提一些问题,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2.
父母教孩子学会 善于归纳,举一反三 的本领。孩子在学校里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集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归纳之后,要善于把常见的规律应用到别的事物上。
3.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越早越好,因为孩子往往有千奇百怪的想法,但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
4.
全家参与。家庭中在一起谈论问题时,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5.
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聪明的孩子可能懒于思考,因而他们对任何东西都会不加思考地发表看法,对此家长应引导他们认真思考。

爱思考,爱提问
古人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前进。 由此看来,要想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必须注意不断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提问的能力。人们常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的家长也会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
1.
不敢问。有很多孩子因为怕 所以不敢发问,作为家长你是否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讲过了怎么不会? 这是应该知道的。 上课听没有?复习了吗? 没做笔记吗? 正因为如此,孩子便不会提出问题。
2.
不好意思问。有些孩子自尊心极强,羞于发问。其实这也是自我封闭、缺乏自信的表现。
3.
等待答案。有些孩子不愿意主动思考,即使有疑问也不问。他们认为家长们最终会给出他最正确的答案。
4.
没想到。有些孩子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他们学而不思,所以他们通常是没有问题的。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对于孩子们不着边际的提问应该多一些耐心,少一点责备;多一点体谅,少一些抱怨。
2.
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家长们要经常夸奖和鼓励。要知道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
家长应该激发孩子善于提问的热情,让孩子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思考。
4.
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家长们千万不能以 糊弄 的方式处理。一旦孩子习惯了大人们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就失去了对家长们的信任,更会延续家长对待问题不求甚解的态度。

锻炼孩子的思考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积极鼓励孩子提问,让孩子尽量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还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适当的时候,家长们也要问孩子一些问题,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某一天中午,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 你说这个人在看什么?
儿子说: 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却说: 不对。 然后,他启发儿子道: 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看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说: 哦,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又问道: 是的,但是他只看了一圈,不知他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 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 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坚定地回答: 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 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用适合孩子年龄的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学到知识。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我们为孩子解开一个谜,就为解开下一个谜作了准备,只要我们用心,孩子的知识链条就会越接越长。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孩子们在学习或是认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些难点,对其进行释疑解惑,并循序渐进地对孩子提出一些有益思考的问题。
2.
抓住矛盾处提问。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课本里都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发现这些矛盾,并提出问题。
3.
对新问题质疑。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往往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这些新问题,并且对其本质作出分析,教给孩子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4.
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应注意区别对待,不一定一一作答。有的问题只要孩子自己动脑或者查阅书籍就可以得到解答的,家长应鼓励自己解决。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2.
不要害怕提问,你应该知道,你的问题说明了你在思考。相比起安静的孩子,大家更喜欢愿意思考的孩子。
3.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 愚蠢

 

习惯4:学习中要学会质疑
关键词质疑

法拉第曾说过: 在学术上不盲从大师,一个人应当重事不重人,真理才应当是他的首要目标。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在学习中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应当教育孩子敬重老师,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

质疑并不是缺点,总是没完没了地质疑才是缺点。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减少盲从。有质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质疑的影子。

学习从质疑开始
作为家长,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养成 在质疑中学习 的习惯,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在思考中学会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家长要让你的孩子用质疑的眼光学习,用质疑的眼光看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所以,家长应告诉孩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在前进。 推陈出新 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敢于破除迷信、怀疑谬误、向错误的东西挑战的精神。但应让孩子注意,对科学质疑并非怀疑一切,而是抓住新的事实来怀疑旧的观点。由质疑发现问题,由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这是爆发新思想的导火索,也是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当孩子质疑你的缺点时,不要试图用借口掩盖真相,要坦诚自己的错误,肯定孩子的怀疑。
2.
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中质疑与信任的关系。告诉孩子, 质疑 的精神必不可少,世界上没有谁会永远正确,或是永远错误。只有自己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正确与否。
3.
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当孩子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时,不能因为图省事、少麻烦而随便回答或者敷衍了事,那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4.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时,除了尽量给孩子以较完整、正确的答案,及时肯定孩子爱动脑筋思考的好习惯外,还要借机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其越来越旺盛。

敢于怀疑权威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科学理论是相对的,它们具有先进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人虽然知识不足,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思想活跃,敢于奋力拼搏,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希望。权威人士常因为头脑中有了固定的见解和习惯,甚至是自己苦心研究得到的有效成果,因而紧紧抱住不放,遇到同类事项总是以习惯为标准去衡量,而不愿去思考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故而成为创新的障碍。
要增强孩子的这种质疑的能力,就必须克服 教师至上 家长至上 书本至上 经验至上 的陈旧理念,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要求孩子们对专家、学者、课本敢于提出质疑。要知道,无论专家、学者或是老师,他们除去工作的职业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犯错的可能。因此,孩子对权威的怀疑是必要的。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质疑好问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所以,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见异求疑,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这个质疑、解疑的过程,就是提高、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应耐心温和地解答孩子的疑惑。因为,这不仅能给他们学识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孩子会慢慢受到你的良好心境感染,既能提高孩子的修养,又能陶冶孩子的情操。
2.
要教给孩子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质疑加实践。
3.
当孩子对一些问题持有疑问时,应尽量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
要让孩子知道,权威是可以怀疑的。但是,在怀疑的同时,自己应该先将问题深入地进行研究,切不可不作任何思考就随便怀疑、推翻别人的观点。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也是人编的,很有可能犯错误。
3.
思维从质疑问和惊奇开始。
4.
当你有疑问,你就应该大胆地提出来。

习惯5:遇到难题要学会变通
关键词变通
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学会灵活变通。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当用正常思维模式行不通的时侯,不妨转变思路,说不定就找到了新的出路,从而开启了成功之门。实际上,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固着于某一观点,这就是变通。

避开直线思考的方式
所谓直线思考是指一个人在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懂得沿袭固有的事物发展的直线性来办事,对着认定的目标直扑过去。这种思考的习惯对于简单的问题能快速简捷地解决,但是,却缺少转圜的余地,忽视了其他的解决方法。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面对问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如果用直线思考的方式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不妨让其试着 曲线救国

由上述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孩子在思考某个问题面临障碍,特别是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种是迂回前进,避开障碍,可能使一些看起来无法完成的工作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意外地得到解决;另一种则是直线前进,尽力消除障碍。这也是家长教育孩子对待障碍时所经常采取的办法,但这并非对一切障碍都适宜。因为这样做,必须具备足够的力量和必要的条件,力量不足要先积蓄力量,条件不够要先创造条件。否则,贸然向障碍发起进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却落得个徒劳无功,甚至惨败而归。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先让孩子仔细考察所面临的事物或问题的复杂性,然后决定是直线前进还是曲线绕行。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直接去寻求答案,对于复杂,并且明显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更适合的方法,不能迫不及待地直扑结果。
2.
教育孩子凡事要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从固有的思维习惯出发,想用一般的办法来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又事与愿违时,就需要改变方向,从另一个方向入手,从完全不同的方向来思考问题。

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不死守陈旧的观念,能够转变思路,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用创新的观念破除潜意识的误导,不被已知的事物限制自己的思维和进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具体事情具体分析,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如 一题多解 一事多写 一物多用 等方式。
做事灵活,懂得适时变通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因此,变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孩子遇到问题找不出解决方法,或是做事稍微缓慢时,切不可主动要求帮忙。
2.
当孩子想出一套 妙计 或是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时,父母不能忙着否定。
3.
当孩子面对困境表现出迟疑时,父母不要失去耐心。

孩子,我要对你说
过分地坚持原则就如过分地灵活一样无法成事。但无原则、过于死板又会呆板僵死。我们只有做到以适度坚持原则、灵活变通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才能使矛与盾的优点合理搭配、互为补充。

习惯6:学习不可马虎大意
关键词认真
学习认真是对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孩子必须养成认真的习惯,尽量减少学习上的失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孩子养成了马虎的习惯,理解问题囫囵吞枣,做作业敷衍塞责,不懂的地方不钻研,甚至不懂装懂。这些坏习惯不改将来可能会变成事故发生的隐患。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习惯似乎已经变成常态,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外出办事总是迟到,人们就会拒绝与他合作;与人约会总是延误,别人会大失所望;办事时缺乏条理和周密性,别人就会丧失对他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染上这种恶习,就会变得不诚实,遭到他人的轻视。正因为如此,孩子必须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认真需要严肃的态度
认真 这个词在孩子们眼里已经成了陈词滥调。但即便如此,家长也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认真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丝不苟、高度专注,是全身心地投入。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就看到了成功的曙光。而一个人能够在学习时保持认真,就离成功更近。

小鹏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想了种种办法。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当老师把10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讲完后,父母就让孩子在家做算术题,每天约做50道题。题都很简单,题量看起来虽然较大,但只要做得快的话,一二十分钟也能完成,可必须心细,否则很容易出错。
然而,小鹏在这些问题中经常出错,原因是不够认真。小鹏的父母先找到孩子在做题中为什么会粗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题量较大,孩子做着这道题又看着那道题,很容易分心,导致一些题还没有看清楚就开始动手去做另一道。另一方面是孩子总想尽快把题做出来,求成心切,出现急躁情绪,从而导致忙中出错。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小鹏的父母就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导致粗心的原因,然后再帮助孩子找到做题时如何才能认真的办法:
办法1:做题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哪道题就专心地去想哪道题,别的什么都不想。
办法2:在做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首先要静下心来把题看清楚,要一步一步地演算。要慢一点儿,不要图快。
在传授了方法以后,小鹏的父母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并且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 错题一旦超过一定量以后就要重做。
掌握了这一方法,小鹏在做题的时候,能集中精力一道一道、一步一步地去做了。经过多次训练,他认真的习惯就初步形成了,在做事做题的时候,因粗心所导致的错误大大下降。
在学习时,有很多孩子都会犯粗心大意的错误,说得简单些,就是这些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而造成的。父母在帮助孩子找到症结之后还要与孩子一起克服这样的坏习惯,从而养成孩子能够认真、严肃的学习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培养孩子一丝不苟的精神。父母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孩子还小,不需要严格要求,大了再教也不晚。 一旦孩子养成了马虎的坏习惯,再改起来就非常困难。
2.
家长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只要认真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情。
2.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3.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4.
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有创造性地去做。

习惯7: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观察力)
关键词观察
观察是孩子认识过程的重要内容,是对事物进行比较持久的注意和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结束时所获得的感知效果就称为观察力。
观察是有意识的感知,观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的 触角 ,人的智力发展,均从观察开始。一个孩子对于世界产生好奇,于是就会去看、去听、去触摸。而在这些被观察的人和事物中,一定有某些是孩子感兴趣的,于是形成一种循环的过程:由观察产生兴趣,从兴趣中又开始思索,再从思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知识,由知识中了解这个事物,就此周而复始,一次次地循环,一次次地了解与学习。观察的内容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却掌控着孩子成长学习的成败。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便成了父母责无旁贷的工作。
每位家长要引导孩子广泛地接触生活,向生活、向大自然学习,要善于发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要努力让孩子扩大眼界,多学活的知识。这样,就能启发孩子多思考问题,多观察事物的特点,培养想象的能力。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就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唱歌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2.
观察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 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3.
教给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例如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需要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有时甚至要尝一尝,只有这样用多种感觉去亲自感受,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
4.
观察过后,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仔细更认真。

观察,需要正确的方法
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越细越好,回来写篇日记。

同时,父母在平时也注意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 等谚语的简单道理等。
任寰的父母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为任寰后来的成功有极大作用。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对比观察法。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2.
反复观察法。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还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3.
顺序观察法。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先后顺序,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4.
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5.
定位观察法。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以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孩子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观察是人的一种心智技能。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成功。
2.
观察要有目的、有方法。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方法也要有区别,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达到观察的目的。
3.
观察要伴随着思考、想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否则,观察只能停留于表面,不能进一步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习惯8:掌握记忆的方法(记忆力)
关键词记忆
记忆是指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把某一事物记住,在未来某个需要的时候就把它轻松地从大脑中调出来。这就好像把某种东西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一样。

有许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记性不好,学过的东西记不住,或者平时记得好好的,一到考试就忘了。许多人认为,记忆力是天生的,其实,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
据史书记载,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小时候曾经记忆能力不强,念书时,背诵的作业总不能顺利完成。老师检查时,他往往丢三落四。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之后,加强训练,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背诵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记忆力较强的人,为他以后成为大学问家创造了条件。
家长要知道,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很多,比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记忆方法、睡眠质量、情绪好坏、身心健康状况等,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良好的、适合自己的记忆习惯。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在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上下功夫,力争把这些因素积极化、正面化,为孩子的记忆力品质增添一份力量。

记忆 不是简单重复
记忆是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要想使记忆的内容深深留在大脑里,重复记忆自然是不可缺的。然而,重复记忆却又不是机械记忆。所以,家长必须让孩子学会了解:记忆 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而是需要运用智慧,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记忆速度更快,记忆的内容更加牢固。想使孩子的记忆变得牢靠,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养成好的记忆习惯,并把材料与孩子的生活、情感联系起来,使孩子们一看到这些事情,脑海中就能够重现这些场景。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强化孩子的记忆力。
2.
玩你问我答的游戏,通过问问题,强化孩子的记忆力。这样能让孩子从记忆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回答问题,锻炼记忆思考能力。
3.
让孩子亲自动手,这样记忆的效果会更牢靠。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
4.
讲自己过去的故事。选择一个让孩子印象深刻的经历,和他一起回忆这段经历。开始的时候,主要由家长叙述,适当地让孩子做补充,慢慢地让孩子做主讲人。长期下来,孩子的记忆丰富了,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的经历,而且能有调理地整理、重现过去的经历。
5.
做适当的抄写练习,因为抄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独特的作用,别的学习方法无法取代。但是切记一点,不要罚抄,也不要让孩子死抄。


加强记忆力的训练

事例说明只听不看的孩子记得最少,只看不听的孩子记得稍多一点,又听又看的孩子记得最多。这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因此,如果帮助孩子把所有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教给孩子在记忆之前先确立目标,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要帮助孩子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孩子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
2.
家长要教给孩子理解记忆的方法,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 先理解、后记忆 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3.
家长要让孩子在记忆的过程中分清逻辑关系,切不可让孩子对一件事物或是一段文字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是否有用地死记硬背。
4.
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记忆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就要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注意某一方面的事物,就可以提高对这方面事物的记忆力。
2.
应当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记忆以后再重新去记。
3.
记得越多,记忆力就越强,你越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它就越可靠。

 

习惯9: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
创造力被誉为人类智慧最杰出的表现和人类文明的动力源泉。它与孩子成长密不可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创造是思维能力的一种,但是,它并不是漫无边际的,也不是天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种具备创造性、发现性的能力,它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它是一个人智力表现的重要方面。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创造、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就要重视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

好奇是创造的前奏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兴趣后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当孩子提出 是什么 为什么 的问题时,家长不要 有问必答 ,而是鼓励和引导孩子,让他自己来思考、寻求答案。
不少孩子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而且特别好问。对于这一特点,有的家长采取了耐心解释的做法,也有的家长表示厌烦轻视的举动。实际上,一个孩子好问,说明他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值得家长高兴的事。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指出: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应该保护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要知道,这是孩子创造的源泉和前奏。
孩子的好奇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好问,二是好动。而好动又常常导致破坏性行为的发生,如孩子可能会对电视机,收音机动手动脚,可能会拆开一些贵重物品等。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给孩子讲清构造、简单原理及乱拆乱装的危害;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学会欣赏孩子的提问,支持并指导孩子进行无危害性的创新尝试;训练孩子创造思维,使孩子从小具有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让孩子敢于怀疑,多问 为什么 。要想让孩子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就应该让孩子敢于怀疑,遇到事情的时候多问 为什么 。因为,没有怀疑与创造力就没有科学。
2.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每个孩子在遇到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时都会产生一种好奇心,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父母如果能够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且能够适时地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就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3.
为孩子建造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环境可以加强其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可以抑制其创造力的发展。如果孩子能够生活在充满自由,可以自在创造的环境中,那么,孩子就能将其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开启孩子的创造力
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是他的天性,但孩子在长大后有没有创造能力主要是看父母的引导。比如,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把玩具改造成另外一个造型的时候,他就会动手去做,这就体现了孩子的创造力。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其 改造 可以用赞赏的眼光去看的话,就是在开启孩子的创造性;如果父母用反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 改造 ,认为孩子在毁坏东西的话,就是打击孩子的创造性。

凭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其中有丰富的想象,有发散的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创造力强的孩子往往会有 奇思怪想 ,与众不同。但是家长切忌随意讥笑或斥之为怪物。
要开启孩子的创造力,创设一个适当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家长可以买些孩子看得懂的故事书籍;当孩子的玩具坏了,家长不必动不动就给孩子买新的,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工具,让孩子亲自去动手改造、修理,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创造天赋,等等。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有问不必答,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2.
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3.
日常生活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4.
多给孩子讲一些只有开头的故事,让孩子自己来将故事延续。
5.
利用音乐、绘画启发孩子的思考。
6.
在游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在人物和活动情节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任意进行创造性想象。
孩子,我要对你说
1.如果学习只是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2.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你果真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
3.
一个天才,具有超人的性格的人,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4.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习惯10:靠自己获取知识(自助式教育)
关键词主动:让孩子主动学习,靠自己来获取知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来获取知识。

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
什么是主动?主动就是不靠外力促进而自动;什么是依赖?依赖就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可以说,主动与依赖是天生的矛盾体,要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性,就必须断绝孩子依赖他人的习惯。

父母应适时地纠正孩子过分依赖的习惯,尽可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主动的习惯。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应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活动时,家长可以预设好活动过程,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跟着孩子的思路走,让孩子主动探索。
2.
父母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尽量激发出孩子的潜能,把孩子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孩子主动学习。
3.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家长只需要给出一个思维提示,而不要将具体的演算过程、正确答案和盘托出。

要让孩子从心里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比如, 你给我坐下 可以换为 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的坐姿对你来说很重要,你是不是应该坐好呢 。要让孩子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并主动学习。家长除了要改变上述的说话方式之外,还更应注意避免另外一种教育方法 胡萝卜加大棒 。所谓 胡萝卜加大棒 ,简单理解就是,孩子学习好了给予重奖,一旦出现问题就是 非打则骂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采用商量性的语气,比如 让我们来 好吗 或者 如果我是你,那么我就 等等。通过这些温馨的话语会让孩子走近家长,让孩子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别人!
2.
在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家长更应该注意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化解孩子的逆反和对抗。
3.
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计划以及具体安排应该 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4.
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家长更要有耐心,孩子越是怕学习,越不要逼他,否则就会把孩子仅有的一点自信都吓跑了。
5.
适当的鼓励必不可少,但重要的是在于鼓励,而非物质奖励。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老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十分有限;只有自己主动去发现、探究知识,才能获得无限的、新鲜的知识,属于自己的知识。
2.
自强不息者,最终将会成功。
3.
世界上没有不学习的人,知识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习惯11:在书中找到世界
关键词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常识的获得、专业知识的获取也都仰仗阅读能力。因此,孩子必须学会阅读,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阅读对于完善孩子的世界观、摄取知识信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让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应注意,阅读除了帮助人们学会认字、组句、正确回答阅读测验的每一道问题之外,还包含诠释与批判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阅读时不单单只从作品中获取有用的资讯,还能够加进自己的诠释,回应作品。对作品当中的叙述、所呈现的看法或价值观提出孩子自己的看法和评断。

从快乐阅读开始
阅读能让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使孩子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家长应该从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上入手。
家长不妨把为孩子选择的图书类型范围扩大一些。比如,选择图文并茂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使孩子读到新鲜的故事,而且还能通过书中的一些图片对一些事物和喻意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避免单纯文字给孩子带来的枯燥感,也可以加深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不过,过于花哨的图片,有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阅读时的具体表现来及时进行调整与提示,以免孩子的注意力被图片吸引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一些益智故事的书也适合孩子阅读。这类书,每次阅读之后都有一个相应的提示(或者答案),帮助孩子活跃思维。对于这类故事,家长可先让孩子将故事阅读完毕后,在未得到提示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充分的联想与想象。比如,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故事中所提及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尽管孩子不可能每次都能够提供与标准答案相同的回答,但是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家长在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字、词时,切不可敷衍了事,应该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也需要利用工具书来查询,比如说字典。这不但不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反而会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养成了 好读书,必求甚解 的好习惯。对于阅读中出现孩子难以理解的内容,家长应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孩子进行简单的阐释,不必面面俱到,但是必须将故事与生活中相似的地方解释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就能将原本 高深莫测 的内容融会贯通。
还有一些科普方面的书籍也比较适合孩子。因为,这些内容会增强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这份好奇去阅读,也许会使孩子从内心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孩子懂得一些科学现象,理解一些科学原理,会培养孩子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信心;使孩子从中领悟到: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家长给以指导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 大门 。在训练开始之际,家长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 他们一把;随着孩子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家长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2.
家长为孩子选择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做到由易到难。另外,还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3.
有时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读课外书没有常性,一本书读个开头就搁下了。其实,让孩子硬着头皮攻读页码较多的书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类书的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而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家长更应让孩子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读长篇的某些章节。
4.
家长要注意,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因此,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5.
不要剥夺孩子读 闲书 的权利。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如孩子读小说、杂志、漫画等 闲书 ,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 闲书 并不 ,而是开阔孩子视野,锻炼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好 课文

阅读需要好环境

 


阅读是人类学习的过程,记忆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是阅读质量的体现。然而,好的环境能够增加记忆效果,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家长有必要为孩子创造出一个阅读的好环境。
阅读环境包括内环境与外环境。外环境是指孩子在阅读时的客观环境,而内环境所指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热情饱满的氛围。内环境在阅读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外环境起到辅助阅读、激发创造欲的作用。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单独的书房,条件不具备的家庭,可以把孩子的卧房装点成书房,哪怕是提供一张书桌,并围绕书桌装点书架。如果家长能够把书房、书架都装饰在孩子的卧室里,孩子就会在一次次取书翻书的过程中体味到快乐。
另一方面,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不但要经常讲古人爱护书、爱读书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必须做爱读书的好榜样。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即使不能提供一间书房,起码也要有一张书桌。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把这张书桌变成餐桌。
2.
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孩子,阅读可以带给人快乐。这样能让孩子自动养成阅读的习惯。
3.
最初,孩子喜欢读的书,可能是一些漫画、迷宫之类的书籍。但是,家长不要粗暴地干涉。相信孩子,只要孩子有喜欢阅读的习惯,慢慢他就不会满足于这些书籍,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更具方向性的书籍。
4.
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低的孩子,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应该花一些时间陪孩子读书。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只读书也有弊病,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动起来。
2.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界这一部活书。
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
除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尚须从人生中获得知识。


 

习惯12:勤奋铸就成功
关键词勤奋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有这样的诗句: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这说明了勤奋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居里夫人说过: 懒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奋和成功在一起,消沉和失败在一起,毅力和顺利在一起。
所以说,勤奋意味着努力行动,意味着事业成功,即使结不出成功的果实,这勤奋的奋斗过程,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性意义。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付出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勤奋的人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事业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好高骛远,不幻想,不空谈,干事不心血来潮,不一蹴而就,不投机取巧,不图虚名。
勤奋的人也会遇到困难、挫折,遭到失败,但他们遇到挫折,决不消沉和哀声叹气;即使不成功、失败了,也决不半途而废。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坚韧的战斗精神,有一股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因而能克服任何的障碍,最终成功。

让懒惰无处可逃
家长要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就必须防治孩子懒惰的行为。孩子的懒惰行为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怕累、贪图舒服成为习性;经常不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长给予的任务,马马虎虎完成;随时放弃目标,没有责任心;不愿动脑筋去了解事物,学习知识,等等。
孩子的懒惰习性都是由客观环境和家长不正确的对待而形成的。父母对孩子 过分的关怀 包办代替 是形成孩子懒惰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长将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律包办代替,经常如此,孩子懒得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有的孩子懒于做体力活,有的则懒于动脑筋思考。
孩子独立做事情时,如经常受到强制或责备,就会失去做事的兴趣,也会造成孩子懒惰。有的家长逼孩子学习不能理解的知识或过于复杂的技能;当孩子沉浸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时,强迫其终止游戏去做一些孩子不愿去做的事情;对孩子乐于做而又做得不够圆满的事加以指责;让孩子做事时,用严厉的口吻下命令,事情做得不好时,加以讽刺或惩罚 这些,都会促使孩子厌恶做事,形成懒惰的习惯。
家长的懒惰行为也能影响孩子。有的家长在家中使唤别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家长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时叫苦连天或半途而废等等,孩子看见了,就会模仿,从而滋长了懒惰的习惯。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要给孩子作表率,让他们效仿自己勤奋的习惯。
2.
鼓励孩子作出成绩。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作出的成绩并及时表扬,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这也是促进勤奋、防止懒惰的方法。
3.
引导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并有坚持做下去的愿望。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使孩子明白做完一件事的益处。如有可能,则可以让孩子与同伴进行竞赛,引导和启发其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勤奋不是逼出来的

勤奋刻苦的动力是什么呢?是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快乐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源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所以,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们与其紧盯住勤奋刻苦,不如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有了乐趣,孩子能不勤奋吗?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当孩子做的事情没有很好完成时,家长不要过多责备。
2.
别让孩子拖延成癖。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要有明确目标,力争今日事今日毕。
3.
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好引路人的作用,激发孩子的勤奋。
4.
发现孩子的兴趣。与其让孩子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倒不如投其所好,找到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学科。

勤奋是怎样炼成的

勤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发、进取。
因为,勤奋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凡勤奋的人不管是天分高或天分低,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就不会退缩。勤奋的人目的明确,事业心很强,有股向前闯的勇气,他们的人生哲学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
勤奋的人有一种特质就是积极、主动、自发、进取。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不会勤奋;一个生活中贪图安逸的人不会勤奋;一个对什么事情都不负责任的人不会勤奋。
志向是人成功的动力,可以鼓舞人的前进。若是一个人无志向,就会糊里糊涂过日子,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成不了。所以古人说得好: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的热度,那么一遇挫折便会停步不前。
2.
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一个人这也想做那也想干,看起来很勤奋,但是,因为精力分散,没有具体的目标,把握不住奋斗的方向,最后必然是一事无成。
3.
家长不要让孩子习惯过安逸的生活。那些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只知道过舒适的生活,只知道偷懒,只知道玩耍,也就谈不上勤奋了。
4.
帮助孩子与 惰性 作斗争。孩子如果不能克服,当然也就不会勤奋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成功。
2.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这汗水便是勤奋。
3.
天才就是勤奋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而且已经得到证实。

习惯13:对知识充满渴望
关键词求知

求知欲,实际上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孩子只有渴望获得知识,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才会主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才能不断攀爬学习的顶峰。因此,每个家长都应培养孩子求知的习惯。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车船飞机,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犬马牛羊。对于孩子来说,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不断寻找新知识的习惯。

让孩子说出我想要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类永恒、不可改变的特性。有句名言说道,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为以后创造世界做准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本身具有极强的求知天性。如果这种天性引导得好,就能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发孩子的求知欲、如何让孩子从 要我学 转为 我要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

足以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比让孩子 埋头苦干 的效果好得多。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为孩子提供机会去探索他的兴趣和好奇的领域。
2.
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在没有惧怕与焦虑的情境里,孩子的学习动机较易被激发。
3.
对年纪小的幼儿,可以借物质的酬赏建立他的外在动机,年龄稍长再引发他的内在动机。
4.
允许孩子尝试错误的学习,尤其当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时,家长千万别加以责备。
5.
适宜的环境刺激,人类周围的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儿童面前时,他的求知欲就会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唤醒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 ,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现孩子的厌学现象,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失去求知欲的孩子,往往是家长和老师最为头痛的。他们可能会屡做屡错。每次做错题后,听家长讲解的时候,似乎能明白过来,但因为缺乏求知欲,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心里留下来。所以,下次面对同样的问题,家长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并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利用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不但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的效果,从而起到激发孩子求知欲望的作用。但这需要家长的正确处理,否则会使孩子将之看成说教而心生厌恶。
2.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儿童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家长应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积极鼓励其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
3.
回答孩子的疑问,这样不但能满足、强化和鼓励孩子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增长知识。切记,不可有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
4.
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一种自我成就感。
5.
帮助孩子记录成长汇报,让孩子把短时间内的收获都编录在自己设计的成长汇报上,以表格形式列出自己一周的学习内容。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一眼就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增加自信心,并对今后的学习充满期待。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2.
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
3.
只有有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凭借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学习竞争中获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