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论坛:"追究到底"才是唯一之策

 Me_萌兔兔 2012-08-30

核心提示:又一次,北大卷入舆论关注的“漩涡”。近日,北京大学原经济学教授邹恒甫在实名微博上爆料,称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玩弄餐厅服务员,北大内酒店服务生走后门上北大学位班。

徐敏

又一次,北大卷入舆论关注的“漩涡”。近日,北京大学原经济学教授邹恒甫在实名微博上爆料,称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玩弄餐厅服务员,北大内酒店服务生走后门上北大学位班。名校、爆料者的背景、“桃色”丑闻等元素搅合在一起,令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孰是孰非、孰清孰浊,目前尚无定论。但无疑,此事成为北大应对危机的一场考验。

大学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机构,特别是名校,人们对其社会声誉非常看重,对师生的道德水准也有更高要求。所以,名校一旦沾上负面新闻,通过网络一传播,就很容易被“围观”,事件迅速发酵。以往,关于高校的负面信息,有的确系子虚乌有,断章取义,有的确有其事,例如近年来通过网上爆料浮出水面的论文抄袭、技术造假、“暗箱”招生、工程腐败、教师作风不正等事件,让人看到大学并非“象牙塔”,甚至有乱象存在。也有很多时候,一些负面事件经网络曝光后,爆料者与被爆料者、与高校之间展开一场“口水仗”,但缺乏实质性的调查,吵了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结果是,爆料者知名度提升,高校名誉暂时受损但也不影响其实际利益,留下满肚疑惑的却是芸芸公众——大学,是否仍是我们心目中那座精神灯塔?

声誉是大学的生命线,必须珍惜与维护。试想,一所声誉低下、乱象丛生的大学,怎能成为教书育人的摇篮?面对“爆料”、“炮轰”,在时下的传播环境下,大学如果置之不理,任由发酵,那是对自身、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而如何应对,也需仔细斟酌,把握得当。遭遇爆料,高校如果不做调查就站出来反驳、撇清,似乎不能服众。明智的做法是,尽快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而且及时公布调查方案和进展情况。前两日,北大就此事件公布了调查组开展的工作,包括:向社会公布专门电子邮箱和专线电话,接受校内外各界举报;排查一段时间内校有关部门收到的各类信访举报记录;约相关人员访谈;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与爆料者本人联系等。进入这样冷静、客观、有序的调查程序,相信真相会日益清晰起来。如果因为联系不到爆料者,而使调查受阻,学校也可以走法律程序,把此事的调查交给司法机关。只要有一查到底的决心,事件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既要一查到底,也要“追究”到底。有时候,高校喜欢低调处理,不希望成为负面新闻的焦点,本想维护自己的声誉,实际上更加损害了声誉。大学如存在不良现象并不可怕,但一定要有“自净”的能力,有严格自查的勇气和时常反思的态度。最怕的就是一次次不了了之后,社会公众形成“审丑疲劳”。所谓“追究”到底,正如北大此次在《声明》中所示:经依法依规的严肃调查核实,一方面,如邹恒甫微博中有关内容属实,学校将坚决依照相关党纪政纪规定和国家法律,对有关人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另一方面,如果该微博涉及内容失实,北大将依据有关法律和规定坚决追究有关人员或机构诋毁诽谤的法律责任。

北大对这一事件的应对处理还在进行中,我们拭目以待。除了希望尽早真相大白外,还希望看到北大树立起危机处理的“样板”——即以冷静理性、求真求实的态度,来对待质疑和曝光;按照法律原则、学术规则来应对危机,依法治校;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公布调查进展,不回避、不遮掩、不袒护、不畏难,无论是处于舆论“风口浪尖”还是“热点”已过,对危机事件处理都应有始有终,赢得社会信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