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酒知识

 marilynin 2012-08-30
                                                               葡萄酒如何与中餐搭配
 
 当葡萄酒与复杂的中国餐相遇时,往往很多人为它们如何搭配发愁,接下来让小编教你一些关于葡萄酒中餐搭配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酸度的对应

  葡萄酒的酸度既跟品种有关(如赤霞珠酸度比黑比诺高),也跟酿造工艺有关系。有一定酸度的菜肴,最好搭配更酸一点的葡萄酒,比如意大利的餐酒酸度都比较高,原因就是意大利人做菜或者吃面条,特别喜欢加入番茄酱和橄榄油,番茄酱比较酸,需要同样高酸度的酒,同时酸度还可以中和油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吃哪个地方的菜,就配哪个地方出产的葡萄酒,基本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有“地菜配地酒”的说法。

  像东坡肉、扣肉,就可以选中高以上酸度的葡萄酒。比较高的酸度同时酒体较轻的葡萄酒,还可以让菜肴有更加新鲜的感觉,故此可以用来搭配海鲜。

  甜味与油脂容易使味蕾疲倦,酸味则令味蕾清新,吃油炸食品、油腻的鱼肉及高脂肪的贝类,一杯干白可以焕发食欲。

  酸味还可以清口,像生蚝带海水一起吞咽时,夏布利出品的霞多丽干白就是最佳的搭档。

  高酸度开胃,香槟、高酸度的干白于是常被用作餐前酒。

  冰镇降温可以让干白更加清爽,而酸度也因此而显得易于接受。

  酒体与食物的重量平衡

  酒体(Body),是酒在舌头上的重量感觉,最常见的品酒词汇。一个例子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它:一杯清水、一杯茶和一杯浓咖啡各含一口在嘴里,给舌头的感觉可以依次用轻、中等、重三个档次来形容。具体来说,白葡萄酒基本上都是轻酒体的葡萄酒,薄若莱新酒也是轻酒体的,法国的卡斯特葡萄酒,基本上是重酒体的。从葡萄品种的角度,同样档次的梅乐和黑比诺要比西拉和赤霞珠轻;从酿造的角度,使用橡木桶陈酿的要比不锈钢桶酿造的酒体重,陈酿时间越长,酒体大致也会越重,价格当然也越贵了。

  如果将菜肴根据口味浓郁的程度分成轻、中、重三个档次,并将此作为菜肴的重量,搭配问题就简单了:轻酒体配轻重量的菜肴,重酒体配重菜,这其实也就是“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的原理。比如,纳帕谷陈酿的赤霞珠配多汁而浓郁的黑椒牛扒,酒体较轻的梅乐可以搭配多种蔬菜等等。

  单宁与食物的搭配

  单宁(Tannin)是一种酸性物质,主要源于葡萄皮、葡萄籽及橡木桶,它为葡萄酒提供骨架,对于评价干红来说,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单宁能够去油腻,所以油炸、肥肉可以选高单宁的干红。单宁会让海鲜腥味突出,重的单宁还会让海鲜出现一股金属的味道,于是清蒸的海鲜(鱼、虾)、鸡肉(白肉)应该配干白,因为白葡萄酒基本上没有什么单宁。

  单宁本身带有苦味,会让甜味发苦,所以点甜菜时,不要选中等以上单宁的葡萄酒,相反,浓汁或者比较咸的菜肴却能降低单宁的苦味;单宁会让辣味更加突出,所以吃川菜最好配干白或者低单宁的红葡萄酒,比如薄若莱的新酒。

  单宁可使纤维柔化、感觉肉质更加细嫩,所以耐嚼的食物,如牛肉,最好搭配高单宁的干红,比如赤霞珠、西拉、内比奥罗和桑娇维斯等。

  甜酒配甜点。葡萄酒的分类以糖分为基础,分为干型、半干、半甜及甜型四种。许多人不知道干红或者干白的实际含义,其实这是翻译的缺陷造成的。葡萄中的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这就是葡萄酒了,如果糖分全部发酵转化为酒精了,就称之为“Dry”,意思是“不甜”,但是在汉语中,至今仍找不到一个字来表达“不甜”的意思,由于英文“Dry”同时也有干的意思,所以前辈们无奈之下,只能直接译成“干红葡萄酒”或“干白葡萄酒”了,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完全不甜的葡萄酒

  甜的葡萄酒,只能搭配甜度相对略低一点的菜肴。西餐中甜点的分量很大,有时甚至占1/4以上的比例,所以,冰酒或者贵腐酒就是必备的佳品。但是,中餐并没有饭后必吃甜点的习惯,即使有,也是莲子糖水、酒糟丸子之类的一小碗,基本上没有特地为此开一瓶甜酒的必要了,故此,冰酒及贵腐酒在国内的销量一直上不去,就是跟中餐的习惯有关。唯一的例外就是生日晚宴,吃奶油蛋糕的时候,建议配上一只高档些的甜酒,比如德国冰酒或者匈牙利的托卡依贵腐酒.
 
                                                                     鉴别真假葡萄酒
 葡萄酒是新鲜葡萄或葡萄汁经过发酵后生产的饮料。由于葡萄酒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矿质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等,以及β-谷甾醇、多酚等成分,使它成为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饮料,而且适当饮用还能防止各种疾病,增强人体健康。然而在葡萄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经常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农药。因此,研究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势在必行。

  专业人士说,葡萄酒作为一种酒,按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在酒瓶标识上注明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纯汁含量、酒精度,还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如果一瓶红酒标注不全,或是没有标注出厂日期、厂名、厂址的均为伪劣产品。其次,从颜色上看,如果酒体清亮透明,无沉淀物或者是不浑浊的,则是好酒;反之为假冒伪劣的葡萄酒

  相关人士相告,还有一种简单的办法也能鉴别真假葡萄酒。取一张质量好点的餐巾纸,将葡萄酒倒在餐巾纸上,原汁葡萄酒中的红色是天然色素,颗粒很小,在餐巾纸上扩散开的湿迹是均匀的葡萄酒的红色,一般无水迹扩散。而假冒葡萄酒由于是用砚菜红等化工合成的色素勾兑而成,其色素颗粒比较大,一般会沉淀在餐巾纸上,同时会有水迹往外扩散。
 
                                                                           存储葡萄酒的六大原则
葡萄酒在出厂后还处于一个缓慢熟化的过程中,这也是葡萄酒又叫“活酒”或“有生命的酒”的由来。因此,葡萄酒的保存自然就关系到葡萄酒在瓶中陈年的质量。如果把它储存在适当的环境中,这种熟化的过程就会进行得最充分,使其口感更为醇香。
  6大原则妥当存酒
  原则上来讲,只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杂味、震动、平放这六个要点,是可以将葡萄酒保存得不错的。但要提醒的是,如果您存放的是珍稀名贵、价值很高的酒款,或是想长年存放,建议还是购置专业存酒设备或存放在专业酒窖中,不要冒毁掉一瓶好酒的风险。我们所说的6个家中存酒原则适用于较年轻的、几年内就要喝掉的葡萄酒。
    原则一:温度适宜少变化。
  保存葡萄酒需要有合适的温度。通常来讲,存放干红葡萄酒的最佳温度是12℃-14℃,干白略低一些,8℃-10℃。不过,一般家庭都很难常年恒定在这一温度区间内。然而不必担心,葡萄酒也没有那么娇弱,存放场所只要温度变化值比较小,整体温度控制在20℃以下就可以了。
  当然,这对于我们普通家庭的室内温度来说还是有点偏低的。然而,相比室内温度稍高的情况,温度长期过热或过冷对葡萄酒的不良影响是更严重的。换而言之,减少保存葡萄酒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要比保持低温更有效。
  存放温度过高会造成葡萄酒的过快老化,当温度超过25℃时,葡萄酒的老化速度变得很快,达到30℃时,葡萄酒的陈年速度最高可以提升至50倍。这样的结果,将造成很多具有陈年价值的好酒被“煮熟”,也就演化不出细腻丰富的口感,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当然,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具备收藏潜力的葡萄酒,稍微的加速成熟在短期内并不会令口感有太大的改变。
  存放温度过低对葡萄酒而言也是个问题,当温度低于零度的时候,葡萄酒有可能受冻。葡萄酒一旦受冻,同样会加速陈化。而当葡萄酒经过冰冻又恢复到正常温度后,酒中会出现块状的沉淀物,这可不是陈年酒中因为化学反应正常析出的酒石酸盐沉淀,而是酒中的单宁、色素及部分酒石酸因为物理原因被强制排出,从而凝结而成的沉淀。这种沉淀物会大幅影响葡萄酒的陈酿潜力和收藏价值。所以,在家中存酒不但要避免过热,还要避免过冷。
    原则二:存酒的标准湿度在70%以上。
  保存葡萄酒的标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准湿度一般是70%以上。这个湿度可以保证葡萄酒瓶口的木塞处在最佳状态,不会因为太干而收缩,导致瓶口渗漏空气使酒氧化。在波尔多,也有一些很古老的酒庄城堡地下酒窖的湿度几乎接近100%。当然,在家中完全不必要求到这么高。因为过高的湿度会使瓶标受损。
  原则三:避光保存。
  葡萄酒的储存是需要避光的,尤其是日光、白炽灯、射灯、霓虹灯的照射。长期被光照射,葡萄酒可能产生还原反应,出现所谓的“光的味道”。所以,在家中储藏时也应注意放在避光处。在储酒的地方如有照明需要,可用柔和的散光灯。
  原则四:保持储酒环境的空气清洁。
  藏酒环境的气味至关重要。葡萄酒在没开瓶前,也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软木塞和热缩帽上的小孔都是为了使葡萄酒在长期的瓶储过程中可以进行微量的换气,从而达到熟成的效果。而葡萄酒本身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也就是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化会吸收橡木桶的单宁、香兰素等等香气物质的原因。所以,当储存葡萄酒的环境空气浑浊、糟糕的时候,瓶中的葡萄酒同样会受到影响,吸附到空气中的不良气息。因此,保持储酒环境的空气清洁十分重要。
    原则五:避免震动或晃动。
  保存葡萄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让葡萄酒像睡美人一样地安静休息,直到您“唤醒”(开启酒瓶)它。所以,在葡萄酒的储藏过程中,酒瓶要尽量避免经常晃动,以免“睡美人”常常被吵醒而无法好好休息。这点在葡萄酒的搬运和运输环节中体现得更明显。有时经过长时间的运输,葡萄酒会产生“晕瓶”的状态,即香气封闭,口感不佳,这个时候的葡萄酒是不适宜饮用的。“晕瓶”的葡萄酒需要静置一段时间,让它恢复活力。由此可见,震动对葡萄酒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原则六:保持平放。
  目前,大部分传统葡萄酒仍然使用软木塞封口。对于这种封口的葡萄酒来说,平放保存至关重要。平放保存是为了使酒液面与木塞相接触,起到保持木塞湿润膨胀,从而严密封紧瓶口的作用。如果直立保存,瓶封的木塞会因为干燥而渐渐收缩,失去弹性,与酒瓶瓶口之间出现空隙,令空气趁虚而入,导致葡萄酒氧化,一瓶酒塞不再密封的葡萄酒可能在还没有开启之前,就变成了一瓶葡萄醋,这是谁都不想发生的事,所以说对于软木塞瓶封的葡萄酒,平放保存不容忽视。
 
 
 
                                                                                               变质葡萄酒的特征
 
第一,葡萄酒的清澈度。
  如果酒色混浊,飘着雪花,应该认定这酒已经变质了。但是老年的红酒有沉淀是正常的,因为经过一段时间,酒的色素和单宁等物质会结合,产生沉淀物。另外,有些年份只有1~3年的酒如果瓶底有结晶物,基本上没坏,这是酒厂在进行冷冻处理的时候没处理完善而造成的,但并不影响酒的品质。
  第二,木塞味。
  这种气味类似于腐烂的木塞所发出的腐臭气。如果酒倒入杯子里一刻钟后木塞味散掉,则不影响酒的饮用;如果气味一直不散,则说明酒已经变质。
  第三,氧化味。
  这是由于葡萄酒泄气造成的发霉变坏,品尝时有马尿味的腐败现象。氧化酒基本上是坏酒。然而雪莉(Sherry)、波特(Porto)以及葡萄牙的马德拉(Maderized)等加强葡萄酒,如果有氧化口味则是正常的。
  第四,二氧化硫味。
  这种气味的产生大多是因为酿造过程中的硫磺处理过度——酿酒师需要用硫磺来杀菌,甜的、半甜的酒因为糖分高,也要用高一点的硫磺来终止发酵。这种气味经常出现在便宜的甜酒里,这种酒喝起来让喉咙发干,不舒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服。
  第五,臭鸡蛋和橡皮味。
  这种气味混合了硫化氢的味道,往往出现在环境温度较高条件下的红葡萄酒里,如果不加处理会发展成为明显的污水般的气味。一些年份小的酒里都有少量这种味,不过一般倒杯后很快就散去了。
  第六,醋酸。
  酒开瓶后,长时间和空气接触,会受醋杆酒的侵蚀,使酒变酸。如果酒在高温发酵,入瓶不小心,也会有醋酸形成。酒在桶里或瓶里漏损,如木塞生虫、干缩,渗入空气,酒就会变坏或有此味。
  第七,金属味和老鼠味。
  在酿酒过程中,或在木桶储存和入瓶时,受到金属的污染,酒就会有铁罐味。如果气味明显,白酒的颜色加深,酒中有茶色沉淀物,则属铜污染。老鼠味,味如鼠臭,平板如醋酸,是细菌感染的迹象,这种细菌通常只感染木桶中的酒。
  第八,天竺葵和山梨酸。
  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微生物,会造成此味。这类酒一般质地粗糙而且加了山梨酸防腐剂,闻起来带点蒜味,比如国内带甜口味的酒(如味美思)一般都是加入山梨酸的。但是为什么打开的葡萄酒那么容易变质呢?其实葡萄酒变质是有各种原因的。
 
 
                                                       干红葡萄酒的特点
干红葡萄酒想必爱酒的人都喝过,那到底干红葡萄酒具有哪些特点?
    (1)有自然宝石红色、紫红色、石榴红色等。
  (2)有该品种干红葡萄酒的典型性。这取决于葡萄的完好性和成熟情况,一般葡萄汁的相对密度至少在1.090-1.096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3)葡萄酒含酸量应在5.5-6.5g/l,最高不应超过7.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0g/l。
  (4)葡萄酒中单宁含量少,不应使葡萄酒产生收敛过涩的感觉(在发酵过程中,渣与酒接触时间长,酒中会溶入一部分单宁)。
  (5)葡萄酒应尽可能发酵完全。残糖量在0.5%以下。
  (6)有浓郁回味悠长的酒香,口味柔和,酒体丰满,有完美感。
  (7)葡萄酒味浓而不烈,醇和协调,没有涩、燥或刺舌等邪味。
 
                                                葡萄酒的8个误区
误区一:越好的葡萄酒越贵
  通常来说,价钱高只能说明其酒的品质高,但品质高并不意味这是好酒。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口味,葡萄酒尤甚。大家都称赞的好酒在你看来可能价值寥寥,套那句话正合适,强扭的瓜不甜,过分勉强是不会幸福的。一种场合一种心情,即使你带着一瓶十几元的葡萄酒去海边或是野外,也是很不错的享受。换做上百元的好酒?那就一个人在那慢慢咂摸吧。
    误区二:进口酒未必是好货
  “进口”通常给我们高品质的感觉,但其实,葡萄酒对环境的要求很大,每个国家都有其强势和弱势,进口并不能说明所有,你需要了解的应该是不同地区当地的招牌酒,例如澳洲的Shiraz、加利福尼亚的Zinfandel。所以下次你去选酒时,一味地询问哪些酒是进口酒会很不招人待见。
    误区三:白酒配鱼 红酒配红肉
  这句话流传甚久,但一味抱着这句话如真理一样供奉未免有失偏颇,其实葡萄酒配菜还是看自己的个人口味喜好。白酒配牛扒?或是红酒配鱼柳?其实都是可以的。其实红酒配餐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例如前者我们说的牛肉,生炒还是烧烤?鱼肉是煎、蒸还是炸?都会对你葡萄酒的搭配上有所区别。综上,“white for seafood,red for red meat”并不是四海之内皆准的定理。
    误区四:越老的酒越是好酒
  陈年佳酿在拍卖会上不断刷新着价格纪录,但这种表面现象通常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误暗示:越老的酒越是好酒。其实并不是每一瓶酒都值得你去收藏,一来收藏一种酒品需要的条件太过苛刻,需要温度和湿度的严格控制;二来多数酒的寿命也仅仅5年,超过这个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年份,口感的品质会大幅下降。所以当你不懂得收藏好酒的时候千万不要尝试拥有自己的一瓶陈年佳酿,否则很可能会是陈年老醋。
    误区五:陈年“老”香槟根本不存在
  香槟不能收藏?这样说未免太肤浅了。香槟其实也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富于韵味。例如,1928年的Champagnes与Krug and Moet是市面上少有的美味香槟。更老的香槟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Plo Roger。
    误区六:新酒都不怎么好喝
  上述话语只是种商业欺骗而已,是酿酒厂做不出好酒时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值得收藏的酒会随着时间愈久弥香,即使它在年轻的时候也不失为一瓶好酒。相反,品质差的红酒,从第一天开始便已经贴上了难喝的标签。
    误区七:酒界权威个个都是品酒专家
  喝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包括植物学、化学、气候学、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商业等等。因此,在这么一个超级复杂的领域内,品酒人也仅仅是酒学中的一环。就像律师和医生一样,还可以再细分出很多专属领域来。所以,会偶尔冒出一两个冒充内行的品酒人。他们借着身份地位,给自己贴上所谓“酒界权威”的标签,品酒却是个半吊子。所以,喝好酒,最好还是相信自己的味蕾来的靠谱。
    误区八:葡萄酒就是给品酒专家们喝的
  虽然上边我们说酒的学问无穷无尽,但不懂也不必对其望而却步,酒本身就是一种饮品而已,它永远对每一个人开放,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相信畅饮美酒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这些半吊子吧!下次当你在喝葡萄酒时犹豫不决,就跟自己说:好酒就是给我们这些“只喝酒,不言酒”的人而准备的.
 
 
 
                                                                       通过年份读懂葡萄酒的身份
 
认识葡萄酒,总是对它的“年份”充满了好奇,这个与生俱来的印记提示着我们很多葡萄酒的信息。人们常常会问:“年份”涵盖了哪些信息?又是哪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个葡萄酒“身份信息”的价值呢?
  了解“年份”其实是了解在那一年中,各种气象因子对于葡萄生长进而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能够显著影响葡萄生长的气象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分
  葡萄对于水分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降雨在不同月份的分布至关重要,生长初期,葡萄生长量较大对于水分需求量相对大,而在果实成熟阶段,对于水分需求相对减少。世界酿酒葡萄种植带主要位于降雨集中在冬春,而夏秋干燥的区域。波尔多年降雨量达900毫米之多,但是月份间分布适宜,雨水多并未导致问题。
  温度
  葡萄是一种相对喜温的植物,在其生长季节(北半球的4~10月),大于10℃的温度累计之和(生长季节有效积温)来评价当地热量资源状况。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
  光照
  充足的光照,尤其是葡萄成熟期光照条件,能够显著影响葡萄质量。很多葡萄园坐落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光照条件更为优越。
  灾害情况
    葡萄生长的一年之中,会面临很多自然灾害,比如晚霜、冰雹等等,尤其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带风险更大。但是,灾害性气候对于葡萄质量的影响,其发生的时期至关重要。有些时候从经济的角度来评价,可能灾害造成了损失,但是,对于品质的影响就不一定是负面的,比如灾害造成落花落果,产量降低,但是这往往意味着品质可能由于低产而提升。
  了解了“年份”的内涵,自然也就可以进行“年份”的评价。通常,各个葡萄酒产区的行业协会以及当地的研究人员共同发布年份评价报告,也有一些钟情于某个特定产区的独立酒评人士,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年份的评价,也有历史悠久、积累历史资料丰富的独立葡萄园发布自己的年份报告。
 
                                            选购葡萄酒的四大注意事项
 论是请客吃饭,还是送礼,葡萄酒会更集中地出现在生活里。对于一些仍在葡萄酒门外,对葡萄酒不甚了解的人们,了解如何选择一瓶合适的葡萄酒的期望会更为迫切。在此从四个方面浅谈选购葡萄酒时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因素。
  切勿“以貌取酒”
  “人配衣裳,马配鞍”这句中国人的老话,如果不折不扣地用在葡萄酒上,难免会遇到“买椟还珠”的尴尬。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在舶来物葡萄酒上的体现之一便是包装。
  传统葡萄酒国家,酒庄或酒厂在生产葡萄酒时多数没有复杂和奢华的包装。酒瓶、酒塞、塑封、标签,多数情况下,这是你拿到一瓶葡萄酒时,可以获得的除即将享受的瓶中之酒以外的物件。可以看出,如此包装仅是满足保存和提示等基本功能,一般没有与基本功能无任何关系的纯装饰性包装。即便来到 San Guido 庄园,Nicol Incisa della Rocchetta 侯爵亲自送的有着意大利国酒之称的 Sassicaia 葡萄酒,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再简洁普通不过的纸盒子。当然,这更多也起到减震和防碰的作用。
  如此的葡萄酒来到讲究送礼、讲究面子上要好看的国内消费市场,即便是中气十足的,也会冷不丁儿的患上感冒。每年一次的中秋节月饼大战,确切说是月饼包装大战,便可小知其由。入乡随俗,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宿求,适应国内气候,很多时候会看到葡萄酒穿上了档次不等的防寒“外衣”――集中表现在不同式样的包装盒上。而国内常见的华丽“衣裳”多数是酒商为葡萄酒自行添置的。
  逢年过节,送礼请客,适当装饰功能的包装是需要的。但要格外小心的是,一些利用人们这种消费心理,以及对葡萄酒还不够了解的现实,在包装上大做文章,进而迷惑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豪华养眼、仿古仿皮的盒子里,装着两瓶极普通的葡萄酒,却标着“天价”兜售,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葡萄酒买来是喝的,送礼最终也是让人喝的;包装最后是垃圾和负担。酒不好喝,如同月饼不好吃,没人会因为包装而说好。再者,如因包装障眼,被人从钱包里忽悠出物非所值的银子,会更郁闷。由此,年关选购葡萄酒时,尽量不要陷入“以貌取酒”的迷雾中。
  慎重“以名取酒”
  不同的国家、产地、酒庄,不同的品种、手法、年份,带来千姿百态的葡萄酒风格与特质,同时也定格了层次多样的葡萄酒品质与等级。要在如此众多的线索中选择一二,对于不甚了解葡萄酒的人们来说,除最直观的“以貌取酒”之外,容易采取的还有“以名取酒”。
  在葡萄酒世界也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局面。某个产区出名了,整个产区的葡萄酒都会跟着沾光。特别是当消费者个人选择认知能力有限时,个别已为大家熟知的有一定名声的概念,其肯定作用会被消费者放大,甚而被酒商泛化。比如,法国葡萄酒、波尔多葡萄酒等名称。在此不是否定法国和波尔多的葡萄酒,那里出产世界很多优秀出众的葡萄酒,毋庸置疑!但是这固有的名望,会让不少对葡萄酒知之甚少的人“一木障林”,简化地认为,带着法国和波尔多头衔的葡萄酒就是高品质和高级别。其实,波尔多不过是法国的一个葡萄酒产区,也生产很多品质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很一般以及低级别的葡萄酒。
  另外,酒标上的一些字眼,也会在有意无意中混淆人们的视线。比如好酒(Grand Vin)、酒庄(Chateau)、珍藏(Reserve/ Riserva)、超级(Superior)等等,这些名词在具体情况下才有特定意义,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实打实的加分权重。选购中,我们还要能抗住不少商、超促销人员张口闭口法国、波尔多、酒庄等概念的诱惑,避免他们借此让你就范,成为仅“以名取酒”的“山寨某某”的受众。
  小心“以价取酒”
  目前,国内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市场并非成熟,价格和定价体系也并非规范。葡萄酒的价格、价值、品质以及名望之间的逻辑联系并非都是理性和合理的。如果仅仅“以价取酒”,会陷入对于“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不准确的选购迷茫。
  所谓定价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些酒商或是卖场,借着普通消费者不了解葡萄酒,对其价格和价值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参照系统,从而虚高葡萄酒价格。对于谙知葡萄酒的人来说,其从中谋取的利润空间是不合理,甚至是滑稽的。曾在某省会城市一家当地高档商场的酒廊里,见到一个奥地利品牌的系列葡萄酒,其零售价格从498元到4999元,后在原厂网站上查到其对应的零售价格分别是4.9到9.9欧元,这中间有10到50倍的反差。
  “明星效应”在葡萄酒世界里,会促成非定价理性。近年,在新一轮葡萄酒热里,国人追捧法国名庄葡萄酒,其价格瞬间扶摇直上。1982年拉菲酒的价格曾在不到半年里翻了一番。虽说“随行就市,水涨船高”是简单的市场运作规律。但如果水涨得比堤坝还高,估计船上的人也会弃船而走了。对于注重葡萄酒本身带来的享受和情趣的个人消费者,无论自用,或是送家人送亲朋,可以考虑避免那些“明星效应”的葡萄酒。即便是肩负着重要送礼职能的葡萄酒,一瓶具有别样名望和品质的葡萄酒不会逊于名庄酒,而对于懂行的受礼人没准还会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建议“以酒取酒”
  过年如何选购葡萄酒?最好从葡萄酒本身出发,“以酒取酒”更稳妥。首先,明确一下选购葡萄酒的目的和功能。是家人在家宴上享用,还是送给亲朋好友,或是给生意伙伴、领导上司的礼物。不同的目的,选择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可更多考虑选择性价比好,有趣味和别致的葡萄酒;越往后者,需要更多考虑选择有品质保证和名望等级的葡萄酒,以及适当的包装。根据葡萄酒本身符合购酒目的的特质出发,寻觅胜任的饰演者。其次,可以从葡萄酒的风味特色入手,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或是受礼人偏爱的葡萄酒。
  当然“以酒取酒”,需要选酒人对葡萄酒的认识和了解越多越好。需要参考的因素涉及产地、品种、年份、等级、已有名望等,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普通消费者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需要时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不是能即学即用的。相对简洁稳妥的做法,可以考虑选择值得信赖和比较专业的代理商进口的葡萄酒,并到走量大、或经常有消费者购酒的商、超,或有信誉的酒廊购酒。这两点起码会在“物有所值”上更踏实,让简单的“以价取酒”能更多贴近“以酒取酒”的宿求。
 
                                                      解密香槟的欢乐气泡
形成欢乐气泡的秘密是“发酵”和“密封”两大关键步骤。发酵分解糖后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将发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密封在酒瓶中,一旦开瓶,被“囚禁”的二氧化碳就争先恐后地向外奔涌,透过瓶中厚厚的酒液封锁,形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小气泡,在与空气接触的瞬间迸裂,那嘶嘶的迸裂声仿佛是在欢歌:“噢,终于自由了”!
  不过,要想将无色无形、无拘无束的二氧化碳全部密封在玻璃瓶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是香槟的独特之处,被称为香槟酿制法(Champagne Method)或传统酿制法(Traditional Method),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初次发酵——基酒的酿制
  与一般白葡萄酒的酿制非常相似,成熟的葡萄由人工采摘后马上压汁,如果是红葡萄则更需要注意压汁的力度和速度,避免果汁与果皮接触过度而被染色。榨出的葡萄汁需尽早冷冻以保质保鲜,分离去渣后的果汁加入酵母菌发酵,发酵后经过澄清的葡萄酒入储存罐保存,作为以后调制香槟的原料,称为基酒或原酒。
  调配
  这是酿制香槟的关键步骤,因为一个香槟品牌的风格和口味的一致性全靠调酒师对基酒的调配掌控。有经验的调酒师能将多种不同产区、品种和年份的葡萄酒混合,以保证每年酿制出的香槟酒有着稳定的风格,这也是酿制无年份香槟(Non-vintage Champagne)的调配法。如果是很好的年份,调酒师会单用这同一年份的不同基酒调配混合,为年份香槟作准备(Vintage Champagne)。调酒师不仅要有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极端灵敏的嗅觉和味觉,而且还要有很好的记忆力,以及预测再次发酵后成品香槟酒风格的洞察力。
  二次瓶内发酵——产生缤纷气泡的关键
  调配好的基酒在加入一定的糖和酵母后装瓶,并用普通金属盖密封。瓶内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密封在瓶中,与酒液溶为一体,成为香槟开启后无数缤纷气泡的来源。
  发酵完成后的死酵母菌形成沉淀,要想除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地转动酒瓶,并将酒瓶从平卧位逐渐竖立到近乎垂直的位置,以保证酵母菌完全地沉积在瓶颈,这个过程被称为“转瓶工序”(Remuage),非常耗时耗力,现在已有机器替代人工完成这繁琐的工作。不过目前仍有些传统的香槟酒厂坚持沿用人工操作的老式手法。
  香槟在转瓶工序完成后会垂直放置一段时间,为的是让酵母沉渣与酒液充分接触,酵母沉渣缓慢释放的蛋白和一些有机物质与酒液接触可增加酒的复杂度和香醇圆润的口感。一般陈放时间为1.5~3年不等,而年份香槟则需陈放更长时间,至少达5年之久。
  陈年完毕的香槟在垂直倒立的状态下被送入冷冻系统,仅仅将瓶颈快速冷冻,使瓶颈部分的酵母沉渣凝固,然后直立开瓶,瓶内聚集已久的压力可将整个酵母沉渣喷出,被称为“除渣”或“去泥”过程(Disgorgement)。沉渣去除后,需快速补充溢失的酒液和调节甜度。最后加盖香槟特有的蘑菇形酒塞,封上铁丝帽,便大功告成了。
  了解了香槟如此复杂和耗时耗力的工序及制作过程,也许人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何香槟酒售价不菲的原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