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上海之功德林素食

 大闲人 2012-08-31

舌尖上的上海之功德林素食

用三菇六耳做出鸡鸭鱼肉

文汇报资深记者 邵岭 2012-08-31头版

  

编者的话

  民以食为天,但食物的功能,不仅仅是果腹。饮食也是人们的一种集体记忆,这种综合了味觉、嗅觉、视觉,或许有时还包括听觉的记忆,与我们对于岁月和家园的情感有关。

  据统计,在上海现有的157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25项和饮食有关。它们当中,有的因为传续乏人而濒临绝迹,有的却在传承创新中日益精进而发扬光大。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舌尖上的上海‘非遗’”系列报道,与大家一起回味它们……

  把笋、松子、核桃、蘑菇、青豆、胡萝卜等蒸熟,切成绿豆大小,加麻油、姜汁、料酒、味精、糖,在锅中炒匀,和粢饭拌在一起,再用豆腐衣包裹,捏成鸭腿、鸭身、鸭头、鸭颈、鸭翅模样,拿细草绳捆扎好油炸到外脆内软,拆绳装盆,最后用香菇汤加酱油、味精、糖勾薄芡,淋上麻油,外观鲜亮、口感软糯的素八宝全鸭做成了。

  “这是一道素食名菜,现在只有我们功德林还能做。”张洪山说得肯定。他是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在这家90年老字号工作了30年。

  在很多上海人心目中,素食就是功德林,不仅因为它是上海目前历史最长的素食馆,也因为它自创立以来从没有中断过素食的烹制,哪怕在“文革”的特殊岁月里,也用咸菜汤、素什锦勉力支撑着,坚持不做荤菜。

  功德林素食是中国美食中别具智慧的制作:用很有限的食材做出万千变化,用三菇六耳做出鸡鸭鱼肉,从外形到口味都足以乱真。

  

素食不是斋菜

  首先要说明一下:素食不是斋菜。斋菜是寺庙里由出家人做的素食,素菜素做;而素食的主顾,当年多为信佛且有点钱的居士,他们吃素,却又希望素食有鸡鸭鱼肉之形之味,所以素食馆的菜单看起来一点不素:香油脆鳝、清炒蟹粉、孜然羊肉串、红烧海参、糟溜鱼片……

  功德林就是一家这样的素食馆。1922年,杭州一位讲经法师的高徒赵云韶来到上海,在北京路贵州路口开设了功德林蔬食处,以三菇六耳为主要原料制作素食。三菇是香菇、草菇和蘑菇,六耳是黑耳、白耳、云耳、地耳、石耳和银耳,当然也用其他食用菌类、新鲜瓜果蔬菜和豆制品等做食材。不过照信佛者的规矩,葱、姜、蒜、葱头、韭菜等辛辣味道的调味品和蔬菜,绝对禁用。

  

一道菜练半年

  素食做得灵不灵光,能在多大程度上模拟出荤菜的感觉是一条很重要的评判标准;要做到这一点,食材是关键。素食馆选食材,就好像电影公司挑演员,每一样食材都要负责扮演一种荤菜:猴头菇适宜做咕咾肉,新鲜香菇最适合做鱼肉,水面筋切成丁做狮子头,至于蟹粉,以前用南瓜,现在用土豆、胡萝卜、香菇和笋切丝来做。功德林的师傅们自有一套选材经,比如胡萝卜要选产在广东的丁香胡萝卜,糖分少、不甜,便于调出各种味道;香菇要用长在木头上的椴木菇,肉头紧且吃口香;木耳以陕西出的最好,单片木耳,口感细腻;冬笋要挑1斤左右的,只用其中的三两半到四两。

  食材特色决定着烹饪方式:素菜荤做,油炸是最常用的手法。因为豆制品和蔬菜都有先天不足:既难入味,又容易走形,还会粘锅——只有油炸,才能让食材表面迅速成型,之后再回汁也容易入味。

  眼下,不少时尚素食馆改了做法:买来半成品再加工——所谓半成品,就是用魔芋等容易定型的食材事先做好鸡鸭鱼蛋的造型,随后以不同的烹饪方法做出不同口味。而功德林仍然坚持从头做起,既因为半成品多多少少要用到添加剂,更因为必须把老一辈创制的技艺传承下去。

  纯手工制作难在哪里?张洪山以自己的拿手菜松子富贵鱼举例:巴掌大小的新鲜香菇,切成花刀后下油锅一煎,不塞入任何馅料就是鱼身模样。然而植物纤维在弹性和粘性上都比不得动物纤维,手上功夫不到家,锅里的食材就会变成软绵绵一团;要让香菇表现出鱼肉的坚挺感,全靠厨师的刀工和对油炸火候的掌握。张洪山做这道菜足足练了半年,在2008年获第六届世界烹饪大赛金奖。

  

变与不变

  和许多成名已久的老字号一样,创新是功德林回避不了的题目。不过,老主顾爱的就是那个“老”味儿,店家一厢情愿的改变,他们不喜欢。

  举个例子:功德林做的月饼也很出名,几年前,店里尝试换了种新的月饼皮子,面粉好、吃口好,烘焙之后仍然是雪白的。不料新产品一上市,就有人投诉:这个月饼没烘好啊,皮子这么白,生的!第二年,这款月饼就从功德林的产品目录上消失了。类似的例子还有蟹粉狮子头,考虑到现在的人喜欢清淡少油,厨师尝试着改成清蒸,结果客人都说不好吃,只得又改回油炸。

  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变与不变的分寸如何拿捏,就在这一次次的“试错”里摸出了门道。如今的功德林,有50%的菜是上世纪80年代没有的,包括那道得了奖的松子富贵鱼。有些是改良菜,比如鱼肚子里的馅料,多少年来都用土豆,厨师们尝试着用香芋和糯米代替,结果客人们一动筷子:好吃!再比如素食向来重油,以今天的眼光看不够健康——能不能在不改变烹制方法的前提下减少用油?现在做到了。至于怎么做到的,张洪山神秘一笑:“保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