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末期如何查罚科场“枪手”

 tjhx0526 2012-08-31
    中国自从“开科取士”以来,作弊便一直未绝,最为常见的就是请人代考,谓之“替枪”或“捉刀”。为了杜绝科考场中请枪手作弊的这一漏洞,历朝都采取严厉措施加以杜绝,其中,清代对考生请枪作弊的惩处尤其严厉。
  到了清末,每临县城开考,便会从省城派出主管官员提前到达,充当巡视员或主考官。这些主管官员一般要带上专事在考场查验身份、辨察枪手的有经验的随员——师爷。开考当天,师爷便会端坐在考棚门口监视,对进场者逐个察看。当年没有当今那种附有照片的准考证和身份证等证件,全靠同乡考生3至5人签名具结的一纸连保以及报考时考生事前提供的有关体貌特征、籍贯、履历、家庭情况的资料。若有人胆敢请枪手假冒,则全体连坐处罚,以此来互相监督。考生进考场时,师爷循例要对照案桌上的个人资料,逐一盘问考生,凭肉眼和听觉,对考生的衣着服饰、行为举止和口音进行辨识,此时即使发现破绽,也不截留,而是通通放进,令其入室就座。开考发卷后,之前在进考场时被发现的可疑人遂被带离,在专业刑审的连番盘问下,替考者通常都很难隐瞒过关。一旦发现有替考者,试卷当即被没收,接着便是大刑伺候——戴枷示众,一连数天直到科考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