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复习笔记2

 淄水渔夫 2012-09-01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第五节 《素问·标本病传论》节选

病生有标本,传变有缓急,治疗有先后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在本段中,先病的叫本,后发之病叫标),刺有逆从(本段指,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叫逆,病在本治本,病在标治标叫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先病和后病)相应,逆从得施(实施治疗),标本相移(转移的),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见微而知著),言一(指阴阳逆从,标本之理)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看起来容易,临床达不到)。治反(错,违反治疗规律)为逆,治得(正确)为从。先病而后逆(气血逆乱,厥逆上气)者,治其本(先病);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脾胃是人体脏腑气机升降的枢轴] 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新感邪气)有同气(应作固气,指人体原有之邪气)。小大(小大便)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脏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本脏虚),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轻重),以意调之;间者并行(标本兼治),甚者独行(或单治标,或单治本),先以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月呂 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肾病少腹腰脊痛,骨行      酸,三日背月呂   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骨行    酸;三日背月呂  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骨行   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是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藏止,及至三四藏者,乃可刺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第七章 论治 包括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阴阳应象大论》 因势利导治则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疾病有周期性的变化,待其衰)。

故因其轻而扬之(比如风邪),因其重而减之(如湿邪积块病),因其衰而彰(补益使彰著)之。

形不足者(表虚之类),温之以气(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厚味药)。

其高者,因而越之(如吐法);其下者,引而竭之(导引,攻下);中满者,泻之于内(分消,用辛开苦降之法,如泻心汤)。

其有邪者(邪在表),渍(热水浸泡)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抑制)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在表用散,在里有泻)。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瘀血)宜决之(开决,破瘀),气虚宜导引(升举)之。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第三节 《素问·汤液醪醴论》

第一段 时移病异,治法宜变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痊愈)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chán石针艾治其外也。

第二段 水肿病的病机与冶疗法则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枯竭)也,津液充郭(廓,轮廓),其魄(水之糟粕)独居,孤精(阳气亏耗,水津不行而为水气)于内,气(阳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肿],此四极(四肢肿)急而动中(水邪四溢,外则四肢肿极,内则动于胸腹而致气急咳嗽),是气(水气)拒于内而形施(易,变也)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平调)于权衡(使之平衡),去宛yù陈莝(chùo斩草,喻水邪)(血脉中的瘀滞),微动四极(四肢),温衣缪剌(左刺右,右刺左,刺络脉)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汗孔,发汗法,宣肺),洁净府(膀胱,利尿法),精以时服(按时令服用精致的食物);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大邪之气)乃平。帝曰:善。

附:水肿发生与阳气不足有关系,阳气和水肿病的关系。阳气被邪所困,治疗要散邪,内伤水肿温阳利尿。

开鬼门洁净府,苏叶能宣肺利小便.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第一节 《素问·上古天真论》

题解:上古指远古;天真,先天之精气,本篇主要指肾气,真,真脏之气。

第一段 养生的原则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周到,全面),长而敦敏(敦厚敏捷),成而登天(登天之位)。[此段可能为后人加入]

乃问于天师(歧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将(疑惑)人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懂得养生之道)者,法于阴阳,和(服合)于术数(养生的方法与技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常规),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而尽终其天年(天赋的寿命,古代认为是120岁),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水浆、饮料),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通好hào)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善)御(驾驭)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生命的快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泛指六淫邪气),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控制)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随便)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肖,象。不肖,不如),不惧于物(不受外物所惊动),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第二段 肾气与生命阶段及生殖能力的关系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天一之癸水)至,任脉通[任主胞胎],太冲脉盛[冲为血海],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diān智齿)牙生而(发)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女子身体最旺盛]五七,阳明脉衰[女为阴体不足于阳],面始焦(憔悴),发始堕。[肾气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血少),天癸竭,地道(生殖之道)不通,故形坏(衰竭)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先天之精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沉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尚)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第三段 养生水平不同,结果有差别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撑握)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吐纳),独立(自控)守神(精神守于内),肌肉若一(形体不败坏),故能寿敝(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正常的气候变化),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tián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衍文),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推步)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随)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题解:根据四时之气来调摄精神意志,使人的精神意志和四时阴阳之气相应,相协调。)

第一段 四季养生的原则

春三月,此为发陈(启发故旧,推陈出新)。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奉养生长之气)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茂盛而美丽)。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倦怠)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精神)成cháng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jié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衍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万物容态形容,平静平定)。天气以急(疾劲),地气以明(清肃),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阳气潜藏)。水冰地坼(裂),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qì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第二段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空虚)。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肺叶焦而胸胀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悖)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格拒)。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一种武器),不亦晚乎?

附:顺时用药,根据四时阴阳升降选用不同的药物,《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 :薄荷荆芥之类辛温顺春升之气;香薷生姜辛热顺夏浮之气;人参苍术白术黄柏甘苦辛温顺长夏化成之气;芍药乌梅之类酸温,顺秋降之气;黄芩知母苦寒,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以养天和也。

 

灵枢:

灵枢-本神第八

   第十节《灵枢·本神》 第一段 神志的分类与概念

(本神,指探求神的本质)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病人的精神和医生的神气)。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过分)离脏则精失(夺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自然导致)与(通欤)?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天德给人体生气,如大气雨露之类)也,地之在我者气(指地气,有形之物,饮食水谷之类,属阴)也。德流(下流)气搏(上升、结合)而生者也。故生之来(来源)谓之精(先天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张介宾: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故魂则随神而往来;魄则并精而出入,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张介宾注: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所以任(接受、担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心念动、意向)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为人处事)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调节情绪)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活)。

附:关于神的概念,

一、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运动规律

二、生命活动的现象的高度概括

三、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情志

第十一节《灵枢·本神》第二段 神志受伤及其临床表现

是故怵惕(惊恐)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滑精)而不止。因悲哀动中(中,泛指内脏)者,竭绝(精气枯竭)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昏迷,惑乱)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jǔn(成块的肌肉)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mèn(闷)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妄)不精(精明),不精则不正,当(令)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长夏)。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附:五志伤脏的规律:  

一、五志首先伤心,

二、五志自伤本脏

三、五志互伤它脏,

第十二节《灵枢·本神》第三段 五脏所藏及其病证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肝肾同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泾,小便)溲(通指二便)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脏腑藏精,神是精气所化。

   第八节《灵枢·水胀》

论水胀诸病,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鉴别诊断。因其开头先论水胀,故曰《水胀》。

第一段论水胀,肤胀,骨胀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xùn、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ke眼窝)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阳气不足不能化水],其颈脉动(水气涌动而致),时咳(水气上迫肺),阴股间寒(足太阴所过),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皮囊中装水),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影响胃气的正常运行],(上“鼓”下“空”)(鼓空)然(轻音)不坚,[气与水聚于皮下]腹大,身尽肿,皮厚, 按其腹,窅yǎo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寒邪伤卫]

鼓胀何如?[水湿内停]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饮食不当,肝郁犯脾]

附:病机阳不能蒸化,水湿停聚。

水肿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有三,一肾风。以头面上半 身肿为特点。二、风水,外感风邪导致水湿不化。三、涌水,寒邪伤肺下传于肾,内伤有四,一、风水,肾风误刺。二、溢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水溢于外。三、石水,肾阳虚阴盛,下部肿。四,气血衰引起。

治疗:腰以上肿(风水)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石水)五苓散,肾气丸。风水表虚证用防已黄芪汤有郁热者用越婢汤;脉浮的用杏子汤脉沉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二段 论肠覃石瘕的病因症状及鉴别

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卫气)不得荣(营,运行)[营气也不行],因有所系(拘束、停留),癖(久)而内着,恶气(病气)乃起,瘜(停留)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子宫)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bei凝结的血块)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消导通下之法]。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腹部胀起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血络也。  

                 第三节 《灵枢·五色》

论五色分属五脏 观察面部色泽的变化以诊病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鼻子)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两眉之间谓阙;庭额头),王宫(心脏)在于下极(两目间),五脏安于胸中,真色(正常的颜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沉浊为内(里病),浮泽为外(表病)。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痛甚为挛,寒(白)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搏(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