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品德课程整合之管见

 anananzuo 2012-09-02

思想品德课程整合之管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各地“课堂建模推模”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级各类“课博会”、“研教会”、“报告会”也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当别人为取得“课堂真经”而兴奋不已时,我们却在反思着“课改窄化”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质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是“教改”,并不是“课改”的全部。“教改”侧重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必须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本文试图结合实践就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 依据课程标准,尊重教学目标,抓住课程整合的根本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标准又是课程的核心。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整合课程资源,应在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理念、任务目标、内容结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增补删减、调整完善,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精髓,合理发掘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基本原则之一。

任何教学都是有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因此,课程整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否则,再精彩的课堂教学也是盲目的,再丰富的课程整合也是无效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我们必须发掘符合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真正适用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教师、学生、学校、教科书等)、校外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等)和信息化课程资源等。

充分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教学目标对这些资源加以分析和选择,针对性地整合到教学当中去,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多样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这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开发整合便抓住了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根本。

二、贴近学生生活,遵循成长规律,体现课程建构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整合要围绕学生的生活来组织课程内容,使德育课程内容生活化。也就是说,应选取那些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感同身受的例子、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等作为主要素材。如教学(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6课中“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时,我对教材第69-71页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整合,精心组织了一场“师生恳谈会”,巧妙地设计了三个问题:1、“师生恳谈会”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2、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师生关系的?3、你打算怎样经营这种师生关系?三个问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进行道德体验、情感升华。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青春期。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敢于质疑;他们行为能力逐渐增强,交往范围逐步扩大,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困惑也逐渐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应该关注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初中学生成长规律,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体现“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这一课程基本理念。

三、突出主题模块,丰富呈现方式,统筹课程整合的设计

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打破课程组织的线性方式,建立紧紧围绕某一生活主题组织课程的模块方式。生活模块的组织既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又要将各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融入其中。主题模块是某一生活主题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是模块建筑体系,而非条块建筑体系。这种模块整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选择和开展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要通过文字描述、图片说明、音像解读、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呈现,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体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相关的具体小事件、小故事,将理论寓于现实生活之中。这是今后课程整合和教学发展的方向,是调动学生手、脑、口并用以提高教学实效的手段。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围绕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我们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逻辑线索,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国情教育”等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这种以主题模块方式呈现课标的整合既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又构建了逻辑严密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系。

四、拓宽体验途径,激发学习热情,促进道德情感的提升

思想品德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来感悟思想道德的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应增加学生参与和体验的内容。引导教师灵活设计并有效组织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引导学生以讲故事、演小品、搞辩论等形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如教学(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12课 中“男女生为什么要交往”时,老师们对课本第15页的“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一段话争论不休,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是男女生交往的重要性,而教材把它放在男女生交往的必要性板块是不恰当的。也有部分老师认为这很正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没有必要过多区分男女同学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我却采取了中庸的态度,经过深刻思考,设计了一场辩题为“男女生该不该交往”的辩论赛。经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手把男女生交往的利弊分析得淋漓尽致,最后,我作了简短的点评:本次辩论赛从理论上说正方赢了,但从现实生活来说,正反两方都是赢家,因为我们知道了男女生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知道了男女生不当交往的危害性,老师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互助共赢。(顿时,掌声爆起……)这种体验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总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现实生活为起点,以教学活动为途径,突出生活主题模块,丰富资源呈现形式,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学生道德升华。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并善于整合课程资源。课程整合又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程整合要与模式改革携手同行,共同丰富“课改”的内涵。

 

作者:郭怡德  张 华      单位:山东省滕州育才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