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案概念化】当事人的现实和未来

 Talkcure 2012-09-03
求助者求助理由往往是基于人本需要遭受挫折之后所呈现的心身痛苦,并且要求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人本需求正如马斯洛所解释的,Sidney Marshall Jourard ( 1926-1974) 所描述的;助人者要对当事人的需求全面理解,理解范围包括:
1. 生存需求:这个需求是由当事人自我感知保障自己生命的安全系数,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互动关系。处于这个层次的问题,当事人往往需求医疗服务。
2. 物质需求:对这个需求的满足也是有当事人自我感知的;物质需求不仅限于生存需求的满足,还可以是对占有欲望的满足程度。由于当事人对解除痛苦、享受人生、维护生命力的自由权利之追求不同,因此对物质的需求程度也不同。当这类需求被限制或是扭曲的时候,当事人可以出现对他人需求的禁止{例如:偏头痛患者在由于这类需求的不满足而限制了与他人的性爱活动}并且产生限制或掠夺他人的残酷行为。
3. 性爱需求:个体在生长发展中出现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并且需要性爱关系建立和维护;一旦这种关系不能建立或是突然丧失,当事人就会出现失落。这种失落感如同以上两种需求遭受挫折那样,使得当事人陷入不健康的心态。
4. 自尊需求:获得他人的赞许、认同和羡慕也是当事人所寻求的能力;当这类需求遭受挫折或是缺乏时,当事人或是自暴自弃或是更加努力。因此,当事人需要通过助人者建立信心,以减少焦虑、逃避或是不必要的行为后果。
5. 精神健康:在以上需求遭受损失的时候,当事人没有获得及时解救将会陷入精神困惑之中;这种困惑将会发展到失控地步,以至出现认知扭曲、妄想或是严重负性情感状态。 因此,维护精神健康是当事人的需求。
6. 自由权利:当事人需要自主权,即自己选择现实;当事人丧失了这个主权,将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参与社会的活力;更为不幸的是无法承担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7. 挑战需求:当事人处于孤独和空虚状态时,往往是由于对挑战需求的疏忽;助人者帮助当事人树立发展目标将会使得当事人获得挑战满足。
78. 理解需求: 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使得当事人获得这样满足;缺乏知识和洞察力是丧失这样需求的表现。
评估当事人的需求要从六个方面考虑:
1. 背景{时间+地点+事件+文化+社会政治}
2. 信念{制造问题还是解决问题}
3. 感受{恶化问题还是缓解问题}
4. 行为{习惯性反应模式制造了问题}
5. 关系{对他人的期望、交流方式和应付能力}
6. 语言{陈述方式涉及到对自己、他人以及现实解释}
在个案概念化中确定当事人要求转变自己的目标 ,包括寻找以下答案:
1. 如果当事人的问题解决了,其现实处境将会怎样?
2. 当事人将获得怎样个人风格?
3. 当事人的为人处事将获得怎样改变?  
4. 当事人怎样行为模式会使得其生活变好?
5. 当事人那些习惯需要改变?
6. 当事人具备什么和不具备什么
7. 当事人将获得什么?
8. 如果当事人发展了,那么咨询提供了什么机会?

当事人转变状态{沉思前准备 + 沉思阶段+ 转变准备+ 采取行动 + 自我维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