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上海之真如羊肉

 大闲人 2012-09-03

舌尖上的上海之真如羊肉

慢煮烂炖200年

文汇报首席记者 吴越 2012-09-03头版

  “头颈一摸,胸口一摸,往怀里一抱,我就知道这只羊的成色。”沈建中说这话,谁都信。他是“真如羊肉馆”原先的主厨,更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如羊肉烹饪技艺的唯一传承人。

  老头今年86岁了,身体好得很,板寸头,板挺的腰,一把大铁扇不离手,开电动车从江桥到真如只要半小时,飙得比年轻人还爽。偷偷问他有啥保养方子,他乐乐呵呵大着嗓门把秘密兜底翻出来:“我等于是吃奶的辰光就吃到奶水里的羊肉了,从小吃到大,身体当然好!”

  

老祖宗传下“这口”

  “说起从前的上海,有句话这么形容:金罗店,银南翔,铜真如,铁大场。真如镇一向是个闹猛地方。”沈建中说,真如镇在上海市区的西北角,因元代寺庙“真如寺”而得名,几百年间繁衍生息,成了一大集镇。镇内河道交错,村落多傍水而筑,村民们耕田纺布之余,家家种蔬菜瓜果——“种的番茄、豆角、茄子,都要在凌晨三四点钟大量浇水。”老头将扇柄往肩膀上一拍,比划挑水的动作:“下田之前,人们必到镇上找家羊肉馆坐下,就一碟白切,吃几两烧酒,最后来碗热汤面,于是浑身热起来,干一天农活也就有了使不完的力气。”

  来到真如,才知道真如人千真万确热爱羊肉。全镇大大小小的羊肉馆从早到晚人头攒动,除了慕名而至的外来吃客,一大半倒是本地住家。他们把羊肉馆当成闲谈、会客、谈生意、吃酒、吃饭的“堂屋”,就好像西南一些地方的茶馆。

  现如今,真如镇上早已没有了种田人,但这个晨起即啖羊肉的习俗,至今留存。一碟如脂似玉的白切羊肉,一碗热香扑鼻的红烧羊肉面,不仅满足真如人的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笃定知足的生活情调。天天这么吃着,还吃出了不少显示老吃客身份的“切口”,叫菜不讲大白话:叫“元宝”是要羊肝,喊“招子”是要羊眼睛,点“腰护”是要肋排……“这些话可都是吃的人行出来的,厨师倒要跟他们学着讲。”沈建中笑起来。

  这方水土与羊肉的缘份,那叫一个相互滋补、情深意长。老头说:“真如人吃羊肉是一年吃到头的,别的地方讲究冬天进补,夏天嘛羊肉生意差一点。在我们这里,大暑、小暑格外生意好,倘若平时卖10只羊,这两天还要加5只。”

  

“秘方”不再保密了

  为了这一口绵延200多年的滋味,做主厨的几十年里,沈建中起早贪黑忙得不得了,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老早辰光,我天不亮就到厨房,徒弟把一碟羊脾脏、五花肉拼成的上好白切奉上,再摆一壶烧酒,我吃得也蛮考究的。”像吃客一样,最后他也要吃一碗羊汤面,这才完成了一整套仪式,才有力气开始一天的忙活。

  选羊是第一步。羊是从太仓、湖州、苏州等地精选来的山羊,以常熟出产的最好,骨细肉肥。好中选优,又以2—4岁的羊最为肥嫩适宜。因为食材尤其要紧,老沈从前还出门采购,年岁大了才让徒弟接手。接下来是宰羊,五六个青壮年给他打下手,一天至少宰20只,要料理800斤鲜羊肉。

  羊肉在真如有红烧、白切两大基本品种。红烧羊肉卤浓、肥甜、鲜糯,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香而不膻。沈建中说,要做成功红烧羊肉,顶顶要紧是掌握加料的时机和火候。“什么时候加冰糖、什么时候加酱油、什么时候在上面浇东西、什么时候在锅盖上放什么重物,都是门道、经验。”这些经验,老沈早已不再保密,2007年,“真如羊肉烹饪技艺”申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时,老头将选羊、宰羊、出骨、烹饪到出锅装盆的全过程一点不保留地演示了一遍,拍成视频作为申报资料,如今在网上也能查找到。这回对记者,他又强调了红烧羊肉的几大要诀:“葱姜不能少,汤膜(煮出的血污)弄清爽,一个半钟头后加'红’(酱油),焖到第二天早上,用南货店专供的丝草一块块捆好,羊肉卖光,汤也卖光。”

  白切比红烧做起来更麻烦,而真如白切羊肉也更出名:颜色雪白,入口细腻,微咸带鲜,在清朝时就已叫响;到了民国时期,真如镇北石村人王阿桂选料、烧煮都自创出独特方法,口味最为上乘,所以真如白切羊肉又称“阿桂羊肉”。沈建中做白切羊肉的手法得过阿桂一脉的真传。

  据他说,秘密全在一锅“老汤”里,“煮完羊肉的汤不能倒掉,越老的汤煮出来的羊肉味道越好。”他解释,煮好的羊汤上有一道油层,撇清后剩下的汤水就是宝贵的“老汤”,下次煮的时候只要加点水进去就行。白切羊肉清纯雪白却味道丰醇,原来是拜千百次同锅共煮所赐。

  

正宗做法累煞人

  退休后,老头成了活招牌,只要他在谁家羊肉店里一站,那家的生意就会格外兴隆。不过他很爱惜“非遗传承人”的声誉,除以私人身份指点过几家有心传承正宗技艺的人家,不随便抛头露面。在他眼里,打着“真如羊肉”旗号的馆子不少,但能严谨地照老祖宗传下来的手法做正宗真如羊肉的,凤毛麟角。

  做主厨那些年,沈建中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不评他真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干这个行当是相当得累和苦。苦到什么程度?他教出了一大把徒子徒孙,却改行的改行、跳槽的跳槽,最后闹得他这个“传承人”无人可传。老头说他有个最得意的弟子,早几年却改行开出租车了——都说开出租车辛苦,不料有人宁肯开出租车也不愿做羊肉生意,你想想!老头还曾把一身技艺传给小儿子,可惜儿子中年早逝,他无心亦无力再坚持,就把店关了,从此寄情于旅游、评弹、越剧。

  这几年,祖上六代世居真如的沈建中离别老家,搬到10公里外的江桥。有时回来一看,镇上的人们还一如既往爱吃羊肉,还有的小青年“发明”了以啤酒、黄酒佐餐羊肉的新吃法,老头心里不是没有感慨的。

  “我家五代做羊肉,我对真如羊肉有感情。我自己倒也并不是很喜欢吃羊肉,但我很喜欢看人家吃羊肉。”老人告诉记者,只要他还在世,就愿尽力传承“真如羊肉”,这200年来慢煮烂炖、活色生香的故乡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