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文物精华展

 nqj0108 2012-09-03

 

契丹文物精华展

动感分割线-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契丹文物精华展---草原牧歌(一)  

湖南省博物馆首度与内蒙古博物院联袂举办的“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于公元2010710--1010日在前者展出。此次展览是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系列”中的一次大型展览,将展示北方民族--契丹在建立大辽帝国前后的文物,主要反映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活特色。

       展品总数为114件(套),包括金银器、瓷器、玻璃、玛瑙、漆木、玉石等类器物,其中一级文物接近半数,金银器几乎占了整个参展文物的50%,曾经在日本引来百万参观人潮的陈国公主墓“黄金面具”也在其中。

展览由“马背上的民族”、“粗食华器”、“穿金戴银”、“生命的遐思”四大部分组成,分别展示契丹赖以生存的马具与猎具、宴饮伴歌舞生活方式的金银器与陶瓷器、形影不离的金银首饰、宗教信仰与丧葬习俗的多类型文物。

       展品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辽代三大考古发现--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文物。这批精美绝伦、极富生活情趣的文物,不仅形象再现了春秋战国至辽代勃兴时期契丹族千年的草原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契丹人在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同时,与北宋、西域诸国保持的密切联系,以及包容、开放,收精华纳于已身,不断丰富草原游牧文化的胸襟。让观众领略到粗犷豪爽的游牧民族柔情细腻的一面,并对契丹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特色及审美情趣有一番全新的认识。

                                       

展览精品 

 

 

 卧马形金牌饰

    春秋(公元前770--476年)4.6厘米、宽4.5厘米、厚0.1厘米,重28.1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那素台出土,赤峰市宁城县博物馆藏.

 

    佩饰。模铸而成,有两个桥形穿钮,可系挂佩带。草原民族随水草而居,在游牧和狩猎生活中,他们的生存空间较为宽阔,日常生活中讲究的就是速度。马善解人意,又善于奔跑,耐力好,适于长途行走而成为草原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此牌饰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传神,体现了东胡民族对于马的热爱与崇尚。

 


 

人形金牌饰

东汉(公元25--220年)8.8厘米、宽5.5厘米; 9、宽6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腰林毛都出土通辽市博物馆藏.

 

    人面饰。人为圆脸,额头及颧骨凸起,宽鼻,是典型的蒙古人形象。此牌饰可能与萨满巫师的活动有关,中国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的诸游牧民族,都曾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法师多为女巫,作法时常常佩戴金牌饰,显示自己具有通达上天和祖先、沟通自然界万物之灵的法力。金牌饰具超常能力,故成为人们崇尚的圣物。人们佩戴牌饰作为保护神,希望以此带来福运和力量。

 

 

立人柄青铜短剑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31.7厘米、宽4厘米

公元1958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兵器,也可作割取肉食的器物,曲刃柳叶形短剑是草原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类剑。据资料可知此类剑有鞘,上部有方形耳,中有圆孔,佩带方法应属单耳吊挂式,佩于腰带上。此剑柄部铸成圆雕男女裸体立人像,形象大致相近,风格写实,体现出阴阳协调的意境,可能与部族信仰或宗教礼仪有关,是研究东胡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在男女的耳下方两侧各有长方形横穿,为穿挂或佩戴饰物所用。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鎏金双鱼形银壶

唐(公元618--907年)28.5厘米、口径5厘米、腹径20.4厘米、底径15厘米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龙山乡牛子沟门村哈达沟窖藏出土赤峰市喀拉沁旗博物馆藏

 

    盛茶酒用具。壶呈双鱼形,双鱼合一口,腹部相连处有一条凹线,鱼尾外展,形成壶底。整个壶体线条柔美流畅,纹饰錾刻细致,十分美观。由于“鱼”和富余的“余”谐音,因此鱼一直是富贵的象征物。同时,还引申出许多类似“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在古人的艺术创作中,鱼是运用广泛的一种传统吉祥图案。

双鱼形酒器在唐代较为流行,目前所见到的有双鱼三彩瓷壶、双鱼瓷壶等,都呈双鱼对腹联体状,寓意好运成双。这种形制的器物后也为辽代契丹人所仿效,成为人们喜爱之造型。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鎏金高士图银杯

辽代会同四年(公元941年)

口径7.3厘米、底径3.9厘米、高6.4厘米,分别重226克、146公元1992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盛茶酒用具。通体呈七棱形,口沿一侧有椭圆形花式柄,表面模铸卷草,下带指扳,扳不封口。杯沿、折棱、足沿及开光边框均为联珠纹饰,开光内以鱼子纹为地,上平錾七位高士。他们均着广袖长袍,阔脸长髯,背倚竹树,坐于蒲团之上,作书写、把酒、执扇、饮酒、捧钵、抚琴、阅书状,表情闲适,神态各异,极具神韵,有明显的唐代风格。下腹平錾缠枝花,足壁錾刻“山”字纹。通体鎏金。该杯造型源于中亚粟特系统器形,而杯柄部装饰简约,且柄部下不封口,联珠棱为焊接的做法均与唐代金银器有别,应视为契丹人的创新与发展。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白瓷提梁鸡冠壶

辽代会同四年(公元941年)通高30.4厘米公元1992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鸡冠形皮囊壶,辽代早期产品。因早期鸡冠壶在壶的上部饰有鸡冠状孔鼻,故名“鸡冠壶”。辽代中期鸡冠壶演变成双孔,形似马镫,因此又被称为“马镫壶”。辽代早期有不少白釉皮囊壶,这与契丹族“青牛白马”的古老传说有关,相传契丹族男性始祖以白马为图腾。另外也与烧造精美白瓷的定窑有关,大辽建国之初数次攻破和占据定窑所在的定州曲阳县,俘获工匠,使其北上制瓷。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定窑白瓷瓜棱形注壶

辽(公元916--1125年)通高12厘米、腹径10厘米、底径5.4厘米

公元1981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毫欠营子辽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注壶为定窑常见酒器,此件注壶口部作盘式向下凹入,圆心作板钮凸起,两侧有小孔,可流入液体,构思极巧妙。定窑始于唐代晚期,终烧于元,其器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为契丹人所喜爱。

契丹人生活在劲风多寒、霜雪苦多的漠北之地,其游牧生产,随季节迁徙,居无定所。在严酷的生产、生活环境中,酒助其御霜寒、缓疲劳,成为密切的生活伙伴。契丹人的豪放洒脱、激昂慷慨之情,尽现于杯壶之中。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白瓷注壶、温碗

辽(公元916--1125年)壶口径4.8厘米、底径8.6厘米、高22.5厘米;碗口径19.6厘米、底径8厘米、高7.8厘米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白辛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酒壶和温碗成套使用,是辽代常见的酒具,设计巧妙。契丹人游牧和居住的大草原冬季漫长且寒冷异常,而碗里的热水可随时更换以保持壶里的酒温,非常实用。壶和碗均为白胎,施白釉,刻莲瓣纹,宛若一朵绽放的白莲花,美丽而圣洁,为辽代中期白釉瓷器精品,是契丹贵族结束游牧,追求生活品质的见证物。

    契丹人好酒,常常痛饮,不醉不休,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两个孙子世宗耶律阮和穆宗耶律璟死于非命,皆因嗜酒如命,醉后被部下所杀。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八角形三彩砚

辽代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直径22厘米、高12.6厘米公元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头道营子乡埋王沟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文房用具。砚台作八角形,砚面呈“风”字形,与底座对扣成盒形。辽地天气寒冷,为防止冬季墨汁冰冻而特制,底座可置炭火以保持温度。构思奇巧,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反映了契丹人不但尊崇并且锐意模仿汉族士人的文化修养。这在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出使辽国的路振所写《乘轺录》中即有记载: “(契丹)自与朝廷通好已来,岁选人材,尤异聪敏知文史者,以备南使,故中朝声教,皆略知梗概。”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玉柄银刺鹅锥、玉臂鞲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

锥长17.8厘米、鞘长14.8厘米; 臂鞲长9厘米、宽3.4厘米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

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狩猎用具。出土于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刺鹅锥锥尖为银制,柄为青玉磨制,鞘用薄银片卷成筒形,合缝处焊接,外表鎏金。鞘上部系银链,以便狩猎时随身携带。出土时置于驸马的腰际。玉臂鞲系有两条金链,链两端各用双股金丝连接。出土时置于驸马的左臂之上。 北方草原民族素有“驾鹰”的传统。他们手戴护臂,将驯服后的鹰置于护臂之上,策马奔腾于原野,一旦发现飞禽走兽,即抛出猎鹰,凶猛的猎鹰如离弦之箭,能迅速敏捷地捕获猎物。此类玉臂鞲即是契丹贵族所用的护臂物品,而刺鹅锥即是将捕获的天鹅等猎物刺死的工具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高足玻璃杯

辽(公元916--1125年)

12.5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3.8厘米公元2003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酒器。此杯晶莹剔透,质地精良,是迄今内蒙古地区考古发现保存最好、质地最优的玻璃杯,式样与现代的西洋酒器极为相近,为伊斯兰地区常见的器物。高足杯多在贵族墓葬壁画里看到。有专家推测那时中国人用碗喝米酒,蒸馏酒还没有流行,用这种杯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它应是对外国器物的一种时髦的模仿,首先出现在贵族家里,而贵族们赶时髦的行为是要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玛瑙杯

3. 1厘米、口径7.4厘米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酒器。这件玛瑙酒杯以天然纹理取胜,雕琢细致,超凡脱俗,宛如丽质佳人,瑰丽夺目,属于上等红玛瑙制品,应为陈国公主生前挚爱之物。人们相信以其饮酒可辟邪袪毒,能给人带来快乐和信心,象征着幸福与甜蜜。在辽代早期,玛瑙器皿随契丹民族与中原、西域等各地贸易文化交流而流入辽境,深得辽人珍爱。至辽中期以后,契丹人在本地也开始了采集、加工玛瑙等生产活动,常用玛瑙制成生活用品与佩饰。

 

 

 动感分割线-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契丹文物精华展---草原牧歌(二)

 

 

 

 

瑙璎珞

辽代会同四年(公元941年)通长85厘米

公元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项饰。璎珞一般以金玉珠宝穿缀而成,故古代又称之为“珠璎珞”。该璎珞以玛瑙、水晶、心形和T 形坠饰组成。玛瑙古称琼,又称赤玉。玛瑙一词出自佛经,梵语本称“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石英结晶体矿物,深受契丹人喜爱并以之制作饰物。而心形和T 形的不对称组合,或寓意阴阳。北亚、西亚、中亚古代民族的一些项饰,有与之相似的装饰部件。契丹的此种坠饰,或与北方民族的传统装饰有关。其色彩和谐雅致,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该墓主人为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从弟、开国元勋耶律羽之,说明此类璎珞为契丹贵族所用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珀璎珞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内周长113、外周长159厘米

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璎珞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项饰,是其信奉佛教并将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饰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样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许与契丹人尚佛相关,因为佛教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该璎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琥珀饰件,其外串264件,由5小串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内串69件,由60颗琥珀珠和9件圆雕、浮雕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组成。琥珀浮雕饰件纹样主要为龙纹,图案抽象而富于动感。特长的璎珞不适宜日常游牧生活佩戴,多应用于神圣、重要场合。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玉组佩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通长14.8厘米

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佩饰。玉饰为白玉,镂雕绶带纹; 其鎏金银链下挂5件玉坠为青白玉,圆雕双龙、双凤、双鱼等动物形状,辅以莲荷纹。题材为汉文化吉祥物而造型明显异于中原,洋溢着契丹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契丹族本无用玉的传统,在民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儒家礼制文化接触,逐步接受、认同并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玉文化。史载,辽在与中原的战争中俘获了大批工匠,并令其在辽境内进行生产,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使之在创作上没有过多束缚,可以根据游牧生活特点挥洒自如地发挥。不拘一格的辽玉器可能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创作出来的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三彩香熏

辽(公元916--1125年)腹径13.4厘米、底径7.5厘米、高8.7厘米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德堂乡辽墓出土

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藏

 

  熏香用具。形制源于唐代金银器--香球,其内放置香料,点燃后香气从镂空处飘出,养神怡心。香熏造型别致,镂空与贴塑完美结合,工艺精湛。契丹民族唐风浓厚,仿唐墓随葬三彩明器而随葬三彩实用器。辽三彩既继承了唐三彩的烧制工艺,又有所创新和发展,通常用黄、绿、白三色组成明丽的色调,犹如深沉的油画。

  中国熏香之俗源远流长,逐渐演变成为香文化。在朝廷及庙宇寺观的各种仪式活动中,都离不开熏香; 在日常生活中,熏香亦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精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彩香熏体现了辽王朝契丹贵族对宋人生活方式的倾慕与模仿。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镂花金香囊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囊身长13.4厘米、宽7.8厘米; 金链长9.2厘米; 金环直径1.4厘米; 40

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香囊,自古为佩于身或悬于床帐或车辇上的饰物。内贮犹如“香草之后”--熏衣草类植物,芳香四溢。文献记载: “妇女佩之,则香闻数里”。香囊为唐宋时代常见的女性佩饰,有许多有关香囊的故事,也不乏诗词吟咏,如宋秦观《满庭芳》词云: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此香囊呈扁桃形,镂刻花纹、缠枝忍冬纹也有明显的唐代金银器的余韵。契丹建国辽之时正是唐代末年,积淀深厚的唐文化几乎渗透到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辽代金银器中的唐代遗风正是反映出这一历史事实。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金高翅银冠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冠箍口径19.5厘米、冠体高26厘米、立翅高30厘米、宽17.5厘米,重830

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饰。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成各部位的形状,并用细银丝缝缀加固而成。冠正面和两侧立翅镂空并錾刻火焰宝珠、凤鸟和变形云纹等花纹。冠顶缀饰有背光的元始天尊像。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被称为“主持天界之祖”。契丹人受到中原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道教信仰,陈国公主的伯父圣宗皇帝十分熟悉道教教义,其叔父耶律隆裕更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此冠以道教人物为饰即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银丝网络套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全长168厘米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

陈国公主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特制殓衣。用直径0.05--0.07厘米的细银丝编制,由头网、臂网、手网、胸背网、腹网、腿网、足网等七个部分组成。网孔一般呈六边形,纵横相连。穿套于内衣之外,用细银丝将各部位衔接成一整体。银丝网络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带、戴面具、套银靴、佩首饰等。具有防止形体散乱的功用。这种风俗与契丹人意识中的祖灵崇拜和灵魂观念相联系,是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则神不离”的结果。也可能是受汉人传统礼制影响而形成,与中原汉墓中的“金缕玉衣”相似,反映了契丹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扬弃。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花银枕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枕后高13.2厘米、前高4.4厘米; 枕面宽40.8厘米、长30厘米; 820

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置于公主头下的枕头。由枕面和底座用薄银片分体打制焊接而成。枕面上缘呈连弧状,形同佛像背光,底部焊接上高下低的箕形底座。枕面錾刻昂首振翅、长尾上翘的对凤纹,凤首间錾刻火焰宝珠,下饰如意云纹,花纹鎏金。凤眼神凶猛、钩尖锐,形象似鹫,呈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情。凤纹本是中原文化常见的纹样,伴随着契丹与中原之间频繁的交往而渗透到契丹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中。此类金属质地的枕具造型独特,富贵华丽,与中原地区时有发现的瓷质枕具有很大分别,为契丹贵族所特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鎏金双狮纹银盒

辽(公元916--1125年)口径19厘米、高11.1厘米公元2003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妆奁盒。也可作为食盒使用。模压成形。凸起纹饰鎏金,十曲花瓣形口。顶部模压一对相互追逐的狮子,衬饰缠枝花纹,其外饰花瓣纹、云纹、双鸟蝶花纹等。通体鱼子纹作地。盖顶边缘饰折枝牡丹花纹。盒盖和盒身侧面饰缠枝花纹,圈足饰荷叶纹。狮子于西汉自西域传入,被视为祥瑞之兽。佛教对其极推崇,《玉芝堂谈荟》称: “释者以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以狮为主的组合纹饰作为一种具有宗教意味的装饰纹样随着佛教在辽的传播而为契丹人所崇尚。象征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牡丹花纹也被契丹人接受和喜爱,并广泛应用于装饰领域,反映了契丹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及其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陵频伽形金耳坠

辽(公元916--1125年)通长8.8厘米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出土

赤峰市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耳坠。为手托莲花、浮于祥云之上的迦陵频伽形象。此类U 形带叶形饰片的耳坠可能由北方的南俄罗斯或蒙古地区传入辽土。“迦陵频伽”作为佛教中的一种人首鸟身的神物,目前最早见于北魏时期的石刻上,主要流行于唐、辽两朝。随着佛教的传入也被广泛应用于契丹人的生活之中。辽代的迦陵频伽形象基本上延续了唐朝花叶形尾的造型,但又有所变化。而莲花纹在佛教教义中则寓意圣洁、美好、吉祥、幸福、圆满。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金花银靴

辽代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

靿前高34.6厘米、后高26.8厘米; 口长29.2厘米、宽7.2厘米; 底长30.4厘米

公元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靴为仿实用靴制成的明器,出土时穿于驸马银丝足网之外。由靴靿、靴面、靴底三部分缝缀而成。靴靿、靴面錾刻展翅飞翔的凤纹及如意云纹,纹样上鎏金。靴是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契丹服饰,由皮革制成,与窄袖短衣、长裤相配,轻便利落,便于人们骑马射猎。凡举行祭祀大典,辽代皇帝、皇后要穿“络缝乌靴”,即尖头长靴,尤以红虎皮靴为贵。据文献记载,辽道宗皇后萧观音常服即是“红凤花靴”。以金属靴为明器陪葬,显示出契丹民族鞍马生活的鲜明特色及对礼俗所产生的影响。

 

 动感分割线-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契丹文物精华(三)--辽代瓷器

      内蒙博物馆的辽代瓷器富有契丹民族特色,我在北京又拍了国博和首博中收藏展览的辽代瓷器,一起贴上来。(看得出,辽代瓷器以内蒙古博物院馆藏最为精美,首博也很棒,国博可以说一般,而且很吝啬说明,展览环境布置的也很一般,少有人观看)

     辽代瓷器造型博采众长,各类釉色兼具,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主要烧造产品有白瓷、黑瓷、辽三彩等。白瓷是辽代一种非常重要的瓷器,它源于中原地区,与北方的形窑定窑磁州窑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契丹族有尚白的习俗,故白釉瓷器在辽地得以迅速发展。辽三彩是承袭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釉陶,又有创新和发展,通常用黄绿白三色组成明丽的色调,独具契丹民族风格,唐三彩用作明器,而辽三彩多为实用器。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人首鱼龙形白瓷水注辽  高16厘米

    研墨时可以装水、滴水的文房用具,整体造型为一个摩羯,壶身为鱼形,双鸟翼,人首为一少女头像,双手捧一个螭形短注,融合人、鱼、龙、鸟、螭等动物造型于一体,构思巧妙,造型独特,是辽瓷中的精品,经常代表契丹文物形象出现在书刊中。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三彩香薰  辽  高8.7厘米,

     熏香用具,形制源于唐代金银器--香球,其内放置香料,点燃后香气袅袅,养神怡心。此香薰造型别致,镂空与贴塑完美结合,工艺精湛,体现了契丹贵族对唐宋生活方式的向往与仿效。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三彩套盒辽

   宴饮或祭祀中盛放菜肴果品的常用器皿。瓷质套盒最早出现于五代,由多层漆奁演变而来,此盒每层由莲瓣形浅盘和底座组成,子母扣,层层相扣,十分精巧,通体施黄釉,外壁浮雕牡丹花叶,花施白釉,叶施绿釉,色调独特,是辽代晚期三彩器之精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4】摩羯形三彩陶壶  辽 高22厘米,

    盛水、酒、奶等液体的容器,整体造型为莲花托起以个展翅跳跃的摩羯,壶与摩羯融为一体,巧若天成,摩羯口里含着一圆珠,珠孔为流,兽角后游注水口,翼和尾之间以梁相连为执手,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为辽三彩中罕见的精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5】八角形三彩砚辽文房用具

   整体为八角形,辽地冬季寒冷,为防止墨汁冰冻,底座可置炭火以保温。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6】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长盘  辽 1959年内蒙古宁城辽墓出土  展品拍自国博(国博里的介绍很简单,只有名称和年代)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7】 三彩釉印牡丹纹盘辽

   当然,这么简洁的介绍可以知道,展品来自国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8】定窑酱釉印花盏  辽  高5.7厘米  内蒙古辽墓出土

   茶盏,通体施酱釉,内壁六等分模印折枝花卉,内底印一朵牡丹花。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仅少量烧制其他颜色釉瓷,故这款酱釉瓷极为名贵。契丹贵族尚团茶,故茶盏口大底小,大口可以容纳更多汤花,小底正与茶团相合。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9】白釉盘口穿带瓶

    辽 口径12.8厘米,高37厘米 内蒙古赤峰耶律羽之墓出土

   盛酒、奶的容器,比例恰当,浑然天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穿带瓶。

   穿带瓶是契丹民族游牧时域马背上携带的盛器,最大的特点是两侧肩部与腹部有对称的桥形穿钮和竖直的凹槽,均为牢固系带而设计,方便背负,反映了辽瓷在追求美的同时,非常注重附加实用装饰。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0】黄釉盘口穿带瓶 唐 高31厘米

  此瓶造型纹饰继承中原汉文化,又融合了契丹民族独创的凤首盘口瓶风格,兼容并蓄,风格独具

  契丹人以黄金为贵,为美,并将这种观念反映在瓷器上,故黄釉陶瓷精品时有出土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1】定窑白瓷瓜棱形注壶辽,通高12厘米,

   定窑常见酒器,构思巧妙,壶顶上堆塑绳状提梁,身上堆塑缠枝牡丹花叶纹,花叶疏朗,以线刻刻出叶脉纹,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定窑烧制的瓷器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为契丹人所喜爱。

   别忘了,契丹人是尚白的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2】白瓷注壶、温碗   辽 高22厘米

  注壶和温碗成套使用,注壶盛酒,温碗温酒,注壶和温碗皆为白色胎,外施白釉,装饰剔花莲瓣纹,这套酒具是辽代中期白釉瓷器的精品,也是契丹贵族结束游牧、追求生活品质的见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3】白瓷提梁鸡冠壶辽高30厘米内蒙古赤峰耶律羽之墓出土,右边的展品来自首博

  辽代早期产品,辽代早期有不少白釉皮囊壶,这与契丹族“青牛白马”的古老传说有关,相传契丹男性始祖以白马为图腾,两外也与烧造精美白瓷的定窑有关,辽军曾数度占领定州,俘工匠北上制瓷

  辽代皮囊形陶瓷壶是辽代最有草原特色的器物,其造型来自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皮囊,因为早期皮囊壶上部饰有鸡冠状孔鼻,又名“鸡冠壶”,辽早期的鸡冠壶较多的保留了皮囊的样子,装饰简朴,形状浑圆,壶面上有仿皮子缝制的突棱、皮绳、皮扣合缝线等纹饰,自中期开始,壶身变得较为瘦长,底部有了圈足,便于放置在平面上,到了晚期,壶身更为瘦长,已经不具有皮囊样式,从皮囊壶的演变,可以看出契丹人从游牧向定居转化的进程。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4】白釉鸡冠壶辽来自首博

    此壶为鸡冠壶的一种形式,因形似马镫,也有人称为马镫壶,辽代瓷器常常出现表现出适合于契丹游牧民族生活的特征,这些器物便于携带,适于骑马射猎生活需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5】酱黄釉马镫壶  北京通州出土,展品来自首都博物馆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6】黄釉鸡冠壶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7】褐釉鸡冠壶辽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8】酱釉犼纽盖鸡冠壶辽北京顺义辽墓出土 来自首博

      看出来表现针脚的缝痕了吗?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9】绿釉鸡冠壶(来自国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0】三彩釉鸡冠壶辽(来自国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1】黄釉迦陵频伽纹皮囊壶辽高22厘米,

      提梁式皮囊壶,壶身饰人首鸟身的双头“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佛教世界中的妙音鸟,歌声婉转动听,双头迦陵频伽是唐人的创新,契丹也采用此形象来装饰本民族特有的皮囊壶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2】绿釉提梁皮囊壶辽高29厘米,

      绞索式提梁壶,辽代中期产品。绿色是草原的颜色,绿釉陶瓷也为契丹所常用,此器物即是一件颇具契丹特色的瓷器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3】绿釉皮囊壶辽高31厘米

  孔鼻式皮囊壶,壶身刻划卷草纹,质朴简洁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4】绿釉“杜家”款缨络纹净瓶 辽 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 来自首博

      瓶身上是有7处莲花叶瓣,还有杜家2个字铭,釉色翠绿,间或泛出葱白,无论是釉色釉质还是造型都极为精美,是少见的瓷器精品。

      净瓶为佛教用器,源于印度,僧侣游方时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贮水或净手,净瓶一般从肩部注水,从长长的管流中倒出,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和辽代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5】黄釉凤首瓶辽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 来自首博

颈部为鸡头的样式,承托了一个小盘,鼓圆腹,整体造型美观大方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6】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  辽北京丰台辽墓出土  来自首博

   龙泉务窑遗址在北京门头沟区,是契丹王朝在北京的瓷器烧造中心,以烧白瓷为主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7】白釉刻双凤纹盒辽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8】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9】黄釉龙柄洗  北京阜成门外出土 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0】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辽

      梅瓶造型出现于北宋,称为经瓶,为盛酒器,以其挺拔优美的造型流行于宋元明清,清代多用作陈设器或插花,因瓶口较小仅可插梅枝,称为梅瓶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1】绿釉凤首瓶  来自国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2】黄釉长颈瓶  来自国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3】玳瑁釉瓷枕 辽  来自国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4】龙泉务窑三彩菩萨像辽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来自首博

     辽三彩是受唐三彩的影响而产生的,多用黄绿白三色釉,此菩萨像头戴花蔓冠,胸前饰有璎珞,腰间有蝴蝶结,通体施黄绿琉璃釉,明亮光润

 

    我觉得如果去不了内蒙古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中的辽代瓷器也一样让人大开眼界。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5】 灰绿釉鸡腿瓶

    鸡腿瓶是契丹民族典型的陶瓷器物造型之一,形似鸡腿,来自首博

    鸡腿瓶这么细高,放在地上是不是太不稳当了? 

    印象中我听过讲解员的介绍,好像是契丹人在游牧过程中将它们埋下半截地面使用的,那是用来做什么的?求解

 

动感分割线-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契丹文物精华(四)--契丹人的生活

 

契丹文物展中还有部分壁画和雕塑,俺又从首博拍了一些辽代文物,从这些展品中,得以窥视千年前大辽国的人民生活的风貌。

   因为喜欢这些壁画,俺又吐血买了本墓葬壁画的画册。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侍宴图木板画辽高125厘米,厚2.3厘米,内蒙古赤峰出土

     这是女捧茶盏,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男执酒壶

     这两幅木板画出土时分别置于木制小账门(象征墓主人居所的殓葬用具)的两侧,均以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色彩艳丽,笔触流畅,表现了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和游牧民族特有的善饮习风。

    从画法和画中的任务服饰可以看出唐代风格,也许,这个画是被俘虏到北方的汉人画工所绘。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 调羹图  蒙古赤峰辽墓壁画  这是原画照片

   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到契丹人髡(kun)发的习俗,髡发在契丹人的祖先--东胡人时就开始流行。

   契丹无论男女皆髡发,有的仅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其余的全部剃光,有的将头顶的头发全剃光,而妇女仅剃沿前额的头发。

   在古代中原,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为不孝,所以剃去违法者头发的髡刑是一种极伤尊严的耻辱刑罚,但为什么契丹却流行髡发呢?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4】备宴图  壁画照片。

     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契丹人的服饰与中原迥然不同。契丹男子的上衣多为圆领窄袖左衽长袍,下穿连靴长裤,系腰带,上面挂上饰件或刺鹅锥、餐具刀一样的工具。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5】备饮图辽   应是临摹品  宽116厘米,

      主人袖手坐于石墩上,左侧有两名女仆,一人头顶食盘,一人正在调制食物。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6】备经图壁画照片河北辽墓宽130厘米

  红色方桌上放着花瓶、经书和香炉等,黑衣男子注视着手捧白盂的蓝衣男子。注意图上的香炉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7】是不是和这个香炉器形基本一致?

    莲花形手执银香炉辽通长36厘米 内蒙古赤峰出土

    佛教行香仪式中的用具,外形为一束盛开的莲花,莲茎为手柄,莲花为炉身,莲叶为炉座。整件器物设计巧夺天工,匠心独具。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8】这个图还不知道名字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9】来自首博的一张图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0】从墓中出土的石雕也可以看到真实的契丹人的风貌

   石刻契丹女俑辽高64厘米内蒙古赤峰出土

   青砂岩雕成,盘发,手捧浣巾,将侍从垂眉敛目,恭立侍奉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俑在契丹墓葬中的发现,是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反映。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1】石刻契丹男俑辽通高62厘米内蒙古赤峰出土

    青砂岩雕成,身着窄袖长袍,腰带结双环同心抽扣,足蹬尖头皮靴,髡发,腰挂刺鹅锥,造型简约,轮廓清晰,刀法细腻。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2】契丹渔猎木立俑,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3】来自首博,渔猎而归的契丹男子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4】骨质鹰负来自首博  契丹猎手为避免鹰隼利爪抓伤而将其绑缚在手臂上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5】灰陶契丹族男立俑昌平区出土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6】还可以通过面具来要看契丹人的真实面目

      这是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驸马金面具,来自国博。

     面具又称覆面,覆盖于死者脸部。契丹金属面具在不同阶层中都比较流行,男女老少均有佩戴,因身份等级的不同,分为金银铜铁等质地,是权力合地位的象征。

     为什么要在死者脸上罩上面具呢?是佛教影响,取佛要金装?还是辟邪?

    也有研究认为一般契丹大贵族死后,尸体并非马上入葬,在外停葬的时间可能很长,半年或更多,而且没有棺椁盛殓。所以待正式下葬时,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有损贵族体面。

    所以,面具也可能是用来遮丑的。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7】鎏金铜面具辽长26.5厘米 内蒙古赤峰征集

      契丹金属面具有多种,但金质者极少,多数为铜质,该面具用铜片鎏金制成,呈半浮雕状,面具边缘有缀孔,便于与网衣连接。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8】鎏金银面具辽长21厘米内蒙古赤峰辽墓出土

     用银片依照墓主人容貌锤錾而成,正面鎏金,两侧各有两个小孔,用来穿线固定,人物五官刻画的惟妙惟肖,表情恬静,似处于睡眠之中。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19】鎏金银面具  来自首博

      用银片锤錾而成,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头发后梳,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耳下合鬓两侧有孔,可系结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0】木偶人像 辽高180厘米内蒙古赤峰出土

      柏木雕刻,面部、小臂以下涂彩,头、躯干、四肢关节以榫卯连接,可以弯曲活动,背部掏空, 盛放骨灰,有抽拉式的盖子。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1】总结一下辽代的葬俗

     早期契丹人死后,“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

     辽建国后,受汉俗影响,无坟墓的习俗逐渐被破除,但仍有其特点:

     1.有墓而无棺。2。随葬丰厚 3。穿网络衣戴面具。同时火化遗风并没有完全改变,而是演变为火葬加土葬。

    在已经发掘的数百座辽墓中,火葬墓占1/3,火葬者的骨灰,有的被置于尸台上或墓室中,有点用陶罐储存,用仿墓主人生前容貌雕刻成的木偶盛放死者骨灰,在佛教徒和契丹平民很流行。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2】陶骨灰罐 辽 内蒙古赤峰征集 通高47厘米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3】琉璃供器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4】石雕释迦涅槃像辽内蒙古赤峰出土

     由整块汉白玉圆雕而成。释迦佛头枕莲花枕,身着红袈裟,侧身而卧,神态安详,佛的裸露部分不施彩,即所谓“鎏衣不鎏肉”的佛像装饰手法。

     右侧吉祥而卧的佛陀造像称“涅槃像”,谓之诸德圆满,诸恶寂灭,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

     契丹人最初信仰萨满教,好鬼贵日,崇拜自然。在与中原王朝的密切接触中,开始尊儒、崇佛、信道,兼容并蓄,其中一佛为最。契丹立国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大兴佛事,遍修塔寺,译刻佛经。佛教在加强统治的同时,也造成辽国的政治腐败,国力衰退,故后人总结辽亡原因时称:“辽以释废”。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5】石雕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辽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6】彩绘释迦牟尼像  辽  北京门头沟出土  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7】这个雕像的材质我还没有注意到,似乎不是石雕的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8】契丹族在与汉人的接触交往中逐渐接受了道教信仰和文化,虽然道教的影响不及佛教,但道教宣扬的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等教义被契丹社会广为吸收,并逐渐形成一些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习俗。

  这是道教的木雕仙鸟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29】继续贴一些没有归类的照片。

      青铜短剑战国 通长41厘米 内蒙古赤峰出土

      东胡族典型的青铜兵器,剑首呈半圆形,称为“加重器”,用来保持剑身和剑柄的平衡,挥动起来省力,加重刺杀力量。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0】立人柄青铜短剑战国长31.7厘米内蒙古赤峰出土

     东胡族青铜兵器,剑柄铸圆雕男女裸体立人像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1】牵马陶俑北魏俑高19.5厘米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

       牵马人手持缰绳慢行状,陶马俯首贴耳紧随其后,造型质朴。草原民族的牲畜都圈养于居地周围,入圈后不宜惊动,故接近居地时,车马都要慢行。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2】鎏金铜铎  辽高42厘米内蒙古赤峰出土

      铎(duo)为乐器主要用于重大祭祀活动,此铎通体鎏金,应该是送终车上的装饰,契丹盛行厚葬,贵族不仅生前地位尊崇,待遇优厚,死后还有专门的送终车。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3】铜环形车饰  北京石景山八大处出土  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4】木桌木椅  北京房山区天开塔地宫出土来自首博

     北京首次发现,距今千余年,是难得的辽代木器家具实物资料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5】彩绘石桌面辽长70厘米,厚6厘米

     绿砂岩石桌,桌面上彩绘橘红色花卉纹,随着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过渡,居住条件的改变使室内家具也随之变化,逐渐向稳重结实,相对固定的方向发展,此仿木石桌即是一例。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6】银錾花镯 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7】水晶嵌金舞狮纹带板  来自首博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8】细节

 

  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39】在200余年的历史中,辽王朝是一个与汉族政权--宋朝分庭抗礼并逼迫其称兄纳贡的强大王朝。

 

    契丹,真是一个豪放而又精致的民族。

动感分割线-NQJ0108-欢迎您的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