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说脏话”背后的利益追逐

 指间飞歌 2012-09-03

“爱说脏话”背后的利益追逐

 
 

  近日,武汉大学博导教授、舆情专家沈阳发微博称,在对网络“意见领袖”微博进行关键词抓取后发现,脏话率明显高于一般网友。这一发现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兴趣。一些网友认为这恰恰说明“人的素养与名望不成正比”,还有一些网友则认为这与素质无关。

  微博名人比一般网友更爱说脏话,首先归咎于表达方式上的自我放任。微博名人的言论传播力及其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一旦出现了表达误区,必然会导致负面效应的扩散化。换言之,微博名人“随地吐痰”,必然会导致舆论“一地鸡毛”;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骂”了之,不管是非曲直地一“贬”了事,这就和个人素养挂上钩了。在话语的天平上,偏激情绪一旦占据上风,理性表达自然就处于下风。

  其次,横眉冷对、恼羞成怒的“面具”背后,往往隐伏着激烈的利益搏杀。在信息经济时代,知名度往往与利益挂钩,不论是“意见领袖”,还是公众人物,往往希望“以言求名”,通过言论引起大家的关注,以达到提升社会知名度的目的,言、名、利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这既表现在“没事找事”的各种骂战、口水战,也表现在“惊世骇俗”的反常规言论,公众的质疑、声讨也带来了社会关注度。

  此外,话语表达中的优势地位是把“双刃剑”,成为“爱说脏话”的放大器。微博拓展了个人的话语空间,名人当然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真实地表达意见和发泄情绪,但由于公众对微博名人的言论表达更为敏感,他们也就承担着比一般人更大的社会责任。不难发现,同样一句“粗口”,出现在一个普通人的微博里往往很容易被忽视、被遗忘,但出自微博名人的口中,通常会成为舆论的靶心,引发舆论狂欢。

  “爱说粗话”在刺激公众眼球、娱乐老百姓神经的同时,也恶化了舆论生态,加剧了社会信任的流失。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减少微博里的恶言恶语,既需要利益相关者的个体自律,也离不开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只有将自律主导与他律预防有机结合起来,爱说粗话的微博名人才会越来越少。(杨朝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