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干部到群众中去

 bhdc 2012-09-04


  笔者近日到云南省武定县插甸乡采访,留宿在乡里的永春旅社,房东说起一件高兴事: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前些天来到了该乡和尚庄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更让乡亲们欣喜的是,现在村里常能看到省里来的干部,还有不少干部长期驻扎下来。 

  云南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武定县插甸乡是省委组织部挂县包乡联户的结对联系点,也是云南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20个省级示范点之一。省委组织部干部与插甸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了解民情,实实在在为民办事。 

  干农活吃农家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下到田间和群众同劳动,最初有人并不认同,认为机关干部干农活不在行,帮不了忙不说,还给群众添乱。

  今年3月初,云南省委组织部就组织近90名组工干部,到插甸乡增益村和村民一起挖抗旱沟渠。5月3日,再次组织60多名组工干部来到插甸乡与安德村群众一起栽烟。

  几天干下来,增益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的李绍德对这些省里来的干部印象深刻:“之前我还很紧张。后来,和他们一起抡锄头挖沟,坐在同一张桌上吃农家饭,与这些省里干部的心理距离一下子近了。”

  和组织部干部王云松搭伴劳动的是一位50岁出头的农村妇女。王云松负责插栽烟器,老乡负责放烟苗。配合得熟练了,两人的话也多了起来。老乡告诉王云松,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地租给种植大户耕种的情况,在村里很普遍。

  劳动归来,王云松把体会和思考写进了民情日记:“土地向需要它的种植大户流转,以便更好地发挥规模种植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为群众去担忧,而是允许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大胆去试。”

  据介绍,半年多来,省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人均驻村3次,部机关干部住村累计已接近1300天。

  实实在在为群众着想,就会赢得群众支持

  6月17日上午,笔者在古普村见到赵娴时,她正蹲在食用玫瑰种植地里忙碌,头上戴着草帽,脚上沾满泥巴。没有人知道,她瘦弱的身躯中蕴藏着怎样的激情,只知道她把年幼的女儿交给母亲照看,又说服丈夫从外地辞职回昆明工作照顾家庭,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古普村。

  驻村半年,赵娴干的事可不少:组织村民到昆明市福保村学习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全村10个村民小组分别设立党支部;举办多次实用技术培训;把困难群众安排进合作社打工;成立阿老表文艺队……“能力有限,做的都是琐碎的事。”赵娴说。不过,乡亲们很“买账”,大家都说,她没把自己当外人,全心全意、实实在在为村里办事。

  插甸乡12个行政村,每村都有1名像赵娴一样沉到基层、竭尽所能为民办事的机关干部担任常务书记。半年多来,他们每人每月住村都在20天以上。

  康照村委会常务书记李海芳是个5岁孩子的母亲。每天晚上通电话,儿子都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她告诉儿子,这里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没水喝,等架好水管妈妈就回去。“驻村以来,我一直想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我终于做到了。现在只要我办公室的灯亮着,就会有乡亲们过来。”李海芳说。

  建立起与乡村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联系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过程中,有人想出了变通之策:能不能给联系户一点钱,驻村就免了,省得给老百姓添麻烦。

  “这样的变通很可能会让‘四群’教育变味。”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处长陈真永说。挂任武定县委副书记、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以来,陈真永带领工作队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实施扶贫攻坚项目。他明白,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就是要让干部受教育、转作风,在驻村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深化对农村发展现状的认识。

  “在农村,最难的是如何促进群众增收,最盼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最急的是基础设施和民生,最根本的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陈真永在民情日记中写道。

  和尚庄村常务书记、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唐国华的体会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想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是想增进干部同普通群众的感情。”

  半年多来,省委组织部从部领导到一般干部,全部自带行李,轻车简从,直接住村,从不向州、县、乡打招呼。与此同时,省委组织部的新气象不断呈现:文山会海少了,抓落实的精力多了,话讲得越来越实在,事办得越来越扎实,干部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