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沟油“上桌”到“上天”的距离有多远

 宠爱乌龟 2012-09-04
地沟油“上桌”到“上天”的距离有多远
张枫逸
2012年09月03日10:44   来源:学习时报

 

就在“地沟油”因危害餐桌安全而成为国内社会公害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据报道,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将把中国的废弃油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预计,荷航每年将从中国采购12万吨地沟油。

套用那句网络流行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们的地沟油还在‘上桌’,人家的地沟油已经‘上天’”。荷兰航空将在华购2000吨地沟油造飞行用油的消息,深深刺痛了对地沟油谈之色变的国民神经。有网民不无讽刺地调侃道:“不让地沟油上桌,那就让它们上天吧。能实现大规模推广,何愁地沟油不消踪匿迹?”

对于公众来说,地沟油“上天”的最大价值不是变废为宝,而是远离餐桌之虞。荷兰国内陆沟油严重不足,甚至要不远万里来中国采购,当地民众显然不用担心吃到不健康的地沟油。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为之大伤脑筋的地沟油,为何能够成为别人追捧的“香饽饽”。地沟油“上桌”到“上天”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有形的技术差距一目了然,目前国内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生物煤油的技术尚不成熟。不过,另外一些无形的差距才是我们更应正视的。

其一,地沟油管理失范,成分复杂。在荷兰,“地沟油”实际上指的是废油脂,因为当地的处置比较先进,餐厨废油不会被随意倒进下水道,而是直接在源头进行过滤,把废油隔离出来。而在国内,“地沟油”大多掺杂各种垃圾、杂质,需要工人像掏垃圾一样先掏出来,然后才能送去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技术投入。

其二,企业回收缺乏扶持,产能受限。据报道,上海某环保科技公司,年产3万吨的生物燃油生产线每年实际产量只有1/3;青岛一生物能源企业,年产5万吨的生产线利用率更是不足2%。与“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柴油处置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饮企业将废弃油纷纷倒卖给了“游击队”最终回流餐桌,正规企业反而“吃不饱”。反观国外,荷兰地沟油的收集都是政府出钱资助,分担高昂的收集成本,有效解决企业原料难题。

其三,市场推广政策乏力,制约发展。事实上,国内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地沟油的回收利用,不少环保公司已经能将废弃油处理成“0号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车等作为燃料油使用。遗憾的是,这也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还没有将生物柴油添加到车用柴油及航空煤油的相关法律政策,而国家油品实行垄断销售,没有强制推行,生物柴油就进不了销售系统。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有调查机构称,中国每年有 450万吨“地沟油”,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地沟油”储备国,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地沟油“上桌”到“上天”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上马,送一程”。帮助餐饮企业改进设施,从源头做好废油分类;扶持能源公司回收利用,提高产能降低成本;针对生物柴油推广出台利好政策,帮助其打开市场。唯有重建“地沟油”的管理机制和产销环境,才能推动其一飞冲天,实现政府、企业和民众的三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