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似曾相识的日文汉字词汇

 wjyrs 2012-09-05

中国创造了汉字,自古以来就影响周边的国家,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中文可谓当时东亚的国际语言。以日本為例,当时就派遣许多遣唐使前往中国学习汉字,好比现在大家竞相学习英文,以英文為国际语言,而国际间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将外语常用字汇融入自己的母语的情形履见不鲜。日文是最典型充斥汉字的语言,其大部分的汉字与中文意思相通,不需翻字典,凭直觉就可以理解,因此在日本旅行时,若和日本人语言不通的话,可以试著写中文汉字,往往还能和他们沟通。
但是仍有例外的状况,中国汉字古今尚且都会有不同的意义,更何况流传到不同国度,汉字经过借用与变造,也会產生与中文原意或用法不尽相同的情形。例如:「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一词在中国是对意志坚强、勇敢刚毅的男子的美称,传到日本后,因為有这样的男子在身旁,会让人有种安心的感觉,而有「不要紧」的意思;「勉强(べんきょう)」在现代中文的意思是超乎负荷的或是强迫去做某些事,而日文仍保留中国文言文当中「勤勉学习、努力读书」之意。除了受中国古文影响外,源自於佛教经典的日文词汇更是不胜枚举,例如:邪魔(じゃま.打擾)、我慢(がまん.忍耐)、皮肉(ひにく.諷刺)、油斷(ゆだん.粗心)、挨拶(あいさつ.寒喧)、道具(どうぐ.道具、用具、手段)、退屈(たいくつ.無趣)、当分(之うぶん.暂时)等现今日常用语,都和佛教有著不解之缘。
许多日文的汉字词汇,在中文裡是有意义的但是字意与中文却全然不同,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例如:日文的「急须(きゅうす)」,不是指「紧急须要的事物」,而是「小茶壶」;「嘘(うそ)」在中文是叫别人小声一点,日文却是「说谎」的意思;「汽车(きしゃ)」指的是火车而非我们所说的汽车。这些词汇如果用汉字写出来沟通,不但和日本人鸡同鸭讲,甚至造成误解。
最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心中(しんじゅう)」指的不是「心裡」,而是两人以上一块自杀、殉情的意思;「人间蒸発(にんげんじょうはつ)」是说「人失踪」,和中文字意虽然稍有接近,但毕竟还是不同,特别是其中的「人间」在日文是「人」或「人类」的意思,而不是中文「人世间」之意;「真面目(まじめ)」不是指庐山真面目,日文的意思是「认真、诚实」;「怪我(けが)」则是受伤,没有中文「责备我」的意思。这些词汇,在中文裡,都有明确的意义,却和日文字意却不尽相同。
至於像是「泥棒(どろぼう)」、「蹈妻(いなずま)」,一个是小偷,一个是闪电,中文裡并没有这些词汇,国人不但望文生义会弄错,也会一头雾水。日本在还没有头巾的时代,小偷為了怕被人认出来,会用泥土涂满脸,又為了防身会随身携带棒子当武器,所以就称小偷為「泥棒」。而古代日本人发现在稻的结果期发生大量地闪电后,稻子长得特别结实,因此认為闪电就是稻子的妻子,而将闪电称為「蹈妻」。了解这些典故后,对於日本人运用汉字所演绎而来的词汇由来就更能理解。
由於日文充斥大量汉字,因此不只是中文影响日文,日文也正在影响中文,尤其日本在十九世纪明治维新后,快速地现代化与西化,除了翻译欧美传来的事物多以汉字為基础,甚至在為新產品命名之际,也巧妙地发挥与运用汉字,例如将airport翻译成「空港(くうこう)」、高速铁路则命名為「新幹線(しんかんせん)」,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将telephone翻译成「電話(でんわ)」,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意译的,远比中文的音译「德律風」来得传神,所以后来也影响国人将其沿用到中文之中。
还有哪些词汇也是从日本传入国内,成為时下年轻人通俗用语字汇呢?包含:油切、寒天、人気、元気、无料、放题、达人、王道、激安、残念、人妻、熟女、女优…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日本人将温泉称做「湯(ゆ)」,国人也渐渐习惯将「泡温泉」称為「泡汤」,从上下文解读,既不会与原来中文「计画泡汤」的用法混淆,又可增加中文词汇的丰富性。此外,日本人还自创若干日文汉字,常见的有「井(どんぶり)」,就是大碗饭,例如牛井、天井等,还有「雫(しずく)」是水滴的意思,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日语翻译公司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日语翻译公司博客

文章作者:soven1
本文地址:http://www./506.html
版权所有 ?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