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下午 地 点:忻府区东楼村张林郁家,东楼文化大院所在地 采访对象:张林郁老伴张润灯 采访对象基本情况: 71岁,1937年生,高小毕业。1954年入团,1958年为公共食堂会计,1966年入党,60年代初到1975年为生产小队妇女队长。1976年为“红大嫂战斗队”负责人之一。 采访内容(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1、妇女队长一天的主要工作 带领妇女出工,到达地头后,背毛主席语录、向毛主席宣誓、劳动。劳动中随时检查语录背诵情况。收工要排队回家,并高呼口号。下午收工前要做好工分登记。晚上要参加队务会议,接受生产队长对妇女队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并负责传达给每位妇女携带必要的生产工具。如果晚上队里或大队有社员会议(会很多),要组织妇女与男队员竞赛唱歌。 2、妇女对学毛选背语录持什么样的态度 上面要求的就应该做,而且对毛主席十分崇拜,特别是1971年林彪摔死后,妇女都认为,毛主席老人家背后有这样一个人多危险,十分痛恨林彪。一些老年妇女由于没有文化,就让别人教,她们要的是面子,害怕检查住吗不好意思。年轻妇女则是完全的相信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地学习、背诵,表现的非常积极。 3、妇女劳动中是的表现 非常积极,为了工分而拼命干活,而且对工分多少十分在意,原因要养家糊口,这是根本的。而且也不愿意让别人说自己不好好干活,因为工分多少是大家一月或半月评定一次,以此评定确定一个人一天拿多少工分。评定时一般是先有人提出谁拿多少分,然后大家表决。最高工分是8分,男人是12分。实际就是要根据大家的眼光来确定的。(表面上是很公平的,可是这里也有碍于情面的问题,一般一个人第一次评定的工分标准,以后一般是不会变的) 4、妇女队长处理各种矛盾 妇女队长对自己的队员情况十分了解。对于一些故意找茬者,不好好劳动者要依据她的品行,说服教育,以理服人。队员之间的矛盾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工分多少等问题引起,妇女队长要化解矛盾。 5、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 女孩没有时间,实际社会舆论和队里也不允许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实际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并没有实现。整天劳动开会,年轻人还要参加民兵训练。若有人谈恋爱则被人们认为是作风不好,舆论给予很大的压力。所以男女孩找对象一般是由媒人介绍,而且女孩十分重视男方的劳动能力和政治身份(尤其是阶级成分),反之也是如此,强调门当户对。家庭主妇,收工后要为丈夫孩子做饭、洗衣,要打扫家。此外一般人家家中妇女管理家里的钱财,支配权在妇女。(视乎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但妇女再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所付出的远远大于男人,实际是同工不同酬) 6、莺歌燕舞时代的妇女 莺歌燕舞是在75和76年,这时妇女参加的积极性很高,这时是莺歌燕舞第一,政治性很强,生产第二,人们的思想是,什么紧张做什么,大家都高唱东方红、扭秧歌、踩高跷。口号是“只要文艺活动搞的好,生产自然能提高”。 7、这样紧张的劳动,开会、文艺活动,再加上家务劳动。妇女有无怨言。 大部分没有,都感到很充实,人们心态很好,而且很愿意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各种活动中得到表扬(面子)。 8、“红大嫂战斗队”是怎么回事 成立于1976年,由各小队的妇女壮劳力组成,大约100多人,由张润灯、石春灯、竹引灯,当时人们称“三盏灯”负责。主要工作是深翻地,劳动强度很大。但人们没有怨言。 9、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东楼妇女 扭曲了人们的心理 东楼村,政治热情高于生产热情
2009年5月21日星期一上午 地 点:忻府区东楼村张林郁家,东楼文化大院所在地 采访对象:张林郁老伴张润灯 10、你加入党团组织时,对共产主义是不是十分向往,当时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 入团是非常积极的,认为社会主义很好,想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非常向往。对社会主义很有信心。 11、从单干到合作化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村中的妇女是怎样想的,是否愿意。 我是愿意的,因为我是团员,刚刚入团,首先做好家里人的工作,家里面同意加入。按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安排,每天作动员工作,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入社的,因为一入社家中的耕地(我们这里称为刮板金),牲畜(牛羊等),农用工具等都失去了,自己受到损失。女人不愿意,男人更不愿意。所以我们整天做宣传动员,每天晚上吹喇叭(在两个房顶上两个人拿着大喇叭筒互相对话,一问一答,说合作社以后有什么好处),白天到每家每户炕头做工作,先说服妇女同志,再让她们说服家里的其他人。 12、是否记得当时入社时对家庭部分财产的估价? 当时我们叫“打价”, 就是把实物打价入社,记不清楚当时怎么打,打多少了,后来就没有再兑现、 13、集体化后对你来说最大的转变是什么? 妇女们都集中在一起,比以前更团结了,二三十号人凑在一起劳动红红火火劳动起来更有干劲了,大家思想一致了,思想境界高了,爱社如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六零年到六二年就不如从前了。刚入社时生活水平没什么变化,到大跃进时,吃的平等,分红平等,吃食堂有时能够改善,一般是吃烩菜、玉米窝头、玉米糊糊,地里面产什么吃什么,菜总是随季节变化吃。后来就不如以前了,早晨喝“二烂子滚水”,吃九头鸟窝头(九头鸟是一种高粱品种)。 14、集体化时候的食堂状况 大跃进时,先有15个食堂,每个小队一个食堂,后又试验田成立小农场,又加了一个食堂,发展为16个食堂,后由这个农场、副业队等三个组织合并为一个食堂。食堂初期大家以吃饱为主,管饱吃,后来有限量,主要是60—62年按工分吃饭,大人有大人的吃分,小孩有小孩的吃分,男女有别。有一家女人的弟弟来了,就两个窝头,给他吃了,自己饿着,没有办法啊。食堂做饭的都是男的,同样挣工分。 15、集体化后女性与男性劳动有什么区别?是否感到自己是在解放了,地位提高了? 有区别,男的干劲比女的大,男的工分高,最高12分,女的最高8分。妇女认为自己地位提高了,可以参加社会活动了,参加娱乐活动等,真正的成为半边天了。 16、孩子怎么照顾,有了小孩之后在家中休息对长时间,哺乳期的小孩如何照顾。 还没有上学的小孩由家里的奶奶姥姥照顾,后来成立了幼儿园,孩子们都在幼儿园,吃的是玉米面糊糊,煮白菜。 17、集体劳动与单干劳动的差异是什么,在一起是不是很快乐,大家在一起讲什么,聊什么? 妇女们都集中在一起,比以前更团结了,二三十号人凑在一起劳动红红火火劳动起来更有干劲了,大家思想一致了,思想境界高了,爱社如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感觉很快乐,大家在一起聊很多话,说吃什么,有什么吃的,关心家里的事情,换季时该做什么衣服,鞋为主。说毛选、语录,学政治。不谈公婆的长短,主要是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但也有个别的人(调皮的妇女)谈论,与现在不一样。 18.、你是怎么当上妇女队长的?妇女队长一般怎样产生?你对这一职务有什么感受? 大队干部主持会议,社员选出的。一开始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考虑自己家庭实际,要照顾小孩,认为和女人打交道是麻烦事,不想当。后来觉得既然大家让我当就是信任我。刚当上时感觉比较困难,首先得认识小队所有妇女,熟悉地里的情况,地的位置。后来就比较顺利了。 19、妇女队长是否有决策权,怎样处理与小队长之间的关系? 晚上队里开会,男队长安排任务。妇女队长领上任务,第二天早上安排妇女拿什么工具,到哪劳动。没有决策权。 20、一般妇女一年一般出勤多少,能拿到多少工分? 一般出工200多天,每天最少8小时。最低五毛三,在七十年代中期最多一块一。一般妇女一般拿二百左右工分,我可以二百一二到二百四五个工分。 21、丈夫对你当这一职务的看法? 丈夫在外地工作,不知道我在村里当妇女队长。丈夫补充,她本来可以去城里,会有很好的前途,但考虑农村要实现共产主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向往苏联的集体农庄,他的策略是一个城里,一个村里。 22、、妇女队长是否给女孩说媒,帮助女孩找对象? 从来没有。女孩不谈对象,到了年龄,有媒人介绍。 23、妇女队的模范怎样评选,可以获取什么样的奖励,妇女们怎么看待这些? 队里先选出候选人,然后人们再评出劳动模范,我当过两次模范。只有奖状,没有奖品。妇女愿意被评为模范,很光荣。 24、学毛选、背语录过程中,队长充当什么角色,如何组织。一般在什么时间学习? 劳动中间和中午休息时,一起背,提问学过的语录,有时晚上学,主要是在队里开会时集中学习毛选。 25、当时妇女对开展的破除迷信,不允许搞迷信活动怎么看?是否有人在背后搞? 没有。“打倒牛鬼蛇神”形势紧张谁也不敢。有的人家檩椽上有八卦图被发现都用白灰涂掉,房上有兽嘴,兽头的全都敲掉。 26、过节时是否休息,是否按照传统过节,怎样改善生活? 比如过端午很简单,抽中午或者晚上时间包粽子。三个大年初一都是早上吃饺子,然后一天到别人家猪圈羊圈积肥。两个八月十五乘着月光劳动晚上一直干到十二点。 27、婚丧当时如何举行? 文革初年,“新事新办”基本没有彩礼,只给做身新衣服穿,“相当于白给”。男的推上平车,女的扛上铁锹去河滩拉砂,回来铺地。拉砂铺地糊房即为结婚,先劳动后结婚。当时鼓励新式结婚不让铺张浪费。 丧事:老人去世,不让哭,不让白布,不让穿孝,只许穿黑衣。 28、上级是否组织过妇女队长出外参观学习,你记的有哪些活动? 组织过,但我没有去过。 29、你是否参加国村里的扫盲活动? 五六十年代,村里办有扫盲班,我当过扫盲班教师。一三五晚上上民校,不强调学习成果。 30、文革时期妇女写大字报吗? 文革时期,女人不写大字报,不参与夺权造反,主要是学生。 31、你记的四清时的情况吗? 四清时,要求很严。四清前,大队考虑到妇女队长工作辛苦,给了我们二斤羊毛,四清时,工作组又让妇女队长退回。当时主要是,自己报,自我检查。 32、你家庭情况怎样,红大嫂战斗队的口号是什么?主要做什么农活? 家中主要有四口人,丈夫在外工作,每年口粮钱主要靠我劳动,国的还算可以。妇女吃了很多苦。红大嫂战斗队的口号是“豁出去,拼命干,脱皮掉肉把身翻”。农活主要有秋收后深翻地,春天再把深翻过的土地摊开,夏天割绿肥。很累。但有热情 34、对过去和现在的认识? 集体时代很苦很累,但过的充实。(从表情可以看出她很留恋那个时代)现在过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很多妇女感到很难受(实际就是失落),无所适从。 |
|
来自: 黑老赵 > 《资料2 忻府区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