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只能生内热?

 阳光妥妥 2012-09-09

阴虚只能生内热?

  阴虚两字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理解它对认识病理、治疗和自我保健,都至关重要,也可避免随波逐流,跟在后面瞎起哄。然厘清它的本义,不免要引证和剖析,枯燥了些,请能稍稍耐心。

  今天喜欢和关心中医的友人越来越多,见面后常要搭脉、验舌,询问自己是哪个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如锁定阴虚,就是内热,因为阴主水,水少即火旺,这个道理当前几乎铁板一块,书本、临床、圈内、外行思路一样。

  其实,阴虚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它不一定就是内热。以《内经》来说,也歧义迭出,兹略举数例说明:《灵枢·本神》说:“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五脏伤精就是阴虚,肝血不足、肾精亏损都属阴虚,却不一定内热的,虚寒也不少,不涉内热机理。

  当然《内经》有表述阴虚生内热意思的文字,如《素问·评热病》所说:“阴虚者,阳必凑之。”阳即是火热;《内经》也有“阴虚生内热”五字的原文,遗憾的是此条说的“阴虚”,实指气虚,通过循名责实,可得出这个结论,它就是《素问·调经》说的:“阴虚生内热奈何?……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请注意这里的大前提——阴虚,恰恰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阴虚少水,实指劳倦、形衰、不通、胃热所致的气虚内热。名者实之宾,透过文字表象,来探析它的实际含义,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医工作者的责任。阴虚内热和气虚热中混淆不得,前者治用甘寒,后者则甘温(所谓劳者温之、甘温治大热),寒、温一字之差,治疗泾渭分明,养生也南辕北辙。因之,文字虽同,却义理悬隔,倘藉此条《内经》引证即属引喻失义,令人汗颜的。

  明代名医张景岳宗《本神》意对阴虚两字演绎得十分透彻,他说:“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伤,故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但精气在人无非谓之阴分,盖阴为天一之根,形质之祖,故凡伤在形质者,总曰阴虚,此大目也。”他把所有虚损病都归结在阴虚大目下,把阴虚视作虚损的代名词,没有丝毫寒、热的概念。事实上虚证有虚寒和虚热的不同,明代另一名医赵献可曾加以说明:“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这里也是把“阴虚”替代了整个虚损。古今一样,临床上也是虚证为多,故张景岳说:“顾今之病,阴虚者十常八九。”显然不是说十个人中九个是内热的。

  本文目的是希望深化、细化看待中医学术,不能口号化,要圆机活法处置。万一上到博士、教授,下到百姓、中医爱好者,步伐整齐,统一了口径,确认阴虚等同内热,并成为唯一真理,那么古人深邃的义理和卓荦的阐发,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被彻底泡汤,被一笔勾销,美其名曰“规范化”,实是简单化了中医学,糟蹋了文化遗产,置“博、大、精、深”四字为花瓶摆设,让研究生标准降低成了中专水平,这是我的史实观。

 
 
 
 
 愿您天天好心情-阳光妥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