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插片式滤镜系统的镜架选择(转)

 老南瓜子 2012-09-09
一、插片式滤镜的一些基础内容参考链接:

插片式滤镜系统从新手到入门到精通
插片式滤镜系统的的常见拍摄使用问题祥解
ProGrey铂锐滤镜支架系统,更新日志

二、常见的插片式镜架及其不足

I、常见的镜架系统:

1、Cokin数码DC用镜架系统
主要针对绝大部分没有螺纹口无法使用常规滤镜接环而设计的特殊镜架,通过相机底部的三脚架孔来固定连接,滤镜使用高坚的A系列镜片。由于使用DC的用家,一般很少会考虑到给其配置滤镜,因此这种镜架系统使用的人非常地少。另一方面来说,DC的镜头一般都非常的小,就算是A系列的镜片用在上面,过渡的效果也几乎没有;而懂得使用滤镜拍风光的人也往往一般都会使用单反而不是DC,所以这种非常有趣的设计却没有派上大的用场。


2、Cokin A/P系列镜架系统、Lee RF-75
这两个系列为常规的镜架系统,之所以称之为常规的意思,是指其分别由镜架(abs+尼龙)、接环(铝合金)两部分所组成,接环的一端与镜头连接,另一端与镜架连接。国际上其他的几乎所有标准镜架系统均采用着这样的架构模式。
A系列的镜架使用高坚A系列的镜片,67x67mm。
P系列的镜架使用高坚P系列的镜片,84x100mm。而只要是宽度一样的镜片,都可以使用在同样规格的镜架上面。


Lee的RF-75镜架系统主要针对旁轴相机使用较小规格(75x90mm)镜片而设计,这种特殊而不通用的规格和设计也导致价格极其高昂,光是RF-75镜架差不多要180美金,比起其4x6规格的镜架还要贵了。


高坚A/P这两种的规格的镜架系统和镜片,应该说是在过去几乎只有杂志这种资讯的摄影年代当中,成为了占据国内市场的主要产品。当中的P规格镜架系统,也是一般情况下来说绝大部分24mm焦距(等效135mm焦距)以内的合理配置。可是,在我们的Progrey G85镜架面世之前,可以说市场上是完全没有更加设计合理、高品质的替代品。P规格镜架将近100元/个的塑料产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钱不是花不起,而是根本就不值得。而国产的仿P规格的镜架无疑成了价廉物美的选择,但是,一分钱一分货。国产仿P规格的镜架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碰到过有的模具开的有问题的,居然在片槽的底部有两个小的突起,导致镜片完全插不进去的情况也有。

3、Cokin Z-pro、Lee 4x6、Formatt Hitech镜架系统
均是使用4x6英寸(100x150mm)规格的镜片,这个大小的镜片也是目前绝大部分DSLR广于24mm焦距(等效135mm焦距)的镜头在插片式镜片上的最佳选择。

三种镜架都是接环、镜架的模式构造。

Lee的4x6镜架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面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主要亮点在于,安装镜片的片夹采用的组合式的构造,可以在一到三片片槽之间由用户自行选择,通过四颗螺丝进行固定安装。另一方面,接环采用了具有一定厚度、带有凹槽的设计,因而可以通过镜架上方的一个黄铜拉鼻,连接下方镜架圆环内的一个卡隼作“拉起/下放”的动作来快速把整个镜架安装到接环上面去。而这样的设计,算是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寥寥可数的几个同类型产品当中,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这两个亮点的设计在实际的拍摄使用当中同样发现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Cokin Z-pro的镜架同样采用了组合式片夹的方式,通过螺丝固定。但是镜架与接环之间的连接方式,仍然采用其所有的镜架产品线的同一模式,和A/P系列的镜架一样,镜架的背面有个卡槽,下方有个凸起的隼,整个接环的外圈都要卡到这个卡槽当中去,然后镜架才能转动。使用上来说,在把镜架安装到接环上,以及从接环上把镜架拆除,这两种动作特别是后者,没有Lee结构的方便。另外,由于设计和厚度的不同,能够支持没有暗角的极限焦距,也没有lee结构的那么广。


Lee这种结构的过度方便性,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一个就是在把镜架拆离接环的时候,需要把拉鼻在垂直方向上往外拉开,而一旦拉鼻松开以后,整个带有镜片的镜架就很自然的脱离并往镜头的方向向外掉,一个不小心就会整个镜架连镜片摔到地上去。而如果使用光学插片玻璃镜片的话,一片4mm厚度的镜片大约有130g左右,插满三片的时候架上镜架已经差不多一斤的重量,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会更加的凸现出来。
而国产仿Lee镜架更是因为极其低劣的制作,导致拉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断地在不经意间被旋转,最后突然松脱,拉鼻与下放卡隼内的固定弹簧一下弹飞,最终整个昂贵的镜架也就成了杯具。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的发生在过去使用这些镜架的客户当中。


Formatt Hitech
Hitech所设计的镜架,属于比较偏门和传统的东西,设计不好使用率低,在此也不做介绍。


4、Cokin X-pro、Lee SW-150镜架系统
Cokin X-pro主要针对一些较大口径的镜头,使用130x170mm的滤镜,其结构大致与前述的几个产品规格大致相同。


Lee SW-150专门针对尼康14-24超广角镜头设计,镜片使用150x170mm超大规格。


II、不足之处:

所有镜架共同的缺陷:

1、cpl使用不便

在风光的拍摄当中,cpl几乎是一块必不可少的滤镜。其过滤掉自然界当中很多物体表面反射的偏振光,从而可以使得整个画面的色彩变得更加饱和靓丽,而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最直接观察到的实际效果就是天空的一部分偏振光被过滤以后,白云和背景(天空)之间的对比度加大,蓝天更蓝,而白云的层次显得更加突出。其他例如海边或者流水拍摄的时候可以过滤掉一些我们不希望出现在画面当中的反光。而插片式滤镜当中最为常用的gnd则起着改变画面上下两部分的光比的重要作用,两者各自分担其职,不能互相替代。因此在风光拍摄当中,这两种滤镜的结合使用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可是,目前的镜架系统,对于两者的同时使用,都并没有十分完美的解决方案。

Cokin系统的cpl解决方案:

Cokin对于这个问题是推出了专用的插片式cpl,外形也是圆形的,周边有些齿轮状的凸起。在使用的时候占据镜架上的一个插槽。


这样的方案虽然使得问题得以解决,可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专用cpl高昂的价格根本让许多的人望而却步。而对于绝大部分只是业余爱好摄影者来说,原本手上可能就已经有了一片甚至几片对应镜头口径的螺纹式cpl,几乎都不会再考虑放着原来的不用而另外增加一笔投入。
而不使用Cokin专用cpl的方案有吗?当然也有,就是使用自己的螺纹式cpl,安装的时候先把cpl安装到镜头上,接着再把Cokin接环安装到cpl的外环上(对于很多手上是B+W那种没有外螺纹的超薄cpl,根本还用不了这种方式),在此过程当中还要用手固定着cpl的前面那个可转动的圈,才能顺利地把Cokin接环安装上去。最后再插上镜架,插上gnd滤镜等。
可是,这样做也带来了问题,其一,由于cpl的厚度关系,整个镜架系统与镜头的距离进一步拉远了,从而增加了镜架档角的机会,当使用的不是超薄的cpl的话,这种情况会被进一步加剧。第二,更加痛苦的事情在于,当我们在拍摄日出日落的逆光方向时,cpl极其容易导致眩光的出现,所以这时候一般都把cpl拆除掉来使用gnd,可是要这样做就意味必须把上述的整个过程反过来操作一次,然后再重新把gnd安装上去,整整就是两次的安装过程。在日出日落时分,太阳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往往最佳的拍摄时机就在那么一两分钟以内,而当我们完成拆除cpl这整个过程的时候可能想拍的东西早就已经消失掉了。

Lee/仿Lee结构的cpl解决方案:

Lee结构通过一个专用的超大接圈使用105mm口径的cpl,然后通过四颗螺丝把接圈固定到镜架片夹最外边。这种方案,相比Cokin的来说,相对更合理一下,而由于使用了超大口径的cpl,因此能够最大可能的减低因为cpl的外圈形成档角的可能性。
但是,缺点同样暴露无疑,对于完全没有使用或拍摄经验的人来说,乍眼一看,似乎不错。可是,在真正操作的时候呢,必须首先把固定片夹的四颗螺丝先卸下来(很长的四颗螺丝,螺纹距也小,需要旋转的圈数就不用说了),然后再把专用接圈装上去,固定四颗螺丝。过程麻烦不说,在野外操作的时候,这四颗螺丝一个不小心掉到草丛里,那就成了杯具了。
另一方面,这种105mm的cpl,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购买得到的品牌屈指可数,价格基本都在3-4k一片,这可是几乎可以买到两片的光学玻璃的gnd的投入,我想相比一片普通螺纹式超薄cpl的价格而言,对于广大的爱好者来说这种方案也仅仅是个美好的梦想。


2、反光问题

Lee/仿Lee 4x6结构的镜架上的一个或多个的黄铜拉鼻/螺母,非常容易在大白天强光的环境下将其所产生的反光反射到滤镜的内侧从而进入镜头,出现各种奇怪的眩光。而对于喜欢在大白天的时候使用高档数nd进行拍摄的话,这种高反光的黄铜更加容易导致衍射现象的出现,如下面的一些图片:




这种情况我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色友碰到了类似的现象,不得其解。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光线环境、曝光时间、光圈。
在大白天的时候,周边反射的杂光相当多,就越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但是,实际上我自己在使用一片gnd晚上8点左右的时候拍摄夜景,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直接就把镜头上的厂商字母烙在了照片上面。
曝光时间越长,出现这种问题就越容易。
光圈越小,同样更容易出现。
这是一种衍射现象,从四面八方能够照射到镜片、镜架等等各个位置的光线,有的进入了镜头,有的却被镜头的镜片表面反射回去,碰到gnd内侧表面以后,又被反射回来,然后不断的反射,通过长时间的快门,一点一滴地就在画面上留下了这样的结果。

这里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插片式的系统遮光不好的时候,对于画质的影响其实是相当大的,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短快门下面使用,没有碰到能够让我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而已。但是同样的问题在短快门时间下其实是同样存在的,只不过通常是还没有严重到出现眩光让我们察觉到,所以才感觉画质“没有变坏”,但是实际上对于画面的层次和色饱和度的影响是相当厉害的。而有的厂商推出了一种高档数 nd,并在镜片的四周粘贴了黑色eva海绵来实现密封遮光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此。而镜架本身的造型对于杂光进入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或者更加准确的说,镜架面积与镜片的面积之差越大的话,出现这种杂广干扰的机会就越严重。其实我们只要看看Lee的Sw-150镜架为什么要加上两扇“大耳朵”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原本只是设计用来使用100x150mm的镜架,如果单纯只是扩充了片夹的宽度来当使用150x170mm的镜片的话,拍摄时候背面产生的杂光干扰实在太严重了。

因此,从镜架表面的生产工艺到整个镜架的遮光性、反光的控制这几个因素将会对我们拍摄出来的画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几点也是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所必须要考虑的。有时当背部反光没有控制好的话,甚至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的片子成了废片。往往不利的因素都在最关键的光线和精彩的场合时发生,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3、塑料镜架用久变松

这个问题,常见的就发生在高坚系列的镜架上,由于镜架整体都是塑料的,与接环连接的部分,会因为时间长了之后,变得越来越松,镜架插上接环之后整个转动的行程变得非常松动,影响拍摄。而夹片的位置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4、片夹变形

国内仿Lee结构的镜架片夹,由于采用聚酰胺(尼龙 )的关系,存在着天生的缺陷,就是尼龙的吸水性。如果碰上雨天拍摄或者让水分不小心沾到镜架上面以后,水分干了之后,就会发生轻微的变形,不断的日久积累之后,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对于使用来说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镜片与镜头光轴的垂直程度。而对于摄影这种精密要求的装备,哪怕是某个地方一点点的不完善,几样东西综合起来以后,对于画质的影响就不容小视了。

5、其他问题

目前的Lee镜架已经至少是20多年前的设计,而在这么多年间,在使用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Lee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却要考虑到之前已经购买的大量用户手头镜架的兼容性,因此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必须在兼容原有旧镜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补丁式的设计,没有办法跳出原来的框架,也就带来了许多的不如人意的地方。而这种补丁式的设计,也会弥补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三、如何选择镜架:
玩风光摄影也有不短的岁月,手上的器材每两三年就会更新或升级,而最麻烦的事有两件: 器材的重量与那一包又爱又恨的滤镜片。说到滤镜,无非就是偏振镜与一大堆的灰渐变,彩色渐变跟中灰减光镜,这些玩意无论价钱高低,都离不开一个惹人厌的支架。也曾有一段时间用手持,不过那可是个体力活,也是赌运气,运气好的时候也许刚好手抖到适中的位置拍到了。使用手持拍摄也有几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个就是为了保持镜片与镜头光轴的垂直,镜片往往都是贴着镜头来拍摄,可是这样一方面很容易把树脂镜片磨花,另一方面在拍摄慢门的时候贴的过紧又怕把相机抖动,贴得不够紧又容易出现歪斜。而另外,由于镜片单手握持的关系,经常容易把手指也拍摄到画面当中去。而用硬边渐变+广角镜头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手持就很难拍的好,一下不小心镜片的分界和地平线就跑了。
架子这事也困扰了好几年,或许工程师与真正的滤镜摄影爱好者之间有点代沟? 又或许咱不懂得感谢Lee,高坚研发人员辛勤思考努力做出的镜架结构? 在镜架的世界里,在国外Lee为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我也用了好几年时间,直到去年开始国内陆续出现了几个仿制Lee结构的架子,也都有使用过。对于渐变与中灰镜的实际操作上,每个人都各自有一套SOP,这也没个准,因此镜架要适合于所有人的习惯那相当困难。 
不过,终究镜架要有一些我们认为绝对关键的功能,才能称的上顺手,这些倒是可以总结出一套适应性较为广泛的关键性要求:

1、可搭配市面上任何一款超薄偏振镜,并透过渐变镜观察影像实时调整。

这个功能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LEE与高坚都还未能实现。都必须搭配特定的偏振镜才可能。Lee要用105MM偏振镜可以实现实时调整,不过这个对于暗角与遮角有很大影响,想用在20mm视角以下的镜头不可能。而高坚自家的偏振镜很不巧是树脂做的。 美国SR也有出别人代工的插片式圆型偏振镜,不过这些偏振镜显然在专业偏振镜生产厂家HOYA, KENCO,B+W,MARUMI这些大厂里在光学规格与价钱上的可比性就差一些,至少最基本的光学膜都没有。

最好的方式,就是能用市面上诸多性能强悍的超薄偏振镜那才符合需求。

有一种将镜架固定在镜头遮光罩上,先调好偏振再上灰渐变的方式对于实际拍摄中也是赌运气,所以Lee与高坚都没采取这种方式。 因为加上灰渐变后光比改变很大,我们不可能用未加渐变前的成像来调整偏振镜,导致不正确消光,照片的天空变成很不自然或是脏兮兮的。 调整偏振镜是一项细活,也是风光摄影中不可或缺的技巧,这个后面再与大家分享。

2、能解决中灰镜漏光问题

插片式中灰镜漏光一直是长时间曝光的天敌。这个功能做到镜架上比做到滤镜片上要好的多,并且做到镜架上可以排除暗角。

3、能较好确保树脂镜片平整度,提高成像锐利度

树脂灰渐变因为是塑料材质,不可避免平整度远不如玻璃,到现在还没发现过树脂镜片插入镜架中是平整的,这当然会大幅影响画质。个人认为这也是镜架设计必须考虑到的问题,要能强制性保证树脂镜片固定后能尽量平整。

4、解决来自滤镜背部与侧面光线的干扰

这些反光对于画面的局部通透度会有很大干扰,有很多为小范围局部性多现在照片里,这也是目前所有镜架的缺点,对于侧光与背部光线完全没有任何抵御性。 

5、换装镜夹必须简单快速

因为镜头焦距不同,所以会有暗角与遮角问题,要控制这个现象就必须在镜夹上作增减来防止,而目前的架子都是用螺丝加上一片片塑料夹的方式迭上去,这个在野外拍摄时造成极大不便,因为你一拆下镜夹就支解成一块块,实拍操作上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且还要穿螺丝。 

6、塑料底座变形或是塑料卡口问题

塑料底座的变形率大,很难保证渐变镜与镜头光轴垂直,本来在相机与牛头前加一片树脂镜片已有点委屈,如无法较好保证光轴垂直实在说不过去。 另外有些接环也采取塑料卡口,相比之下这方面金属有着非常好的优势。

仿制国外结构与产品是一个快速的方法,成本很低,不过我们想要改变一些旧疾,与其仿制现有的结构,那么一张白纸从头开始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东西要自己用的顺手,能解决这些疑难杂症才值得花钱花精力作研发。于是我与FOX兄開始了设计新镜架系统的路程,这当中面临很多困难,因为所有尺寸参数都必须自己去测量,实验,材料的选用与加工的精度,再到全新结构设计是个很大的工作量。光是模具就重做了四次之多,无数次修正,实拍才终于量产。这当中有很多摄友义无反顾的支持,让铂锐镜架得以顺利诞生! 历经了v1.0 版到现在成熟量产的v1.6版,所花费的金钱时间远远大过当初的预计,而铂锐这个名字正是五光石摄-老虎兄帮忙取的,再次感谢他。

四、创新的ProGrey插片式镜架

1、真正唯一、第一款从摄影使用者角度出发自主设计的专利民族产品,最大程度考虑拍摄当中可能碰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需求进行设计。因为摄影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专业,在设计上能够尽可能的把拍摄当中会产生的需求和细节都考虑进去。


2、与cpl完美结合,渐变镜与cpl是一套不可分割的系统。利用cpl调整渐变镜色偏色温,最大程度让过渡与画面结合自然。

3、全球创新的片夹快拆组件,可针对不同镜头快速增减片夹厚度与插片数。更换片夹的麻烦与繁琐一度成为Lee/仿Lee结构的诟病,也是我们自己在使用当中觉得最为不合理的和痛苦的地方,而ProGrey所采用的独特创新设计,使得我们在拍摄当中,不小心丢失固定螺丝的问题不再有,更换片夹的繁琐过程也从此消失,绝对是这一问题的完美和创新解决方案!

4、防漏光结构,防侧光,背光干扰,第一片插槽360度无漏光,防偏振镜反光设计。从镜座的外形、面积、片夹的长度、以及附赠的“飞刀”海绵贴,使得整个镜架的第一片槽位置严丝合缝,杂光几乎无处可入。而因为镜架背面光线、镜架的高亮光铜螺丝、镜片与镜架之间的空隙、片夹过短等问题造成的杂光影响不会在ProGrey镜架上面出现!

5、镜座采用全铝合金高精度加工打造,使用特殊的阳极氧化工艺来处理生成消光表面,解决塑料镜架反光,温差变形的问题。




6、更大的镜座,更加精巧的片夹设计,使得滤镜可使用面积比Lee或其仿制品多出5%以上的,大幅降低外围消光与暗角的出现。


7、G-85使用6061T铝, G-100跟G-150使用7075T航天铝CNC精密加工成型。


8、所有接环使用6061T铝合金精密加工成型。


9、专利一体成型双弹片片夹保证镜片获得最大的平整度,让您拍出极致高质影像。相比单弹片的夹片方式,镜片受力集中在中间的一点,因此镜片更加容易的形成U形的弯曲。而双弹片由于有两个施力点,更大程度的保证了镜片插入后的平整度。


10、真正国人自行设计,精工制造,创新专利结构,仿制LEE,高坚成为浮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