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出土文物选 二





骑马俑。


少数骑马俑采用了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主要表现在俑的颧骨部分馒头状凸出,有人认为这是女骑兵的形象,有人认为这是汉军中的少数民族士兵形象。抛开其原本的代表对象不提,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讲,应当说是匠心独运,创新立异。

铠甲武士俑。

铠甲遗迹。

盾牌遗迹。
持剑武士俑。



一、身高问题
一个完整的汉俑身高只有60厘米左右,而秦俑的个子最矮也有175厘米。
不仅是阳陵汉俑,以前汉代陵墓出土的陶俑也没有超过80厘米的,例如西汉高官周亚夫墓中的陶俑也只有60厘米,徐州狮子山汉墓的陶俑只有40厘米高。唐代陪葬俑的唐三彩一般也不超过80厘米高。历代帝王的陵墓中唯独秦始皇的兵马俑达到甚至超过了现在真人的高度。

虽然阳陵汉俑大约只有秦俑的三分之一高,不过仔细观察这些做工精致的陶俑,发现它们个个形态逼真、表情生动如真人一般,显示出汉代高超的雕塑工艺。而且由于文帝、景帝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环境非常宽松,人民的好心情也被表现在雕塑的陶俑脸上。


二、裸体和断臂问题
陶俑原来是穿着衣服的。胳膊上横贯肩部的圆孔,是个轴孔。这里原来有一个轴,安着可以活动的木头胳膊。这和秦俑很不一样,秦俑站得笔直,很呆板。而阳陵陶俑的胳膊可以活动,可以做出多种姿势。 陶俑出土的时候,衣服腐朽了,胳膊上形成一个空洞,地下水带着泥土灌满了这个空洞。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石膏做一个模型,在一个空洞里灌上石膏,石膏凝固后,就是模子的形状了。在清理陶俑时,发现陶俑胳膊里的土和胳膊外的土不一样,通过这些可以推断,原来这些裸体陶俑穿着衣服,装着木头胳膊。

这些武士俑身上原来穿着衣服,衣服腐朽后,泥土倒灌形成了泥衣。而有些坑穴中的陶俑因为没有泥土倒灌,出土的时候就只能赤身裸体了。
可以想象,这些陶俑原来有着灵活可动的胳膊,由于年代久远,木头胳膊和衣服都腐朽了,因此残缺着双臂。当年他们穿着漂亮的汉代衣饰,披着威武的盔甲,手里还拿着铁制兵器,所有骑兵胯下还有精雕细琢的木马。





根据是否穿著衣服,我们把阳陵出土的人物俑分为“着衣木臂”式裸体陶俑和塑衣式陶俑两类。
“着衣木臂”式裸体陶俑:这类陶俑出土于帝陵从葬坑、南北区从葬坑和个别陪葬墓的从葬坑中,一般高50—63厘米,性别上分有男、女,身份有武士、侍从、宫人等。裸体陶俑为陶质躯干,木质双臂,通体饰粉红色彩绘。身着丝、麻质衣物,武士穿皮铠甲,佩带有各类兵器。由于年代的久远,木臂、衣饰、铠甲均已腐朽。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认真剥离,可看到部分朽迹。根据发掘的情况来看,武士俑的头部均扎朱红色丝绸陌额,腿裹朱红色行滕,战袍垂至膝盖之下。有些陶俑尚留有米黄、白、灰、橙红、棕褐色的纺织品痕迹,上窄下宽,中间有一宽约0.8厘米的袍带束腰,有的袍带以很小的贝壳串成两排。战袍之外有铠甲痕迹。依此来看陶俑当时的情况为陶塑躯干、下肢,木质胳膊,身穿丝织或麻纺战袍,战袍外再披挂由木片或皮革制作的铠甲,双手分别拥盾执戟,雄视前方。
陶俑的发式大多由额际中分至后脑,再上折,或纽结、或梳理、或编织于头顶绾髻,横插笄。陶俑的战袍与铠甲因年代久远均已朽没,现仅存一些带颜色的痕迹,其木质胳膊也已腐朽,因此这些陶俑出土时多为裸体缺臂状态。其肩部两侧有竖直的圆面,中间有0.9厘米的圆孔横向穿过胸腔,此即当初安装木质胳膊之处。陶俑全身均彩绘,其着色与真人相仿,面部、躯干、下肢均为橙红色,发、眉、须、目为赭黑色。
陶俑的姿势大致可分为四种:有两足并拢站立者,有迈步前行者,有两足并齐弯腰者,还有躬身奔跑者,其中以第一种姿势居多。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俑是骑马俑,这种俑也是木臂、着衣,腿部做成骑马状,马为木质,已朽。
汉阳陵出土的陶俑虽然形体较小,仅及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但是其造型准确,刻划细腻,身体各部分器官无一不精雕细琢,甚至毛发窍孔等细微处也毫不含糊,生殖器、肚脐、窍孔具备,面部形象各异,显出年龄、个性的区别,总之这些陶俑不但形体结构符合人体解剖比例,且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阳陵陶塑均系模具加工而成,然后整形塑造。裸体陶俑着重面部刻划,竭力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神态的不同。身躯和双腿塑造简练,但不失肌肉和骨骼的质感。
汉阳陵的裸体俑,原披穿丝织品的衣服,自与秦俑不同,应是承袭了战国楚俑的艺术风格。汉初年造型艺术等方面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并不奇怪,因为刘邦的故乡沛,原为宋地,后并入楚国版图。故刘邦本人均习楚俗,所以帝陵随葬陶俑虽袭秦制,又承楚风,融会创新,使汉俑造型摆脱了秦俑呆滞生硬的模式,转向生动精致,富有生趣的时代新风。

塑衣式陶俑:塑衣式陶俑出土于建筑遗址和陪葬墓中,这类陶俑与着衣式陶俑相得益彰,互为表里,使我们不但能够领略到汉代陶塑人体美的韵味,同时也能观赏到当时衣冠灿烂的盛世文明。特别是那些色彩保存完好的彩绘陶俑更是美轮美奂,独秀一枝,这些制作细腻,造型生动的汉代艺术品就象华美乐章中的一个个亮丽的音符,依然令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怦然心动。


清纯隽秀的跽坐女俑的发式与女立俑相同,五官端正,眉目清秀,朱唇微启,面带笑意。上着立领右衽衣,下着裙,衣服颜色为紫、白两种,衣领、袖口、衣襟等处的锦缘为黄、红、黑等色。其姿势为跽坐状,双手平伸,可能原持有物品;另有一件双手上合于面部,给人以娇羞矜持之态。

端庄美丽的女侍俑发式为前额中分,后脑长发垂至项背,于收尾处挽成垂髻,髻下再缀青丝假发下垂。该陶俑脸庞丰润,面容姣好,柳眉杏目,直鼻小口,神态安祥而沉稳。女俑亦身穿白色深衣长袍,其着装及式样、颜色与男俑穿戴基本相同,衣领、袖口、衣襟等处的锦缘为红、黄两色,腰际系有一朱红色腰带,长袍下部亦为喇叭状,长及足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