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4 00:45:14)
周陵在咸阳北6公里,近机场高速入口。院内有2座墓冢。自宋以来,一直认为是周文王、周武王陵墓,故此地名延续至今。而现代考证为战国时秦惠文王的公陵、秦悼武王的永陵,差了7、800年。而周文王、武王,年代太久,鲜有记载,究竟葬于何处,尚是个谜。秦陵周名,对于关中繁多的墓冢来说,倒也情有可原。 附近居民称:不能断定是否开门。不等了。 去汉阳陵,好像只能走咸阳机场高速。9:00,马家堡高速收费5元,东出机场专用线。 9:05,汉阳陵,2970公里。门票80元,“旅游护照”免1人票,同行70元。 汉阳陵,埋葬着刘彻的父母:汉景帝刘启、皇后王娡。1990年后,随着咸阳机场建设而发掘、开发,建馆时间不长,内容丰富。特别是,与早70多年的秦始皇陵对比,规模虽小许多,却更能直观皇帝陵墓的殉葬体系与变迁:应该说,秦始皇以陶制兵马俑代替真人真马殉葬,是个进步;汉代帝陵则大幅度缩小了陶俑的尺寸,也是一个进步;而且,汉俑更为丰富,大量的仕女俑、动物俑出土,为了解西汉社会提供了直观物证。
陵区挺大,所到不过是主陵区。机场专用线,将陵区一分南北,北区为帝陵、后陵,南区委宗庙遗址和陈列馆。 图中可见,汉阳陵司马道东西走向,汉景帝刘启陵坐西朝东。资料称:皇后王娡陵也是坐西朝东,而且司马道东延数公里,南北两侧分布着二百个陪葬墓园、上万座陪葬墓,东端为阳陵邑。 现在,主要观点认为秦始皇陵坐西朝东,也有坐南朝北的争议。从汉阳陵布局看,秦始皇陵更应该是坐西朝东。 由此,本人大胆推测,上文的刘彻茂陵也是坐西朝东:司马道就处于霍去病墓前、现博物馆花园位置,向东延续到霍光墓。卫青、霍去病、金日磾三墓处于紧邻帝陵、司马道北侧、相当于阳陵后陵的位置,可见刘彻对三人的钟爱;而刘彻的皇后陵设置于主陵的西北侧。那么,这些陪葬墓冢也应该是坐西朝东。 上台,南侧展示汉阙门挖掘现场。帝陵、后陵四周方形墙垣,四向均设阙门。
阙,“缺”也,左右分列,中缺为道,中国古代重要礼制等级建筑,标示城垣、宫殿、祠庙、陵园等尊崇场所的入口。起源于商周,汉代形成严格三级的建阙门制度,一主二子组成的三出阙,皇家专用。 回望东北的后陵。
西汉时,帝后“同茔不同穴”,形制相同。王娡晚汉景帝16年,逝于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 正西的帝陵。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四位皇帝,公元前157年登基,在位17年,延续其父汉文帝刘恒的 南侧的南阙门。
现发掘、开放了东北侧的10条从葬空,成为下卧式“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 帝陵陵园模型。模型的园门就是三出阙。
帝陵为“亞”字形墓,东侧墓道明显宽长,支持陵墓坐西朝东。开放的只是全部葬坑1/8的东侧北部区域,开启了汉代从葬制度的窗口。 可是,为什么81条放射状从葬坑有长有短,还无法解释。资料:后陵有从葬坑28条。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距主墓远隔1公里多,宽大数倍;主陵四周也有类似从葬坑,但没有这么多。
进入地下,全封闭的玻璃幕走廊,横跨10条从葬坑之上,犹如时空隧道,环绕一周。
坑道原为木制坑体,木板芦席坑顶。时间久远,木件朽毁,填土陷落,将陶俑砸倒掩埋土中。
裸体陶俑,原来是穿丝、布制衣服的,有木质活动双臂。现在只剩裸体头身了。 一辆车马遗迹中出土这枚龟纽银印,刻“宗正之印”。 12号坑东侧的13号坑最长,达94米。存放的全是皇帝饮食用品。
西部有车辆。大部分葬品按实物的1/3比例缩小,而这件车轮则是实物尺寸。 13坑东部则是供皇帝享用的家畜。
上下两层,小乳猪头向北,其他家畜,统统头向西侧皇帝棺椁方向。
统计共计1391件:山羊235件,绵羊189件,狗458件,大猪455件,乳猪54件。 想起,外国人译不出羊年的“羊”字,汉代绵羊、山羊就是分开放置的。
南端回望,每个牌子,代表一条从葬坑,编号自南侧始。拱棚下为走过的东阙门。 现代建筑仿照汉画砖的汉阙建造。不过原址为三出阙,建筑只能算二出阙吧。
路中,立有几块石碑。大概按照一般墓冢坐北朝南的认识而立于南侧吧。
最老的还是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题“汉景帝阳陵”,与以前毕沅碑不同的是署名刻在左侧。 建筑内是原南阙门遗址,这是目前发掘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阙遗址。 沙盘中的汉阳陵,东西长达6公里。 主要部分在咸阳原东端西铜铁路以西:1、帝陵北两座小型墓冢,可能是两个嫔妃陪葬墓;2、除帝、后陵四周放射状从葬坑外,还有南区、北区从葬坑,出土了大量的军士俑,代表守卫汉长安城的南军和北军;3、帝陵南两侧,有祭祀的罗经石遗址、管理的一号建筑遗址;4、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有刑徒墓地。
其他部分沿司马道向东,过西铜铁路,进入泾阳、高陵县境,有众多的陪葬墓,东端是因陵而设的阳陵邑遗址。 汉阳陵出土文物众多,汉瓦不提了,主要看陶俑,可见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区别。
秦俑个高近1.8米,而汉俑高约0.6米,1/3左右。右为太监俑。
与秦俑不同,这些兵俑,原来身着铠甲,木制双臂;而且表情少了秦俑的肃穆刚烈,多了平和从容。称着衣木臂武士俑。
这件骑俑,颧骨突起,眼睛细小,面貌奇异。有人认为是女骑兵,有人认为是少数民族兵员。 展示窗里的陈列的陶俑、陶畜,种类远多于秦兵马俑。 一排为侍女坐俑,二排马俑、侍女舞俑,三排家畜俑。
武士俑,粗去土壳,略露铠甲形状,大义凛然。这就是汉代男子形象。 最精彩的还是塑衣侍女俑。
这件同样跽坐,青丝粉面,上身前倾,双目微抬,双手拱袖,半遮脸部。是行礼吗?
这件更是彩绘艳丽:乌发黛眉,丹眼直鼻,红唇小口;衣着华丽,黄白紫三色衣饰,锦纹镶边;一手向下,一手向上,所持何物呢?
最后仓库,陈列陶仓、陶罐等仓储器具。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葬俗。 遗址呈“回”形台基,外设壕沟,四角L形建筑。 台基正中的玻璃罩下,就是罗经石。
罗经石,相当于现在测量基准点,为修建汉阳陵定位侧高所用:上圆下方,方座边长1.8米左右;圆盘直径1.4米,刻十字线,分指东南西北四向。这是世界范围发现最早的测量标石。 汉阳陵待的时间长了点。11:00,机场专用线东上延(安)西(安)高速,北去三原县。
路过泾阳县,路东目前国内最高古塔崇文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因时间、天气,不去了。崇文塔用网上照片,可惜在陕西没有赶上好天气。
在写《房山34 查得,现存80米以上古塔4座:陕西泾阳崇文塔,明万历年间建,原高83.214米,重修塔刹增高为87.218米;山西汾阳文峰塔,明末清初建,重修塔刹后84.93米;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北宋初建,高84.2米;内蒙宁城中京大塔,辽建,重修塔刹后80.2米。前三塔在争“中华第一塔”。 返京,将去汾阳文峰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