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稻子熟了

在长沙,举办了一场“为了大地的丰收”的大型晚会。
晚会主题是庆祝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八十华诞。晚会上,主持人朗诵了一篇袁隆平先生回忆母亲的文章——《妈妈,稻子熟了》,很多听众热泪盈眶。
细读这篇千字文,感情之深沉真挚自不待言,文笔之优雅美丽却有些出乎笔者的意料,想不到一双终年侍弄水稻的大手,还能写出如此细腻动人的文字,但更出乎意料的是袁老下面这段话: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的幼年时种下!
原本以为,袁隆平的成功,源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田野劳作,源自于对水稻种植的热爱,源自于对植物学、土壤学、肥料学、气候学的深入探究,没想到,他的成功背后还有很多非“水稻”因素:幼年时期的英语启蒙,让他能够打开阅读的视野,具备了超越同辈人眼界和胸襟;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让他拥有了丰富的阅历!更无法想象的是,袁隆平的成功居然还与哲学有关: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妈妈就给他讲尼采的故事,让他确立了自己的水稻哲学观:在这个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这位伟大的母亲,在袁隆平的幼年,并没有开展热爱水稻的教育,也并没有教给他水稻种植的知识——这位自小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恐怕连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都不甚了然,但是她却培养了一位世界顶尖的水稻专家!她在幼年袁隆平的心灵里,播下的是什么种子呢?是文化的种子,是哲学的种子,是大阅读的种子,是阅历的种子,是执着和热爱的种子……有了这样的种子,即便袁隆平不去研究水稻,他在其他领域同样会获得成功。
其实这个世界上伟大人物的成功,大都是有了这些元素,才走得久远,走得扎实,走得宽阔。杨振宁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过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按照时下我们家长的做法,肯定是赶紧请数学或物理方面的老师进行辅导,来强化培养特长。但身为大学教授的杨父,却反其道而行之,请了清华的一位文史教授,专门教授杨振宁文史知识。正是这个阶段,杨振宁阅读了大量传统文化典籍,甚至背诵了几百篇古典诗文。后来谈起自己的这段受教育经历,杨振宁十分感谢父亲,说:幼年时背诵的这些经典,影响了我一生的精神生活。
看来,在一个孩子的幼年和儿童时代,为他打上什么样的精神底色,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品味和境界。
想想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多少急功近利的行为!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大师匮乏?当然跟体制有关,也跟教育有关,但更跟每一个家庭的母亲有关——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能够在摇篮前给孩子讲尼采的母亲了。
赘言一句:袁隆平还是一位小提琴演奏高手,摆弄水稻之余,总要挥弓演奏一曲,自娱自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