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指点《四神煎》在当今的参考剂量[[四神煎出自《医书效方》。方由生...]

 阳光下的微笑 2012-09-11
神煎出自《医书效方》。方由生黄芪400克、川牛膝200克、远志肉(去净心)200克,石斛200克、金银花50克组成。用水5000毫升,先煎前四味,煎至1000毫升,加入金银花,再煎至500毫升时,去渣取液,临睡前空腹顿服。全身大汗,听其自止,然后用干毛巾擦干汗,揉搓全身。
功能 扶正养阴祛邪,清热解毒,活血通利关节。0 u5 y* o& v! g9 x4 f/ p







本段文字摘自网上,未见原版,可能有误,请指正。不胜感激。##split## 请查原始出处,剂量换算上出错。##split## 百度查

四神煎

  出处:《验方新编》原著清?鲍相?    组成: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   用法:生黄芪、远志肉、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 

  主治:鹤膝风。两膝疼痛,膝肿粗大,大腿细,形似鹤膝,步履维艰,日久则破溃之证。痛而无脓,颜色不变,成败症矣。  

 功效:扶正养阴祛邪,清热解毒,活血通利关节。   

方解:方剂药虽仅五味,但组方严谨,照顾全面,堪称药简量大,功专效宏。黄芪一药重用,味甘性温,为补气圣药,又善祛大风,并可固表止汗,托疮排脓。气乃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正气充足,邪自易除,重用黄芪,用来扶助正气以统领诸药直达病所,蠲痹除滞,祛邪外出;牛膝味苦、酸、性平,益阴壮阳,强健筋骨,祛瘀止瘀,善治膝关节屈伸不利;石斛味甘淡,性偏寒,养阴生津清热;远志味辛、苦微温,补益心肾,以杜绝邪气内传之路,预安未受邪之地,又能祛痰消痛肿;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之功颇佳,此可消除因瘀而化热的关节肿痛,且可制约黄芪温热之性。总观诸药相伍,扶正之功甚强,祛邪之功亦具,真乃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大汗而不虚,堪称为妙方也。##split## 孙凌志

  无论是在进行学术研究还是在古代医籍的阅读、整理或者临床医疗方面,都经常要将古代药物剂量折算为现代公制计量单位。这个问题虽很简单,但不少人却偏偏将它搞错。他们因受中医院校教材中存在的纰缪影响,总是不假思索按以下方法计算:

  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两) ÷10 =3.125g (1钱)。

  其实这种算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错把古代的一斤等同于新中国1979年度量衡改革前的1市斤的重量了。其实,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唐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明以后,一斤固定在595g。直至中华民国18年政府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但仍沿用十六两为一斤、十钱为一两之进制。新中国1959年计量改革时,将500g一斤之重量不变,只将其进位制中十六两为一斤改为十两为一斤。还应特别指出,民国18年的改制和新中国1959年改制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如果有一把完好的明朝药戥,完全可以不加改造一直使用到1979年。所以,折算旧制中药重量为公制单位,不能使用上述计算方法,而应以595÷16÷10的公式计算方为正确。

  当然这种算法仅限于明代以后,但此前直至汉代的漫长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当如何折算呢?罗志平先生曾于1998年在《国医论坛》增刊中发表文章做过认真考证,其考证结论均有确凿实据,可信度甚高。

  现据其考证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

  历史时期        每两重(g)    进位制     每斤重(g)

  东汉至隋          14           16        222~226

  唐至元            40           16        640

  明至公元1979年   37.3            16        595 

  

转自http://www./bbs/redirect.php?tid=22539&goto=lastpost#lastpost##split## 认识称杆,好做中医。
有必要。##split## 这样看来一斤约600克,一两约40克那么方中:生黄芪300克,远志肉、牛膝各120克,石斛160克,金银花40克。可以用这么大吗?##split## 一方一量,从真知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