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淄博市电教馆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

 牧童戏水 2012-09-11

2011年淄博市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1年,全市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重点,以推进创新工作项目、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主线,着力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的创新实践,营造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氛围,涌现出一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教师,培育了一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示范学校和示范项目,推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今年电教馆被市总工会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状”。2011911日《淄博日报》专版刊登《淄博教育:学教转型的蝶变之路》,101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报道《淄博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课堂》。20114月市电教馆荣获“振兴淄博”劳动奖状。

一、创新应用项目成效显著

按照市教育局工作部署,年初电教馆确立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网络环境中的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基于网络的适应性学习测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基于有效链接的学习实践等四个创新项目。这四个项目是我市“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的具体实施,为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成果,彰显了技术的巨大教学潜能和价值空间。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项目,组织系列课题研讨观摩活动,邀请课题专家现场指导,与学生家长交流互动;举办课题教师教学论文、课例、叙事等成果评选、学生网络写作大赛等活动,举行课题实验第一届毕业年级学生现场写作展示暨师生座谈会;组织项目学校参加中央电教馆“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东西部教师远程合作备课培训班,并深入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学习考察与交流;组织课题教师总结提炼、整理、编撰课题成果集。目前全市共有17所项目学校。

“网络环境中的英语教学创新实践”项目,6月份,淄博电教馆、市实验中学等14个单位顺利通过“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子课题的结题鉴定,得到专家高度评价。省电教馆主办的全省敏特现场交流会在周村召开,各地市电教馆馆长和部分校长实地参观学习,促进了项目在全省的推广。

“基于网络的适应性学习测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项目,市课题项目组深入学校调研课题开展情况,举办课题研讨会,邀请中央电教馆黄天元博士与会指导。基于自适应评测系统的应用基础,适时切入课堂即时反馈系统的应用,11月份举行研讨会,全市初中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近一百人参加了会议,听取专家报告,分享实践经验,更进一步推进了基于学生真实反馈数据的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有效链接的学习实践”项目,通过wiki等工具平台将教师连接起来,通过呈现、分享、沟通等方式,深入探讨教学问题,发挥群体智慧,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社区超过六百名成员,多次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定期网上视频话题研讨,编辑社区简报。组织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评选研讨活动,鼓励更多教师参加,核心团队引领,体现研讨互动过程,引导教师尝试和体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下半年,还在小学启动了“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等课题,并组织申报全市“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学校积极参与申报课题近两百个。

二、师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成果丰硕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创新能力,我市举办了一系列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六个一百”成果评选活动,并参与山东省及全国相关评选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在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创新应用项目年度评选活动中,淄川实验小学邓云峰、朱秀杰老师的作品《孝妇河不结冰之谜》被推荐参加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七届全球创新教师竞赛;在2011年春季竞赛中,张店区湖田中学的张玲老师《学校疏散数学建模》和张店区实验中学的刘红梅、郑东宁老师《聚焦废旧电池》获一等奖。

在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我市杨东升老师执教的网络环境下的课例《可贵的沉默》获全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评选项目一等奖(总计4个)。

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新技术新媒体应用研讨会暨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课例评选活动中,我市共报送近200节课,获得21个一等奖,67个二等奖,参赛数量和获奖等次又一次刷新记录。

扎实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4月组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实物机器人竞赛,共有36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6月组织了全市虚拟机器人竞赛,共有298支参赛队、357名参赛学生参加了竞赛,规模为历史之最,虚拟机器人竞赛项目得到广大中小学师生的积极肯定。

在今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共获39个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113个一等奖,138个二等奖,获全国团队总分第一名。淄博市电教馆被评为“优秀组织工作单位”。全市有两千余名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有300多名学生入围全国决赛。纵观学生活动近几年的工作,2011年是飞跃和突破的一年,活动规模更大,普及面更广,在全国的成绩更好,基层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三、强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点工程之一。为推进工作,多次举办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现场观摩会,邀请专家做主题报告,外出参观考察,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引进数字化校园平台,引导学校结合发展实际,优化学校信息化整体规划和建设。2011年有59个学校申报创建数字化校园。目前正在通过数字化校园创建平台进行网上初评,然后根据网上展示情况进行实地验收。

加强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是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策略。2011年启动第二届信息化领导力校长研修,共组织四次研修活动,并于4月、10月在北京和上海开展异地研修活动。通过学习研修,校长们深切体验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对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改革、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加强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英特尔公司合作举办“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训班,计划四期,11月份组织了第一期“基于项目的学习”培训。举办网络管理教师培训,提高了学校的网络维护技术支持能力。

四、启动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创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综合提升校校通、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效益的重要命题。项目已列入《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暑期聘请北京师大教育技术专家深入我市学校、教育机构做了细致的调研工作,为启动项目做了前期准备工作。9月份邀请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电教系统的领导、专家就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专题研讨。10月份邀请中央电教馆领导及相关教育技术专家对淄博公共平台建设进行了咨询论证。目前项目正在整合团队,争取作为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立项中。

五、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根据《淄博市教育信息化2009-2012年发展规划》要求及我市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的任务目标,年初我市提出标准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求。经过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今年全市信息化配备总投入3000万元以上,其中学校自筹占到70%,政府投入约占30%左右。目前全市生机比121,教师和计算机比1.2:15100个班实现大屏幕网络终端进教室,超过60%的班级实现了大屏幕“班班通”,其中2500多个班安装了交互电子白板,基本具备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

六、加强交流与合作

借助参与中央电教馆众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不断加强与国内许多地区的交流,获得了教育技术领域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今年以来先后参与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创新应用项目、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东西部教师远程合作备课培训项目、中央电教馆-甲骨文教育基金会ThinkQuest项目,为我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参与高层次培训和交流的平台。

6月初,以周村城北中学为现场召开全省敏特英语经验交流会,来自济南、潍坊、济宁等地区的10余个县市电教馆负责人和校长前来考察学习。6月底,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淄博现场交流研讨会在周村举行,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出席会议并讲话,给予淄博高度评价。9月下旬,周村区北门里小学承办的“全国首届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成功召开,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山东省电教馆馆长刘传和、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及学校代表计一千余人参会。年底,全省电教馆馆长会确定在我市召开,并考察观摩我市信息化建设典型示范学校。

2012年淄博市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要点

2012年,全市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完成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通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达标任务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线,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为保障,以信息技术在学习、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为核心,加大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研究、优秀成果推广、示范学校培育力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全市教育的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管理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要求和任务目标,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做好“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抓住新一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赢得更多政策、资源、智力支持。

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高公众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和队伍建设,完善机制保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着力技术的教学应用创新

以信息技术在学习、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为核心,加大教育技术课题实践研究、优秀成果推广力度,鼓励区县开展实践创新。

进一步做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网络环境中的英语教学创新、基于网络的初中多学科自适应学习测评、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应用、教师自生长学习社区、交互电子白板应用研究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为课题项目学校提供技术支持、跟踪指导、评价反馈服务。

加强我市“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在已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对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常态教学中的优秀技术应用项目,特别是理想信息化环境中的创新教学成果给以表彰鼓励。

三、强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

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重点,全面启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做好面向中小学各学科学习、教学的资源与工具供给服务。初步建成全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逐步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为对象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大力推动教育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提高信息化整体效益和发展水平。

四、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召开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会议,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推广数字化校园典型经验,加大培训力度,拓展优秀技术应用项目成果、学校管理信息化成果在学校的应用覆盖,引导广大中小学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教学与管理的创新。走以应用引领信息化发展、促进设备配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骨干教师的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技术人员的支持服务能力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队伍保障。

配合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做好第三届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校长研修活动;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骨干教师培训、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组织网络管理教师培训,提高学校网络运行维护水平;举办面向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网络教研团队、多媒体网络课件等教育技术应用评选活动,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是提升学生现代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做好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探索创新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模式,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技术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和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提供参与交流、展示成果的舞台和机会,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创新的能力。

在全市开展“两个一百活动室建设”,即建设100个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室和100个机器人活动室。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室主要用于动画、漫画、数字摄影等教学活动,机器人活动室重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完成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达标配备

力争2012年底完成中小学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通和公共计算机网络教室达标配备任务。

八、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拓展国际化视野,继续参与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东西部教师远程合作备课项目、中央电教馆-甲骨文教育基金会ThinkQuest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国际合作项目,并力争通过教师培训、活动研讨,在项目作品评选中取得理想成绩。

保持与国内教育技术专家团队的广泛合作,加强与各地教育技术部门的交流,开展基于网络的跨地区教学协作,促进教育技术项目实践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九、做好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