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韵悠悠的城墙

 xjjk雅儒 2012-09-11

xjjk雅儒

古韵悠悠的城墙

类别:河山雅韵 作者:娴娴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2-9-11 11:35:40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作者由远及近,详细地描写了悠悠古城墙。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推荐共赏,问好,秋安。
  城墙前的树木枝繁叶茂,倘若没有游客的惊扰,这里必然寂静无声,唯有小小的绿叶在悄然摇曳。此时此刻,在大树的浓荫下,在古老的西安城中,我怀着近乎虔诚的崇敬仰望着眼前静默着的长长的城墙。
  正前方的城楼就是“将军楼”。将军楼位于城门之上,是座双层重檐城楼。第二层的走廊设有镂空格子的木质护栏,檐下还悬挂着一溜大红灯笼。重檐四角都是高高翘起的飞檐,两侧各立有几尊小巧玲珑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仿佛一声号令,它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几百年的岁月,对于人类来说,是几个漫长的世纪,但对于历史而言,一切都不过是朝代的更迭,而古城墙依然屹立着。虽然岁月改变了它的模样,虽然风雨把城柱剥蚀得光鲜不在,它还是雕梁画栋,威风凛凛,似乎是一位整装待发的将军。凝望城楼,檐枋上的图案色彩鲜明,仿佛是昨天刚刚画好,可当初的画工又身在何处?岁月弄人,但城楼依旧。气势恢宏的它给人一种震撼,好像面对一个古板的老人,不得不敛声屏气,默然凝望。这样一座城楼,使空气都仿佛有一种肃穆的味道。或许,时光的流逝使它更加沉默;或许,数千年的历史赋予它以庄严,庄严如一座神圣的圣坛。
  古老的城砖垒起了高高的城墙,一种古典的风格在每一块城砖上缓缓流淌。那抹淡淡的赭石色,那种纯朴的暖色调,是那么的亲切,好像似曾相识。城墙向两边绵延不尽,遥望去仿佛两条黄褐色的丝带在远方飘扬。我默然无语,任凭目光在城墙上随意流转,任凭那景、那物,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城楼因为城墙的衬托愈加突兀高大,城墙因为城楼的华丽而格外古朴典雅。它们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抬头仰望,城楼前的繁密枝叶掩映着两角的飞檐,长长的古城墙昂首屹立。这,便是长乐门的外景。
  走进城门,放眼可望见对面一座高耸的城楼,门上写着“长乐阁”三字。城楼正中央高悬一块匾额,书有“旭日东升”。入门回首,遂瞧见城门上也嵌着一块银灰花纹装裱的黑色石匾,上面写着三个褪色的古字:“长乐门”。在长乐门上的将军楼上,同样挂有一块四字匾额:“紫气东来”。这样的名字,这样的题词,一定寄托着古人美好的希望和吉祥的寓意。
  长乐门的两侧斜倚着两架陡直的石梯,攀梯而上便登到了城墙上。这城墙有着防守攻敌的垛口,是垛墙。垛墙外侧有一座座规模较小的古楼称作“敌楼”。此时,我的右手边恰好是那座将军楼,而向左眺望能隐约望见一座座“敌楼”融入云雾之中。我仔细端详着将军楼,端详着它鲜艳的房瓦,别致的屋檐,紧掩的门窗。近距离的观看,令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它的美轮美奂。
  片刻之后,我已漫步在城墙上。紧挨着垛墙,踏着宽阔的砖路,走过一个个垛口,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我迈步挨近一个垛口,将一只手随意搭在上面,半俯于垛墙上。凝视着厚重的墙砖,眼前仿佛隔着一层淡黄色的轻纱。那色彩恍若暗淡昏黄的灯光,又似发黄的旧照片,令我感到一种隔世的沧桑。我伸手抚摸起城墙,柔软的手掌轻拂过墙面,粗糙的墙砖摩娑着我的手,心底漫出沉甸甸的踏实。不知不觉地在敌楼前停下,不知不觉地抬头仰望天空。天空泛着梦幻般浅淡的水蓝,白云散漫地悠悠飘荡,像极了漂白的纱巾。阳光慵懒地洒下,漫不经心地跌在路面上散开,碎成金光千点,四处迸散,铺满了路面。那光辉在我眼中闪闪烁烁,那金色令我恍恍惚惚,宛若闯入了一个极美极美的梦境。敌楼一座又一座,城墙在无限地延伸。它的尽头消失在远方,遥望去一片迷蒙,宛若一双朦胧的睡眼看到了一团云雾。前方的路上空荡寂静,阒无一人;但我身后的游客却熙熙攘攘,或高言,或低语,嘈杂喧闹。阳光飘散下来,金光纷纷扬扬,一种复杂的心情搅乱了我的思绪。我放慢了脚步,将叩击古砖的清脆声抛在了身后,不忍肆意打扰古城墙的安眠。离开时,我向苍穹下的古城墙投以最后的匆匆一瞥,澄澈与宁静刹那间溢满我的心……
  西安的古城墙,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目睹了历史的变迁;它见过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将士葬身沙场的惨景,也经历过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丰衣足食的幸福。西安古城墙是一部巨大的史书,岁月的痕迹写下了不朽的文字。几千年来,古代的王侯将相,士农工商,在茫茫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往日的荣华,昔日的贫苦,不过是过往云烟。历史不会停下奔流的脚步,它浩浩流过时空,带走了太多的东西,也改变了太多的东西。但惟有城墙如故。古老的城墙,你何时陷入酣眠?也许,你从未醒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