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小议/彭思毛

 昵称132254 2012-09-11
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小议/彭思毛
(2012年09月07日)点击数:1
 
【摘 要】开放大学课程建设应当适应时代变革,满足社会需要和学习者需求。坚持课程建设适需原则是时代变革使然,对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各个要素中,即具体体现在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安排、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范式和课程考核方式上。

【关键词】 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



一、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说,各个类型、各个层次教育的课程建设都应当遵循适需原则。就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来说,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如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如此,远程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同样如此。但我们这里讲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指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应当满足学习者需求和社会需求,这种需求是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学科性、知识呈现的系统性和技能训练的全面性的学习者需求和社会需求的。

一方面,开放大学课程必须满足学习者需求。开放大学学习者主体是在职成人,他们是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来到开放大学接受继续教育甚至终身教育的。他们对继续教育课程有着特定的需求,即要求所学课程满足他们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职业发展的需要、转换岗位的需要、兴趣发展的需要、充实自我的需要以及休闲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对开放大学课程有特定的需求。社会各行各业、各个组织为适应时代变革和技术进步需要更新知识、革新技术、改进工艺、优化管理,开放大学的课程应为此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贡献。一个行业、一个组织自身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有赖于队伍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所以,说到底,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两者是统一的。

二、坚持课程建设适需原则是时代变革使然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向以信息业为主的知识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乃至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时代的变革对全社会、对各级各类组织提出了适应变革、更新知识与技术、改革工艺与管理的新要求。对社会和组织提出的新要求,说到底是对组织成员乃至全体社会成员提出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新要求。时代对社会成员提出的新要求,从根本上说,是要求社会成员实现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在知识社会里,虽然学历仍不失为进入岗位的重要条件,但已不是唯一条件甚至不是主要条件。社会成员在有一定学历和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应当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升能力。而时代变革对社会各行各业和社会成员的新要求,实际上是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发端和适应于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以一次性学校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面临转型性变革,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开放的社会化的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极具时代特征的新的教育模式。

三、坚持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对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变革和教育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讨论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问题,坚持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对于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开放大学定位于在职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承担着服务广大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特殊使命和国家责任。这种满足社会和学习者需要、服务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办学定位,必然要求开放大学开设的专业与课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富于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恰恰是开放大学突出的办学优势所在,也是开放大学鲜明的文化特征所在。

坚持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原本是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没有多少异议的命题,之所以对新生的开放大学在全面启动课程建设时突出强调要坚持适需原则,是因为在以往的远程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职业教育中,都曾出现过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同质化、趋同性的毛病,这个毛病现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个毛病不治愈,不建设特色鲜明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学习者需要的课程,新生的开放大学就不能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就谈不上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就谈不上全面服务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观点要让人们从理论上接受不是太难的事,难的是这个观点要深入人心,内化为一种强烈的意识,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程建设应当坚持适需原则,这原本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正确观点,但并没有因为普遍认同而成为广大课程建设者的自觉行为。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普通专科课程与普通本科课程的趋同性,曾经导致一些普通专科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被边缘化。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创办的一大批职业学院,曾几何时因为专业、课程与普通高校趋同而难出特色。远程教育高等学校的课程至今也还存在着与普通高校课程趋同的问题,新生的开放大学当引以为鉴。

四、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

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各个要素中

第一,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体现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开放大学的课程目标设计,应当积极关注时代的变革。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正在改变人们的能力观、知识观和学习观,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以识记、理解、应用等低阶认知目标为主的课程认知目标正在转变为强调分析、综合、创造等高阶认知目标。应当充分考虑在职成人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转换工作岗位、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等极富功利性的学习需求,充分关注在职成人继续学习是一种基于职业的学习、基于需要的学习、基于经验的学习、基于理解的学习、基于生活的学习等鲜明特征,致力于促进在职成人学习者实现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知识结构的最优化和实践经验的理论化。由此可见,开放大学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应当是传统课程目标定位的移植,也不应当是学校教育课程目标定位的重复,而应当是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与素质增强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定位。

第二,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体现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开放大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应当追踪知识社会的发展步伐,从侧重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逐步转变为渗透更多的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课程不应当是一个按学理结构精心设计、强调识记性知识、布满了问题和答案的“迷宫”,而应当更多地关注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开放大学的课程内容应当满足在职成人更新知识与提升能力的需要,应力求内容实用、知识结构合理,致力于将学习者最缺乏、最需要、最希望学到的知识与技术作为课程内容。开放大学的课程内容不应强求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知识的全面性,而应当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应强求学术前沿的高深理论,而应当追踪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发展的时代步伐,追求课程内容的快速更新与课程结构的不断优化。

第三,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体现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在职成人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个别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特点,对开放大学课程资源提出了适用性和多样化的要求。首先,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确保资源的适用性。纸质教材作为课程学习最基本的资源,应当承载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力求内容精简、结构精当、文字精粹,便于学习者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知识单元联系的线索。视听教材要系统讲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尤其要突破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以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其次,课程资源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确保资源载体的多样化。强调开放大学课程资源载体的多样化,其意义,一是可以为不同课程内容的呈现找到恰当的形式。一般说来,纸质教材作为基本学习资源,要承载课程的基本内容。视听教材、课件等载体,要根据课程特点,或者系统讲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或者讲授课程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或者进行案例分析、操作演示、模拟实践、学习自测、学科拓展等。二是可以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学习者提供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三是可以为不同学习习惯的学习者提供资源载体的选择余地,方便学习者。现在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普遍采用的资源载体有纸质教材、视听教材、课件和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种类不可谓不多,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突出需求与爱好,重点优化主要媒体的学习资源,真正吸引学习者。据《E-Learning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挖掘》课题组调研报告,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基本上以课程考核评价为导向,只浏览课程考核评价所要求浏览的资源,而很少浏览其他资源。据河南电大学习资源库自2008年至2011年11月24日学习者点击数统计,在9类学习资源中,学习者点击视频课堂资源高达2115889人次,占29.45%,居第一位。其次是期末复习与模拟试题资源点击数2007068人次,占27.93%,居第二位。由此可见,我们应当把课程讲授的视频资源作为建设重点,做优做特做精,其他辅助资源则应力求精简、实用。

   第四,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体现在课程教学范式上。开放大学的教学由教师和学习者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的基本特征所决定,其课程教学实施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特别注重课程学习模式设计,切实加强学习支持服务,以确保学习者个别化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要从以传授知识的讲授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习活动组织为主,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要从按顺序逐一“消化”知识点向侧重知识关系的梳理和小组协同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方式转变。课程学习模式设计应当高度重视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学习技巧的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则要突出学校和教师对学习者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引导、辅导与督导。远程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进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媒体,固然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但也在考量远程学习者的自律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开放大学课程学习设计应当积极帮助远程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克服孤独,主动学习,坚持学习,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习能力。应当积极引导远程学习者珍视互学机会,通过QQ群、BBS、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开展协作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对远程学习者最根本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提供适需、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此外就是周到的课程学习辅导服务、教学信息服务和接待咨询服务。要利用多种媒体,开通生师交互、生生交互的渠道,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者媒体选择倾向的新变化。据2010年度河南电大远程接待中心接待学习者咨询数统计,在论坛、Web聊天、电话、邮件、短信息5种媒体中,呼入量最大的是论坛、Web聊天和电话,分别占了46.3%、28.2%和21.2%。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尽可能地运用学习者喜爱的媒体进行信息沟通。
第五,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应当体现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开放大学课程考核要打破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而且多以集中、书面、闭卷形式进行的传统课程考核模式,强调课程考核的过程性和开放性,建立起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集中考试与随时考试相结合的开放大学课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要特别关注学习效果,同时着眼于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持续性和学以致用。要考虑职业人的学习特点,将学习者的各类先前的和学中的探究性成果、实践性成果不同程度地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与成绩认定的范围。要根据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时间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实行分类考核、分阶段考核、多元评价和随学随考。随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从传统的以“知识精加工型学习”为主向以“知识贯通型学习”为主转变,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应当与之相适应。深化考试改革,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当是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的题中之意。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 变革与创新:中国未来教育的走向[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2] 任为民.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

[3]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王运武. 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

[4] 黄荣怀.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转型[EB/OL]. [2011-11-]24].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544859.html.2010-12-21/

[5] 葛道凯. E-Learning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挖掘[EB/OL]. [2011-11-]24]. http:///g/15232.2011-11-17/



作者简介:彭思毛,教授,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410004)。

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