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不该打你,我的孩子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9-12

                    该不该打你,我的孩子

编者按

  每当孩子极度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都在纠结:究竟要不要“以暴制暴”?本期东子老师所做的一份微型调查表明:九成被调查的家长都不认可打孩子的行为,然而有八成家长仍旧在“关键时刻”以武力或暴力解决问题。这个矛盾的结果表明: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时候,还缺乏科学的方法。表扬一个孩子很容易,惩罚一个孩子则很难。家长要懂得:惩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反思认识到错误,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感到恐惧。

  如今在中国家庭教育界,最抢眼的莫过于“虎妈”和“狼爸”式的教育。随着“虎妈”和“狼爸”的出现,新一轮“棍棒教育”回潮,使东子愈发关注惩罚教育。为了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东子通过新浪博客(东子教育)举办了“关于打孩子的调查”。

  来自湖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四川、辽宁、广东、内蒙古、重庆、北京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113位家长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其中孩子父亲32位,占28.3%,孩子母亲81位,占71.7%;幼儿家长53位,占46.9%,小学生家长37位,占32.7%,初中生家长16位,占14.2%,高中生家长7位,占6.2%;孩子为男孩的有55位,女孩有58位。

  我的调查问卷的三个问题分别为:

  一、您认可打孩子吗?为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只有4个家长认可打孩子,其他均不认可。

  来自陕西西安3岁半女孩的妈妈说:“我不认可打孩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我小时候最痛恨父母打人。打孩子不益于身心的发展,而且容易把孩子打‘皮’了,还会越来越叛逆。有时候父母打孩子也容易形成坏习惯,只要孩子干的事不如意,就习惯性地动手打孩子。”

  来自河北邯郸7岁男孩的妈妈说:“不认可。俗话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当然孩子也不能一味地夸奖。我的观点是要针对孩子不同实际情况,给予孩子不同方式的教育和鼓励。如果家长教育效果不好时,可以联合孩子老师一起进行。”

  河南平顶山8岁女孩的妈妈说:“不能打孩子,我认为应该多讲讲道理,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来交流沟通。打是暴力,武力能降住人,但降不住人心,打只能治标但不能治本。”

  山西长治1岁男孩的爸爸说:“我承认打孩子是不好的行为,打孩子不能从根源处解决问题。但是我认为在有的时候打也不是不行,就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打和如何打。古话说‘棍棒出孝子’,虽然现在看来是非常不理智的,但是能流传到现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江苏南通5岁半男孩的妈妈说:“我不认可打孩子,孩子虽然弱小,但也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都不希望受到别人指责、打骂。即便他们做错了,也不该打骂,这会让他们幼小心灵受到伤害。”

  安徽定远3岁男孩的爸爸说:“我不认可打孩子。因为打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极大伤害和不尊重。最近被热炒的‘狼爸’‘虎妈’,即便他们的孩子考上了名校,我也不想学他们。有更多的‘狼爸’‘虎妈’式的孩子,在这种暴力的教育方式下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二、您打过孩子吗?为什么?

  虽然很多家长不认可打孩子,但大多数家长却承认自己打过孩子。

  重庆万州4岁男孩的妈妈说:“我打过孩子,只有一次。那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去给亲戚拜年。在和亲戚家的孩子玩耍完后,临走时我儿子非要人家的玩具。我说回去给他买新的,他死活不肯,非抱着那个玩具不放,让我们很没面子,所以打了他。”

  湖北宜昌16岁女孩的妈妈说:“对孩子有时还是要惩罚的,太小的孩子还没有是非观念,有时打后的疼痛可以帮他记住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我打过一次孩子,那是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下班回来,看见女儿趴在书桌前睡着了,作业只写了两个字。我当时气愤不已,告诉她今天不许写作业啦。她拼命哭喊,说明天老师要批评她的。我让她到床上去,她拼命反抗,把被子全都掀开哭喊。我担心她感冒,于是往她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下,并且厉声地告诉她,不许掀被子。过后我和孩子讲了为什么打她,以后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江苏南通5岁半男孩的妈妈说:“虽然我不认可打孩子,但是我还是要承认打过孩子,而且还不止一次。这跟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只是我认为孩子有了坏的习惯和行为才打他,比如,做事情老是拖拖拉拉,磨蹭时间,每天上学都迟到;学习没有钻研的精神,一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借口跳过;做的事情太过分,对人不尊重。”

  陕西西安3岁半女孩的妈妈说:“我打过孩子,那是在我们家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带她去朋友家玩。因为玩得太开心,她不愿意回来,我说天晚了,阿姨和宝宝都要休息了,咱们明天再来玩好吗?可是对她来说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所以我强行将她带走。回到家后她就在地上打滚,我的情绪也不太稳定,情急之下在孩子屁股上打了好几下,打得我手都疼了。但是她哭得越来越厉害,我就越发生气,又打了几下!不过是对孩子一点作用也没起。事后想想真的很后悔,从那以后我就告诫自己以后一次都不能打孩子。”

  三、您认为自己溺爱孩子吗?为什么?

  所有参与调查的家长,没有人认为自己溺爱孩子,有的即便承认对孩子溺爱,也把责任推到了妻子或丈夫身上。

  江苏如皋5岁半男孩的妈妈说:“我认为我不溺爱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家长把孩子捧在手上视为掌上明珠,小心翼翼地呵护,什么都去纵容。我爱我的孩子但从不纵容,对于他的每一个要求,我都要其有合理性才能满足,奖罚分明是我的原则。孩子有时就像冬天里的小雪人,你若把它捧在手上,它就会慢慢地融化掉,直到没人样。”

  河北涉县7岁男孩的妈妈说:“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吃穿我比较宽松;对他的为人做事,包括品德、性格的养成等,要求比较严格,我觉得这是做人的根本。我的观点是一辈子能干多少事、干成多大事,那是人的一个能力问题,但做人是原则问题,一定要与人为善。”

  北京海淀6岁女孩的爸爸说:“相比较而言,我们对孩子还好,不应该算溺爱。从小我们就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有些无理要求,我们尽可能不向她妥协。但有时实在不忍心也迁就过她,孩子还比较懂事。”

  陕西西安3岁半女孩的妈妈说:“我觉得对孩子不能太溺爱了,因为她需要成长和独立;而溺爱的孩子很难长大,要么就成了小霸王。记得我家孩子两岁的时候,走路相对已经很不错,但是她就是不走,非要大人抱。她的爷爷奶奶就非常地宠她,走一点路就心疼得不行。我觉得孩子需要锻炼,这样她的身心发育才会更健康。我的爱无条件,但是有原则。有些事情我觉得可以让她无条件地做,但是有些事就要有底线和原则。”

  广东深圳4岁女孩的妈妈说:“我打过孩子,那是孩子3岁时,我做饭工夫这家伙打碎了一块大镜子,她居然还乐呵呵蹲在上面玩儿。我再也没法克制,一顿呵斥外加揍了她一顿。孩子吓坏了,先愣住了,而后又哭,我没理她。虽然心疼,不过真奏效,至少三天之内,她的行为收敛了很多。自此之后,我发现,对于这样的孩子,小暴力真是最好的方法。你教训她一次,她就会长记性,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要顾忌。我觉得‘棒下出孝子’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很大程度上说明还是有道理的。”

  四、结论:九成家长不认可打孩子,但八成家长却都打过孩子

  从这份调查回馈信息可以看出,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理论上90%以上的家长不认可打孩子,可在现实生活中80%以上的家长却打过孩子。就像湖北的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不赞成打孩子,但对孩子还是要惩罚的,有时打后的疼痛,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是与非。

  同样,大多数家长不认可溺爱孩子,或不认同自己溺爱孩子,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还是溺爱着自己的孩子,就如北京的一位家长所言:尽可能不向孩子妥协,但有时实在不忍心也迁就了。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95%的家长不认同打孩子,100%的家长不赞成溺爱孩子,可现实却是:大多数的家长正在打孩子和溺爱着孩子。

  为什么家长不认可打孩子却又在违背自己的意愿呢?我想除却现实的因素外,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家长没有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这时打就成了唯一的手段;二是由于自己在工作生活上,遇有不顺心的事而迁怒于孩子。

  我不主张打孩子,但是也不否认在一定情况下,打也是一种很好的惩戒,这要视情况而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惩罚的方式有很多,而“打”仅仅是众多惩罚方式中的一种。能够用言语批评解决的事,尽量不要用责罚。如果责罚可以解决,那就不要用“打”的手段。

  无论是溺爱还是打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爱,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和理性,所以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爱应是奖惩分明,科学适度,理性有加,以鼓励为主,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只有奖惩分明,您的孩子才会更出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