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血拔罐出血颜色辩证

 淄水渔夫 2012-09-14

我们在刺血拔罐中发现血的颜色不同、量的多少不一、而且可以在罐口罐壁出现水气,甚至引出的是水,起罐后局部可表现为暗紫色、水泡等。这些说明了什么?其实在《灵枢经》“血络论第三十九”曾载有“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挽着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着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挽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挽。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可以解释为血虚患者容易出现晕厥;气血盛者则易出现血射现象;瘀血久而挟热者,血黑且污浊;有新饮,则血出挟有水液;饮病久,身内有积液,局部容易出现水泡;水邪在体表,刺血可能造成局部水肿;临床上的确如此,患者体壮则血出多而快;血黑而凝固者,多为血瘀重且挟热,起罐后皮肤紫暗;体内有水气或过于寒湿,则罐口罐壁出现水气或液珠或针眼处出现气泡;如有积液(多为恶性积液),不论在何处刺血拔罐都可以见到水与血分层现象或单纯引出清凉的液体,在胸壁刺血拔罐极易留下水泡;四肢胸背皮下水肿,刺血拔罐后容易出现治疗处的局部明显水肿;出血多而心烦意乱者是因为针伤及经脉(动脉或静脉),而不是伤及浅表的毛细血管。同时发现身体弱者容易晕厥,对这类人群刺血拔罐要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