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鸿墨轩3dec 2012-09-14

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附局部图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之执笔作者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神龙本兰亭》工艺品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序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饮酒赋诗,由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 

兰亭序临摹本鉴赏

兰亭序的结构特点


      传说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人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 
      传说这一被视为"神品"的稀世珍宝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品,也有的说被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大书法家僧人智永密藏,众说纷纭,它到底在哪里,我们还能见识到这一书法上的奇迹吗?关于《兰亭序》的真伪之争,在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有过大场面,争论到最后竟至要挖唐太宗的陵寝,亦可见激烈程度之一斑。 
《兰亭序》的真伪之谜

      与两汉、西晋相比,《兰亭序》书风的最明显特征即是它的用笔细腻和结构多变。王羲之以前的墨迹如陆机《平复帖》、吴皇象《急就章》都走古拙一路,有内敛之功无清雅之姿。存世汉简用笔潇洒飞动,但在间架上却又飘散而乏媚趣。王羲之的大贡献即在于他主动地把纯粹出乎自然发展的书法引向一个较为注重技巧华美特征而又不断锤炼以见精致的境界。存疑的《兰亭序》也罢,他的其他一些作品如《十七帖》、《快雪时晴帖》、《频有哀祸帖》等等,都体现出相同的趋势二以古法帖的“拙”为比较对象,后人对王羲之的书风赠予一个友好的美称:“媚”。技法的从拙到巧是一个进步的标志,因为它意味着书家具有能主动地把握审美,并在创作中将之表现出来这样一种能力,成为书法艺术觉醒的最重要象征。 
王羲之与兰亭序


      王羲之以一介文人,俨然成为时代潮流的幸运儿,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地以卓绝实践奠定了书法在东晋的时代基调。他还以此决定了书法艺术近二十年的未来步伐,视书法不仅为实用的传递思维的工具,还视它为一种抒情达意的艺术,观念更叠的关键转戾点亦在他这个时代。 
千年书圣王羲之

兰亭序的临摹
     
     

附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集字创作

兰亭序临摹演示

以下是历代书法名家临本局部
 

一、唐. 冯承素摹本(神龙本)

      冯承素摹本为墨迹本。亦称《神龙兰亭》,唐人摹本(传冯承素摹)。白麻纸本。元人评“书法秀逸,墨彩艳发,厅丽超绝,动心骇目,下真迹一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本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神龙本局部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二、开皇临兰亭

      开皇兰亭传为晋王羲之书,因刻于隋开皇年间,故名。书法朴拙迟重,与《定武兰亭》有灵滞之分。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三、欧阳询《定武兰亭》 

      定武兰亭因北宋时发现于定武(今河北真定县),故名。传唐欧阳询据右军真迹临摹上石。《兰亭》刻本甚多,此刻浑朴、敦厚,为诸刻之冠。此《定武兰亭》为元柯九思藏本。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铁划银钩世间异宝--罕见的欧阳询楷书<兰亭序>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四、唐. 虞世南临兰亭序
      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越州余姚人。初仕陈、隋,终入唐。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贞观七年授秘书监。书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授。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五、唐. 褚遂良临兰亭序
      褚遂良(五九六至六五八),钱塘(今杭州)人。历官谏议大夫、中书令、吏部尚书等。其初学欧阳询,继学虞世南,终取法二王。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六、宋. 宋仁宗临兰亭序
      宋仁宗,名祯,真宗第六子。在位二十四年,时称仁主。宋欧阳修云“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七、宋. 薛绍彭摹兰亭序
      薛绍彭,宋神宗时长安人,有翰墨名,官秘阁修撰。宋人云“超越唐人,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若。”存世书迹有《诗刊》、《兰亭临写本》等。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八、宋. 米芾临兰亭序
      米芾(一O五?一一一O七),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祖籍太原,晚居江苏镇江,宣和时为书画学博士。精鉴别,工诗文,书画自成一家。书学羲之,篆宗史籀,晚年出入规矩,人争珍玩。为宋代四大书家之一。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九、宋. 游相藏定武兰亭序(洛阳本)
      南宋丞相游似家藏《兰亭序》百本,此为其所藏之《洛阳本》。全文三百二十五字,“怏然自足”后面多一“僧”字。书法典雅流畅,为世所重。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赵孟頫临兰亭序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官拜翰林学士、荣禄大夫。书画名冠天下,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妙绝古今。元鲜于枢云“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传世作品甚多,此为其一。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一、元. 俞和临定武兰亭序
      俞和,字子中,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钱塘(今杭州),隐居不仕,喜翰墨,临晋、唐诸帖甚多。此临《定武兰亭》为其精妙之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12、明. 文征明临兰亭序
      文征明(一四七O?一五五九),初名壁,别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翰林院待诏。绘画、书法皆精能,对后世影响极大。为明代著名书画大家。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三、明. 董其昌临兰亭序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书初学唐人,上溯魏晋。书宗董、巨及宋元诸家,终成一代大家。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四、傅山临兰亭序
傅山(一六O七—一六八四),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人。善诗书画,其书篆、隶、正、草无不精。晚年所作更是狂放不羁而不失法度,极具风采。为明末清初著名书家。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五、八大山人书兰亭序
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O五)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明皇室后裔。明亡,出家为僧,后又做道士。工书法,尤擅绘画,成就极度大。行楷学王献之,纯朴圆润,无明人习气。曾书临兰亭序多篇,此为其一。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六、康熙临兰亭序
      康熙(一六五四—一七二二),名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年号康熙。喜好书法,马宗霍《书法纪事》:“对祖好学工书,尤爱董其昌笔。”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七、郑板桥临兰亭序
      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工诗词,善书画,尤长于兰竹,书法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十八、石韫玉作颠倒兰亭序
      石韫玉(一七五六—一八三七),字执如,号琢堂,吴县(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书,兼擅古文。在《兰亭序》基础上颠倒其文,重作兰亭新序。 
扑朔迷离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 千结堂主 - 千结堂主书画工作室 
 

张羽翔临习兰亭序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