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坠“回报率”的陷阱!/唐德玲

 ue23 2012-09-16
             谈过应该以什么态度应付“冲动式”的投资,或投机后(把它视作零食而非主粮),今次我想谈谈一些保守的投资,例如每年回报大约3-5%的投资。

    虽然我没有正式统计,但我绝对相信,姊妹们当中,也不乏喜欢这类低风险投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想冒风险的,用专业的讲法是,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喜欢“以小博大”的人固然有,但同样有人会喜欢“以大博小”,正正就是因为这些人不喜欢冒风险,他们宁愿以一笔较大的资金去博取百分之几的回报,但大前提是要稳阵。

    早前就不约而同有两位姊妹拿了一份在某银行取得的传单,推介一种叫即期年金的产品,问我是否值得买?传统年金的概念是客人存入一笔钱,然后每月或每年取一些来作退休金,直到百年归老为止,客人买年金是怕自己太长命,整个安排跟人寿保险刚好相反,因为人寿是你每月或每年付保费,当不幸身故时,便可以一笔过取得保险赔偿,客人买人寿保险是怕自己太短命。

    这产品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分两年,存入一笔资金,假设每年50万港元(下同),两年合共投入100万,然后你可以选择实时收取年金,每年保证可以从户口中提取77,700元作为退休金,总共可以取16年,期满后还可再取19,500元现金,总回报是126.27%。

    我反问这两位姊妹,你认为存入一笔钱,15年内合共取得126.27%回报是否吸引,她们望着我,眼神带点茫然,似乎无法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

    我再看看有关传单,原来客人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把所有即期年金保留在账户内滚存生息,到了第15年,当投资期(又称保障期)完结时,合共可取回191.46万元,即总回报率为191.46%。

    我又问她们这是否吸引,这一回她们似乎颇为满意了,因为存100万,15年后取回191万左右,在今时今日的超低息环境实在不错呢!

    其实,我这两位姊妹对于投资回报这个观念是很模糊的,而我也认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往往用一个很含糊的“总回报率”是有意误导的。

    我推一个极端,大家就会明白。如果同样是分两年,每年投资50万,50年后我可以取回300万,即总回报300%,你说吸引吗?

    另一种情况如何,如果同样分两年,每年投资50万,20年后就可以取回300万,总回报同样是300%,我想你们一看便知道,同样是300%的回报,但后者一定比前者吸引,因为只需20年便可取得300万,但前者要等50年!

    这个例子相信大家不难明白,但刚才提到的年金产品又如何?每年取年金,15年时总共可得126.27%回报,又或者把所有资金留在户口滚存生息,15年后一次过取得191.46%回报,是否吸引呢,后者比前者的“真实”回报又是否高很多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大家便要知道另一个回报率的概念,专业一点叫内部回报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但大家不用理会这个古怪的叫法,你只要问银行职员:“如果我选择取实时年金,那么,我这100万投资,每年的复式回报率是多少呢?又或者,我选择把所有年金留在户口滚存生息,最后我一笔过取回191万,那么我的每年复式回报率又是多少呢?”

    我建议,如果她/他说不出年回报率是多少,那你就不要惠顾她/他了,因为她/他根本不是一位专业的理财顾问!如果她/他懂得回答,你就继续吧!

                 这个年回报率或内部回报率(IRR)的概念如何,而上述的年金产品的每年复式回报又是多少呢? 简单来说,这个年金产品的安排是,客人可以分两年,每年投资50万,15年后连本带利取回191.46万;又或者,客人选择一开始就每年领取77,700元退休金,而15年内一共可取得126.27万,大家应该如何理解两者的回报呢?

    银行方面,准确来说是保险公司(银行只是代售),她们只提供一个126.27%的总回报(前者),以及一个191.46%的总回报(后者)。这又是否足以令大家掌握两者的分别,以及跟其他产品或投资去比较呢?

    我上次已经指出,如果大家本金一样,年期又一样,191.46%回报当然高于126.27%了。但如果我稍为改一改,后者要20年才可以取得191.46万,我相信大家就很难直接比较了!

    所以,要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在投资理财方面,一定要认识一个叫内部回报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的概念。这个名称看似古怪,但说穿了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式回报率。

    我再用简单的说法是,你投入的每一分一毫,每年可为你提供的回报率,就是这个内部回报率的概念。

    大家要明白,我们的投资,不一定是一笔过付出,然后一笔过取回。如是的话,计算回报时就简单了。例如年初投资1万元,年底时取回1.2万元,那么,年回报率就是20%了。

    但如果两年后才取回1.2万元,那又如何呢?可能你会答,每年10%回报啰!但这是单式利率的计算,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会以复式利率去计,即是我们常说的“连本带利”概念。如是的话,上述的情况,年回报率只有9.5%,而不是10%了。

    好了,如果不是一笔过投入,而是分期投入,正如我在前几篇专栏中建议,姊妹们应该多做一点定期定额的有纪律的投资,这就属于分期投入,一笔过取回,计算回报时就比一笔过投入复杂了,必须出动财务计算器了!

    如果是分期投入,又分期取回,正如该两位姊妹给我的年金产品,而你又选择分期支取年金,那么,出动财务计算器之余,更加要用现金流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会更复杂了。

    当然,对大部分不是从事理财策划的姊妹来说,你根本不用知道具体怎样计,但需要懂得怎样问!即是,无论我分多少次投入,又或者分多少次提取,总之,我投入的每一分一毫,每年的复式回报是多少?!

    好,我现在假设了!如果是以即期年金的方式支取,15年总共取回126.27万,其实每年复式回报为3.5%;如果选择15年后一笔过领取191.46万,每年复式回报就是4.3%。

    骤眼看,在今时今日的低息环境中,年回报达3.5%,甚至4.3%,算是不错了。前者的实际回报低一点,因为它提供了现金流,即是可以早一点取得回报;后者要放弃期间的现金流,整笔钱绑住15年,是否值得,就要看大家的客观情况了!

    不过,我留意到一点,该宣传单张中指出,她们的回报计算是假设客人的资金留在户口中,再以5.5%的利率滚存,而这5.5%是不保证的。我稍为担心,如果低息期持续,她们能否再以5.5%的利率替客人滚存呢!?

    另外,刚才我提到,上述例子中,如果客人不是15年后取回191.46万,而是20年,其实,每年的复式回报会跌回3.2%,跟实时领取年金的回报一样,可见时间因素是大家比较回报率时,不可忽视的因素。下次我会再就投资三大元素:本金、时间及回报率作详细阐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