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佩兰:仁术引来“回头客”

 田王老羊 2012-09-17
胡佩兰:仁术引来“回头客”
2012-6-28 12:51:27 来源:医药卫生网作者:医药卫生网 阅读:2432>次

胡佩兰:仁术引来“回头客”
本报记者  张晓华


   
河南省仍在临床坐诊的年龄最大的主任医师是谁?对这个问题,“知情人”一定会脱口而出:胡佩兰!
    对“知情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温暖的名字,更是一个让人心安的名字。当满头银丝、96岁高龄的胡佩兰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时,那一幕,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都是熟人介绍来的
    一大早,河南省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佩兰的妇科诊室外,就诊的患者已排起了长龙。
    据说,胡佩兰的病人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熟人介绍来的。这不,家住郑州市航海路29岁的赵女士,跟胡佩兰已有5年的医患交情。她是她婆婆介绍来的。
    “胡奶奶,您还记得我吗?”赵女士还没落座就问胡佩兰。“记得。你那时候生完孩子胎膜没清理干净嘛。”说完,胡佩兰毫不含糊地喊出了赵女士的名字。
    “我最后一次来看病是半年前的事了。不管我隔多久过来,老人家都能喊出我的名字。”赵女士告诉记者。
    2007年,赵女士在郑州一家医院剖宫产后,一直有疼痛和出血症状。她到医院诊治,医生检查后说是子宫收缩无力,给她打了消炎针和缩宫针。最终,赵女士花了几千元钱病却没看好。在婆婆的建议下,她找到了胡佩兰。
    “胡奶奶看病不嫌麻烦,我说有出血,她检查时没有见,就让我啥时候有出血啥时候来。一连检查了三四回,她见着出血了,才确诊是胎膜没清理干净。”赵女士说。
    确诊后,赵女士做了清宫手术,花了几百元钱就把出血止住了。从那以后,赵女士有妇科病只认胡佩兰。她还把胡佩兰推荐给她周围的朋友,朋友又推荐给朋友,结果赵女士每次来看病都能看见熟面孔。
    郑州市大岗刘乡密洞村闫女士也有类似经历。闫女士今年48岁,7年前经熟人介绍找到胡佩兰,因此捡回一条命。“那时我的炎症总治不好,看了多家医院都没用。来到胡大夫这儿,她让我全面检查一下,结果就查出我患了宫颈癌。”由于发现得早,闫女士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做了宫颈癌切除手术,术后恢复得很好。如今,她每隔两年都要到胡佩兰这里检查一次。闫女士每次来也都能碰见熟人,上次还遇见了她的侄女。
    胡佩兰的病人来自四面八方。新疆的、浙江的、广州的、北京的……在强大的口碑传播下,这些患者从千里之外来到这个不起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这名96岁的退休妇科专家。“经常有病人大老远跑来看病,医药费才花几十元。患者开玩笑说,来你们这看病,路费比药费贵多了。”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说。


绝不能少问病人一句话
    胡佩兰的坐诊时间是周一到周六上午。每周坐诊6天,即便是放在年轻大夫身上,这个工作量也不小。但十几年来,除非是病倒在床,胡佩兰绝不耽误一次门诊。
    唐利平还清楚地记得2009年的冬天,一场大雪没到人的小腿,机动车辆无法在路上通行。胡佩兰居住的家属院离门诊有将近2000米,老人若想照常坐诊的话,需要坐着轮椅去。“今天咱们就不坐诊了吧?大雪封门,您又这么大年纪。”唐利平建议胡佩兰。“咱不能叫病人白等。”胡佩兰左右就这一句话。拗不过老人,唐利平跟另外两名同事用轮椅推着老人,在大雪里走了一个小时。
    坐诊时,不管到多晚,胡佩兰都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才回家吃饭。记者随手翻开胡佩兰的门诊登记簿:4月13日,36个;4月16日,36个;4月20日,32个;4月23日,34个……她每天接诊的病人,都在30个左右。老人看病问得仔细,接诊每位病人最少要花上10分钟。因此,下午点常常是胡佩兰的正常下班时间。如果病人1超过30个,下班时间还要往后推。
    胡佩兰的学生宋雪霞记得,病人最多的一次,胡佩兰从早上8点坐诊到下午4点,老人在下午5点多才吃上午饭。病人多时,胡佩兰一上午要说上千句话。她可以少喝水、少去厕所,但绝不能少问病人一句话,不能少交待一句注意事项。
    从北京远道而来的24岁打工妹青青患有不孕症。她在北京一家民营医院花几万元做了双侧输卵管疏通术,术后一年依然未孕。听说郑州有位老专家擅长治疗不孕症,她坐着火车赶到了郑州。在给青青诊断时,胡佩兰事无巨细地询问了她在北京检查治疗的全过程、她爱人的健康状况、同学朋友是否患有结核病等,提了30多个问题。胡佩兰一边询问一边仔细看完了十几页的检查单和手术记录。问诊结束后,胡佩兰还给孙青青做了妇科检查。
    记者看到,在5月8日上午就诊的29位病人中,胡佩兰至少为20名病人做了妇科检查。从坐椅上站起来,走到操作间,检查,再走到诊室重新落座,这名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要靠钢板支撑的老人,每天要重复20多遍上述过程。每次站起和落座时,胡佩兰都要先用双手撑着桌子的边沿。
    整个上午,胡佩兰虽然只喝过一口水,但她始终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候诊的病人对老人敬意十足,她们用很小的声音议论着谁谁谁在这里治疗之后已经成功怀上了孩子。



100岁时还要为“希望工程”捐款
    96岁,本应在家享享清福,安度晚年,胡佩兰为什么每周6天风雨无阻地坐诊?老人退休前是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现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活着总得对人有点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用处多没意思啊!”
    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胡佩兰退休后从来没有闲过。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佩兰开始把退休金和坐诊收入积攒起来,每年为“希望工程”捐一次款。如今,老人已经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我当年还考虑过捐资给养老事业,但我的钱不多,对养老事业来说杯水车薪,起到的作用有限。给贫困学生捐助就不论多少了,每建一个书屋都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兴教强国啊!”胡佩兰说。
    正是由于有一颗服老但不怕老的心,胡佩兰才能“花落春常在,所到处处春”。胡佩兰订有多种时政、专业方面的报刊,还在多家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妇科学有什么新进展,社会上发生了什么热点新闻,她基本都知道。
    “我想了,我还得继续为‘希望工程’捐款。2016年我100岁的时候,我准备一次性地把我这辈子的积蓄都捐出来。”胡佩兰说。


(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