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善乡镇文化体系重要机制建设

 向望月 2012-09-1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乡镇文化体系
重在机制建设
周建华

    周建华

    建设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村民基本文化利益的社会福利事业,最能体现文化的民生精神。而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抓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镇文化事业稳步、快速、持续发展。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国家、集体、合资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经费,拿出相应资金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实行专项补贴,将乡镇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一定数量的国债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各市州、县(市区)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能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还应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投资融资工具和多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使各类社会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形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的互动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文化队伍是繁荣乡镇文化事业的长久之计。要把培养和关心文化人才作为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好乡镇文化工作者的具体困难:一要解决好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保证文化专干与乡镇其他干部享受同等待遇,让他们热爱、热心文化事业。二要建立和实行激励机制,对自学成才、尽职尽责工作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多、效果好,或在各类展演中获得名次的文化工作者,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设立文化领域的政府荣誉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会环境。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人才,不断更新、充实农村文化队伍。三要实行业务培训制度,加强文化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开拓文化专干的眼界,更新他们的观念和知识,让其精通一至两项业务,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四要出台民间文化人才职称评聘特殊政策,鼓励民间技艺大师收徒授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建立职能科学合理、机构统一精干的文化管理和监管机构,制定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乡镇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文化管理部门要对乡镇文化站从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与基本活动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考查,建立乡镇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组成绩效评估组织机构,每年对各乡镇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实地考核验收,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任务、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加以评估。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委和政府各有一名负责人主管文化工作;二是要求党委和政府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文化工作,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考核党委、政府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三是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要适当;四是通过政府行为去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形成群众性文化活动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自觉、乐意投身到文化活动中去;五是开展“文化达标村”、“文化活动示范户”、“文化庭院”等评选活动,用先进典型引路,并对落后者制订计划,限期整改,推动全乡(镇)文化工作开展。同时,要强化考核评比,奖优惩劣。通过考核,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文化管理机构在乡镇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从而实现和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作者系省直机关党校文化科技教研室主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