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名著:学几招防医骗的绝活

 昵称535749 2012-09-18
文/赵炎
    如今的医骗确实够嚣张的,前有“神医”张悟本、“道医”李一,后有“养生作家”马悦凌、“拉筋”萧宏慈,你方唱罢我登场,吐沫横飞治百病,利用媒体大肆炒作,为名乎?为利乎?大概二者都为。老百姓笃信“健康是福”,也舍得为健康花钱,看到这些医骗个个那么有“名”,不入其毂中才怪。对待医骗,百姓固然是愤怒的,但政府从未动真格的去查处惩治,咱也没得法子,所以只能在预防医骗上下功夫了。
    怎么预防医骗呢?赵炎总结出几招,供大家参考。一忌病急乱投医,去正规医院找正牌医生,是正道;二忌轻信媒体所谓的“成功案例”宣传,医疗广告背后,大多是陷阱;三忌盲目跟风,先咨询可信赖的专业人士很要紧;四忌迷信“大师”、“神医”、“教母”等称谓,这些称谓,离医骗最近;五忌受骗不吭声,应及时报案、揭露,撕开医骗嘴脸,警示他人不要再上当。
    当然,我要坦白,这些招数不是原创,是我在阅读文学名著时,跟书中人学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咱没读破那么多书,下笔也就神不起来,但学几招对付医骗的绝活,多半有效。
    在《红楼梦》晴雯感冒那一回里,贾宝玉先是请了一个蒙古大夫胡庸医为晴雯看病,这人或许也是太医,人如其名,正是一个庸医。宝玉是如何发现医骗,并预防医骗的呢?一是看他开的方子,二是另请熟悉的王太医。这个情节,许多读者不会陌生。宝玉看方子,说明他不迷信太医的头衔;发现方子不对,敢于当面发怒“生气”,说明他对医骗不姑息;另请熟悉的王太医,说明宝玉头脑冷静不盲目。
    说实在的,宝玉请王太医,是请对人了,这位太医绝对是专家级别的,医术精湛,为人谦和。晴雯后来病情加重,香消玉殒,跟王太医没关系。倒是胡庸医这个医骗需要付一点责任,比如因为他的瞎折腾,耽误了小半天功夫,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当然,晴雯自己也有责任的,火气大,还不注意休息等等,都是致其病亡的原因。
    我读《西游记》,总感觉唐僧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他生理及心理所患的病。比如遭遇的第一个妖怪,是白骨精,整个过程颇有些勘误生死的意味,即是心病,属于精神科的;再如女儿国那一回,则是明白无误的过生理关了。唐僧历次遇到的“难”,均可相对应地着落到某种疾病上来。而孙悟空在这里,是徒弟、看护人的角色,有及时找医生的任务,如果上了医骗的当,那唐僧的小命就休矣。
    孙悟空如何预防医骗?一是不迷信“媒体”宣传,如当地人说某某妖怪如何如何厉害等等,他会直接杀上门去救师傅,这是一个正道,等于直接上医院;二是多方咨询,如咨询当地土地、山神及各路神仙等,详细了解妖怪的情况,等于是在向专业人士咨询唐僧的病因。三是请熟悉的、对口的专家来诊治。大家还记得盘丝洞那一回不,孙悟空请来了谁?好像是一只老母鸡,专门对付蜈蚣精的,孙悟空跟其儿子卯日星君是朋友。另外,孙悟空最敢于揭露医骗,许多次还闹到了玉帝和如来哪儿。
    三国时,名医张仲景本身就是个预防医骗的范儿。他年轻时求学,想寻找所谓的大师,但又怕遇到骗子,就想了一招,正好他诊断出其将要远行的弟弟有患“搭背疮”的预兆,就开方子转移该疮的患处,然后在家等着。果然不久后,他弟弟搭背疮犯了,本来该在背上,却生到了屁股上,当地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唯有襄阳同济药堂一个姓王的医生给治好了。于是,张仲景找到了真正的名师。
    在这个故事里,张仲景预防医骗的办法,很直接,不迷信民间的跟风宣传,谁谁有多神,那都是浮云,最终还得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弟弟用身体充当了为哥哥去咨询的角色。张仲景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付医骗的办法其实很简单:我先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用什么办法去治,然后故意去问医生,你认识这种病不?如果不认识,说明不是医骗,只是庸医一个;如果说认识,又信誓旦旦说保证治好,可一看方子,却又不对,这准是医骗。
    读《三国演义》,书中的人物基本都有预防医骗的意识。关羽刮骨,舍近求远,请来华佗;曹操患头风病,同样千里迢迢去南方请华佗。网络间戏说“杜甫很忙”,其实华佗才是最忙的人。当时各地都有医生,名医也不少,为何独华佗最忙?原因就一个,华佗是举国公认的正牌医生。曹操最后杀了华佗,并非代表华佗是医骗,而是曹操自己病情严重昏了头,比如有人劝他:“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曹操听不进去,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水浒里的梁山好汉们预防医骗的招数,跟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作风一样单纯,找一个全职保健医生,一劳永逸。
    大家应该记得安道全这个人物吧,宋江背上生疮,吴用给张顺百两黄金去请安道全。安道全迷恋娼妓李巧奴,不愿去梁山。张顺就杀了鸨婆和巧奴,在墙上写下“杀人者安道全”。这招够损的,釜底抽薪了,安道全无奈,只得上了梁山,不但治好了宋江的病,还坐了第五十六把交椅。
    梁山有安道全在,就相当于有了自己的保健医院和主治医师。其他任何“大师、名医、神医”,管你医术高低好坏,一概屏蔽在外,与我无关。也就是说,医骗们在梁山,根本就没机会行骗。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固然是个大坏蛋,但他预防医骗的办法,同样也是可取的。西门庆自己开药店,就是说,他自己是懂得一些粗浅药理的,一般的医骗骗不了他。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有“久病成医”的体会,如果结合自己的认知,稍微冷静一点,不去跟风,我想医骗也是不能得逞的。另外,西门庆家中如果有人生病,他绝不找江湖游医,而是去医院找医官,如清河县主管医疗保健的任医官,就是西门庆府里的老熟人。
    我们平时读书,无论是名著还是杂类书,读到相关情节,是不是应该掩卷沉思一番呢?赵炎以为是有必要的。学而知不足,是一方面;学以致用,才是正途。这些名著教给我们的几招预防医骗的绝活,到底有无效果,大家以后再遇到形似医骗者,不妨试试。预防医骗,打击医骗丑行,维护百姓身体健康、钱袋子以及中医宝贵的文化传承,你我都有责任。(赵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