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青云 长生 256岁老人长寿秘诀

 z905 2012-09-18

 

李青云 长生 256岁老人长寿秘诀

 

第一编 长生大道章
长生总诀
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曰降心,曰炼性,曰超
界,曰敬信,曰断缘,曰收心,曰简事,曰真观,曰泰定。能解此十道,始足与言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打坐之道,形体
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若真打坐者,二六时中,行
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
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遇不安,无入不得。能如
此,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佛。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黑黑,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是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
静中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
可不降。至于炼性,如理瑶琴,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
得中,则琴调矣。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卷;钢铁得
中,则剑利矣。其旨如此。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
境浑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超此三界,则
烦恼不生,邪魔远避。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信者决
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孔子
曰。“敬而信,以亲仁。”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断缘者,断
尘缘也。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样聪明,皆为所蒙。凡人
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则万种
干时求利事作。于是乎耘耘扰扰,尘缘挠人,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此大忌也!古人曰:“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障己而抑人。一切荣
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系于心,则
尘缘自断矣。”古之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净则生慧,动则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染污,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愈远。若能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心与道合,名目归根。归根不离,名曰
定静。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着,外亦无为,不
垢不净,毁誉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恪守其中,恪行
其常,与时消息。此为上智。夫心犹眼也。纤尘入眼,眼常
不安;小事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最深。宜随起
随制,务令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住坐
卧,应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即须安养,勿令烦恼。少得安逸,渐渐驯狎,惟益清远。此收心之道也。简事者,即凡事不宜求过之谓也。如食中珍错,衣中绫罗,身中名位,财中金玉,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乱我心神者,宜远避之。简事
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损益寄之;一言一动,祸福随
之。能先见者,始克防微杜渐,而消之于无形。然事有不可
废,物有不可弃者,亦虚怀受之,勿以妨心,生烦躁,自病
其心。
最难除者,莫过于色欲。当知色由想生;想若不生,终
无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一冰冷,何事不除?有真
见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故曰:“观真者,达人之先觉者也。”夫定者,出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事毕,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心于定,而心无不定。故
称之曰泰定。心乃载道之器,静极则道居,而慧自生。慧生
于本性之固有,非从今有。故曰天光。因心乱而昏,心静而
明。慧既明矣,勿以多智而伤定。生慧非难,生慧而不用者
难。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庄子
曰:“以恬养智,智生而不用其智,谓之以智养恬。”恬智双
养,和理自出其本性。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智不
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备矣。知此十道,则长生之诀尽其秘,
而陆地神仙不难致也。
养 生 篇
青云老人曰;“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以我为
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善养
生者,虽其本薄,善保而护持之,亦可以延年,不善养生者,
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如烛有长短,使其
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干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
短烛干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谐,亦如是也。然上古
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曾不稍衰。今之人则不然,未
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
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
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
陶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今之世,事物
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生于乐,
务快其心,如此而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争?故
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
居有常,无名利之萦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
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
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其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
贵荣辱之念萦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
足以促寿也。陆清献公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
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员消清
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
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老子之言曰。‘毋劳
女④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营营。多思虑以养神,寡嗜
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昔人有论
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盖人心能慈,
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老子以俭为
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
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复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
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⑤除烦恼。凡事省得一
分,即受一分之益。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
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
友和则互相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所
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
干前而色不变,麋鹿兴干右而目不瞬,此静之至也。《道德
经》五千言,其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
俭和静四字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
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予
生二百余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
也。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忽,皆足以致伤。喜怒
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
疾,酒色淫乐,皆伤也,积伤致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
以行不疾步,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
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极饥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
哀乐萦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也。昔人曰:‘饥寒痛痒,
此我独觉,虽父母弗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
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此语警惕,
足为养生者之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者,而能语此乎?”
治 心 篇
或问于青云老人曰:“喜怒哀乐之情,富贵荣辱之念,皆发于心。养生之道,既须忘却一切,是心宜先治也。然则治
心之道如何?”青云老人笑应曰:“子言大哉?得养生之微旨矣。治心岂别有道哉?戒妄想而已。佛氏曰:‘人有幻心觉心。所谓幻心者,即杂念起灭无定,心不宁神不定也。若能照见
此心,立挥慧剑,斩断此念头,使其心澄如秋潭,澈如古井,一念不兴,一念不起,此即觉心。人能有觉心,则其心不治
而治矣。’然世之人,庸庸扰扰,恒不能灭其幻心而登大觉,故上寿不过百岁,而夭折者之竟如蜉蝣生灭天地间也!此为可叹!幻心即妄想。妄想有三:其追忆前此之富贵荣辱,声色
狗马之欢,扰扰于心,以有余味者,此为过去之妄想;凡事
当前,而生欣羡好恶之心,踌躇不决者,此为现在之妄想;期望日后之富贵荣华,或子孙之登庸峻发,及一切现在未有之欢乐者,此为未来之妄想。此三种之妄想,忽起忽落,忽生忽
灭盘旋于灵台方寸之间,时刻不去,其心虽欲宁,神虽欲
定,安可得呼?必也远思虑,绝情欲,忘荣辱,了恩仇,使
其妄想除,幻心灭。灵台方寸间涌出觉心空明朗澈,如佛
前琉璃之灯,天上光明之月,一尘不侵,斯则得矣!人之心
也,本甚宁定,特芸芸者之自扰之而自病而。自扰则生妄
想。妄想者,即心之病也。货殖之所在,利之所在也,争夺
之端开;功名之所在,禄之所寄也,趋附之习生;好恶之心,恩仇之先机也,争杀之衅启。患难则避之,安乐则趋之,未
遂患其得,既得患其失,哀乐攻其外,荣辱系其中,于是乎
而妄想生,妄想生而其心病矣。
“治心之道,宜摒除一切杂念。荣辱得丧之事,不足扰其神;生死疾病之事,不足萦其心。使浩然净元之气充其中,清明朗澈之境现于外。此儒家所谓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佛家
所谓无人相,无我相,无一切众生相;道家所谓长清长静也。人之处世也,初不能止其心不动,妄念之不生;心既动矣,
妄念既生矣,贵在能自觉。不能自觉者,即庸奴也。其能不
以是累心促寿者鲜矣。圣人曰:‘人孰无过。’又曰:‘过则勿惮改。’夫妄念犹过也,觉者改也。妄念能自觉,即谓为未曾起念,亦何不可?故释氏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能觉
则心泰,不求寿而其寿自永矣。至于世人之所谓却病延龄之
法,则不外薄滋味,节淫欲,寡言语,戒嗔怒,保形练气。兹数者,特治表之法,非治内之术也。病若在心,非此所能为
功,而使之觉悟者也。吾徒之欲治心者,当与空明朗澈处着
手,庶有得乎!”
净 明 篇
所谓净明者,净性明志而已。三教圣人,于此二字,皆
以为世人立身之本。曾反复详论之矣。尤属道家以净明忠孝
立教,良以人能净性明志。则其心已声明朗澈,一念不尘,一
念不灭矣。能忠能孝,则其气正,其神清矣。樵阳子曰:“或
问古今之法门多矣,何以此教独名净明忠孝?”先生曰。“别
无他说。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人习
闻此语,多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大忠者,一物不
欺;大孝者,一体皆爱。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
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又曰:“忠者,忠于君也。心君为万
物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人子事其亲,自谓能竭其
力者,末也。须是一念之孝,能致父母心中印可,则天心亦
印可矣。如此方可谓之孝道格天。人之性本自光明,上与天
通。但习染薰习,纵忿恣欲,曲味道理,便不得为人之道。则
以配天地而曰三才?所谓忿者,不只是恚怒嗔恨,但涉嫉
妒小狭,偏浅不能容物,以察察为明,一些子放不过之类,总
属忿也。若能深惩痛戒,开广襟量,则嗔火自然不上炎。所
谓欲者,不但是淫邪色欲,但涉溺爱眷恋,滞着事物之间,如
心贪一物,绸缪意根,不肯放舍,总属欲也。若能窒塞其源,
惺惺做人,则欲水自然不下流。虽是如此,其中却要明理,明
只是不昧心天。心中有天者,理即是也。净明大教,大中
至正之学也。可以通行天下后世而无弊,紧要处在不欺昧其
心,不斫丧其尘,谓之真忠至孝。事先奉亲,公忠正真,作
世间上品好人,道亘寻思,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柞于人,内
不疚干心。当事会之难,处处以明理之心处之。似庖丁解牛
的妙手,处处要十分当理,步步要上合天心。只恁地做将去,
夙兴夜寐,存着忠孝一念在心者,人不知,天必知之也。要
识得此教门,不是蓬首垢面,滞寂耽空的所为;所以古人道
是不须求绝俗,作名教罪人;又道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每
见世间一种号为学道之士,十二时中,使心用计,奸邪谬僻
之不除,险陂倾侧之犹在,任是满口说出黄芽、白雪、黑汞、
红铅,到底只成个妄想去。所以千人万人修学,终无一二成,
究竟何以云然?只是不曾先去整理心地故也。万法皆空,一
诚为实。”
或问:“从古学道求仙,皆言‘修炼’二字。今净明教中,
于此独略何耶?”答曰;“吾但闻都仙真君有云净明大教,是
正心修身之学,非区区世俗所谓修炼精气之说也。正心修身,
是教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工夫。世俗于克己工夫,多是忽略,别
求修炼方术,殊不知不整心地,只要飞腾,可谓却行而求前
者也。”
或问:“教中有云,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本,八极
正据穹霄何所?愿闻。”先生曰:“所谓报本而后还源是也。无
上是道,中黄八极是理。由道而生理,明理以报本,是教中
大意。都仙真君昔告我曰。‘中天九宫之中,中黄太一之景,
名曰天心,又称祖土,乃世间生化之所由,万理之所都也。散
在人身中,谓之丹扃。’所以曰人心皆具一太极。一切善恶因
果,所不能逃,如影随形者,盖于上界实相关系故也。所以
学道者,必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明理之士,自己心天光
明洞彻,自是不昧言行,自然不犯于理。丝毫碍理之事,断
断不肯为,只为心明故也。心明则知本性下落矣。既知本性,
复造命源。当是时污习悉除,阴滓普消,升入无上清虚之境,
被道之墟,水火风灾之所不及,方得名为超出阴阳易数生死
之外。”
或问:“祈祷,亦有卒无感应者何耶?”曰:“雨旸关系天
地间生意,至诚求请,乌得不应?若平日操修涵养,不能上
合天心,一旦欲求其应,不亦难乎!人事尽时,天理自见。”
或问:“都仙真君斩蛟之剑,可得闻乎?”先生曰:道,
剑也,智锷慧锋,实出一气。未发之先,寂然不动,所谓形
而上者谓之道。既发之后,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星于地而为
石霆所击处有遗斧,即阴气之渣滓。今卢陵玄潭观所藏之
剑,非铁非石,长不逾尺,实智锷慧锋之渣滓也。人心之动,
因物有迁,当于物接之初,反观以遏其源。所谓复也。凡物
之理,动无不复,雷轰风动,兴行万变,终归于寂,乃其本
也。无极者,即太上所谓谷神,言其体也;太极者,即玄牝,
盖言其用也。谷虚而善应,神灵而无方,以至灵之物,藏至
虚之所。能如是矣,则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玄牝所以为
天地根也。大道生我于无,置我于虚,确然一灵,根于太始。
故视而可见者,色也,而求其所以见色者,不可得.听而可
闻者,声也,而求其所以闻声者不可得。夫人之耳目手,皆
形之于有,必藉其中无形者运之。犹虚空无形,以万物之形
为形是也。惟无也,故能包万有而无余,以成大道之体;惟
有也,故能显一无之妙用,以成大道之功。吾初学明净大道
时,不甚诵道经,亦只是将旧记儒书,在做上夫耳。如崇德
尚行,每念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言悖而出
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此等语言,发深信
心,不敢须臾违背了。至于用心道妙,每到人有鸡犬放,则
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
远处,便自然知耻。一时感激,不啻如汤火芒刺之在身心。便
思道,我若悠悠上去,不了此道,未免做先觉之罪人,直是
寝食不遑安处,后来庶几有进矣!感格穹霄,得些乐处,静
而思之,实由当时知耻之力也。吾有三则古语,学者可以佩
受:志节要高,毋习卑污,毋图近效;器量要大,毋局偏浅,
不能容物;操履要正,毋徇己私,随邪逐物。”先生曰:“世
间粗心学道之人,常说自己无有不是处,岂有此理?但是末
尝静定思维。若将细细比较,他古人成就,是争多少阶级。所
以某常说,人不能自谦,何可望其进道?”
或问:“净除邪念,有何法度?”先生曰:“这个却在念头
几微下卫夫。如何是几微?譬如恶木萌蘖初生时,便要和根
甦却。若待他成长起来,枝叶延蔓,除之较难了。《易》曰:
‘履霜,坚冰至。’言履霜之初,要防备后头有坚冰。阴气转
盛时,所以又曰:“君子见几而作,下俟终日。’此教法大概,
只是学为人之道,净明忠孝,人人分内有也。但要人自肯承
当。入此教者,或仕宦或隐遁,无往不可。所贵忠君孝亲,奉
先淑后。至于夏葛冬裘,渴饮饥食,与世人略无少异。只就
方寸中用些整治功夫,菲比世俗所谓修行,殊形异服,废绝
人事,没溺空无。所以此学,不至洁身乱伦,害义伤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