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

 名天 2012-09-19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防治 

概述

         长期的高血压以及糖尿病中经常发生的高脂血压和高血压,会对全身许多重要器官造成严重伤害,这种伤害并不象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那样急骤发生,而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发展,逐渐加重,因此,称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但在型糖尿病,由于没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可能在糖尿病确认时已有慢性并发症存在,糖愕病慢性并发症可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n  ●微血管变病

肾脏病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神经病变:顽固性疼痛,猝死

眼部病变:视力模糊,严重者可致失眠

n  ●大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变:冠心病,心梗

脑血管病变:中风

下肢血管病变:坏疽,截肢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危害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

心脑血管病发生率高3

下肢坏疽及截肢发生率高3

肾功能衰竭高17

双目失眠高25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但只要合理治疗,措施得当,这些严重病况又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n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体内大血管、较大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壁增厚,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难以到达需要部位。

高血压及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可加重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

血液粘度增加

高血糖可直接损伤体内的组织、器官

型糖尿病、胰岛素不敏感及由此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在慢性并发症中有重要作用。

遗传易感性,如果家庭成员中已有人患眼病、肾脏、神经及血管病变,那么,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

n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后果虽然非常严重,但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如果你能做到下述几项建议,将会避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降低其危害:

增加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知识。

制定一详细的糖尿病饮食、运动计划,并严重执行。

将你的病情及治疗方法告诉你的家人,并告诉他们,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会有好的结果,让他们监督你的治疗。

参加糖尿病宣传活动,与病友切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体会,向医生或糖尿病宣传教育者请教治疗方法。

经常测试尿糖或血糖,争取血糖接近或达到正常。

经常测定血压,如有高血压,应积极控制血压。

经常测定血脂,如果胆固醇或其他指标异常,应采取治疗措施。

戒烟。不论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了你的健康请尽快戒烟。

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绝不能失去信心,如果一旦灰心丧气,应尽快设法得到家人、病友和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请教。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发展到晚期,会使治疗费用昂贵,而治疗效果不佳。

糖尿病眼部病变

          眼睛是最宝贵的器官。与普通人相比,糖尿病病人人眼睛更容易被伤害。高血糖可引起视物模糊,有时这种现象是短暂的,经过数周严格控制血糖,视力会逐渐恢复。但若血糖未能及时得到控制,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视力永久性减退,甚至失明。

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病变主要有三种:

·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青光眼

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

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眼球后面有一布满微细血管的薄膜,即视网膜。视网膜中央有一黄色的斑点称为黄斑,是视觉最敏感的部分。高血糖及高血压等会损伤视网膜上的微细血管,使得这些微细血管扭曲变形,甚至破裂,在医学上把糖尿病这种慢性并发症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随糖尿病的患病时间延长而增加,在患病的最初五年几乎没有严重的增殖性病变,而15年后,25%的患者出现这种严重病变。20年后,患者人数超过50%

型糖尿病,当糖尿病被发现时,3-4%的患者已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但患病15年后,发生这种病变的人数也仅15-20%,低于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果非常严重,已成为发达国家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背景期(非增殖期)

毛细血管扩张、闭塞

微动脉瘤

点状或片状出血

硬性渗出

发生在黄斑区称为黄斑水肿,有早期失明的危险。

增殖前期

棉絮状渗出(软性渗出)。

静脉扭曲、重叠及攀状改变。

动脉阶段性狭窄、闭塞。

增殖期

新生血管形成。

纤维化。

出血。

 1、视网膜前出血

2、玻璃体出血是失明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剥离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

视力模糊。

眼前有一小球样的物体漂浮。

双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医学上称为视野)较以前明显缩小。

夜晚视力明显不如以前。

看书读报时,视力较以前减退。

甚至在阳光下,并不感觉阳光刺眼。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就应尽快到医院眼科就诊。

n  ●白内障

            就象照相机一样,人的眼睛也有专司对焦的器官,即晶状体。一般情况下,晶状体无色透明,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视力所及的物体可以清晰地成象于视网膜上。如此,我们才可以清晰地辨别物体,感受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有时会变得越来越混浊,因此阻碍了光线透过,眼睛视物也就越来越不清楚,甚至完全阻断光线透过,导致失明。这在医学上称为白内障。

          当你患有糖尿病时,加重了晶状体混浊的速度和程度,因此,糖尿病病人发生白内障的机会较普通人多,病情也较普通人重。

白内障的症状

下述症状提示你可能有白内障,如果出现,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有时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应该换副新眼镜。

虽然换了眼镜,但对提高视力并无多大帮助。

阅读或做针线活时感觉眼睛非常吃力,甚至无法做下去。

总感觉眼前一层雾,总想揉眼会看得更清楚,但又没有多大帮助。

总感觉阳光、灯光耀眼,尤其是夜晚迎面而来的汽车的灯光。

瞳孔(俗称黑眼珠)颜色由黑色变为灰色。

n  ●青光眼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眼睛压力缓慢增加,你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有时你也许会感觉到眼睛发胀,或者常常流泪。一般情况下,你并不在意,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你会发觉视力下降,看书时间稍长,眼睛就会发胀、流泪、甚至头晕,进一步发展,有失明的危险。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种类型较为少见。这种类型眼睛压力急剧增加,视力明显下降,双眼流泪不止。多数情况下会感觉明显头晕,甚至剧烈头疼,严重者还会呕吐。这时应迅速到医院救治。

n  ●如何保护你的眼睛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早期,视力不受影响,许多患者便忽略检查及保护眼睛,但当病情进一步发展,不仅视力会急剧下降,而且还有失明的危险。如果患者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眼睛保健,积极治疗,失明等严重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糖尿病眼部病变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效果就会越好。

尽量保持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

尽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积极治疗高血脂

戒烟

如果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参加剧烈活动及潜水等活动

当出现视力改变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定期到医院检查眼睛

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初应对眼睛做一次全面检查

△Ⅱ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一次

△Ⅰ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患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

眼睛的检查:

视力

眼底检查:此时医生为能更清楚地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将向眼睛内滴入12滴阿托品酰胺以使瞳孔扩散。

荧光造影

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手段。另外两种眼病也有很好的治疗办法,经过检查后,医生会为你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也可损害神经系统,这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而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至晚期,则很难逆转。

n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原因

根据影响的部位不同,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分为:

周围神经病变:这包括运动神经病变和感觉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病变:运动神经是协调身体运动的神经,这种神经会指挥你的肌肉如何活动,如站立、行走等,一旦你患有运动神经病变,你的肌肉萎缩、无力、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

感觉神经病变:当你触摸一件物体时,你会感觉到它的大小、形状和冷热,这些都是感觉神经完成的。另外,象疼痛、软硬是由感觉神经告诉你的,一旦糖尿病损伤了感觉神经,你的上述感觉就迟钝,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自主神经病变:体内许多组织及器官的活动并不听从你意志的指挥,而是有规律的自主行动。例如,肺部的呼吸、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血压的高低等不为你的意志为转移,支配这些器官活动的神经就是自主神经,一旦自主神经被损伤,这些器官就不能正常工作,其后果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

n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

在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用精细的仪器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已受损伤,至晚期,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

周围神经病变:

自发性疼痛:即便是休息时也会感觉疼痛,这种疼痛非常严重,夜间更重,有时让你彻夜难眠。

麻木:失去知觉样麻木,有一种麻木部分的肢体不属于自己身体的感觉。若双脚麻木,走路时双脚感觉偈踩在棉花上一样,双手麻木则不能辨别物体的形状;针刺样麻木的感觉非常难受,这种感觉与长时间采用一种姿势,而使肢体麻木的感觉相似。

感觉异常:烧灼感、不能区分冷热或对冷热过度敏感、对疼痛不敏感或过度敏感、有蚂蚁爬过的感觉等。

常有手脚发冷或发热的感觉

以上症状常发生在上、下肢,以下肢更常见,但也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受影响部位双侧对称,最初局限于手指或脚趾,后逐渐向上发展,典型的表现为手套状袜套状,且夜间加重。

自主神经病变:

出汗异常:半身出汗包括上身出汗或下身出汗,吃饭时出汗等。

膀胱功能异常:不能将膀胱内小便全部排出即残余尿增加、膀胱充盈、直至尿潴留;也有部分患者不能控制小便 ,开始仅仅在剧烈运动、弯腰时发生,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尿失禁。

消化道异常:超初仅为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后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恶心、呕吐、呕吐物有酸臭味。

直立性低血压:当由坐位突然站立时,有头晕、眼前发黑的感觉,严重者甚至晕倒。

性功能异常:男性和女性都可出现性功能减退,在男性甚至有阳萎,但病人不一般羞于诉说。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早期 仅有心脏反射试验的异常,其后可有心率加快,休息及夜间心率大于100/分,故有心慌。晚期将非常严重,甚至猝死。

未察觉低血糖:一般情况下,低血糖发生后马上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跳加快,预示低血糖发作。但当自主神经损伤后,低血糖发作时不会兴奋交感神经,故在无预先报警的情况下会现出低血糖昏迷。

n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

与所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样,糖尿病神经病变最重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是控制血糖,并控制血压、血脂到正常范围。戒烟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也非常重要。其他措施还有:

当感觉神经受损伤时,你的感觉功能减退甚至丧失,此时要特别注意:

当你要洗澡、洗脚时,最好让家人先试一下水温,确定温度适宜后,你再用水,以免水温过高而烫伤。

生活在严寒地区的病人,冬天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双手和双脚,因对冷和疼的感觉减退,会导致四肢冻伤但并无查觉;

每天睡觉前仔细检查身体的每一部位,尤其四肢,若有损伤或感染,应及时处理,不要延误;清晨起床时,检查鞋子,确信鞋内没有异物后再穿;不要穿拖鞋、高跟鞋,而要穿鞋底松软的鞋子。

若你从事较易受到伤害的工作,如炼钢、翻砂或焊接等工种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以免受到伤害而无知觉,若有可能可掉换工种。

穿紧身衣、紧身裤袜可以减轻摩擦时的疼痛,而且对体位低血压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当你疼痛难忍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你用镇痛剂,但你应该听从医生应该听从医生的意见,而不要自作主张,随便服用镇痛剂;在疼痛的部位涂抹辣椒素也可以缓解疼痛。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专门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目前国内尚未正式销售,但在国外已可购买到,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维生素B12:一般的维生素B12的疗效较差,但甲基维生素B12(商品名称可保)的疗效较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另外,大量补充多种维生素、肌醇等神经营养物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有一定作用;扩张血管的药物也不妨一试。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也可损伤较大的血管,如那上结环绕心脏以及为上肢、下肢和脑部供血的动脉,使得这些血管僵硬、弹性减退、形成血栓、管腔变细,因此血充减慢,甚至阻断血流,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后果是造成冠心病、中风和下肢坏疽。

n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一般危险因素:

家庭史:家庭中有50岁以前发生心梗或中风者。

性别:绝经期前的妇女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绝经后与男性有同样的危险性。

高血压:加重高血糖的危害。

高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Gh)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血粘度增加。

过度肥胖。

运动量过少。

酗酒。

与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高血糖。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是发生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如果尿中有蛋白排出增加,提示出现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n  ●糖尿病运动粥样硬化的过程

血浆内的胆固醇可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纤维样的斑块,后逐渐加重,变成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粥样斑块在血管的某些部位很严重,但在另一些部位则很轻或没有,粥样斑块的形成使得血管壁增厚、凸出,阻塞血管腔,甚至使整个血管断流,血液不能流过,引起严重后果。

血流不断冲击凸出的粥样斑块,形成溃烂,然后在溃烂在表面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冲走,并卡在较小的动脉处,便会使血管突然闭塞,病情急骤恶化。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与一般粥样硬化的过程并没有明显差别,但糖尿病不仅使血管更易发生粥样硬化,而且使病变过程大大加快。

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专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因血管象一顶帽子一样覆盖在心脏表面而得名。当冠状动脉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阻碍血流,引起心肌血液供应不足时,就会出现心慌、胸闷、甚至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表现,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更易地患冠心病。

在早期,冠心病可无任何症状,但用精细的检查已能发现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此时称为隐匿性冠心病;

进一步发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性心脏病,其特点为阵发性的胸部如同重物压榨样的疼痛,并可波及左上肢,多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使用扩血血管药如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

心肌梗塞是更严重的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缺血坏死所致。胸痛的性质与心绞疼相似,但持续时间更长;另外,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甚至剧烈的腹痛;如果出现失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病情已相当严重,应及时救治。

在糖尿病病史较长的病人,由于往往同时有神经病变而对疼痛不敏感,因此在发生心绞疼或心肌梗塞时,可能并无明显的疼痛,而突然以心力衰竭的形式出现,这非常危险。

n  ●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又称为中风,是由于供应大脑的血管阻塞(缺血性)或血管破裂(出血性)等因素导致大脑得不到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最后造成大脑功能丧失甚至死亡。

脑动脉血管壁的粥样硬化可使脑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阻塞供血减少甚至中断,因而脑组织缺血坏死,此即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是中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果供应大脑的血管仅仅是短时间内阻断,体内通过调节而使血管再通,中风的症状也仅维护很短时间,这称为短暂性中风,但如果短暂性中风经常发作,发生向导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便大大增加。

已有粥性硬 化的脑动脉 血管,若又同时合并高血压,由于长期的压迫而最终使管壁破裂出血,此即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来势较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更快,病情更为凶险,危险也更大;如果你是糖尿病病人,那你更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发生中风的机会是非糠尿病病人的2-3倍。

下述症状提示你可能发生中风:

面部或一侧肢体突然感觉 无力、麻木

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不能动弹

眼睛突然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突然言语不请、甚至不能说话

出现没有原因的喝水呛现象

不能听清他人说话,或不能明白他人说话的意思

感到剧烈头痛,甚至呕吐,尤其是喷射样的呕吐

突然眩晕,站立不稳,甚至摔倒

n  ●周围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也使周围大血管壁发生硬化、管腔变细,使血流不能通畅到达周围组织,严重者甚至管腔完全阻塞,血流中断,尤其好发生于下肢,引起下肢坏疸。

下述症状提示你可能患有周围大血管病变:

当行走一段路程时,感觉双腿或一只腿抽筋、胀疼,休息片刻即好转,但再次行走时又会出现,这称为间歇性跛行。

双腿或双手发冷,甚至夏天也要盖棉被当你触摸足背动脉时,搏动减低,甚至消失。

双腿尤其是脚 在休息时也会疼痛

皮肤苍白,而严重时肢体变为紫黑色,此即坏疽,是周围神经病变最严重的形式。

n  ●糖尿病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自救

心绞痛

一旦出现,应立即休息,一般在病人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立即舌下含 服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

在完全缓解后,可到医院做更详细检查,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

心肌梗塞

当出现严重的心前区压榨痛,并按心绞痛发作进行抢救后不仅不缓解,反而加重,就应考虑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在继续服务血管扩张剂的同时,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以便让病人情绪稳定,安心休息。

尽量减少活动,就地抢救 ,不要搀扶或用自行车等送病人去医院

与急救站或医院急诊科联系,尽快将病人送至医院进行抢救 。

必须指出,在途中即应展开抢救

中风:

如果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等现象时,提示可能发生中风,应尽快卧床休息。

让病人头部歪向一侧,保持口腔清洁,尤其是病人呕吐时,以免呛咳。

n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可防止或延缓高血糖对血管的伤害

控制血压:如果同时有高血压,必须眉尽快采取各种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这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减肥、服降压药物等,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以下。

戒烟:香烟有百害而无一益,它可促使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而使血管变细,还会加快血栓形成,因此你若吸烟,应豪不迟疑地尽快戒烟。

减肥如果你太胖,请尽快行动起来,把你身体的赘肉减掉。

运动:如果你并不喜欢运动,请别再犹豫,尽快参加运动,运动可以减肥、降糖 、降压、降血脂、运动将给你一个健康乐观的人生。

减低血脂,尤其是胆固醇。正常情况下,血浆胆固醇在5.58mmol/l以下;但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而确定不同病人胆固醇应达到的水平。为降低胆固醇,你应该做到:

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过胖;

注意饮食,避免吃含胆固椁多的食品,建议多吃:

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和豆油等植物油

鱼类、瘦肉和去皮家食肉等

小扁豆、豆腐等植物蛋白质

脱脂牛奶、豆奶等低脂肪类制品

鸡蛋仅吃蛋白,而不吃蛋黄

主粮以来,面为主

各种绿叶青菜

尽量避免吃:

猪油、肥肉、牛油、奶油等肉类脂肪

全脂牛奶或酸奶、全脂奶酪

炒饭、炒面及各类油炸食物

动物内脏

鸡蛋黄

经过以上治疗,胆固醇仍不能减低到正常范围以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或丹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