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陵川古代诗词选辑

 遗韵斋 2012-09-21


陵川古代诗词选辑
老公别太猛:霸上新妻
首页.书架.古典.目录
下章|加书签|回简介
  序(本章免费)
  陵川县政协主席郎在陵
  历代史乘之艺文志,不外乎两种体裁,一曰文,一曰诗。文的种类较多,而诗的种类则于其内包涵了一种叫做词的体裁。古人云:词者,诗余也,一称长短句、乐府,总之是属于诗的范畴,所以自古诗词可以并称。
  相传,《尚书·尧典》由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编纂而成,书中即有“诗言志”的著名诗学观点。在评价诗歌总集《诗经》时,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朱熹《集注》曰:“诗本性情。”至元代,一代学问大家、陵川郝经在其《陵川集·与撖彦举论诗书》一文中不仅总结了前人的诗学思想,而且把前人的诗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说:
  “诗,文之至精者也。所以歌咏性情,以为风雅,故摅写襟素,托物寓怀,有言外之意,意外之味,味外之韵。凡喜怒哀乐,蕴而不尽发,托于江花野草风云月露之中,莫非仁义礼智喜怒哀乐之理。依违而不正言,恣睢而不迫切,若初无与于己,而读之者感叹激发,始知己之有罪焉。”
  紧接着,又说:
  “故三代之际,于以察安危,观治乱,知人情之好恶,风俗之美恶,以为王政之本焉。观圣人之所删定,至于今而不亡。诗之所以为诗,所以歌咏性情者,只见三百篇尔。”
  对后世辞盛、风雅不逮夫前人的现象,郝经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盖后世辞胜,尽有作为之工,而无复性情。不知风雅有沉郁顿挫之体,有清新警策之神,有振撼纵恣之力,有喷薄雄猛之气,有高壮广厚之格,有叶比调适之律,有雕锼织组之才,有纵入横出之变,有幽丽静深之姿,有纡馀曲折之态,有悲忧愉怢之情,有微婉郁抑之思,有骇愕触忤之奇,有鼓舞豪宕之节。若夫言外之意,意外之味,味外之韵,知之者鲜,又孰能为之哉!先为辞藻,茅塞思窦扰其兴致,自趋尘近,不能高古,习以成俗,昧夫风雅之原矣。”
  ……
  郝经《五经论·易》中的第一句话便是“尽天下之情者,《诗》也”,最后一句话是“‘易与天地准’,至矣”。在《五经论·诗》中,开篇直言:“天下之治乱,在于人情之通塞甚矣。”关于诗兴起的原因,他说:
  “……《诗》者,述乎人之情者也。情由感而动,故喜怒哀乐随所感而发。感之浅也,或默识之而已,或形乎言而已。感之深也,言之不足,长言之;长言之不足,咏歌之,《诗》之所由兴也。”
  郝经《五经论·诗》的结尾是惊世骇俗的,像是疾呼,又像是警策:
  “至矣哉!《诗》之于王政如是之切也,于人之情如是之通也,于治乱如是之较且明也。故有国君人者,不可以不读《诗》。”
  很高兴不知在沉寂了多少年之后,陵川这两年相继出现了关于诗词的社会团体组织,如陵川县中华诗词学会、陵枫诗社、棋源诗社等,这必将对陵川文化之大繁荣、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衷心希望,这本《陵川古代诗词选辑》的出版,也能够为促进陵川文化事业之繁荣、之发展,提高文化之软实力,进而推进陵川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建设,多少尽些绵薄之力。
  谨此为序。
  二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陵川古代诗词选辑
老公别太猛:霸上新妻
首页.书架.古典.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一部分陵川古代诗词选辑·【唐】(本章免费)
  武少仪
  武少仪,字习礼,官国子司业、大理卿。唐代陵川东关人,陵川武氏三世祖。[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武少仪:自幼聪明过人,日记数千言。长善词赋,惜多散逸。举明经,不乐仕进。往来苏村山水间。”现存作品除《和权载之离合诗》、《诸葛丞相庙》这两首诗外,尚有《移丹河记》、《王处士凿山引瀑记》和《相马赋》等文存世。
  和权载之离合诗[1]时为国子司业[2]
  少年慕时彦,小悟文多变。木铎比群英,八方流德声。
  雷陈美交契,雨雪音尘继。恩顾各飞翔,因诗睹瑰丽。
  傅野绝遗贤,人希有盛迁。早钦风与雅,日咏赠酬篇。
  【题注】
  [1]权载之离合诗:指唐代文学家权德舆的《离合诗赠张监阁老》诗:“黄叶从风散,暗嗟时节换。忽见鬓边霜,勿辞林下觞。躬行君子道,身负芳名早。帐殿汉官仪,巾车塞垣草。交情剧断金,文律每招寻。始知蓬山下,如见古人心。”权载之,即权德舆。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童蒙集》10卷,又文集50卷、《制集》50卷。《童蒙集》、《制集》已佚。文集有清代嘉庆时朱刊《权载之文集》50卷,《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2]国子司业:学官名,是国子监(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的一种官衔。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清末始废。
  诸葛丞相庙[1]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像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僣盗,善持忠节辅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题注】
  [1]诸葛丞相庙:该诗载于《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330,且诗题“诸葛丞相庙”后赘有“《蜀志》一作‘武侯祠’”7字。依此可见,该诗所指诸葛丞相庙,当为成都武侯祠。该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现为武侯祠君臣合庙。诸葛丞相:即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东冈居士
  东冈居士,唐代人。姓名、生平待考。
  无题[1]
  每向蓝宫谒,肯开青眼顾。
  始知深晓空门者,穷达相看亦一如。
  自时扰攘,略无定居。每来寄食精舍,蒙智源、智远二大师勤意,殊不少襄。聊题鄙句以疥壁,未知何日碧纱橱也。时己酉仲秋晦前三日,东冈居士书。
  贞元甲戌岁中秋日前住持崇安寺僧清演立石,禅林僧书。
  【题注】
  [1]该诗碑现嵌于崇安寺大雄宝殿院内西厢房壁间,系无题诗碑。“无题”二字为编者所加。

 
 

陵川古代诗词选辑
老公别太猛:霸上新妻
首页.书架.古典.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二部分陵川古代诗词选辑·【宋】(本章免费)
  黄廉
  黄廉(1034~1092),字夷仲,宋代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庶弟。仁宗嘉祐六年(1061)进士,授宣州司理参军,移虔州会昌令。神宗野宁初为司农寺勾当公事,除太子中允、利州路转运判官。十年(1077),为监察御史裹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3)。元丰元年(1078),改集贤校理、权判尚书刑部(同上书卷295)。三年,权发遣河东提点刑狱。哲宗元祐元年(1086),拜户部郎中(同上书卷364)。又除直秘阁,权发遣都大提举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茶事。五年,权中书舍人,迁集贤殿修撰、充陕西路都转运使。六年,为给事中。七年卒,年59。有文集10卷,已佚。事见《山谷别集》卷8《叔父给事行状》,《宋史》卷347有传。
  陵川励俗[1]
  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
  大家子弟弄文墨,其次亦复跨弓刀。
  去年较射九百人,五十八人同赐袍。
  今年两科取进士,落钓连引十三鳌。
  迩来习俗益趋善,家家门户争相高。
  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禾不薅。
  我因行县饱闻儿,访问终日忘勤劳。
  太平父老知此否?语汝圣世今难遭。
  欲令王民尽知教,先自乡里烝群髦。
  古云将相本无种,从今着意鞭儿曹。
  【题注】
  [1]陵川励俗:历修《陵川县志》、《泽州府志》都将该诗题作《行县诗》。今据明成化《山西通志》卷16径改诗题为“陵川励俗”。励俗:勉励淳厚的民俗。
  崔有孚
  崔有孚,宋景祐(1034~1038)前后陵川人。陵川“七状元”之一,从祀乡贤。[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崔有孚十五发解,二十五状元及第。”“崔有孚,解元。景祐中状元。”又,按曰:“旧志谓《宋史·选举志》无其人,疑其为武科或金元时人。细阅《宋史·选举志》所载科名,皆因条例有变,而后载金元亦然。非历科备载。如《明史》某科某人榜也,则有无不足献疑。且邑志有其《登第》诗,非武科明矣。”
  登第[1]
  太平天子御金銮,奎宿光茫午夜寒。
  汉代文章推董贾,唐家科第属欧韩。
  龙门浪暖成头角,雁塔风高快羽翰。
  最是看花年正少,莫将温饱问儒冠。
  【题注】
  [1]登第:即“登科”,科举考中进士。
  佚名
  佚名,宋代人。其余不详。
  题太行山石壁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
  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
  按该诗见于[光绪]《陵川县志·丛谭》,纪云:“有人题太行石壁云: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宋代马纯《陶朱新录》亦有记,全文如下:“有人题诗于太行山石壁上,或以为仙云。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钱塘厉鹗《宋诗纪事》卷95收入,言明源于马纯《陶朱新录》,且题为“题太行山石壁”,该诗即以此题为题。

 
 

陵川古代诗词选辑
老公别太猛:霸上新妻
首页.书架.古典.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三部分陵川古代诗词选辑·【金】(本章免费)
  秦略
  秦略(1161~1227),字简夫,号西溪老人,金代陵川人。父名事轲,卓有诗名,善书法。略出生于书香门第,也以写诗见长。少年时,因举进士不第,专以写诗为业,是当时诗坛上颇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写诗善于雕刻,而不见斧凿痕迹。临终曾留诗云:“躯壳羁栖宅,儿孙邂逅恩。云山最佳处,随意着诗魂。”有《西溪集》,已佚。
  略与元好问交游达15年之久。元好问在《寄英禅师时住龙门宝应寺》诗中说“老秦诗最和,平易出艰深”,并为之写有《送诗人秦略归苏坟别业》等诗。其诗见于《中州集》的有《拳秀峰》、《谷靡靡》等10余首。
  有子志安,字彦容,号通真子。《全金诗》载有他的诗2首。逝世后,元好问作《通真子墓铭》,史庭玉书写,此碑原存河南济源县。
  拳秀峰[1]
  平滑石之俗,其俗资磨砻。磊丑石之秀,其秀在丑中。
  正如古丈夫,貌寝气质雄。又如圣人心,孔窍虚明通。
  大都一拳许,含蓄华与嵩。大巧本若拙,足见造化功。
  好处元更多,摹写不易工。君其善调护,抵击防儿童。
  【题注】
  [1]拳秀峰:待查。诗中“大都一拳许,含蓄华与嵩”句,许多《词典》中都引作“含蓄”一词的例句。
  谷靡靡[1]上上党公[2]府作
  谷靡靡,青割将来强半秕。
  急忙舂米送官仓,只恐秋风马尘起。
  官仓远在莜麦山,南梯直上青云间。
  梯危一上八九里,之字百折萦回环。
  凭谁说向监仓使,斛面莫教高一指?
  请君沿路看担夫,汗颗多于所担米。
  【题注】
  [1]靡靡(mímí):柔弱,颓靡。
  [2]上党公:即“完颜开”,汉名张开,金末封建九公之一。《金史·张开传》:“张开,赐姓完颜氏,景州人。”《遗山集》卷29《阎珍墓表》:“上党公(张开)开壁马武砦,遣别将李松守潞州。壬午(元光元年)三月,东平行台严公(实)偕国兵略地,上党公选懦不能军,乘夜溃围而遁,载之醉不及从。明日,父老请载之主州事,遂以城降。”“恒山公仙既降,复谋南归,乃劫载之送马武。上党公开颇知载之,参佐,诸人又为之出力,乃释不诛,放之河南。”《元文类》卷69姚燧《杨闰传》:“会从(禹)显、从上党公(张开)再复潞州,皆再有劳”。“公(杨闰)一日请显曰:以今形势,襄垣今年跌,明年保无马武,愿分部曲百人立铜鞮,以缓兵冲。显允,以便版公以前官,行铜鞮令。公至治,栅北碛,处艰危中,且期年,声呼牒招山逋谷窜,稍出集附,敌悉众攻。公行夜至隘楼,裭衣止宿其上,中敌侦刺未殊,犹张空拳搏数人以偾。”“又明年,上党公释师,养安京城。”
  雪行
  匹马东来冰雪天,苍山手冷堕吟鞭。
  烟中仿佛闻鸡犬,不觉人家到眼前。
  鸟影过寒塘
  着眼分明莫作疑,从来形影本同归。
  不应水底青天上,更有飞禽仰面飞。
  按[光绪]《陵川县志·丛谭》纪云:“武学士天和甫七岁,赋《鸟影过寒塘》诗云:‘着眼分明莫作疑,从来形影本同归。不应水底青天上,更有飞禽仰面飞。’先达赵仁庵见而奇之,卜其远到,妻以女。后果廷试第一。”又,元好问《中州集》卷7载西溪老人秦略诗共13首,其第3首即是该诗,说明该诗又非武天和所作。孰是孰非,存疑不论。
  悼亡[1]
  自古生离足感伤,争教死别便相忘?
  荒陂何处坟三尺,老眼他乡泪数行。
  多事春风吹梦散,无情寒月照更长。
  还家恰是新寒节,忍见堂空纸挂墙。
  【题注】
  [1]悼亡:悼念亡者。西晋潘岳丧妻,作《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
  按该诗是历代悼亡诗中的名篇。元好问《中州集》为秦略作传,
  并专门提及。录之以备史料:“略字简夫,陵川人。父事轲,有诗名,工作大字。简夫少举进士不中,即以诗为业。诗尚雕刻,而不欲见斧凿痕,故颇有自得之趣。《悼亡》一诗,高出时辈,殆荆公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者耶!年六十七卒。临终留诗云:‘躯壳羁栖宅,儿孙邂逅恩。云山最佳处,随意着诗魂。’简夫自号‘西溪老人’,有集行于世。子彦容,为黄冠师,今在平阳。”
  元日[1]
  新历从头数,残冬与我违。不知垂老至,但觉拜人稀。
  汲水泥融井,看书暖入帏。浅情墙外柳,新绿已依依。
  【题注】
  [1]元日:正月初一。
  赠赵宜之[1]
  年时见君行路难,喜于长安新得官。
  日来见君邻妇哭,惊似蓝田寻得玉。
  爱官爱玉乐有涯,爱君之诗无尽期。
  古人骨冷不复作,主张骚雅非君谁?
  【题注】
  [1]赵宜之(1173~1236),字乃其,又字宜禄,名元,一名鼎,号愚轩居士。祖籍山西定襄待阳村人。其父赵淑字清臣,与元德明交从过密,所以赵宜之与元裕之是“通家之好”。13岁应童子试,高中榜首,一举闻名。20岁以后,与从弟赵宪共学,考取不第。金明昌、泰和年间,和沧州田紫芝、秀容元裕之交游制艺,酬和唱答,后来五台聂天骥、秀容王万钟、定襄周器之又加列其侪,时人称为“遗山六友”。赵宜之以诗鸣世,著述颇丰。后人刊行过《愚轩集》,诗260首,佚。《中州集》辑诗34首,《全金元词》存词3首,《中州集》有《赵元传》。
  白发
  临水时自照,照我须与眉。须眉何所似,恰似纯白丝。
  从兹一白后,宁有再黑时!譬如花落地,不复还故枝。
  殷勤语须眉,听我自解诗。幼小痴读书,既壮多忧思。
  自苦有冰蘖,自润无膏脂。劳生到今日,汝白将何辞?
  同希颜[1]、裕之[2]赋乐真竹拂子
  觅个龟毛抵死难,直教击碎钓鱼竿。
  世人不用生分别,信手拈来总一般。
  【题注】
  [1]希颜:即雷渊。雷渊(1184~1231):字希颜,一字季默。金代良臣,诗人。大同市浑源县人。《金史》纪云:“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言五事称旨,又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坐此为人所讼,罢去。久之,用宰相侯挚荐,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
  [2]裕之:即“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
  少室山[1]卓剑峰[2]
  神威洗尽世间雠,电歇雷闲怒气收。
  一柄太阿留少室,却擎空掌华山头。
  【题注】
  [1]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2]卓剑峰:位于少室山,下鱼脊背向左看有一山峰独自拔地而起,象一把利剑直刺云天,故称之为卓剑峰。
  此身
  此身日日一箪贫,贫里留残自在身。
  独把笻枝行又立,东风花柳不嗔人。
  麝香
  山麝逃风远谷藏,一山行过四山香。
  脐堂自养千钧弩,枉怨虞人鼻孔长。
  赵洛道中
  柔青初散陇头桑,村落人家布谷忙。
  一段芜菁浑着角,叶间犹有几花黄。
  【题注】
  [1]赵洛道中:赴洛阳途中。
  秦志安
  秦志安(1188~1244),金元时期陵川(今属山西省)人。字彦容,号通真子、林间羽客、樗栎道人。元好问《遗山集》卷31《通真子墓碣铭》载:志安三举进士不中。贞祐初年(1213)避战乱南渡。正大五年(1228)父亡,志安40岁,乃置家事不问,放浪嵩少间。喜读黄老方外书,先习佛学,后从道士游。在河南遇兵乱,避地北归,遇宋披云法师,遂师事之,受上清大洞紫虚符箓。志安勤学好问,纵阅道教典籍。元太宗九年(1237)宋德方、李志全于山西平阳玄都观校刊《道藏》,志安总理其事。立局27,役工500余人。志安亲手补完订正三洞四辅一万八千余篇,同时编撰《金莲正宗记》5卷,记述全真教派北五祖七真人修道成仙故事。并与《烟霞录》、《绎仙》、《婺仙》等俱收入《玄都道藏》,成为后世研究全真道人物的重要典籍。志安参校道书,课授信徒,历近10年,于甲辰(1244)五月书成后,二十五日病逝于所居樗栎堂,享年57。著述有《林泉集》20卷、《金莲正宗记》5卷。后刘志应、谢西蟾合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1卷,与此书相应,广为流传。著名弟子有李志实、郭志希等。事迹又见《长春道教源流考》卷6。
  寄李俊民[1]
  先生高见真吾师,速营菟裘犹恨迟。
  窗明炕暖十笏地,松风萧萧和陶诗。
  山野已寻云外路,直入天坛最深处。
  踏开李愿旧游踪,请君自草盘谷序。
  【题注】
  [1]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号鹤鸣,泽州晋城崔庄人。“陵川七状元”之一。金承安五年(1200)经义进士第一,授翰林应奉。未几,弃官教授。宣宗南迁,隐嵩州鸣皋山。金亡,隐居乡里,教授撰述。蒙古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征大理,知俊民精于术数,尝召问休咎。俊民数承延访,仍乞还山。九年,忽必烈率师攻宋闻宪宗崩,班师北归,当行止未潜之际,又尝遗使问计。蒙古中统元年卒,年八十五。谥庄靖。有《庄靖集》10卷。文格冲澹和平,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
  老君[1]石像赞
  太上人间绝等伦,煌煌丈八紫金身。
  九龙吐水飞甘露,万鹤翔空卓帝辰。
  七色妙莲长衬足,一株仙李暗长春。
  濑乡圣迹分明在,亿劫相传不失真。
  【题注】
  [1]老君:指老子。李老君或太上老君的省称。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武明甫
  武明甫(1131~1211)字无疑,号太复。加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太原郡侯。赐谥文端。生于金天会九年(1131)。秉姿英异,读书一目数行。行年二十四,登贞元二年(1154)词赋科状元及第。初授翰林应奉文字,寻迁秘书省校书郎,转著作郎大理正。正隆三年(1158),转仪曹郎掌书命。四年(1159),拜谏议大夫右正言。在职鲠正敢言。海陵淫虐,迁都于汴,不迎其母。公上章切谏,留中不报。后欲举兵南下,公犯颜极谏,谓:“我国家虽云兵强,但新都于汴,宜安辑人民,固根本。”不听,谓阻挠军机,祸几不测。宰相李通申救,方革职。及世宗立于北京,而海陵遇杀江南,中外咸尊世宗为皇帝。查旧曾谏海陵者,得公章,曰:“使海陵听此言,何至失国?”遂诏起,复以覃恩,特晋公征仕郎,敕公从宰执。完颜思敬修《太祖太宗熙宗海陵实录》成,直史馆迁翰林修撰。六年(1161),加侍讲学士。八年(1163),出为安国军节度副使。时安国饥灾,公正整纷剔蠹,恩煦信孚,劝农桑,兴教化,期月而民获苏,诏还复为翰林侍讲学士。上问古今儒士优劣,占对称旨。又尝谘治道,公曰:“恩赏明则贤人君子劝,刑罚当则奸宄小人消。人君能如此,则天下不劳而治。”公盖因时启沃也。十一年(1166),迁兵部侍郎,寻改户部侍郎。十三年(1168),又出为应州彰国军节度使。时南北和好,国家无事。公上章于朝,谓:“天下虽安,然忘战必危。”上优,诏答之。十九年(1174),迁西京路兵马都总管兼留守司副使,寻又迁户部尚书。二十五(1180)年,以年老乞致仕。章数上,世宗温旨留之。后见其词恳切,准令致仕。赐黄金百两,白绢百匹。盖以公廉介,故优崇之。及旋里,筑室于县东北高阜处,扁曰“乐天园”,饮酒赋诗,洒然无累。卒于大安三年(1211)三月初二日,寿八十一。赐谥文端,崇祀乡贤。子天中,阴授太常寺简阅。孙二:桂、槐,阴授枢密院检校。
  口号
  科第蝉联父子间,龙颔谁道取珠艰!
  年来频献梅花梦,最上—枝谁敢攀?
  按该诗见于[光绪]《陵川县志》卷三十·《丛谭》,原无题。诗前有云:“武文端公(即武明甫,卒谥“文端”)及第时,梦家中梅花盛开,清香袭人;侄天佑及第时,梦如前;至天和及第,又如前梦。适报至,文端公喜作口号。”题目为编者据此所加。
  武天和
  武天和,字繁禧,号犹龙,天佑弟。赋质异常,见书辄如读过。偶入城,适有斗者,见公惊相顾,斗遂止。其丰采动人如此。泰和中,以经义科状元及第。传胪时,上问曰:“汝明甫侄天佑耶?”曰:“唯。”上喜曰:“汝叔侄昆季连中三状元,虽尔一门之庆,亦邦家之光也。”因御书“三状元第”四字,令悬于门以荣之。初授翰林应奉文字,补尚书省令史。时权幸,欲援公兄弟为党。公不应,甚衘之。及章宗崩,卫王即位,公上书,其略曰:“今朝廷之上,君子谓小人为小人,小人亦谓君子为小人。倘不之辨,其不至结为朋党,以败国事也几何?且小人动辄左袒小人,直欲使举朝皆为小人,而后遂己之奸心;动辄媒蘖君子,直欲使举朝不为君子,而后快己之忌心。”云云。于是权幸思阴伤之,出公为利州观察判官,寻转归州观察使司。崇宁元年(1102),得李公翰林应奉承旨献能疏,仍入为翰林侍读,寻升学士。时蒙古气正炽,朝廷不为意。公上章,条陈边事甚悉。不听,遂与兄并乞致仕,隐居乐天园,杜门不谈时事。生平爱武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数语,揭之座右以教子侄。所著有《永言集典》(内、外篇)、《甯俭彦语》等,不存。崇祀乡贤。
  鸟影过寒塘[1]
  着眼分明莫作疑,从来形影本同归。
  不应水底青天上,更有飞禽仰面飞。
  按[光绪]《陵川县志·丛谭》纪云:“武学士天和甫七岁,赋《鸟影过寒塘》诗云:‘着眼分明莫作疑,从来形影本同归。不应水底青天上,更有飞禽仰面飞。’先达赵仁庵见而奇之,卜其远到,妻以女。后果廷试第一。”该诗据此而录。元好问《中州集》卷7载西溪老人秦略诗共13首,其第3首即是该诗,说明该诗又非武天和所作。存疑不论。
  赵文昌
  赵文昌,字当时。金代陵川人。泰和中进士。仕至京兆转运使。能诗,为盛金诗人王庭筠所称,但传世作品甚少。
  歌扇
  媚娘巧作贯珠喉,画扇团团半掩羞。
  唱到春山小颦处,一轮明月为花愁。
  【题注】
  [1]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军中寄亲旧
  军中从事鬓丝垂,把钓江湖与愿违。
  红叶关河为客久,黄花时节寄书归。
  霜天不尽孤云远,秋意无聊一雁飞。
  乡社故人应念我,岂知南望更依依!
  无题[1]
  虫声连坏壁,树色入秋窗。草香花落处,山黑雨来时。
  【题注】
  [1]无题:该题为编者所加。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使人元结合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14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郝天挺“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郝先生墓铭》)的主张,对元好问影响甚大。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10卷,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有八。《金史》卷126附传元德明。缪钺谓:“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著有《遗山文集》40卷,《遗山乐府》5卷,《续夷坚志》4卷。《全金元词》收录380馀首,最为完备。
  题张彦宝[1]《陵川西溪图》
  松林萧萧映灵宇,烁石流金不知暑。
  太平散人江表来,自讶清凉造仙府。
  不到西溪四十年,溪光林影想依然。
  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成诗众口传。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尘土浣华颠。
  陵川在太行之颠,盖天壤间清凉境界也。江淮太平散人题诗东庙,自谓已造仙府,恨居民不知其乐耳。此贤先君子旧治,宴游西溪,仆以童子侍焉。彦宝出此图求赋诗,感今怀昔,为之怆然,故篇中有及。
  癸丑十一月三日题。
  【题注】
  [1]张彦宝:金代著名书画家。其余不详。
  送诗人秦略归苏坟别业[1]
  三月不见君,渴心欲生尘。
  论文一樽酒,雅道谁当陈?
  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青配白非诗人。
  南山明月北山灵,恨君不作由东邻。
  击鲜为具非无好事者,天随杞菊年年新。
  石田茅屋连苏坟,两儿力耕足养亲。
  君诗或者昌晚节,不应道路长逡巡。
  白发习骚一幅巾,丰年乡社乐闲身。
  蹇驴弛入醉乡去,袖中知有眉山春。
  【题注】
  [1]苏坟别业:诗人秦略避兵河南时在苏坟建造的住处。苏坟:即三苏坟。三苏坟,位于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别业:是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别墅,称为别业。
  西溪二仙庙[1]留题
  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
  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
  【题注】
  [1]西溪二仙庙:即“真泽二仙庙”,在西溪。[光绪]《陵川县志·庙祀》纪云:“真泽二仙庙:在西溪。金状元赵安时记云:宋时岭西庄张志母秦氏,于东南隅见二女服纯红衣,至涧南不见,夜复入梦,因建庙涧南。后红巾贼起,毁。金皇统二年遇天旱,祷辄应,改建西灵山之阴,伟丽冠诸庙。乾隆三十八年,知县程德炯匾曰‘纯孝格天’。”
  寄答景元[1]兄
  故人相念不相忘,频着书来约对床。
  甚喜樵夫与争席,所忧簿吏复登堂。
  春风和气随诗到,洛水秦山引兴长。
  奋袖高谈夜窗白,几时危坐听琅琅?
  【题注】
  [1]景元:即刘昂霄。刘昂霄(1186~1223)字景玄,一作景元,别字季房,陵川人。举进士不中,以荫补官,调监庆阳晕器库,不就,遂隐居洛西永宁山水间。元光二年六月病卒,年三十八。昂霄博学能文,六经百氏,世谱、官制、地理与兵家成败等,无所不窥。为文渊绵致密,平易而有奇趣。善谈辩,人有发其端者,徵难开示,初不置虑,穷探源委,解析脉络,旁贯径出,不可窥测,四座耸听,噤不得语。尝从李纯甫游,又与雷渊、辛愿、麻革、元好问友善。
  高平道中望陵川二首此县先陇城府君泰和中旧治
  列宿澄明墨绶尊,中台良选到名门。
  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辕馀泪痕。
  一片青山几今昔,百年华屋记生存。
  泰和遗老今谁在?向道甘棠有子孙。
  铃阁文书到酒卮,诸曹小吏亦抄诗。
  座中佳客无虚日,帘下歌童尽雅词。
  棠棣有花移旧巧,樱桃和露亸繁枝。
  书郎零落头今白,肠断荷衣出拜时。棠棣、樱桃皆当时旧事。
  送杨次公[1]兼简秦彦容、李天成[2]
  海国山如染,云堆草易荒。时危频虎穴,路绝更羊肠。
  吊影双蓬鬓,携家一药囊。殷勤秦与李,无惜借余光。
  【题注】
  [1]杨次公:即“杨杰”。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笃信佛法。北宋嘉祐四年(1059)进士,后历事宋神宗、英宗、哲宗数朝,任太常、历礼部员外郎、润州(镇江)州官、无为知军、两浙提点刑狱,卒于任上,享年70岁。著有《无为集》共15卷,其中分赋2卷(古律赋、律赋共13篇)、诗5卷(古诗、律诗、绝句共162首)、文8卷(序、记、杂文、表启、碑志、墓志、行状、表述、奏议共92篇)。
  [2]秦彦容、李天成:秦彦容,即秦志安,字彦容。金代陵川人。详见“秦志安”生平文字。李天成,金代名士,元好问好友,其余不详。
  赠答郝经伯常[1]之大父,予少日从之学科举
  故家珠玉自成渊,重觉英灵赋予偏。
  文阵自怜吾已老,名场谁与子争先?
  撑肠正有五千卷,下笔须论二百年。
  莫把青春等闲了,蔡邕书籍等渠传。
  【题注】
  [1]郝经伯常:郝经,字伯常。陵川人,元代学问大家。
  感皇恩[1]洛西为刘兄景玄[2]赋秋莲曲
  金粉拂霓裳,凌波微步。瘦玉亭亭依秋渚。澹香高韵,费尽一天清露。恼人容易被、西风误。
  微雨岸花,斜阳汀树,自惜风流怨迟暮。珠帘清竹,应有阿溪新句。断魂谁解与、烟中语。
  【题注】
  [1]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怀英词,名《叠萝花》。
  [2]刘兄景玄:即刘昂霄。景玄,其字也。陵川人,金代名士。
  定风波[1]三乡光武庙怀故人刘公景玄[2]
  熊耳东原汉故宫,登临犹记往年同。底事爱君诗句好?解道,河山浮动酒杯中。
  存没悠悠三十载,谁会?白头孤客坐书空。黄土英雄何处在?须待,醉寻萧寺哭春风。
  【题注】
  [1]定风波:词牌。定风波引,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62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有99字至105字各体。
  [2]刘兄景玄:见P20、P37注。
  摸鱼儿[1]雁邱词
  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2]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题注】
  [1]摸鱼儿: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又名《山鬼谣》、《陂塘柳》、《摸鱼子》、《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宋词以晁氏《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兹以取为准则。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前第四、后第五韵,定十字一气贯注,有作上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领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论。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2]就:一作“是”。
  按该诗小序“太和五年乙丑岁”之句,说明元好问填词时间是在公元1205年。而此时元好问16岁,尚在陵川就读于郝天挺门下,是在其“赴试并州”途中所作,与下面郝天挺《送门生赴省闱》诗时间吻合。
  因此收录。
  摸鱼儿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
  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按词序“泰和中”三字,说明该词仍系作者就读于陵川郝天挺门下时所作(金章宗使用“泰和”这个年号一共是8年[1201~1208],泰和三年癸亥[1203],元好问始从郝天挺问学,时年元好问14岁)。这首词讲述的是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殉情投河自尽,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显示作者比较进步开明的思想。该词的姊妹篇,即是上面的《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据传当时年轻的元好问赴并州赶考,在途中道逢一捕雁者将捕获的双雁杀死其一之后,另一雁逃脱后殉情撞死在地上。元好问买下了这对雁子的尸体在河边上立墓碑“雁丘”,并赋下了传颂千古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著名词曲。
  郝天挺郝天挺,郝经的祖父,元好问的业师。《金史》载:郝天挺,字晋卿,泽州陵川人。早衰多疾,厌于科举,遂不复充赋。太原元好问尝从学进士业,天挺曰:“今人赋学以速售为功,六经百家分磔缉缀,或篇章句读不之知,幸而得之,不免为庸人。”又曰:“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唯通人能之。”又曰:“今之仕多以贪败,皆苦饥寒不能自持耳。丈夫不耐饥寒,一事不可为。子以吾言求之,科举在其中矣。”或曰:“以此学进士无乃戾乎?”天挺曰:“正欲渠不为举子尔。”贞祐中,居河南,往来淇卫间。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宁落魄困穷,终不一至豪富之门。年五十,终于舞阳。
  送门生[1]赴省闱[2]
  青出于蓝青愈青,小年场屋便驰声。
  未饶徐淑早求举,却笑陆机迟得名。
  嗟我再衰空眊矂,喜君初筮已峥嵘。
  此行占取鳌头稳,平地烟霄属后生。
  【题注】
  [1]门生:即“学生”,门生来家受学。此指元好问。
  [2]省闱:唐宋时试进士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又称礼闱。元以后,称各行省主持的考试,中式者为举人。又称乡闱。
  题麻姑坛[1]
  路入云关仙境佳,琼田瑶草带烟霞。
  贮经洞古无遗检,养药炉存失旧砂。
  青鸟不传金母信,紫鸾应返玉皇家。
  岩扉不掩春长在,开尽碧桃千树花。
  【题注】
  [1]麻姑坛:用于祭祀麻姑的高台建筑。麻姑:中国神话人物。东汉时应召降临蔡经家。能掷米成珠。相传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故旧时为妇女祝寿多绘麻姑像以赠,称“麻姑献寿”。
  莲花菊[1]
  十丈花开玉井遥,翻成丛菊老秋标。
  寒枝白日尘无点,冻蕊经霜瓣不凋。
  依径香生妃子步,绕篱嫩比六郎娇。
  双歌一曲渊明醉,辜负扁舟冷画桥。
  【题注】
  [1]莲花菊:菊花的一种,白色。宋范成大《范村菊谱》纪云:“莲花菊,如小白莲花,多叶而无心,花头疏极,萧散清绝,一枝只一葩,绿叶亦甚纤巧。”
  游石壁[1]有呈二首
  廊庙雍容四十秋,旱为霖雨济为舟。
  五朝宠遇已黄发,六诏归来方黑头。
  后部风雷诗鼓吹,前途山水酒觥筹。
  试看绝壁秋云句,知是承平宰相游。
  绝壁秋云胜,荒墙冷气清。野僧迟客饮,山鸟罥人鸣。
  已极登临兴,无穷今古情。浩歌入樽酒,四海共升平。
  【题注】
  [1]石壁:不确所指。
  题宣圣庙[1]
  金碧煌煌梵刹雄,玄元楼观五云中。
  如何万代纲常祖,释奠今无数亩宫。
  【题注】
  [1]宣圣庙:祭祀孔圣人的庙堂,今已不存。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李晏
  李晏(1123~1197),字致美,自号“游仙野人”,金代陵川人。皇统六年(1146)进士,官礼部尚书。[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李晏:森次子。祖若父,皆宋闻人。晏性警敏,跌荡尚气节。皇统六年登经义进士第,调岳阳丞,历中牟令。会海陵方营汴京,运水于河,晏领之。晏以经三门之险,前后失败者众,乃白行台,以水散投于河,使上取于下,流人便之。金世宗素识其才名,寻召为翰林,继以诏赦册命,乏人选外任文章之士。因举晏,遂迁直学士,转吏侍郎兼御史中丞。有朝士以病谒告,世宗意其诈,谓晏曰:‘卿素刚。今某诈病,以宰相亲故,畏而不纠耶?’晏对曰:‘臣虽老,平生所恃诚与直耳。病而在告,此小事臣,容有不知。畏宰相何图焉?’既出,自送之日,晏年老,气犹未衰。初锦州龙宫寺拨赐民户输税于寺僧,久之皆以为奴役辱冤苦不堪,有欲诉者,辄杀之岛中。晏乃具奏,世宗怒,呼辨再三,而后获免者六百馀人。章宗立画十事以上,谓宜轻租税、尚宽大等语。又奏乞待制修撰官宜更直进,读陈言文字以广视听。授沁南节度使,致仕。后,复昭义节度使,明昌六年归老,诏除其子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便侍养。年七十五卒。谥文简。著有《游仙集》。”
  白岩寺[1]群山环抱,村落相望,惜乎无水。因作诗书石上,当有水出只有山光无水声,我疑神物固岩扄。
  如何凿得飞泉出,当为山僧叱六丁。
  山寺寻春春已迟,紫梅犹有折残枝。
  老僧兀坐如枯木,花谢花开总不知。
  【题注】
  [1]白岩寺:不详。
  题郝文忠公墓[1]
  仗节江南羡此行,真州犹稔使君名。
  佳城郁郁埋西浒,恨不生还苏子卿。
  【题注】
  [1]郝文忠公墓:即郝经墓。在孟州河阳县虎头山之原。
  赵安荣
  赵安荣(1120~1180),字号不详,金代陵川人。[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赵安荣,安时弟。天眷中(1140)状元及第(词赋、经义无考)。官朝请大夫、永定军节度使。崇祀乡贤。”
  赵洛道中[1]
  柔青初散陇头桑,树落人家布谷忙。
  一段蓝青浑着角,叶间犹有几花黄。
  【题注】
  [1]赵洛道中:赴洛阳途中。
  赵安时
  赵安时(1115~1175),金代陵川人。[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赵安时,字全老,号东冈。贞元中(1160)状元及第。官中顺大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永定军节度使、天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崇祀乡贤。”
  寒食次陶公韵
  莫怪山城后放花,神灵秘惜晚生芽。
  他乡早发还先谢,春色都留聚我家。
  和陶公之二
  宛似安仁满县花,风流善政祖根芽。
  太平官府看看见,再活疲民数百家。
  刘昂霄
  刘昂霄(1186~1223)字景玄,别字季房,金代陵川人。举进士不中,以荫补官,调监庆阳晕器库,不就,遂隐居洛西永宁山水间。元光二年六月病卒,年三十八。昂霄博学能文,六经百氏,世谱、官制、地理与兵家成败等,无所不窥。为文渊绵致密,平易而有奇趣。善谈辩,人有发其端者,徵难开示,初不置虑,穷探源委,解析脉络,旁贯径出,不可窥测,四座耸听,噤不得语。尝从李纯甫游,又与雷渊、辛愿、麻革、元好问友善。
  中秋日,同辛敬之、魏邦彦、马伯善、麻信之、元裕之[1]燕集三乡光武庙[2]诸君有诗,昂霄亦继作积甲原头汉闭宫,登临还喜故人同。
  迢迢万里乾坤眼,凛凛千年草木风。
  岁月消磨诗句里,河山浮动酒杯中。
  极知胜日须轰醉,直待银盘上海东。
  【题注】
  [1]辛敬之、魏邦彦、马伯善、麻信之、元裕之:皆金代著名文士,昂霄好友。
  [2]三乡光武庙: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内。
  赵村[1]晚望
  放眼东原上,风烟接渺茫。林疏出村落,野迥散牛羊。
  天地浮元气,山河半夕阳。登高一长啸,未觉阮生狂。
  【题注】
  [1]赵村:不详所指。
  送裕之[1]往洛阳兼简孙伯英[2]
  洛水嵩山寿乐堂,每从热恼得清凉。
  竹床石枕应无恙,尚可分风供十方。
  【题注】
  [1]裕之:即元好问,裕之其字也。
  [2]孙伯英(1180~1230),祖籍雄州容州(今河北容城县),世居洛阳。早岁入太学,与名士交游,因遭金河南尹温迪罕福兴诬陷遁去。贞祐丁丑岁(1217),闻全真教刘处玄的大弟子于道显居嵩山传道,遂投于道显为师,成为全真道士。
  同敬之、裕之[1]游水谷,分韵赋诗,得“荷风送香气”五字。各赋一首招提有胜践,日暮一经过。
  何物媚游人,微风动池荷。
  寻幽意自惬,况与佳人同。
  俗物不到眼,谈笑来天风。
  敲门看修竹,重理旧年梦。
  上山复下山,清风管迎送。
  寒泉漱云根,湛然涵镜光。
  谁知一滴味,中有曹溪香。
  迂辛与臞元,得句尤有味。
  颓垣敛暝色,深竹贮秋气。“暝色”敬之句,“秋气”裕之句也。
  【题注】
  [1]敬之、裕之:辛敬之、元裕之。皆昂霄好友。
  游五渡谷[1]
  南山如碧环,缺处苍崖开。当年造物手,办此何神哉。
  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万斛泉,飞出重山来。
  白龙三百丈,行处鸣春雷。巨石若栋宇,磊砢相推排。
  跳波与溅沫,余怒犹喧豗。我来值杪秋,万壑风声哀。
  黄花杂红树,锦绣纷岩隈。奇胜夙所贪,欲去仍裴徊。
  题诗还自笑,愧我非仙材。
  【题注】
  [1]五渡谷:疑为夺火城儿沟。[光绪]《陵川县志·关隘》纪云:“正南由县七十里至夺火镇,又十里至城儿沟,即五度关(要隘,有占关遗址。又,《一统志》云:‘五度之险,一夫可守。’明初以宁山卫官兵守之,后罢。)”
  寄申百胜[1]三首
  真气南山相与高,争教尘土涴青袍?
  征科颇似曾料理,差胜参军作马曹。
  执版那时拜下风,世间礼数困英雄。
  狂歌醉舞人谁识?憔悴通泉郭代公。
  连昌能隔几牛鸣?不见令人鄙吝生。
  乘兴时思一相访,剧谈豪饮见真情。
  【题注】
  [1]申百胜:即申万全。申万全(?~1231)字百胜,金代高平人。贞祐二年(1214)进士。初授福昌簿,不赴。隐居卢氏山中,以读书为业。后为郑县令。正大中,召为史馆编修,俄摄监察御史、应奉翰林。正大末,为南征行台辟掌书檄,至淮上,溺水死。初在太学与雷渊、刘从益同舍相善,后刘祁与从游。刘祁谓其“好经学,勤勤君子之儒”。元好问称其“作诗有静功,然不多见”。
  题裕之[1]《家山图》
  万里神州劫火馀,九原夷甫有馀辜。
  作诗为报元夫子,莫倚家山在画图。
  【题注】
  [1]裕之:即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
  张光辅
  张光辅,金代人。其余不详。
  中秋登城有感
  秋日临登望野田,太行巅上月初悬。
  清光偏照民家妇,织得春衣办税钱。
  李俊民
  李俊民,泽州晋城崔庄人。[光绪]《陵川县志·寓贤》纪云:“李俊民,号鹤鸣老人。唐韩王元嘉后。家于泽州,得河南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不仕,以所学教授乡里。来隐于邑之嵩山。后徙怀州,俄复隐西山。元世祖以安车召至延访,乞还山。遣中官送之。卒谥庄靖先生。”
  按民间传闻李俊民曾隐居于陵之嵩山,历修陵川县志也一直将李俊民列为陵之寓贤之一。至明嘉靖中,陵川县令杨时盛“奉文”修建了七状元祠。于是,李俊民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陵川七状元”之一。然而,遍查历史资料,迄今尚未发现李俊民隐居陵川的直接证据,学界对李俊民隐于“嵩山”的说法也持见不一。元好问在为秦略之子秦志安(字彦容,号通真子)写的《通真子墓碣铭》中有言:“往予先君子令陵川,予始成童。及识通真子之大父,闲居崧(sōng,同“嵩”)山,与西溪翁为诗酒之友者十五年。”说明当时的嵩山的确是很了不得的,秦志安又较元好问不过大两岁。据此看,李俊民曾隐居陵之嵩山,不是没有可能,此或可作为李俊民隐于陵之嵩山的一个重要佐证。
  下太行
  山中日日伴云闲,不见闲云只见山。
  君去试从山下望,青山却在白云间。
  和秦彦容[1]韵五首
  彦容寄诗,有“先生高见真吾师,速营菟裘犹恨迟。窗明炕暖十笏地,松风萧萧和陶诗。山野已寻云外路,直入天坛最深处。踏开李愿旧游踪,请君自草盘谷序。”之句,故依韵和之。
  养贤列鼎手自烹,燮调元化和如羹。
  马蹄一蹙燕地裂,毡裘尚拂阴山雪。
  将军表请愿出师,壮士挥戈惟恐迟。
  武成才试二三策,黍离已见闵周诗。
  纵横门外豺狼路,我老此身无著处。
  君不见平淮十万兵,犹向襄阳守朱序。见征淮汉。
  君不见子幼自劳羔日烹,何如命驾季鹰吴中煮蒪羹?
  又不见姜侯设鱼会凿冰裂,何如徒步拾遗长镵黄独雪?
  幸遇南来董炼师,说似壶天日月迟。
  谪仙之游乃非谪,长安市上斗酒百篇诗。
  蒲轮休指商山路,得到白云采芝处。
  诸生待揖隆准翁,马上未遑事庠序。
  猎犬已为兔死烹,犹向汉俎分杯羹。
  脚靴手板冻欲裂,尚立唐阶没膝雪。
  三寸舌为帝者师,终比赤松见事迟。
  相看一笑在目击,何用左思招隐诗?
  出门便是天坛路,云间指点巢仙处。
  不辞杖屦从子游,王者之后养老在西序。时寄王子荣西斋。
  谷因辟后厌鼎烹,那在丘嫂釜羹?
  冠未挂前已先裂,一簪却上山头雪。
  我虽无师心我师,速修何恨下手迟!
  论中自得养生理,笔底尽是游仙诗。
  休向回车问前路,终须有个安排处。
  晴窗点检白云篇,不知谁为作者序。
  不嫌瓠叶日犹烹,不羡公子染指争。
  鼋羹不把荷衣等闲裂,不羡曹人共服麻如雪。
  爱身肯似贱场师,凡骨只愁轻举迟。
  北山未出移休勒,东老虽贫乐有诗。
  望中云海蓬莱路,谁道乐天无归处?
  一千年鹤再来时,行雁难将弟兄序。
  【题注】
  [1]秦彦容:即秦志安。秦志安(1188~1244),字彦容,号通真子,金代陵川人。累举进士不中,遂放浪嵩、少间,读方外书,从道士游。河南破,北归,遇披云师宋公于上党,因执弟子礼事之。承师命总校书于平阳玄都。遂居此十年,日课校仇,补完订正,计万八千余篇。蒙古乃马真后三年,书成未几,卒于所居之樗栎堂,年五十七。彦容长元好问二岁,其父秦略与元好问为诗酒之友,以世契之故,与元氏亦相善。著有《林泉集》20卷(已佚)、《金莲正宗记》5卷。
  再和秦彦容[1]韵
  扊扅歌后伏雌烹,箸犹未下愁覆羹。
  布衾多年踏里裂,夜半寒窗洒风雪。
  待与重寻痛饮师,东山杲杲日出迟。
  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一字不入高人诗。
  几年不踏红尘路,直入白云最深处。
  君不见洛阳城下未归魂,一梦思乡叹温序。
  后汉温序,次房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将荀宇所执。欲降之,序不听,伏剑而死。光武命送丧到洛阳为冢地,长子寿为邹平侯相。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里”,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乃反旧茔焉。
  【题注】
  [1]秦彦容:见P32注。
  和秦彦容[1]韵
  花信风传阆苑香,腾空鹤驾望仙郎。
  当年谁为看炉鼎,曾得丹砂入药囊。
  【题注】
  [1]秦彦容:见P32注
 
 

陵川古代诗词选辑
老公别太猛:霸上新妻
首页.书架.古典.目录
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
  第四部分陵川古代诗词选辑·【元】(本章免费)
  郝经
  郝经(1223~1275),元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字伯常。幼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河北,居元将张柔家,得读其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从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得宪宗死讯,力劝忽必烈北还争位,与贾似道约和退兵。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使宋,为贾似道扣留于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十余年。至元十二年(1275)得释,北还后病死。著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古长城吟
  长城万里长,半是秦人骨。
  一从饮河复饮江,长城更无饮马窟。
  金人又筑三道城,城南尽是金人骨。
  君不见城头落日风沙黄,北人长笑南人哭?
  为告后人休筑城,三代有道无长城。
  老马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骎骎。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岁月淹留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
  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
  落花
  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馀萼绿痕。
  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
  玉栏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漫一樽。
  狼籍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
  去三汊[1]见太行
  二年大河间,胸次汹馀浪。身与天根浮,泱漭随下上。
  灵槎沓虚舟,颠倒泥底样。恍疑浑沌初,溟涬天水象。
  扬鞭得西归,瞠目为一放。举首见太行,逸翠蜚万丈。
  爽朗肝胆张,豁达气宇旷。真宰耸奇骨,顿觉天地壮。
  兹山自佳色,何乃气凋丧?吾家在椒峣,老雾横莽苍。
  松楸日樵采,山灵亦凄怆。何时鹤发翁,携我蹭叠嶂?
  虽无锦绣裹,粗着文彩状。山河表里全,自古更霸王。
  于今何索然,死石徒映向?在人不在山,先民语无妄。
  行行重行行,落日两相忘。
  【题注】
  [1]三汊:在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地处江汉平原东部边缘,东抵武汉,西邻孝感,因三条河汊穿过其境内而得名。
  悲从弟仲德[1]
  银沙满玉河,界天清露零。孤心正耿耿,秋夜何冥冥!
  念我当屯凶,不如初无生。乃同不周折,遽向东南倾。
  狾毒方弄兵,好会其能成。萧萧变齿发,冉冉颓年龄。
  潮生夜江高,檐间动松声。心魄忽荡摇,揽衣步中庭。
  幽踪独往来,惨淡关山情。未信天为人,更着影问形。
  我本不欺人,万折气益盈。
  【题注】
  [1]仲德:即“完颜仲德”。完颜仲德(?~1234):金末统帅。本名忽斜虎,合懒路(今朝鲜吉州)人。少颍悟不群,有文武才。1203年(金章宗泰和三年)进士。后从军,为蒙古军所俘。在蒙古军中一年,学会蒙古语,率被俘万人归金。金宣宗召见,授他为邳州刺史兼从宜坚守州城。哀宗(完颜守绪)即位,遥授同知归德府事同签枢密院事,备御蒙古。1229年,移知巩昌府兼行总帅府事。招集逃散士卒万人,依山为寨,屯田积粮,号令严肃,境内秩序井然。1231年,授巩昌行省。1232年,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陕州。立山寨,安抚军民,并领兵入援汴京。哀宗东逃,进拜尚书省右丞兼枢密副使。1233年,哀宗至归德,行尚书省事于徐州。是年夏,随哀宗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兼领尚书省枢密院事,选官练马,训练士卒,事无巨细,皆亲自处理。率军民日夜坚守蔡州。1234年,城破,哀宗自杀,他也投水自尽。
  太行望
  半天遮断连青城,参差雉堞云间横。
  当时十岁初渡河,舟中错崿来相迎。
  今年恰得到苏门,百泉亭上更峥嵘。
  千岩万壑入绝壁,落日倒衔山尽赤。
  玉立万仞磔鲸牙,金翠千层拥鳌脊。
  天沈影重看不足,云净烟虚晚尤碧。
  西北两峰寒,云是双石人。
  不觉泪横臆,患难思二亲!
  一从戎马三十年,桑梓惨澹埋荆榛。
  何时突兀过绝顶,拜扫丘园见乡井?
  黄沙神头闻有千尺松,洒尽苦泪吟长风。
  注目直向东海东!
  读乡先生刘景元[1]碑
  太行元气果不死,弊世有此魁杰士。
  胸中罗列世间书,泛异穷奇无不至。
  尝借庄周十日还,成诵未尝遗一字。
  万言默识殆片时,记问区区总馀事。
  诗文清雄简且高,阔步不让坡谷豪。
  散谈四座谁敢言?横膝摇吻独滔滔。
  未见皆如汲冢竹,划开砉若并州刀。
  超遥孤风送行云,爽朗夜月虚秋涛。
  初欲有为下天井,寡鹤遂把霜毛整。
  时危事去可傍人,清露满天还自警。
  终不一到当涂门,回视俗子徒纷纷。
  洛城西南有佳处,竹间水绕梅花村。
  此中尽可嚼佳句,笑傲烟霞有深趣。
  着书藏山不示人,坐看石田生老树。
  九皋清唳谁不闻?海内至今扬清芬。
  乡闾晚生不及见,掩泪空读遗山文。
  【题注】
  [1]刘景元(1186~1223):即刘昂霄,字季房,陵川人。举进士不中,以荫补官,调监庆阳晕器库,不就,遂隐居洛西永宁山水间。元光二年(1223)六月病卒,年三十八。昂霄博学能文,六经百氏,世谱、官制、地理与兵家成败等,无所不窥。为文渊绵致密,平易而有奇趣。善谈辩,人有发其端者,徵难开示,初不置虑,穷探源委,解析脉络,旁贯径出,不可窥测,四座耸听,噤不得语。尝从李纯甫游,又与雷渊、辛愿、麻革、元好问友善。又,成语“耸壑昂霄”,即出自元好问为其所作的《刘景玄墓铭》:“及吾未老,当见汝耸壑昂霄时耳。”一语意谓跳越溪谷,直入云霄。用来比喻出人头地。
  藜杖行家君[1]命作
  荒藜一两青墙隅,数茎拗深势扶疏。
  柯叶张磔忽过墙,赤丝绾结绿珊瑚。
  雨馀霜重凋伤后,莹节高肥干枯瘦。
  断截为杖劲且坚,黄玉压手光欲透。
  更将月渍晞朝暾,润滑隐隐分细纹。
  家君垂老添数仆,冯藉看月复穿云。
  倚床半夜风雨怒,只恐飞腾作龙去。
  乃为作诗重相告,从臾少陵桃杖句。
  天生此杖向吾家,再起衰宗振国华。
  会当拄到太行顶,指点千年墓上花。
  铲除芜秽重洒扫,横膝琅琅过庭教。
  搘倾拄坏植孔孟,永使子孙扶圣道。
  【题注】
  [1]家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称己父为家君。
  先大夫[1]忌日
  墨绶归来草满坟,拟将还葬奉遗言。
  几年竟坠蹉跎计,万里徒劳惨澹魂。
  客里可堪逢忌日?梦中却得见生存。连夜梦见先君如平生。
  遥知今夜佳儿女,哭断寒云静掩门。
  【题注】
  [1]先大夫:此指作者郝经的父亲郝思温。[清·雍正]《山西通志·隐逸》纪云:“郝思温,陵川人。(郝)天挺子。金末避兵南渡,设教汝、洛之间,其徒相与号静直处士。工擘窠书,得雪庵法,乐安何中作大字歌,所谓‘东山手提雪庵笔,笔中出此万钧力’也。东山,其自号;雪庵者,僧李普光也。”
  送陵川魏梦臣[1]
  太行一脊壮中州,上有吾家最上头。
  篷鬓他乡淹岁月,锦衣何日拜松楸?
  尘埃满面将何往?羽翼生心漫起愁。
  闻说棣华堂尚在,紫荆花好鹡鸰羞。
  【题注】
  [1]魏梦臣:元代陵川人。其余不详。
  吊石勒冢[1]
  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
  夜葬深山人不见,至今犹有守坟僧。
  【题注】
  [1]石勒冢:[光绪]《陵川县志·古迹》纪云:“石勒冢,在县西北一里崇安寺门左。《晋记》载:咸和七年,石勒死,夜瘗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瘗,号‘高平陵’。永和三年,石季龙亲耕耤山,其妻祀先蚕于近郊,遂入襄国谒勒墓。按:襄国,今顺德郡。史称勒及季龙并贪而无礼,已据有十州,珍奇异货不可胜纪,犹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瘗其母王亦为虚冢。盖勒暴轹中土,自知稔恶,惧后人发掘其葬陵川,或以其地僻而易匿也。传勒冢在佛座下,其门左者尚属疑冢云。榆社县又有石勒冢。”清泽州太守朱樟、汉川名士姚德亮、陵川县令雷正等对此也有吟咏。
  王恽
  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元史》卷167有传。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世祖至元五年(1268)迁御史台,后拜监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元贞元年(1295)加通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八年(1304)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有《相鉴》50卷,《汲郡志》15卷,《秋涧先生大全集》100卷。王恽为元好问弟子,为文不蹈袭前人,独步当时。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
  壮士吟题郝奉使所书手卷
  使节驻淮海,人望两好熙。宋人足变诈,观望占成亏。
  不知破武事,中伏混一机。壮士死则已,不死将有为。
  宋琚凛风概,天马不受羁。拘隔一馆间,激之见连鸡。
  事久变乃生,势去心恫疑。奄奄十六年,惨悴甘湘累。
  内开既首鼠,外侮宜纷披。盛气屈使降,壮心终不移。
  睨柱欲碎首,忍见王人微。松严操愈厉,草绿秋更萋。
  萧爽隐雾豹,脱略触藩羝。老贼在一杀,幽愤将何施。
  庭芝一援手,所惜良不赀。兵交使其间,天理或可期。
  子卿才属国,所报亦以卑。至今郎山冢,突兀空蟠螭。
  两行清汝帖,只有老天知。
  何中
  何中(1265~1332),字太虚,构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元初文学家、诗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卒于文宗至顺三年(1332),享年68岁。南宋末年登进士第,至顺年间为龙兴学师。由于社会动乱,曾隐居乡间,致力古学。藏书万卷,手自校勘。对《易经》、《书经》有深入研究,颇受名儒推崇。应聘为南昌东湖、宗濂二书院山长,主讲学术,不久病逝。其诗平易自然,清新幽静,意境深邃。《元诗选》、《元诗别裁集》收其诗多首。
  何中著述甚丰,著有《易类象》3卷,《书传补遗》10卷,《吴才老叶韵》1卷,《六书网领》1卷,《补六书故》32卷,《苏邱述游录》1卷,《堵颐录》10卷,今仅存《知非堂稿》6卷、《通书问》1卷及《通鉴网目测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郝思温[1]大字歌号东山,雪庵高弟
  东山手提雪庵笔,笔中出此万钧力。
  重如岱岳镇坤维,奇如古鼎跃泗侧。
  点如沧海之碣石,直如参天之古柏。
  曲如老龙恣盘挐,横如方城立铁壁。
  快如大泽斩蛇剑,妖夔幻魈争辟易,巨灵引指太华擘。
  三千狮子座,举臂可移得。
  偶然挥毫出,世间壮士不能掷。
  瘗鹤铭,摩厓碑,后来者,谁继之?
  我尝见龙溪之字大如箕,五百年间无此奇。
  雪庵老,东山子,优钵昙花重现世。
  崐仑以为笔,东溟以为砚,青天以为纸,为我写“太平”两大字。
  持献天皇九九八十一万岁,我歌尔字我老矣。
  【题注】
  [1]郝思温:郝经之父,郝天挺之子。[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郝思温,天挺子。其先自八世而下,皆同居业儒不仕教学以淑其里。思温秉资刚洁,与世不偶。年二十,随父下太行,往来淇、卫。贞祐南渡族行,父遘疾,谓之曰:“郝氏业儒,自吾叔父东轩老人始。我葬墓侧,庶得奉杖履于地下。”既祥,将归葬,父兄以河朔兵乱不许。乃夜启殡,负其骸以遁翼之行渡河至长垣,资用为盗夺,从行者散去,独与妻许徒步负骸。登太行,盗掩至,将兵之。思温时正病,目瞑不见物,许独不动。盗曰:“若何人独此不去?所守者何宝?”许曰:“此我翁之灵,将妇葬者。有死而已,其可去乎?”凶少沮,询之,曰:“我陵川许氏也。昔兄曾脱盗。”盗惊,遗白金数两去。时隆冬雪盛,思温目昏,冒行风雪中不复辨蹊径,望峰峦为的。许时掖思温而进,才半途已入夜,黎明始出山,再日达陵川克葬。元光复渡河,三年卒。卒之顷,整衣冠强起,咄唶曰:“发志气!”遂瞑。教人必以小学为根基,曰:“人之始生,真醇未离,先入者为主,终身由之而不能去。欧阳子谓:‘颜状未离于婴孩,高谈已及于性命,未可也。’”语子经曰:“士不能忍穷,一事不能立。染指垂涎之气不除,负鼎滔天之心常在,能坚忍,决若长河而不回,屹若泰山而不移,然后为大丈夫。”晚年邃性理学,手书《西铭》,畀子经曰:“是入德之几,造道之阶也。”门人苟宗道等曰:“先生不苟禄仕,困而不扰,临终而犹以志气为言,不亦卓乎!谥曰‘静直’,未尝禄仕,可称‘处士’。”
  张翥
  张翥(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少时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很出色。至正初年(1341)任国子助教,后升至翰林学士承旨。由于张翥死于元末明初乱中,遗稿多散失,今存《蜕庵诗集》4卷,词2卷。
  题郝内翰[1]所作《梦观琼花赋》后
  钓鱼山前龙上天,武昌城外走蜀船。
  老奸欺国驰露布,使者坐囚吞雪毡。
  溃兵一夜甲填水,血污木棉花下鬼。
  岂知老仙方卧游,鹤背天风扶梦起。
  颓云抉月光西流,玉箫声断江声愁。
  露华泣尽琼树死,广陵春色寒于秋。
  百年遗赋人争重,劲墨遒毫精爽动。
  节旄零落喜生还,回首江南已如梦。
  花神换根春更芳,想象月色扃馀香。
  楚招无人青鸟去,公不少留涕泗滂。
  【题注】
  [1]郝内翰:即郝经。唐宋称翰林为内翰。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因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器超迈。”(《元史·刘因传》)。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有《静修先生文集》等存世。
  送郝季常[1]赴正阳幕[2]
  上党清凉界,超然慕白云。名家得之子,胜境苦平分。
  鼓角生新壮,诗书失旧勤。江淮古形势,有乐在从军。
  【题注】
  [1]郝季常:即“郝庸”,字季常,是郝经的三弟,也是该诗作者刘因的学生。当代著名学者商聚德《刘因评传·拥护国家统一》曰:“郝经的三弟季常(名庸)是刘因的学生。季常于其兄使宋被囚的第二年,曾作为元朝的使节赴宋‘问罪’,宋朝不纳。其后,季常又曾两次主动请求出使南宋。刘因写有《送郝季常序》,文中对此作了记述:‘季常于其兄使宋之二年,请介行人以问罪,遣之,而宋人不纳。后十年,又请焉,下大臣会议,以为不可。明年,又请焉,不得已,复遣,至建康而还,几死者凡十数。其事虽无成,而其可与有为者于此亦可以见之。’文中,刘因正面赞扬的是郝季常不畏艰险以赴国事的精神,而从侧面则流露出他对南宋拘留信使这种不义行为的谴责态度。”
  [2]正阳幕:正阳幕府。正阳:在今河北省。幕:“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
  赠司马道士[1]
  仙界清凉亦陆沉,风流儒素渺难寻。
  白云自解留佳客,青帔端能铄壮心。
  知己未论鹏鸟赋,移人先听水仙琴。
  野夫近有南来兴,乞我庵前十亩阴。司马氏,陵川名家。陵川或谓“清凉境界”。
  【题注】
  [1]司马道士:元代陵川人。其余待考。
  忆郝伯常[1]
  一檄期分两国忧,长缨不到越王头。
  玉虹醉吸金陵月,元鹤孤游赤壁秋。
  漠北苏卿重回首,天南王粲几登楼?
  飞书寄与平南将,早放楼船下益州。
  【题注】
  [1]郝伯常:即郝经。见P20注。
  郝生[1]知林州[2]
  到处云山是我师,不愁无物慰相思。
  只从隆虑烟霞色,领取幽人笑傲姿。
  【题注】
  [1]郝生:指郝经之子郝采麟。起家知林州,仕至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
  [2]林州:今河南省林州市。
  王逢
  王逢(1319~1388),字原吉,号最闲园丁、最贤园丁,又称梧溪子、席帽山人,元明之际诗人。学侍于延陵陈汉卿,有才名.作《河清颂》,为世传诵。有大官举荐出仕,以病坚辞不就。逢原籍江苏江阴,避兵祸无锡梁鸿山。游松江,筑悟溪精舍于青龙江畔青龙镇(今属青浦县)。1366年5月8日(元至正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移居乌泥泾宾贤里。栖隐之所,为宋张氏故居,逢名园为最闲园,居室为闲闲草堂,并自题园中“藻德池”等八景诗,记得园经过。明洪武年间,以文学征召,谢辞。所著《梧溪集》7卷,记载宋、元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诗三卷,清赵翼《檐曝杂记》称其“古体诗音节高古,时有汉唐遗韵;近体诗亦老成朴实,不落纤佻,因不屑与鞶帨家争工斗胜也。”其中《黄道婆祠》诗,是今存最早歌咏黄道婆业绩的诗作。另著有《杜诗本义》、《诗经讲说》》20卷。
  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1]
  西北皇华早,东南白发侵。雪霜苏武节,江海魏牟心。
  独夜占秦分,清秋动越吟。蒹葭黄叶莫,苜蓿紫云深。
  野旷风鸣籁,河横月映参。择巢幽鸟远,催织候虫临。
  衣揽重裁褐,貂馀旧赐金。不知年号改,那计使音沉?
  国久虚皮币,家应咏藁砧。豚鱼曾信及,鸿雁岂难任!
  素帛辞新馆,敦弓入上林。虞人天与优,奇事感来今。
  公羁旅日,有以雁四十饷公,内一雁体质稍异,命畜之于后。雁见公,辄张翮引吭而鸣。公感悟,择日率从者二十七人,具香北拜,三人舁雁跽其前,手书尺帛,亲系雁足,且致祝曰:“累臣某,敢烦雁卿通信朝廷?雁其保重!”欲再拜,雁奋身入云而去。未几,虞人获之于苑中,以所系帛书托近侍以闻上,恻然曰:“四十骑留江南,曾无一人雁比乎?”遂进师南伐。越二年,宋亡。书今藏诸秘监河南主客刘澹斋云。
  【题注】
  [1]郝公帛书:[光绪]《陵川县志》纪云:“公有帛书系雁足事,比还之岁,弋者获于金明池上,后乃因公门人郭贯上之。帛诗留东观。公时为元国信使使宋,贾似道当国,冒功留馆者十六年。其诗云:‘霜落天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
  宋褧
  宋褧(1294~1346),字显夫,元代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郎,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
  张女挽诗并序
  女讳阿庆,汝南忠武王第八女,今翰林待制郝陵川所聘也。日诵数百言,尤工属对。十岁而逝。元遗山《续夷坚志》记其事。
  三生常侍玉晨君,想像文姬一样人。
  露气清凝仙掌夜,天葩秀吐上林春。
  木兰歌怨征行苦,柳絮才高老大身。
  却是贞魂埋不得,彩鸾同与驾飚轮。
  所属对,今略附于后。如:“睡思昏昏如醉思;闲心寂寂似禅心。”、
  “洗砚黑云浮水面;折花红雨落墙头。”、“满地梨花三月暮;隔墙杨柳两家春。”、“秋水芙蓉妆镜晓;暖烟杨柳画屏春。”、“关山明月子规魂;花柳东风蝴蝶梦。”、“江头鸥鹭,不关名利也风波;野外荆榛,有底功勋承雨露。”、“骤雨翻空,涤世间之尘垢;飞虹饮海,收天下之风云。”
  袁桷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20岁以茂才异等举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祭社,进郊祀十议,多被采纳。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代遗书,以作日后编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间(1314~1319),迁侍制,任集贤直学士,未几任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1321)迁侍讲学士,参与纂修累朝学录,泰定元年(1324)辞归。卒赠中奉大夫、江浙中书省参政,封陈留郡公,谥文清。
  题郝伯常《雁足诗》[1]
  深羁孤馆髻毛斑,猛虎摇鬒障海寰。
  玉树已歌归逝水,羽书难射隔平山。
  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鸣鸡诈度关?
  一寸蜡丸凭雁寄,明年春尽竟生还。
  帛书称“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中统十五年,乃至元十一年
  也。明年乙亥四月,奉使还。
  【题注】
  [1]郝伯常《雁足诗》:郝经,字伯常。雁足诗,指郝经被拘真州,书诗于帛,系于雁足,祝之北飞事。[光绪]《陵川县志》纪云:“公有帛书系雁足事,比还之岁,弋者获于金明池上,后乃因公门人郭贯上之。帛诗留东观。公时为元国信使使宋,贾似道当国,冒功留馆者十六年。其诗云:‘霜落天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
  张黼
  张黼,元代沁州(在今山西省沁县南)人,至正中陵川县令。陵川名宦祠祀奉的13位名宦之一。[光绪]《陵川县志·人物》纪云:“张黼,铜鞮人。至正间,由高平教谕迁陵川尹。时破头潘、关先生,自邺攻潼关。兵临城,捍卫力尽,不屈而死。祀名宦。”清代陵川名士傅弼《陵川赋》有“捍卫莫若元张黼”句。
  过洨河[1]
  洨滨抖擞布衣尘,不意羁栖又峡旬。
  梦里松杉孤客泪,雨前薇蕨故园春。
  身无定迹空怀德,药有何方可疗贫?
  最恨石桥东畔柳,竞开青眼看行人。
  【题注】
  [1]洨河:所指不详。
  路元
  路元:元代高平人。曾官尚书郎,故有“路尚书”之称。其墓葬在陵川附城镇。[光绪]《陵川县志》卷二十三《寓贤》纪云:“路元,元代高平人。为省曹尚书郎五典郡事。豪猾见畏,人以‘路包拯’呼之。累迁河南按察转运使。后卒老邑之附城镇,子孙遂为陵川人。”清代陵川名士傅弼《陵川赋》有“路尚书品齐包拯”句。另,[雍正]《山西通志》纪云:“路元,为省曹尚书郎五典郡事,不畏强御,人以‘路包拯’呼之。累迁河南按察转运使。”[光绪]《凤台县志》纪云:“路元,字安止,号东山,承安间进士,以防御使谪居。《陵川县志》载:其后人迁居陵川。”存世诗作仅见《琵琶泓》、《次韵呈戒坛惠公堂头》两首。
  琵琶泓[1]
  平昔乐山水,宦游走西东。之齐访灵岩,适谓登崆峒。
  暮年返乡闾,碌碌无成功。特寻琵琶院,如到兜率宫。
  天花散檐蔔,宝光腾彩虹。殿阁金碧炫,洞穴玲珑通。
  老僧古学窦,慧眼明方瞳。过溪远相迓,道话良有终。
  暂得浮生闲,似脱尘网中。自愧微官缚,踪迹如飘蓬。
  何敢望使君,勇辞势位隆。林泉高兴逸,吟赏诗笔雄。
  山神知其来,气色遍和融。凭高瓷观览,笑语鸣半空。
  幸陪杖屦游,所似心腹同。物流古浤上,峭壁鼓清风。
  未免龙中鹤,仰羡天边鸿。薄暮据鞍归,壮哉矍铄翁。
  【题注】
  [1]琵琶泓:位今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办事处洞头村西。[光绪]《风台县志·山川》纪云:“(白水经琵琶寺)又南经清风壁,水入石罅,下注一泓,为琵琶泓。”又云:“晋城山水佳境颇多,琵琶泓盖其最胜者。”泓:深水潭。
  次韵[1]呈戒坛惠公堂头[2]
  官如马足在泥尘,喜见高吟日日新。
  已窃谢公三载禄,难甘原宪一生贫。
  徒劳碌碌当年学,且乐陶陶此日春。
  幸对清风与明月,不知谁是个中人。
  【题注】
  [1]次韵:也称“步韵”。作旧体诗的一种方式,依照所和诗的用韵次序写和诗。
  [2]戒坛惠公堂头:所指待查。戒坛:僧徒传戒之坛。堂头:堂头和尚的简称。即僧寺住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