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义——汉碑举要:《张迁碑》

 淮南玉 2012-09-21

书法讲义——汉碑举要:《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刻于东汉灵帝时期。现存山东泰安岱庙,此碑何人所书,史无记载。

《张迁碑》与《曹全碑》迥然不同,方整古拙,体态多变,拙中寓巧,神态自然。

现在写字的族群中,凡接触汉碑者,对《张迁碑》均赞口不绝,用文雅的书面语表达,称其朴茂敦厚,丰腴健硕。一些军界的将军体如当代书家胡铁生除了受《天发神谶碑》的影响之外,必然也受《张迁碑》的影响。

如果走上讲台,给学生讲解《张迁碑》,则不必多用过于绕口的文辞,记牢《张迁碑》的第一个特征则是厚笃笃,胖墩墩,这种字态不是上海话讲的或叫浮肿,而是厚重与丰满。

观察一般的汉碑,结字的特点是横细竖粗,撇轻捺重,而《张迁碑》的横竖撇捺均无分明的粗细变化。

根据我的临习经验和体会,写《张迁碑》要比《曹全碑》入帖难得多,刀切一般的入锋,中锋铺豪的宽厚行笔,要求是粗而不笨,厚而不肥,其实要做到此八字诀窍,又谈何容易,它的行笔同样是要求涩进和取逆势。

前面主要是讲其线条的粗细变化不大,第二个特点则是基本用方笔,而且要求笔方意圆,这一点又是古人给我们出的一道不小的难题,当笔行至转折处,大多为方折,偶然以绞转。这种转法,可以想想我们洗脸时是如何绞毛巾的。当笔方折之际,过笔遒劲而放缓,后面还有一段文字描述收笔:折枪断戟,刚劲沉稳,骨气凝重,我好像听一些老的书法家作比喻,用力拗断枯树枝,就是这种样子。

《张迁碑》笔法的雄峻、雄强、雄厚、雄伟,导致了后世书风有了一个标杆。拓开魏晋之书风,书体的流变从《张迁碑》一直发展到魏碑和真书(如《史平公》碑),又据书史考证,南朝的《 爨宝子》碑也是他的嫡传。

另外一个特点则是:拙中寓巧,极尽变化。今人练字,最难的是练就古字的拙趣,这种是装不出来的,一个再好的一级演员,去演傻子,难乎其难,一个成年人偏偏要求学稚童体,歪歪扭扭,装出叫人恶心的稚拙,稍加留意,便令人看出书家的心计,像老演员的装嫩和卖俏。朴厚是一种书学的厚道,究其奥理,与做人是大体一致的。

讲到《张迁碑》基本笔画的变化,有人统计,仅八个基本笔画,就有近百种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厚重之中蕴含了灵动。正为此,使汉碑中方正古拙一脉书风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汉碑发展到了当代,其实是走进了死胡同,那些写隶书的高手们硬是把鲜活的汉碑规范得象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精品月饼,成为了当代隶书馆阁体,死水一潭,死气沉沉。

《张迁碑》立于公元186年,时值东汉隶书鼎盛时期的尾声。因此,此碑吸纳前碑的精华,同时用笔和结字独到,章法富于个性,独树一帜,在后代大量隶书碑刻中,诸如:《受禅表》、北魏鼎鼎大名的《龙门二十品》,《张猛龙》以及南朝的《 爨宝子》碑中都留有《张迁碑》的影子。

临习《张迁碑》,做到形似是不容易的,但求其神似则更难,难在何处?学《曹全碑》之秀丽、灵动较易,而学《张迁》之古拙凝重不易,它的用笔见方,结字内敛,寓巧于拙,敢于取险,章法参差,一任自然。著名书界评论家王毅先生称《张迁碑》象深穆凝重的青铜器

关于《张迁碑》的用笔方法,凡起伏、中侧、方圆、藏露、轻重、疾涩……尽现其中。而临习之时特别应该关注其侧锋用笔。当然把握不当,必遭攻讦(注:字亦读,意为攻击)。侧锋取妍,此乃千古书坛真理,不知莘庄公园的一些老学究们强烈坚持要做到笔笔中锋,见我作品中出现侧锋便善意地笑,并视为野狐禅

《张迁碑》之所以区别于当代隶书馆阁体,根源在于其用笔的方圆轻重变化,此碑整体乃用方笔,而使字态庄重,刚健雄浑,但临习者陷入此道,光知其一,不悟其二,则必然使你的字显得呆板拘谨,缺乏神采,显见《张迁碑》中仍有大量的圆转之笔,取其遒劲。(注意:隶书求得笔的遒劲,可以比喻成用钢丝折弯之貌,而不像烧好的烂糊面。有些老先生写行、隶,往往在转折处草率翻下,势如骄阳下的衰草。疲惫无神。

当然,《张迁碑》还有藏锋露锋之别,轻提重按之分,疾行涩进之变,但十分遗憾的是,《张迁碑》不如《曹全碑》保全得那么完美,经年累月的风化,使刀痕变得模糊,没有一定书法功力及耐心是难于坚持临习的,特别是要慢慢领悟,从刀痕中感悟原碑的墨痕,你死硬地坚持用笔毫去描摹古碑的刀痕,那么真正是盲人骑瞎马,雨夜临深渊了。我再打个不确切的比喻,就好比一个画师潜入太平间照着僵尸画美女了。

书家王毅还告诫学书之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乃放之四海的学书真理。你要学《张迁碑》,不妨可以接触此碑之前的《衡方碑》以及《西狭颂》(注:此两碑尚待后续博文作介绍)。

另与《张迁碑》风格近似的有《鲜于璜碑》、东晋《好大王碑》以及前面提到的《爨宝子碑》。

举一反三,当我们了解《张迁碑》的方笔居多,古茂质朴以外,《乙瑛碑》及曹全碑是圆笔为主,《礼器碑》是点画细劲,包括《史晨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