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瘗鹤铭残字

 鸿墨轩3dec 2012-09-21

瘗鹤铭残字

 

瘗鹤铭残字

 

水下探查《瘗鹤铭》的千古之谜

 

馆藏的水后拓本

 

水下探查《瘗鹤铭》的千古之谜

 

水下探查《瘗鹤铭》的千古之谜

 

刚捞出的“之遽”二字

  江苏省镇江市打捞《瘗(音yì)鹤铭》古碑落江残石考古工作日前结束,有三块残石上的四个字被初步认定为滑入江中的瘗鹤铭残字。

  初步确认4个字

  从去年10月开始,镇江博物馆、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水利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焦山西麓进行水下打捞《瘗鹤铭》残石考古工作。在打捞出水的1000多块山体落石中,经过清洗、拓片、辨识、鉴定,发现其中453号石、587号石、546号石、977号石上疑似为“方”“鹤”“化”“之遽”等残字。经与前人考定著录的《瘗鹤铭》铭文对照,能够初步认定587号、546号、977号石块上“鹤”“化”“之遽”等4个字内容相吻合,字形大小、文字式样、笔画形态都已经具备了东晋六朝由隶至楷的书写特性,也与《瘗鹤铭》书风相一致。

  据介绍,认定《瘗鹤铭》残石残字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原位,即在古碑坠江处打捞;原石,即4块残石的石花和现存焦山碑刻博物馆内清代陈鹏年打捞出水的5块残石基本一致;原文,初步确认的4个字均在明清《瘗鹤铭》考定文章中出现,而且跟原文能衔接。

  “大字之祖”《瘗鹤铭》

  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是中华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次考古发现对瘗鹤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验证了前人对瘗鹤铭的考证,而且对今后瘗鹤铭书法价值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新发现的四个字,可以为《瘗鹤铭》原文考证提供更多素材。

  在这次水下打捞考古之前,镇江曾经在焦山西麓组织过一次针对《瘗鹤铭》的考古挖掘,但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技术设备限制,没有实质性发现。这次的水下考古中,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GPS定位技术、超声波技术、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除了四个残字以外,此次水下考古还发现了一批承载人类文化信息的实物标本,像残损的瓷碗、陶罐、塔砖、石质财神像、莲花座、铁剑、铜钱等遗物。

  《瘗鹤铭》是何内容

  《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一篇铭文石刻。《瘗鹤铭》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年间捞出一石20余字。

  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论辩一直没有停止过,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从宋代到清代的千年间,对《瘗鹤铭》原文字数的推断有多种版本,一般认为在180字左右,也有人认为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现在陈列在焦山碑刻博物馆的《瘗鹤铭》残石共5方,是清代康熙五十二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打捞的,共93字。

  作者成千古之谜

  自宋代发现《瘗鹤铭》时,已是断碣残碑,且铭文以干支纪年及撰书人仅具字号,故而作者与刊刻年代,历来学者各持己见,众说纷纭。一说,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生平极爱养鹤,在家门口有“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传说此铭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还有以为唐代王瓒、顾况所作,但均无确据。

  宋人黄长睿认为作者应是齐末梁初陶弘景,清代著名考据家翁方纲对前人之识进行大量的梳理辨析,也认定梁朝陶弘景最有可能。

  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人,远祖乃“三国”时期“三让徐州”的陶谦,祖父陶隆善和父陶贞宝均是书法名家,陶弘景五岁学书,二十岁时已读书万卷,得齐高帝赏识,后隐居句容,自号华阳隐居,晚号华阳真逸(与《瘗鹤铭》的署名“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相合),工书法,为梁武帝所重,武帝每有征伐或书法鉴赏之事,多与之商讨,故有“山中宰相”之称。

  不朽的艺术价值

  《瘗鹤铭》通篇书法充盈文士气息,结字率真自然,萧疏淡远,简约古拙,浑朴厚重,沉毅中含逸致,雍容处显苍茫。《瘗鹤铭》石刻自左向右竖写,一反古碑刻自右向左的常例。原书依崖而作,随形就势,故字大小不一、参差错落,意态别致,饶有奇趣。虽是楷书而笔贯篆隶,点画映带处彰显行书意韵,历代文士不乏赞誉。宋黄庭坚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南宋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朴奇峭,雄伟飞扬,固书家之雄。”清刘熙载《艺概》曰:“《瘗鹤铭》剥蚀已甚,然存字虽少,其举止历落,气体宏逸,令人味之不尽。”

  已故镇江博物馆原馆长、陆九皋写道:“从《瘗鹤铭》字体结构看,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擎之笔,又有篆书的经脉。虽然它已经是成熟的楷书,但仍从中看出楷书发展过程中的篆隶笔势的遗意。史传,陆游等人曾“踏雪观《瘗鹤铭》”,米芾在夏天观“山樵书”。

  水前本和水后本

  据了解《瘗鹤铭》问世以后,由于石碎字残,补佚考证历代不乏,拓刻文本种类很多,究竟谁是铭碑的真迹全文,迄今尚无科学论断。

  水前本是在清康熙五十二年前传世的拓本,以后则为出水后拓本。而真正的水前拓本,宋代时已是凤毛麟角,拓的字数过少,传世者也甚少,因为椎拓时在江滩上,十分困难。

  据悉,在上海图书馆藏水前佳拓,楠木面板,经折装,计十三开,张运题签,存中上石、中下石,凡全字四十二,半字四。在焦山宝墨轩内,还有宋人据水前拓本翻刻的83字本、明代顾宸家藏的别刻本和乾隆皇帝御临的玉烟堂本《瘗鹤铭》碑等等。另外,在日前焦山碑刻博物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汉和堂有限会社社长陆宗润先生也捐赠出他收藏多年的《瘗鹤铭》旧拓本。

  相关链接

  《瘗鹤铭》全文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