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的四個基本觀念,對玩玉人相當重要,因為:
1.仿制古玉者不是做著好玩的,是靠此營生的!!
所以看不出來,要認輸!
2.仿制古玉的數量是遠遠大於真古玉的!!
所以買到新貨,要服氣!!
3.好玉還是會做假!!
所以就算上了當,也沒關係!!!
4.仿制古玉是摹仿真古玉的沁變等方式,只是縮短時程!!
所以留著陪葬,將來也是古玉!!!!
而玉做舊作假的第一步就是做” 假沁色”,第二是做” 假灰皮”,而最高段最厲害的就是做到”有灰就有沁”!!
做假沁色的部份一般玩玉到一定階段的人大致都能分辨,當然其中還有很大的玄機,改日再深入探討;
就假灰皮的部份,我們必須先瞭解,玉為什麼會產生灰皮,灰皮是從外而來?還是由內而發?灰皮跟鈣化有無關係呢?
王紅旗先生說:灰皮是由于坑内的地湿、地热、腐烂物质的腐蚀作用,玉表水分子结构流失,打磨精细的表皮受到破坏,形成的一层灰状物质。(那麼為什麼是灰色?不是黃皮,綠皮,紅皮,甚至黑皮呢?)
玉友玉润墨香兄說: 灰皮体现的是玉表的变化,它是玉器在各种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变化反映。並提到质变的过程定式一般是:轻微漂白—灰皮加重---形成一定程度的鸡骨白---整体钙化为鸡骨白。一般腐蚀和吸附物的吸附是同步进行的,这就给自然形成的灰皮携带了难以抹去的印记。(好像說是灰皮久了就變雞骨白?對嗎?)
其實,前面的玉友並沒有說錯,但是有幾個觀念要澄清,一釐清後就不容易上當了:
1.灰皮是由內向外(不像沁色是由外向內的)!!
台灣劉良佑先生在”古玉新鑑”乙書:古玉在地下受潮,會發生”脫鈣”現象,鈣質會融化析出而凝固在器表,形成一層灰白色的一層皮殼.一般稱為灰皮!!就是因為灰皮是由內向外的,所以一般而言它只有一種顏色,鈣的白灰色!!


2.灰皮是鈣化雞骨白的前兆!!
灰皮產生的同時,玉同時產生質變,原本清晰的部份慢慢變的較不清晰,但是這是很緩慢的時間過程,灰皮可能以片狀,點狀等狀況慢慢呈現,所以在這過程中,玉本身灰皮與未產生灰皮的部分是有過渡性的,而最終結果就是成為雞骨白!!


3.灰皮跟沁變更是相輔相成的!!
灰皮的產生,事實上玉已經產生改變,就是質變,玉的表皮包括內在,可能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堅韌,很容易被破壞,換言之,更容易被外來的物質所侵入,因此在墓內環境改變後(諸如進水後水退了),其他物質附上玉之後,就很容易造成行內人經常說的”有灰就有沁”的情形!!


4.其他仿自然灰皮的情形!!
目前做假灰皮大概有三種方式,一是打磨前做舊,利用毛坯容易吃酸鹼,做一些淺灰沁斑,再經過打磨抛光,二是打磨後做舊,一般用稀釋的氫氟酸浸泡仿品,中間时段拿出用油脂點搽製造深浅灰皮,或添加颜色假裝沁色,三是利用玉石內部的石紋或石質部分假冒灰皮.
以下均為新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