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体质观

 淄水渔夫 2012-09-21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桂枝类方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  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   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  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麻黄类方

     (1)       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  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3)麻黄汤方证: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皮肤燥,不出汗,脉浮紧,舌暗淡.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5)小青龙汤方证:    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汤方证:    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汤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组成】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白术12克 大枣15枚

  【用法】上药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用】疏风泄热,发汗利水。

  【主治】皮水,一身面目悉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沉者。(水肿)

  【各家论述】

  《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乃越婢汤加白术而成。白术乃脾家正药,健脾化湿是其专长,与麻黄相伍,能外散内利,祛一身皮里之水。本方治证,乃脾气素虚,湿从内生复感外风,风水相搏,发为水肿之病。方以越婢汤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里双解,表和里通,诸症得除。

 

  【组成】越婢汤加苍术。

  【主治】溢饮有热者。

     (8)阳和汤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三------柴胡类方

柴胡类方

(1)柴胡证:        柴胡证,是关健,胸胁苦满往热寒.

(2)柴胡体质:    体形偏瘦面暗黄,青黄青白乏泽光,皮肤干燥肉坚紧,舌老暗紫苔正常,舌不淡胖脉弦细,情绪好时饮食香.胸胁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酸,:月经不调少腹痛,经前乳胀痛经联,经血有块经色暗,四肢常冷烦拘挛.

(3)小柴胡汤方证::上腹痞痛胸胁满,发热持续往热寒,纳差口苦心烦呕,苔黄白腻脉多弦.

(4)柴胡桂枝汤方证:   柴胡体质见自汗,鼻塞腹痛关节酸,肌肉挛.桂枝体质胸胁满,纳差喜呕伴心烦,苔薄白或薄黄腻,舌质暗红或暗淡.

(5)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往寒热,胸胁满,或恶风,自盗汗,食欲差,口渴现,溲不利,便溏软,心烦胸腹动悸,多梦耳鸣失眠,苔白厚,舌面干,或见咳嗽胸骨痛,柴胡桂姜服之痊.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精神症状明显,幻觉易惊失眠,舌红苔黄厚腻,脐腹动悸感,能够治谵语,亦可愈癫痫..

(7)四逆散方证:柴胡证,敏感疼,易紧张,手常冷,腹胀腹疼痛,胸胁征阳性,舌质坚老暗,舌有紫点而脉弦.

(8)血府逐瘀汤方证:    痛位多固定,出血紫黑易凝,烦躁发狂神不安,舌质紫暗面晦暗.柴胡体质伴瘀血,此方投之诸疴痊.

(9)逍遥散方证:      逍遥散,胸胁满,胸胁痛,腹胀兼,经前乳房胀,痛经头痛连,经期不调往热寒,舌淡红,苔薄白,食欲差,浮肿见.

(10)大柴胡汤方证:     大柴胡汤有四看,体壮肩宽颈短,一般多见中老年,上腹胀痛按尤甚,轻则不适抵抗感,重则压痛肌紧张,,呕吐恶心嗳气伴,舌质坚老苔黄厚,抑郁紧张不得眠,便秘尿黄或下利,舌燥脉滑见黄疸.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四--------大黄类方

大黄类方

(1)大黄证:   腹满腹痛拒按,便秘腹抵抗感,身热有汗易兴奋,烦躁精神不安。舌质红而坚老,舌苔焦黄干燥。

(2)大黄体质:  肌肉坚紧体壮实,脸红油光面腻滞,唇厚暗红苔厚干,血脂痰唾液粘稠.血压偏高头昏晕,喜凉畏热胸中闷,食欲旺盛口苦干,腹有压痛抵抗感.

(3)大承气方证:       坚满拒按腹胀疼,烦躁谵语神失清,便秘粘液脓血便,潮热汗出舌焦干,(唇舌焦干潮热汗)脉实有力君须记.

(4)桃核承气汤方证:        少腹急痛按之甚,  出血紫黑易凝,如狂不安大黄证,舌燥舌唇面暗红。

(5)大黄庶(按)虫丸方证:    少腹胀满硬块疼,面色晦暗消瘦形,脉象细涩舌暗紫,肌肤干燥如甲鳞.

(6)茵陈蒿汤方证:         黄疸色鲜尿黄短,胸闷烦躁身热汗.

(7)防风通圣散方证:       发热无汗头昏痛,疮疡肿毒目赤肿,痒疹舌厚干腻,腹胀便秘胸腹闷.

(8)大黄附子汤方证:       腹痛剧烈大便秘,  面晦无华神萎磨,汗出恶寒手足冷,舌干质老苔白腻,胁下偏疼脉弦紧,大黄附子温下宜.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五---------黄芪类方

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   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          

                       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易过敏,   鼻塞易感咳嗽喘。  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2)玉屏风散方证:            易感冒喷嚏头身痛,畏风自汗浮肿,便溏溲短玉屏风.

(3)防己黄芪汤方证:        浮肿下肢甚,汗多尿少恶风,肌肉痛膝肿,关节痛.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组成〗 防己 一两[12g] 黄芪 一两一分[15g]去芦 甘草 半两[6g]炒 白术 七钱半[9g]

  〖用法〗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方歌〗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主治〗 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运用〗

  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注意事项〗

  1.若水湿壅盛,汗不出者,虽有脉浮恶风,亦非本方所宜。

  2.风邪在表,自当解外,外不解则邪不去,而湿不消;欲解其外,卫又不固时,不可过发其汗,且须益气固表。

  〖附方〗 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三两[9g] 黄芪三两[9g] 桂枝三两[9g] 茯苓六两[18g] 甘草二两[6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主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防己茯苓汤与防己黄芪汤鉴别]防己茯苓汤所治皮水,系指“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身肿而冷,状如周痹”之证。此乃卫阳不足,水湿郁于肌肤所致。故方中以茯苓为君,配伍桂枝、黄芪温补卫阳,组成温阳利水之剂。防己黄芪汤主治为风水表虚证,故方中以黄芪与防己配伍,固表祛风而行水,症见汗出恶风,身重脉浮。

 
版本2

  【功效】

  补气健脾,利水消肿

  【药物组成】

  防己9克,黄芪12克,白术6克,甘草3克

  【药方用法】

  原方诸药为末,每服 15 克, 和生姜4片, 大枣1枚同煎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方解】

  治表虚邪而兼湿者,其中防己与黄芪为主药。防己与白术配合祛湿气;黄芪同甘草补表虚,固肌表。

  本方治疗目标为虚证及虚实中间证。患者色白,肌肉松软,虚肿体质,易疲倦,多汗,小便不利引起之下肢浮肿,膝关节作痛。本方多用于中年后之悠闲妇女,这类患者胖而易倦,懒于活动,食量少但喜饮茶喝水,月经量少,心情不畅,每至夏日则汗如雨下。服用防己黄芪汤,可使肌肉坚实,体轻身健,消除关节之疼痛及身体浮肿。

  【备注】

  腹痛:加白芍

  气喘:加麻黄

  气逆上冲:桂枝

  寒盛:加细辛

  湿盛腰退重着:加茯苓、苍术

  胸腹胀满疼痛:加陈皮、枳壳、苏叶

(4)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肢无力,动不灵,肌萎麻木酸痛,自汗浮肿淡,恶风.

(5)黄芪建中汤方证:       慢性腹痛喜温按,形寒恶风自盗汗,身重面萎或浮肿,脉象虚大舌暗淡.

(6)补中益气汤方证:        昔肥今瘦面萎黄,舌淡质嫩体瘦长,身倦发热恶寒风,各种下垂泻秘肛,头痛昏晕胁微满,自汗浮肿溲约良.

(7)补阳还五汤方证:       身痛不遂肢麻,自汗恶风浮下,(即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暗紫,脉象沉缓细涩.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六---------石膏类方

石膏类方

(1)石膏证:                 烦渴喜饮恶热汗,舌面干燥无津见,脉象洪大浮滑兼.

(2)白虎汤方证:         高热烦躁神不清,强烈渴感石膏证.

(3)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白虎汤证兼神萎,状态较差脉无力,屡经发汗口渴甚,适用热盛气津亏,或无大热与大汗,慢性病渴饮为主推.

(4)白虎加桂枝汤方证:         无寒但热或热渴,恶风烦疼在骨节,舌质多暗红,汗出多不彻.

(5竹叶石膏汤方证:             热汗渴嗽呕,神萎憔悴瘦,舌红少苔舌面干,脉虚数.

(6)消风散方证:         疹块瘙痒渗液久,烦躁热盛口渴有,浮肿倾向溲不利,方用消风效优.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七--------黄连类方

黄连类方 

(1)黄连证: 黄连证,多躁烦,神不清,身热感,或见心悸或失眠;胃脘痛,心下痞,或兼呕恶或下痢,舌质红,或暗红,舌面干,质坚老,舌苔黄腻厚 

或薄. 

(2)阳热体质: 体强健,面潮红,或见红黑油光容,目多眵,充血睛,口唇舌质红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坚苍腹肌紧,焦虑好动易烦躁,喜凉恶热喜冷饮,肤疮疖,腹痞闷,口干口苦失眠梦. 

(3)黄连解毒汤方证: 焦虑抑郁烦不安,面红出血唇红暗,黄连舌,所必见,心下按之痞痛感. 

(4)黄连汤方证: 烦悸热汗恶风,脘痞呕泻腹痛,舌苔厚腻,质暗红. 

(5)小陷胸汤方证: 上腹胸胁痛拒按,舌红苔黄腻必见,或便秘,或恶心,咳嗽气急痰黄粘,右寸脉滑好经验 ! 

(6)泻心汤方证: 出血倾向吐衄血,脉实有力数而滑,便秘脘痞黄连舌,面部潮红烦躁加. 

(7)黄连阿胶汤方证: 心中烦,不得眠,面苍神萎口咽干,手足热,口舌烂,心下痞,腹痛连,小便短,耳鸣头昏现,舌红苔腻黄剥裂,脉细数,出血倾 

向血证兼. 

(8)香连丸方证: 腹痛胀,重里急,痢下粘臭脓血疾,舌质暗红苔黄腻,方用香连丸最宜. 

(9)左金丸方证: 舌红苔黄呕酸苦,嘈杂脘腹胁胀疼.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声诀之八---------干姜类方

干姜类方

(1)干姜证:   痰唾尿便无臭稀畏寒喜热精神萎,口不干渴舌质淡,舌腻白滑或灰黑。

(2)理中汤方证:   胸满腹胀呕吐利,食欲不振心下痞,口不干渴多涎唾,畏寒喜温精神萎,舌淡苔白厚或腻,更见大便是溏稀。

(3)桂枝人参汤方证:    理中汤证又恶风,发热自汗关节疼,脉象浮大心下痞,舌淡偏暗或嫩红。

(4)大建中汤方证:    干姜舌,必见证,腹胀剧痛阵发性,手足逆冷汗清唾,呕吐腹鸣见肠型。

(5)甘姜苓术汤方证:    体形肥胖久居冷,干姜舌为必见证,全身倦怠好浮肿,腰下冷感酸重疼。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九------附子类方

附子类方

(1)附子临床应用范围:    病中多汗四肢冷,恶寒脉沉心音微,脉象沉弱腹满痛,吐利伴见手足冷,舌苔白滑血压降,关节剧痛兼肿胀。年老体弱慢性疾,腰膝酸软更无力,足背浮肿兼畏寒,四肢逆冷肌肉挛,心肾功能不全疴,夜尿频多脉沉弱。

(2)阴寒体质:     形体偏胖肌肉松,精神萎靡有倦容,肤燥乏泽面黄晦,或见浮肿目无神,唇舌干枯暗胖淡,肢冷畏寒倦喜暖,好静恶动便稀溏,口不干渴溲清长

(3)附子证:    倦卧欲寐精神萎,膝下清冷畏寒厥,脉象极细若有无,或按至骨脉沉伏,脉细如丝细弱脉,或忽浮大脉力无.

(4)四逆汤方证:       细软沉伏脉微弱,或浮大中空无力得,畏寒肢厥下身冷嘲热讽,精神萎靡欲寐卧,舌体胖嫩舌质暗,苔腻白滑或杰干.

(5)四逆加人参汤方证:      神萎肢厥而恶寒,食欲不振便溏兼,心下痞硬或腹胀,脉微弱沉迟舌苔干.

(6)真武汤方证:        真武汤证神亦萎,下身清冷倦欲寐,更见畏寒四肢冷,脉微弱沉伏细弱推.

(7)阳虚水饮证:        阳虚水饮立不稳,心悸气短肉瞤晕,体困嗜睡四肢重,腰痛关节动不灵,溲少便溏腹痛胀,或见呕恶面肢肿,或见喘咳清稀痰,面黄舌胖苔滑润.

(8)附子泻心汤方证:       里急后重便不通,脘痞上腹部胀疼,甚或昏厥心烦乱,舌苔黄腻额冷汗,或有肢冷血压降,脉沉微弱兼恶寒.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十--------半夏类方

半夏类方

(1)半夏证:   面黄或灰暗,呕吐恶心感,舌苔滑或腻,精神过敏兼。

(2)小半夏汤方证:   恶心呕吐口不渴,口多清涎嗽痰多,心下振水胸膈满,苔白滑腻较厚疴。

(3)温胆汤方证:     呕恶口苦口粘,易惊多梦失眠,心慌舌苔滑腻,可见精神不安。

(4)大半夏汤方证:   朝食暮吐胃反证,呕吐涎沫惟枯容,心下痞硬大便干,苔薄厚腻舌淡红。

(5)半夏厚朴汤方证:    精神刺激咽异感,胸闷气塞咳嗽喘,胸闷痰多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看其舌苔白厚腻,询其口内腻而粘。

(6)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    眩晕头痛重压感,浮肿易汗肉松软,大便偏溏腹鸣胀,舌大淡红苔腻兼。

(7)半夏泻心汤方证:     恶心呕吐腹泻鸣,上腹满闷胀疼轻,舌苔薄腻或黄腻,烦躁内热失眠梦。

经曰∶诊脉之道,观人勇怯,肌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浓。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 外证虽同,治法迥别。所以肥人贵脉浮,瘦人贵脉沉,躁人疑脉缓,缓人疑脉躁,以其不可一概述也。试陈一二,可以例推。” 在后面引用了两则医案,以说明体质辨证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典型的黄芪体质误服柴胡,和一则非黄芪体质误服黄芪的病案

 第一则: 患者个子较高,体瘦,筋骨外露。(按:深长体瘦,筋骨质,绝非黄芪体质。)因体虚过劳而患头疼证,发作的时候,异常难受,自觉不治,就要和家人诀别了。丹溪翁给他诊断以后,脉弦而大,还有些数,就以人参、白术为君,川芎陈皮为佐,一连服了五六天症状未见减轻,其他人非常惊讶,以为用药有误。丹溪说,药力需要逐渐其效,在等一两天,自然好转。(按:王道无近功之意)当晚他的弟弟来问,为什么不在药中加上黄芪,丹溪笑而不答。过了一个晚上,病人突然自言病已痊愈,丹溪诊断以后,觉得他的脉还没有恢复正常,就告诉他不要大意,继续吃药。又过了半天,病人说感觉胸膈胀满,不觉饥饿,也不想吃东西。(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体型瘦长的人,服用大量黄芪后,往往会出现腹胀、烦闷的临床表现。黄煌老师在《50味药证》中明确强调“面白形瘦,肌肉坚紧,平时咽喉易于红肿疼痛,大便秘结者,黄芪慎用,尤其不可大量使用,使用不当,可有腹胀气,不欲饮食等毒副作用。”)丹溪看到病状,就知道患者弟弟在药里加了黄芪(按:与现代人多么相似,闻补则喜,常常在医生开方的时候建议,医生,给我开点补药吧。问题是,肥头大耳,油光满面的,用地着补嘛!),病人说是的,但是只服了三贴。丹溪赶快以二陈汤加厚朴、枳壳、黄连以宣泄,病人服用三贴之后,就痊愈了(按:岳美中先生使用黄芪的同时往往配伍陈皮,亦同此意)。

     第二则: 20多岁的年轻人,在秋季时候大发热,口渴,神志不清,眼睛昏花,口吐谵语,像中了邪一样。七八天候,来请丹溪翁诊治,丹溪看了以后,觉其两手之脉不实,又见他体型肥胖(按:黄芪体质),面色红中带白,(按:红中带白,白里透红,次序不同,语义有差。)分析他不是实症,而是服用凉药所致。这是因为过劳成病,服用温补药自然痊愈。患者已经服用柴胡剂(按:也许是小柴胡汤)七八贴了,但是没有效果(黄芪体质误用柴胡)。于是以黄芪附子汤,冷与饮之,服用三贴以后,病人困倦鼾睡,又出了少量的汗,感觉舒服很多。丹溪又给他继续服用黄芪白术汤(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汤剂,主要有黄芪30克,白术、陈皮、党参、当归、甘草各9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具有治疗失眠的作用,性温和无副作用,还可补中益气,疏肝解郁)。一直服用了10天,病人的脉逐渐收敛而小,又服用了半月,彻底痊愈。

 

附子黄芪葶苈汤适用病症】用于治疗肺心病。症状为咳嗽气喘、怯寒肢冷,平时易感冒、唇舌黯,苔白腻,脉细弦滑。

【方名】附子黄芪葶苈汤

【处方】生黄芪(10g)、熟附子(6g)、葶苈子(10g)、牡荆子(6g)、槟榔(10g)、青皮(10g)、陈皮(10g)、仙茅(6g)、生大黄(6g)。

【适用病症】用于治疗肺心病。症状为咳嗽气喘、怯寒肢冷,平时易感冒、唇舌黯,苔白腻,脉细弦滑。

【按】附子黄芪葶苈汤适宜于肺肾阳虚、痰瘀内阻者。方中附子、仙茅温阳补肾,化气行水;黄芪补气;葶苈子、青皮、陈皮行气化痰泻肺;槟榔破气祛浊;牡荆子化痰理气;大黄泻下湿浊,诸药合用有温阳补气、行气化痰之功。



 

    两则医案的共同点在于筋骨外露,但是两人体质不同,一人体型瘦长,一人体型肥胖。第一人可能是柴胡体质、桂枝体质、或人参体质,第二人从治疗来看确实是黄芪体质。

 

 

 

    1.黄煌老师对黄芪体质和桂枝体质的描述。

 

    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

    黄芪体质: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精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咽喉多不红,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的中老年人多见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是适用长期服用黄芪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肺脾气虚,或表气不固,或气虚血瘀,或气虚湿阻,或中虚等。

 

 

 

    2.我对两种体质的观察和认识

 

   柴胡体质可以是一种先天体质,或者在小时候表现为桂枝体质,长大后逐渐发展为柴胡体质(所以儿童感冒有一种以柴胡桂枝汤效果非常好,这种小孩童年有桂枝体质的性格中的执拗,长大后会演变为一种领袖气质的果决,如果往病理发展有可能是偏执,比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黄芪体质先天性的很少,在中老年年龄段比较多见,是经过岁月消磨过后,逐渐由其他体质发展来的,桂枝体质长大后也有发展为黄芪体质的可能(从中医理论来看,两种都属于表虚型,故桂枝黄芪常常同用,其演变的路线和趋势与性格、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相关。)

 

    柴胡和桂枝体质是非常常见的两种体质类型,我个人认为两种类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肌肉主导型和结缔组织主导型。

    柴胡体质是肌肉主导型,庄严师兄曾举过一个例子,说刘翔那张坚毅的脸,是柴胡体质的典型,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这种人对外界反应(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变化)非常机敏(所以典型的程度达到了世界冠军),甚至是自己的显意识还没有反应的时候,身体已经有了反应,表现为肌肉的收缩,所以在整个柴胡类方中,胸胁征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这种胸腹肌的紧张,有时候是病人可以觉察的,有时候是病人不能觉察的。门诊曾见过一个顽固失眠用血府逐瘀汤获效的女性患者,她服药后的体会是觉得自己全身都松散了。我的一个师弟也是一个典型的柴胡人,他常常早上起来觉心下痞闷不舒。自己服用四逆散6g/次,那种痞闷不舒感迅速缓解,整个人都觉得很舒服。随着肌肉的收缩,血管也会相应收缩,所以柴胡人常常四肢冰冷,这种冰冷不是阳虚,中医称之为“阳郁”,黄煌老师经常打的一个比方是,这种情况就像一碗上面盖着厚油的热鸡汤,表面上看,上面飘着的油是冷的,甚至不冒一丝热气,但是其实里面是热的,热郁里面,散不出来。由于这些特征,柴胡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气滞和血瘀。而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也与这种紧张性的收缩有关,所以解郁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对这类人的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腹痛腹泻有很好的效果。

    

    从柴胡类方的配伍上也可以体现这个特征,如四逆散(气滞型)、血府逐瘀汤(气滞血瘀型)、小柴胡汤(偏虚弱型)、大柴胡汤(充实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机紊乱型),从合方趋势来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是黄老师和胡希恕先生的常用合法,也是由于这种体质气滞、瘀热、血瘀是同时出现的。(总有人问我,你们的方剂固定,是对病的吗,我说不是的,要知道相应的配伍固定下来,固定的配伍又搭配成经典方,是因为人总是这样病。受本难治发则可辨因发知受,疾病加诸于人体的反应规律和趋势是有轨迹可循的,不需要一个人一张方,一万个人一万张方。)

    

    黄芪体质是结缔组织主导型(或不活跃肌肉主导型),《金匮要略》的描述是,“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这种人生活优雅安闲,营养过剩,懒于运动,不需要像丛林中的猎豹一样,随时对外界保持机敏,身上都是松软的肥肉,血管也不好了,都软塌塌的。形象一点说就是整个人从内到外都懈怠了。这种人中医描述为气虚。黄芪为补药之长,并非是黄芪本身像葡萄糖一样提供能量,而是它增强了人体的代谢状态,调动了那些“结缔组织”或“不活跃肌肉”的能量代谢,大华师兄认为黄芪“能够促进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从而提升血浆白蛋白浓度,纠正低蛋白血症。恢复血浆胶体渗透压,把血管多与水分‘吸入’血管内,再由肾脏排出,最终达到消肿的目的。这条途径的前提是肝功能必须正常,如果肝功能障碍或完全丧失,如肝硬化失代偿阶段,即使使用大量黄芪恐怕也不会合成白蛋白,传说当年陆仲安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胡适的糖尿病肾病水肿,收到满意疗效,后来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孙中山肝腹水却失败遭谤。前者是通过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使白蛋白‘生产’超过‘丢失’,从而维持血浆白蛋白在一定浓度而实现消肿。后者肝脏已经丧失了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任凭人为地提供多少原料也无法让‘坏机器’多出‘产品’,相反,门静脉高压使得消化道瘀血,服用大剂量黄芪反倒加重胃肠负担而造成不适,此时的消肿之劳应该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糖果陆仲安早知道其中道道,恐怕是不会这么干了。” 简单地说,黄芪可以促进人体的正氮平衡,当然,这种促进是有条件限制的,需要其基本的零部件完好。同理我们可以理解黄芪的“托疮生肌”和当归补血汤的“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 

 

 

 

    肖鹏师兄对黄芪的看法,与大华师兄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黄芪的补气作用,常常解释为能量代谢改善作用。我有一比喻:黄芪没有什么高能量物质,所以不能当新能源利用。气虚证好比加满汽油的轿车里发动机点不着火,汽油的能量就发不出来,黄芪只是帮助燃烧的。”

 

黄芪体质的人也容易血瘀,我们临床中也常常与桂枝茯苓丸合用,黄煌老师还常常与他的四味健步汤合用(丹参、石斛、牛膝、赤芍),但他们的血瘀不是肌肉、血管收缩的通路不畅,而是血管状态都不好了,由“松弛”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往往再加上桂枝、肉桂合用,振奋其心脑血管功能。

   

把黄芪和柴胡体质的差别搞明白,就不难理解朱丹溪的两则病案了,柴胡体质身上没有黄芪的靶点,吃了会胀肚子;黄芪体质身上没有柴胡的目标,吃了就没有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